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多房地产,爱上“鹤顶红”

几多房地产,爱上“鹤顶红”


2016年,与浙江相隔277公里左右的江苏常州,一个叫王和平的中年男人几乎一夜愁白了头。

万般无奈之下,他向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发出求助信,信中泣血呼救:“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浸透着民企老板辛苦的汗水和毕生心血,理应得到社会应有的公正和尊重,润地利发展到今天,极为不易,希望政府不要遗弃。”

王和平保证“与妻子相约不逃跑、不跳楼、不离婚”, 以此表明强力支撑、寻求解决之道的决心。

该年2月25日,他一手创立的创立的润地利房地产投资集团(后更名润地利科技实业投资集团)旗下龙德置业被当地法院宣告破产,总建筑面积51万平米的“都市综合体”龙德花园项目被强制接管彻底停工,时称“龙德花园事件”,润地集团因此元气大伤。

经常州中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定龙德置业的资产和负债分别是16.40亿元、20.75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缺口高达4.35亿元。

润地利2014年曾跻身中国房地产100强,热衷于开发超高层建筑,如南通环球238、常州环球308、常熟环球268、无锡环球258、苏州环球188等,资金链拉的很长。

这封求救信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当年被宣布破产清算的常州龙德置业有限公司迄今仍处于“在业”状态,润地利科技实业投资集团也显示“在续”,不过润地利的司法风险高达999+,法院判决399次,司法拍卖93次,失信人61,公司严重资不抵债,等于死而不僵。

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深有感触地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还有一句徐克没说: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鹤顶红。

这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毒药,无色无味,剧毒无比,可杀人于无形。

发轫于1978年,初兴于1984年,全面放开于1998年的的中国房地产业,是一个有着四十年历史的“江湖”。

在这四十年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运动”的造城史,也是一部悲壮的新旧交替的“房地产春秋史”。有人徘徊,有人消失;有人倒下,有人崛起。

7月1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上海表示:今后十几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必然会有一个大幅度减量萎缩的过程,我认为至少会减掉三分之二。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7月23日,今年全国共有271家房地产企业宣告破产清算。平均每天倒闭1.3家房企。

企业如人,每一家“非正常死亡”的房地产企业,怀里都抱着一瓶“鹤顶红”。

2017年1月12日,银亿集团创始人熊续强站在第十四届“风云浙商”颁奖盛典的领奖台上,手捧奖牌,满面春风。

评选组委会对熊老板的评价和颁奖词是:

“他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妙手神医,一个个亏损企业转到他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他是一位坚如磐石的经营大师,任何困难产业都能守得云开见月明。22年,恒心不移,不疾不徐,率领他的舰队挺进中国民企百强。”

这一年,银亿实现销售收入783亿元,创利税40多亿元,位居全国500强第215位,民企500强第61位,宁波市百强企业第3位。

当年4月份,福布斯Forbes杂志发布“2017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 熊续强家族以117.9亿人民币与安踏体育丁世佳、华宝国际朱林瑶并列排名第115位。排在首位的是万达集团王健林,财富高达2211亿人民币(313亿美元)。

几多房地产,爱上“鹤顶红”

熊续强的高光时刻

这是银亿集团和熊续强很高光的一年,照亮了整个宁波。

熊续强的创业故事带有些传奇色彩。

他从杭州化工学校化机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老家宁波体制内任职,从普通干部做到宁波乡镇企业局副局长等职。

因为工作的关系,熊续强经常为企业“救火”,表现出色。1991年,宁波罐头食品厂累积亏损额度达几千万,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熊续强被紧急任命为该厂一把手,为这家奄奄一息的老国企续命。

熊续强走马上任后,大刀阔斧改变原来的落后机制,并接连拿下订单,创造了一年后宁波罐头厂扭亏为盈的“神话”,成为宁波当年国企改革的典范。

当时间来到1993年,嗅到市场经济味道的熊续强已不满足于做个体制内的“救火队长”,他决意下海创业,成立了自己的“银亿”房地产公司。

早在1984年,邓公首次南巡,登上国商大厦楼顶俯瞰罗湖新区,为深圳站台打气,周围聚满了一睹总设计师风采的人群。

一位忙着倒卖玉米的年轻人骑自行车恰巧路过这里,看到黑压压的人群,他凑上前去打听,才知道是伟人来了深圳,他感觉一道闪电从脑海里划过,“干大事的时候到了”,这个人就是时年33岁的王石。

