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東頭有片白楊林

翟家村東有片白楊林,這片白楊林還是大集體時候一個叫老薛的駐隊幹部,從外地弄回白楊枝,發動群眾剪短扦插栽植而成。樹林本是村的老墳園,翟家村的先人安息之地。但在過去,農村沒有活動場所,於是這裡就成為村裡小夥伴們玩耍的樂園。

村東頭有片白楊林

夏天,白楊樹林蟬鳴高歌,樹根上爬著許多蟬殼。一放學,村裡的小夥伴們就到樹林裡去撿拾,慢慢攢多了,再拿到縣城藥材公司去賣,有了錢首先買本諸如《雷鋒》《黃繼光》《邱少雲》《紅軍不怕遠征難》之類的連環畫,其餘的錢全部交給母親,積攢新學期的學費、書本費。

村東頭有片白楊林

白楊樹下墳頭上,生長著茂密的刺條之類的藤蔓植物,這些枝尖最高處飛舞或暫息許多蜻蜻和蝴蝶。那時候,家家住著祖傳的土牆房,房間灰暗,晚上蚊子橫飛,咬的人遍體鱗傷。聽說蜻蜻吃蚊子,於是,小夥伴們找來長竹竿,杆頭弄個竹圈,在房簷下打些蛛網,然後到白楊林裡去粘些蜻蜓,晚上放飛到家裡,全家人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村東頭有片白楊林

母親是高中文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就教我們姐弟三個唱歌。《我愛北京天安門》《義勇軍進行曲》《紅軍不怕遠征難》《學習雷鋒好榜樣》《小小竹排向東流》等等歌曲,許多勵志歌曲貫穿我們整個人生。

村東頭有片白楊林

白楊林的再東邊是翟家廟,廟東邊有一個大池塘,一畝見方,池塘邊也栽植著一圈白楊樹,樹梢金蟬高歌,高大的白楊樹把長長的根鬚一部分扎進泥土,一大部分扎進水。夏天放了暑假,正午小夥伴們就脫光衣服,跳進池塘,手裡緊緊抓住白楊樹根,用腳拍打水面,學習游泳,時間一長,熟能生巧,就放開樹根自由飛翔了。當時的標準是:誰能游到池塘對面,才算會游泳了,才有資格到村子前面的漢江河裡游泳。

村東頭有片白楊林

1976年毛主席去世,當時天降大雨,一下就是40多天,同時伴隨著唐山地震,為了防地震,生產隊給每戶發了一張塑料紙,晚上不準在家裡住,於是,村東邊的白楊林成了村裡人搭帳篷的好去處,一家挨著一家,祖先墳園又成了群眾的避難所。

村東頭有片白楊林

1984年冬天,天氣特別的寒冷。正月一開春,陽光明媚。那時我初中剛畢業,一個偶然的時間,在人民日報上看到湖南省作家協會《新創作》文學院招生。好像是賣了一袋玉米,一咬牙我報名參加了函授學習。記得初中班主任王海珍老師多次說過:你在寫作上成績顯著,好好堅持下去,將來必定有所建樹。堅持就會成功,堅持就會勝利。

村東頭有片白楊林

每次收到學院函數教材《作家搖籃》就心潮澎湃,愛不釋手,能記就記,能背就背,爛熟於心。古華、莫應豐、韓少功等等一大批作家、詩人,佔據了我整個身心。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貫溪文化站、洋縣圖書館的一架架大本小說,部分古今中外,歷數借閱。

雨果《悲慘世界》、列夫托爾斯泰 《復活》、高爾基《童年》、巴爾扎克《人間喜劇》、泰戈爾 《飛鳥集》、荷馬《史詩》、但丁《神曲》、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馬克吐溫《湯姆叔叔的小屋》、歐亨利《麥琪的禮物》等等,特別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一代朦朧詩領袖北島的《朦朧詩選》對我印象最深。

村東頭有片白楊林

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生活?既然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如果海洋註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在我心裡生根開花,優秀文化激勵著我勇往直前。三十年過去了,村東那片白楊林一直在我心底茁壯生長,夏日金蟬高枝,哨音如歌,響徹雲霄,在秦嶺白雲之上,激越生命的藍天。

作者簡介:翟力強 ,生於1967年,陝西洋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