從少年英雄到豬蹄大叔——混社會,誰的三觀不曾支離破碎過?

從少年英雄到豬蹄大叔——混社會,誰的三觀不曾支離破碎過?


一、

人們常有一種錯覺,就是善惡美醜應該是涇渭分明、刀槍對立的。

而且,不少人還會以為自己是一個明鏡高懸的包青天,對一切善惡美醜都洞若觀火。

分辨善惡美醜真的很簡單嗎?

那麼,來看一則漫畫。

從少年英雄到豬蹄大叔——混社會,誰的三觀不曾支離破碎過?


從上往下看,這是一個懸崖勒馬、渡人向善的友情故事,溫情美好。

但從下往上讀,這卻又成為一樁無情展露人性罪惡、讓人背脊發涼的醜惡兇案。

正如蘇東坡在《題西林壁》中說: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組漫畫,或者說,同一個所謂的“事實”擺在你眼前,甚至不必改變其內容,只需改變一下觀察的方向,轉換一個角度,一把若隱若現的尖刀,一張寬慰又陰沉的臉,就足夠顛覆你對善惡美醜的判斷。

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同樣道理,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都不也是即將的歷史麼?

同一件事,同一個“事實”,只要稍微加工一下,各位,你敢肯定所捍衛的“善惡美醜”,就是真相?



從少年英雄到豬蹄大叔——混社會,誰的三觀不曾支離破碎過?


二、

各種備受關注的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是如今發達的移動互聯網,更擴大了傳播速度和範圍。

每一個人的嘴巴,每一部手機的轉發,都可以對“事實”作出“稍微”的加工。

注意,這種加工不一定都是別有用心的陰謀,但哪怕只是以訛傳訛,失真的概率仍然是很大。

面對正在發酵的熱點事件,急於讓自己辨善惡、分美醜,急於站隊其實都不太理智。

因為這類事件,經常會出現所謂的“大反轉”。

從另一個角度說,很多所謂的“反轉”,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是給你提供了另一個觀察“事實”的新方向或新角度罷了。

對急於站隊這件事,其實也好理解。因為沒有人願意被定義為壞人,於是便著急地找出誰是醜惡的壞人,然後迅速站到“醜惡”的對立面。

似乎覺得只要站到了“醜惡”的對立面,他就立刻可以成為真善美的化身。

倘若僅因這樣的一個簡單動機而加入一場聲勢浩大的站隊運動,歸根到底都不過是一場廉價的道德消費。

讓醜惡與美善對立起來,真的就是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嗎?

引用法學專家王人博教授的一句話:

“善不是惡的對立形式,善是對惡的謹慎。”

要做一個好人,並不需要刻意站在壞人的對立面的。



從少年英雄到豬蹄大叔——混社會,誰的三觀不曾支離破碎過?


三、

所謂的善、惡、美、醜,在概念上都是獨立的,在我們的觀念中就好比是“離散”的點。

可惜,真實世界卻是“連續”的。

什麼是“連續”?

所謂的“連續”,就是所謂的“善”和“惡”可以相互過渡,所謂的“美”和“醜”也並無絕對。

作家懂懂曾打過一個色色的比方。

假如你約了一個炮,妞很醜,你是含淚下床的。但事後你得知她是個知名作家呢?你覺得味道又不同了,她不醜了。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也有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有一條惡龍,要求村莊每年獻祭一個處女。每年都會有一個少年英雄勇敢地去跟惡龍搏鬥,但卻從來沒有人得勝歸來。當又一個英雄出發時,有好奇者悄悄尾隨,竟看到這樣一幅場景:少年英雄用寶劍殺死惡龍,然後坐在龍屍上,看著龍穴滿地的金銀財寶,慢慢地他長出鱗片、尾巴和觸角,最終變成一條新的惡龍。

在《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曾經也是一個少年英雄,後來卻以出賣人格和尊嚴的方式換取官場中的平步青雲,最終走向墮落與滅亡的深淵。

駱駝祥子,開始也只單純想通過拉黃包車勞動掙錢,後來血汗錢屢屢被官兵、特務敲詐,終於墮落,變成壞人。

美女是一天一天老去,成為老太婆的;小夥子也是一樣,一天天變老成為糟老頭。

花謝後慢慢長成果實,紅彤彤的果子最後也會一點點爛掉。

我們應該要接受一個事實,真實的世界都這樣“連續”的。

之所以我們喜歡接受善惡美醜是一個個離散的點,皆因我們從小所接受的規範教育,因為,“離散”的概念更容易被學習和理解。



從少年英雄到豬蹄大叔——混社會,誰的三觀不曾支離破碎過?


四、

說世界是“連續”的,是不是就說我們就可以善惡不辨、美醜不分呢?

肯定不是。

相反,糾正世界觀是為了更好地分辨和接納善惡美醜。

“連續”性的世界觀告訴我們,世上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善中有惡,惡中有善,美中有醜,醜中有美,不可一概而論。

曾經人氣和口碑都極高的暖男大叔吳秀波,因為小三發了一條微博,手撕他的小四小五同時與他絕交,波叔人設轟然崩塌。

很多曾經的“波叔”迷都大呼上當,想不到成熟帥氣的專情暖男吳秀波,居然是這樣一個可以心安理得地腳踏多船的豬蹄大叔。

迷妹和迷大媽們都紛紛表示心很累,久久不能釋懷,再也不相信愛情了云云。

其實吳秀波也好,其他“出了事”的明星、名人、網紅大咖也罷,能夠紅極一時獲得萬千寵愛,相信確實是有過人之處,或許是演技、歌聲、人品、顏值甚至是經歷、背景和運氣等等。

以“連續”性世界觀去看你的偶像,偶像也是人,肯定也是善中有惡、美中有醜,不必急忙跟他劃清界線,站在他的對立面。

當然,這不是在洗白吳秀波,洗不了。我對他私底下的人品沒興趣,只覺得他是個不錯的演員,能為夢想堅持奮鬥多年最終走紅,確實很勵志。

偶像好的地方,我們仍舊可以欣賞學習,偶像壞的地方,我們自然也可以批判,但是一味的站隊和全盤否定,並不是一個擁有正確世界觀的人該有的健康表現。

但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愛屋及烏,喜歡一個人就覺得他什麼都好,連缺點都閃閃發光;可一旦不再喜歡了,那人便就一無是處,看到背面也會討厭其正面。

對此,《禮記》中有句話堪稱洞明世事: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這句話中的第一個“惡”是善惡的惡,讀“e”;第二個“惡”是厭惡的惡,讀“wu”。意思是說,喜歡一個人,但是還能看到他的缺點;討厭一個人,還能看到他的好處,這樣的人很少。

我覺得在待人處事上,這句話可以為很多人帶來啟發。

從少年英雄到豬蹄大叔——混社會,誰的三觀不曾支離破碎過?

五、

作家達達令說過一段話:

從前堅定不移信任自己足夠強大的觀點,我的對應邏輯則是,如果一個人說自己的三觀足夠堅定,那一定是因為他還沒見過世面。只有你被支離破碎過,那個重建之後的你,才是完整而真實的你。

混跡社會多年,哪個人的三觀沒有經過多次的支離破碎和重建?用“連續”性的世界觀對待人和事,很多的事情或許就能釋懷,也不會太容易去鑽牛角尖。

俗語說得好,世事無完美,我們只能接受。

但願我們都能成為那個“好而知惡、惡而知美”的睿智少數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