与王石一样,一批先知先觉者,都纷纷嗅到了商机,万科、招商地产、广州城建、浙江广厦、华发股份、天鸿集团、宋都集团等第一批房地产企业在这一年破土而出有了雏形,一个叫做房地产的行业被“正式命名”。

时隔8年后,总设计师再次南方视察,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随后《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和《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两份里程碑式的文件相继出台,“市场经济” 在中共十四大被写进党章,中国公司元年到来。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迎来第二批房企成立潮,碧桂园、万达、绿地、保利成立于1992年,龙湖成立于1993年,绿城成立于1995年,恒大成立于1997年,华夏幸福成立于1998年……

这些企业,后来都成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翻江倒海的巨鳄。

银亿的熊续强比万达的王健林只晚成立公司一年,他们都是从体制内跳出来抓住市场先机的弄潮儿。

在这批先知先觉者中,年纪轻轻的孙宏斌当年也赶上了。

1994年,刑满释放的孙宏斌向他的老东家柳传志借了50万元,在天津创立“顺驰”,以地产中介切入房地产。

次年,顺驰再次获得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加持,实力大增。两年后,顺驰从房地产中介代理商升级为开发商,并逐渐成为天津房企“大哥大”。

2002年,还没走出天津城的孙宏斌加入了由王石发起的“中城房网”,这是一个本着“集体采购,信息共享,融资互惠”的宗旨由全国各城市主流开发商组成的松散型组织,也是早期房地产大佬们“华山论剑”的舞台。

在次年中城房网的一次论坛上,轮到孙宏斌发言,他先是东扯西拉客套了一番,突然画风一转向王石发出“挑战”:“一个城市应该能支撑一个50亿到80亿元销售额的地产公司,顺驰今年销售额要达到40亿元,我们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也就是要超过在座的各位,包括王总。”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目光都纷纷投向王石。

几多房地产,爱上“鹤顶红”

孙宏斌与王石的“江湖恩怨”

面对“小孙”如此火药味十足的挑衅,原本脾气火爆的“老王”却并没有被激怒,他提醒对方:“你不可能这么快超过万科,是不是要注意控制风险?”

孙宏斌是天生的“孙大胆”, 顺驰取名,除了有“孙氏”的谐音的意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顺风顺水,一路驰骋,突出一个快字。

自上次在中城房网论坛放出狂言后,顺驰就开始在全国狂飙猛进,以旋风般的速度跑马圈地,共购进10余块土地,建筑面积将近1000万平方米,耗资上百亿。

最著名的一次是2003年顺驰首次挥师北京,以9.05亿元的天价拿下大兴区黄村卫星城北区一号地,被业界形容为 “地产疯子”和“天价制造者”。

“老王”曾给“小孙”算过一笔账:顺驰通过高地价的投标策略攻城略地,截至2003年底,其预缴地价的资金在70亿元以上,到2004年第一季度,预付资金规模已超过100亿元。从顺驰资金流上看,除非有强大的财团或银行做后盾,否则按期交付地价款是不可能的。

顺驰的回答简单干脆:靠销售资金回笼。

顺驰的秘诀其实就是在“速度”二字:

快速拿地——绕开行业灰色地带,通过高价竞拍的方式把地快速拿到手;

快速建造——把普遍需要1-2年的开盘周期缩短到不可思议的6个月;

快速销售——建立以天为单位的资金考核体系,把有限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到极限。

中国武术中有一句名言叫“唯快不破”,但在房地产现实搏斗中,光求快不求稳无异于踩在钢丝上跳舞。

当地产项目销售回笼的资金不足以支撑需上缴的迅速增长的土地款时,速度就是一把危险的双刃剑。

2004年,为抑制房产过热,国家推出包括“认真清理合和整顿在建及新建的项目”在内的一系列严厉调控措施,这个行业的冬天突然降临。

这无疑给了高歌猛进的顺驰当头一棒,孙宏斌一向自负的速度已不能解决资金链随时都有可能崩裂的严峻现实。偏偏这时顺驰的香港上市计划也由于种种原因搁浅,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的私募谈判亦流产,顺驰陷入了最大的困局。

