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英雄到猪蹄大叔——混社会,谁的三观不曾支离破碎过?

从少年英雄到猪蹄大叔——混社会,谁的三观不曾支离破碎过?


一、

人们常有一种错觉,就是善恶美丑应该是泾渭分明、刀枪对立的。

而且,不少人还会以为自己是一个明镜高悬的包青天,对一切善恶美丑都洞若观火。

分辨善恶美丑真的很简单吗?

那么,来看一则漫画。

从少年英雄到猪蹄大叔——混社会,谁的三观不曾支离破碎过?


从上往下看,这是一个悬崖勒马、渡人向善的友情故事,温情美好。

但从下往上读,这却又成为一桩无情展露人性罪恶、让人背脊发凉的丑恶凶案。

正如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组漫画,或者说,同一个所谓的“事实”摆在你眼前,甚至不必改变其内容,只需改变一下观察的方向,转换一个角度,一把若隐若现的尖刀,一张宽慰又阴沉的脸,就足够颠覆你对善恶美丑的判断。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同样道理,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都不也是即将的历史么?

同一件事,同一个“事实”,只要稍微加工一下,各位,你敢肯定所捍卫的“善恶美丑”,就是真相?



从少年英雄到猪蹄大叔——混社会,谁的三观不曾支离破碎过?


二、

各种备受关注的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如今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更扩大了传播速度和范围。

每一个人的嘴巴,每一部手机的转发,都可以对“事实”作出“稍微”的加工。

注意,这种加工不一定都是别有用心的阴谋,但哪怕只是以讹传讹,失真的概率仍然是很大。

面对正在发酵的热点事件,急于让自己辨善恶、分美丑,急于站队其实都不太理智。

因为这类事件,经常会出现所谓的“大反转”。

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所谓的“反转”,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给你提供了另一个观察“事实”的新方向或新角度罢了。

对急于站队这件事,其实也好理解。因为没有人愿意被定义为坏人,于是便着急地找出谁是丑恶的坏人,然后迅速站到“丑恶”的对立面。

似乎觉得只要站到了“丑恶”的对立面,他就立刻可以成为真善美的化身。

倘若仅因这样的一个简单动机而加入一场声势浩大的站队运动,归根到底都不过是一场廉价的道德消费。

让丑恶与美善对立起来,真的就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吗?

引用法学专家王人博教授的一句话:

“善不是恶的对立形式,善是对恶的谨慎。”

要做一个好人,并不需要刻意站在坏人的对立面的。



从少年英雄到猪蹄大叔——混社会,谁的三观不曾支离破碎过?


三、

所谓的善、恶、美、丑,在概念上都是独立的,在我们的观念中就好比是“离散”的点。

可惜,真实世界却是“连续”的。

什么是“连续”?

所谓的“连续”,就是所谓的“善”和“恶”可以相互过渡,所谓的“美”和“丑”也并无绝对。

作家懂懂曾打过一个色色的比方。

假如你约了一个炮,妞很丑,你是含泪下床的。但事后你得知她是个知名作家呢?你觉得味道又不同了,她不丑了。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也有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一条恶龙,要求村庄每年献祭一个处女。每年都会有一个少年英雄勇敢地去跟恶龙搏斗,但却从来没有人得胜归来。当又一个英雄出发时,有好奇者悄悄尾随,竟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少年英雄用宝剑杀死恶龙,然后坐在龙尸上,看着龙穴满地的金银财宝,慢慢地他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一条新的恶龙。

在《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曾经也是一个少年英雄,后来却以出卖人格和尊严的方式换取官场中的平步青云,最终走向堕落与灭亡的深渊。

骆驼祥子,开始也只单纯想通过拉黄包车劳动挣钱,后来血汗钱屡屡被官兵、特务敲诈,终于堕落,变成坏人。

美女是一天一天老去,成为老太婆的;小伙子也是一样,一天天变老成为糟老头。

花谢后慢慢长成果实,红彤彤的果子最后也会一点点烂掉。

我们应该要接受一个事实,真实的世界都这样“连续”的。

之所以我们喜欢接受善恶美丑是一个个离散的点,皆因我们从小所接受的规范教育,因为,“离散”的概念更容易被学习和理解。



从少年英雄到猪蹄大叔——混社会,谁的三观不曾支离破碎过?


四、

说世界是“连续”的,是不是就说我们就可以善恶不辨、美丑不分呢?

肯定不是。

相反,纠正世界观是为了更好地分辨和接纳善恶美丑。

“连续”性的世界观告诉我们,世上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善中有恶,恶中有善,美中有丑,丑中有美,不可一概而论。

曾经人气和口碑都极高的暖男大叔吴秀波,因为小三发了一条微博,手撕他的小四小五同时与他绝交,波叔人设轰然崩塌。

很多曾经的“波叔”迷都大呼上当,想不到成熟帅气的专情暖男吴秀波,居然是这样一个可以心安理得地脚踏多船的猪蹄大叔。

迷妹和迷大妈们都纷纷表示心很累,久久不能释怀,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云云。

其实吴秀波也好,其他“出了事”的明星、名人、网红大咖也罢,能够红极一时获得万千宠爱,相信确实是有过人之处,或许是演技、歌声、人品、颜值甚至是经历、背景和运气等等。

以“连续”性世界观去看你的偶像,偶像也是人,肯定也是善中有恶、美中有丑,不必急忙跟他划清界线,站在他的对立面。

当然,这不是在洗白吴秀波,洗不了。我对他私底下的人品没兴趣,只觉得他是个不错的演员,能为梦想坚持奋斗多年最终走红,确实很励志。

偶像好的地方,我们仍旧可以欣赏学习,偶像坏的地方,我们自然也可以批判,但是一味的站队和全盘否定,并不是一个拥有正确世界观的人该有的健康表现。

但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就觉得他什么都好,连缺点都闪闪发光;可一旦不再喜欢了,那人便就一无是处,看到背面也会讨厌其正面。

对此,《礼记》中有句话堪称洞明世事: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句话中的第一个“恶”是善恶的恶,读“e”;第二个“恶”是厌恶的恶,读“wu”。意思是说,喜欢一个人,但是还能看到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还能看到他的好处,这样的人很少。

我觉得在待人处事上,这句话可以为很多人带来启发。

从少年英雄到猪蹄大叔——混社会,谁的三观不曾支离破碎过?

五、

作家达达令说过一段话:

从前坚定不移信任自己足够强大的观点,我的对应逻辑则是,如果一个人说自己的三观足够坚定,那一定是因为他还没见过世面。只有你被支离破碎过,那个重建之后的你,才是完整而真实的你。

混迹社会多年,哪个人的三观没有经过多次的支离破碎和重建?用“连续”性的世界观对待人和事,很多的事情或许就能释怀,也不会太容易去钻牛角尖。

俗语说得好,世事无完美,我们只能接受。

但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好而知恶、恶而知美”的睿智少数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