好不容易捱到2006年,顺驰拖欠的土地费用及各银行的贷款余额已高达46亿元,各方催款不断。

万般无奈之下,孙宏斌以12.8元的“白菜价”向香港路劲基建公司出让了顺驰55%的股权,剩余股权则于2007年被对方全部收购,单伟豹捡了大便宜货。

孙宏斌是被柳传志誉为“少见的、能一眼把产业看到底的人”,把房地产一眼看到底的“孙大胆”最终没能挽救“顺驰神话”的破灭。

相对于孙宏斌从房产中介起步到狂飙猛进式的跑马圈地搞开发不同,熊续强最初的房地产之路则显得低调得多,他的着力点就是收烂尾楼。

在1998年~2008年的十年里,熊续强靠收购改造烂尾楼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银亿也就此踏上了房地产的黄金车道,成为宁波当地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商,被称为“烂尾楼处理专家”。

2010年,银亿集团首次跻身中国500强企业,此后连续8年入榜。

见多了商界的起起伏伏,曾有专家指出,企业一旦做大了,不少老板往往会自我膨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坚不摧、所向披靡,于是开始犯错。

2012年,银亿集团通过借壳“ST兰光”,成功实现上市,并将旗下银亿地产更名为银亿股份,从此进入资本市场。

股市的钱实在来得太快,简直令人眩晕,尝到了资本甜头、手握重金的熊续强,心态发生了变化,跟先于他上市的“前辈们”一样,也开启资本市场收购之路,布局实施多元化产业。

熊续强先是于2014年斥资3.5亿元将康强电子(14.890, 0.63, 4.42%)收入囊中,又在2016年耗资8.4亿元控股上市公司*ST河化(4.310, 0.21, 5.12%),同年银亿再耗资120亿元一口气收购了比利时动力总成生产商邦奇、美国安全气囊发生器生产商ARC和日本艾礼富等三家国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俨然化身为资本捕手,让银亿集团资产规模迅速膨胀扩大。

巨量的资产买入,令熊续强身家暴涨,在2018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其以295亿元的身家排名第95位,被称为宁波首富,这是暨2017年高光时刻之后的又一个人生巅峰之年。

几多房地产,爱上“鹤顶红”

银亿集团,舍我其谁

“未来已来,银亿不待”,是熊续强为集团立下的口号,自银亿地产更名为银亿股份那一天起,熊续强就挥舞着“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国内外贸易和现代服务业”的大旗,“致力于打造千亿级多元化跨国集团。”

其勇气直追万达王健林。

银亿集团副总裁熊基凯,是熊续强、欧阳黎明夫妇的独生儿子,早年留学澳大利亚,2007年起成为银亿房产研展部的成员和银亿领墅的负责人,后成为上市公司ST银亿前十大股东中的第三大股东。

媒体称熊基凯“有亲和力”、“低调务实而又乐于挑战”、 “兼有成熟的思考和稳健的做事风格”,是 “富二代中的创二代”。

“站在世界看银亿,进军高端制造业最佳的捷径就是海外并购。产业创新和海外并购,这是银亿集团实现千亿销售收入的主攻方向。”“少东家”熊基凯曾表示,“到2020年,银亿集团将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利税100亿元”的目标,并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成为一家有影响力的跨国集团。”

银亿是在借壳上市后的第二年开启大举扩张与多元化之路的,熊基凯早在2007年就开始进入银亿集团为接班作准备了,“致力于打造千亿级多元化跨国集团”的企业定调与这位雄心勃勃的“少东家”到底有多少关系,外界不得而知,却又耐人寻味。

有数据显示,2017年银亿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83亿元,创利税40多亿元,列中国500强第215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61位,中国服务业百强第83位,宁波市百强企业第3位。

这一年的四月份,“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115位的熊续强与位居榜首的王健林整整相差了114名。

老王成了包括熊续强在内的其他中国富豪要追赶和超越的目标。

到了该年下半年,多次荣登中国富豪榜榜首的“王首富”命运却急转直下,一边是突如其来的金融严格监管,另一边融资渠道严重受阻,一场“企业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万达集团,日子异常难过。

这场危机其实是王健林自己一手造成的。在2012年~2016年间,万达集团一直在海外斥巨资“买买买”,其中包括并购美国AMC、入股西甲冠军马竞、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并购美国传奇影业、收购派拉蒙等手笔,等于拿国内银行的贷款向国外进行资产大腾挪,从而引火烧身,遭遇严厉监管。

另外,按“‘重资产’彻底向‘轻资产运营’转型”思路重点打造的十余个超大型文旅项目也一直是烧钱的无底洞,迟迟不见收益。

几多房地产,爱上“鹤顶红”

老王“家产特卖会”

“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老王只得壮士断腕,丢车保帅,忍痛将万达旗下的13个文旅项目和76+1酒店分别打包给了孙宏斌和富力的张力,以637.4亿元的总价成为中国房地产史上最大一笔交易额。此后又有变化,这里不表。

紧接着又将南昌西湖、北海、抚州、九江、雅安、辽阳、柳南、枣庄、盐城、焦作等地的万达广场分别售给了珠江人寿、民生信托及中信信托。

“万达经济危机”就此涉险度过,王健林长吁了一口气,比以往低调了许多。

“融创中国”是孙宏斌再次回归房地产的标志,其规模和销售额远远超过了当年的顺驰,仅用短短四年时间就将这家公司推向了香港联交所。

东山再起的“孙大胆”孙宏斌,胆量一如既往的大,不仅延续了当年顺驰“唯快不破”、继续狂飙的风格,还加了一个新玩法:既买地,又买公司。

人送新外号一叫“白衣骑士”,二曰“接盘侠”。

自2016年以来,融创中国先后启动收购莱蒙国际旗下物业、入股博鳌金湾、入股金科地产、入股嘉凯城青岛项目、入股融科智地、入股链家、驰援乐视、收购万达文旅项目等投资,截至2017年,总耗资超500亿元。

后来的事实证明,融创中国驰援乐视的投资是一个很大的决策失误,差不多等于打了水漂。

相比顺驰速度的“孙大胆”,融创中国的“接盘侠”孙宏斌似乎更显霸气侧漏,豪情万丈,但并购扩张引发的“顺驰隐忧”依然不容乐观。

王和平向省委书记发出求助信,最终还是没有改变润地利走向衰落的命运。

王健林以为壮士断腕的代价,总算逃过万达集团企业史上最大的一劫。

孙宏斌150亿巨资驰援乐视打了水漂,“白衣骑士”留下了伤痛的眼泪。

当一定体量的企业老板都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开始无节制膨胀的时候,可能厄运就会降临。

在经历了2017高光时刻和2018人生巅峰的熊续强,正当着手将所谓的“高端制造业板块”来替换原房地产主业,朝着打造千亿级综合性跨国企业的目标不断奋进时,不料寒风袭来,银亿速坠。

几多房地产,爱上“鹤顶红”

2019年6月14日,银亿集团、银亿控股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而就在去年6月份,银亿集团被宁波政府列入新一批“千亿级龙头企业”培育名单;2018年8月10日宁波市百强企业俱乐部“排位赛”中,银亿以营业收入783亿元位列第三,连续11年排名宁波综合百强企业前十。

也是在去年10月的胡润百富榜上,熊续强家族以295亿元的身价排名第95位,再次荣登“宁波首富”。

从首富到破产,从明星企业到申请破产重组,头尾还不到11个月。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场从500强企业到破产大败局的残酷画面和首富悲情样本,犹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急速衰败,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资本是个流动池,也是把双刃剑。

你拥有了融资渠道,不代表你在扩张的道路上可以“为所欲为”。

靠房地产起家的银亿,其跨界多元化之路是从2016年开始的,在收购了美国ARC、日本艾礼富和比利时邦奇,控制了银亿股份、 康强电子 、河池化工等上市公司,将原来的老本行银亿地产转型为““房地产+高端制造”双主业的综合性公司”后,熊续强花去了近130亿元的真金白银。

2017年浙江省工商局在一份资料中,曾用“惊艳”来形容银亿跨国并购的表现,并将之作为典型案例,称“跨国并购让浙江民企越来越强大,在2016年开展兼并重组的19家浙江百强民企中,来自宁波的银亿集团以123.25亿元兼并重组金额遥遥领先。”

“遥遥领先”领先的跨国并购业绩,在“光环”的背后也让银亿从此埋下了祸根,背上沉重的资金包袱,危机四伏。

自2016年转型以来,银亿股份就已连续遭遇戴帽ST、重组资产未完成业绩承诺、新增债务违约、大股东占用大数额资金等各种负面事件,以至 ST银亿股价仅1.6元左右,名下4只债券均实质违约,涉及债券余额约14亿元 。

2018年,银亿又在贸易战、金融去杠杆和资管新规等多重效应叠加之下,股价暴跌,市值从原先的400多亿元蒸发到80亿元不到,加上狂飙猛进消耗了太多真金白银,到期债务太多,流动资金披星戴帽愈发吃紧,闪转腾挪、拆东墙补西墙终填不满大窟窿,银亿遂走向破产。

熊续强曾提醒宁波企业家:海外并购既是个美丽的“馅饼”,也是充满风险的“陷阱”,自己却大买特买。

在进军汽车行业时熊老板也曾雄心勃勃地向媒体夸下海口:“以前,很多宁波人住的是银亿建的房子,而以后,银亿的产品有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宁波人开的汽车里面。”

现在看来,银亿产品要占据宁波人开的汽车只能是个破碎的梦了。

2019年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9届年会在三亚举行,活动主题为“走出舒适区:稳定平衡视野下的中性增长”。

当年从孙宏斌手里捡了个大便宜的路劲地产集团主席单伟豹在会上表示,中国房地产体量这么大,未来十年内行业没有大危机,可多元化发展但不必转型。

单伟豹的话说对了一半,好在路劲的多元化主要是地产结合了文旅和康养。

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在2019年博鳌房地产论坛的博鳌铿锵行主题讨论中说:

做房地产的有两种,一种是主要用自己的资金,借贷比较少,这些人长远是成功的;另外一种人是主要靠借贷,很少自己的钱,这些人长远来说多半是不成功的,我是属于第一类。

陈启宗显然比单伟豹专注。

曾创造年营业额达2901亿元企业高潮的王健林说:万达不做房地产了。

在今年3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榜单中,已找不到万达的名字。

看来在多元化狂飙猛进中栽过大跟头的老王誓要把“轻资产”进行到底了。

吃一堑不只长一智。

在2019中国房地产TOP10中,恒大、碧桂园和万科占据榜单前三,融创中国居第5位,排在保利后面,中海、绿地、华润、绿城、龙湖紧随其后。

早在2003年,孙宏斌就豪言要超过王石, 现在16年过去了,打上孙氏速度和狂飙烙印的融创中国还是很难超过专注的万科,老王已经挂冠而去,不等小孙了。

孙宏斌曾打比喻,说融创投资的文娱、旅游实际上就是“诗和远方”。他认为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基础住房已经不再短缺,文化、教育、旅游等精神消费成为人民的新追求,也塑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这个被誉为一眼就可以把行业看个底朝天的“接盘侠”,终究还保留着“顺驰神话”时代的野心和秉性,什么都想做。

据“南阳市房地产问题楼盘化解攻坚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一则情况说明,截至2019年7月1日,自古有“中原粮仓”美誉的南阳现有302个“烂尾楼盘”,体量之大,让中原粮仓变成了“烂尾楼之都”。

就在2019年7月,又有一全国百强房企——江苏华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大跃进”等原因破产,欠款达11.6亿元,公司债权人高达100余人。

当月15日,华侨地产老板杨晓青在公司自杀身亡。其公司名下超300套房产在阿里法拍网上拍卖、抛售,最低88.14万/套,却无人问津。

几多房地产,爱上“鹤顶红”

小心“鹤顶红”

在房地产的江湖里,蔓延着一种无限制膨胀的气息;在很多房地产企业老板的怀中,都抱着一瓶“鹤顶红”宁死不放,那瓶鹤顶红的核心配方就是“盲目多元化+狂飙冒进”。

当“鹤顶红”毒性发作,资金链轰然断裂,银亿还能“未来已来,银亿不待”吗?

那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熊续强老板,还能“致力于打造千亿级多元化跨国集团”吗?

“鹤顶红”有剧毒,而解药往往姗姗来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