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激活鄉村振興新動力

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是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重要載體。日照市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將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合作社的抱團發展、群眾的能動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實現了“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增收入”,走出了一條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在嵐山區碑廓鎮宋家嶺村的農田裡,人們正忙著給無花果苗子覆膜,北邊的田地裡也立起了水泥柱打算種植獼猴桃,這是宋家嶺村老村復墾出的田地,由領信股份承包。

“每畝向我們村交1000塊錢,領信科技這塊耕種由我們職業合作社給他耕種,用人由我們勞務合作社調配人員來用工,每天給村民70塊錢,村民也都很高興。”宋家嶺村黨支部組織委員張桂玲說。

2016年,宋家嶺村利用土地增減掛鉤完成了整村搬遷,老村復墾騰出了近150畝的土地,為了讓這部分土地發揮出最大效益,宋家嶺村成立了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多元化經營土地資源。

加入合作社的社員以每年每畝500斤小麥或同等作價為保底收益,再加上合作社實際效益按股分紅。宋家嶺村是最早一批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村莊,最近,村裡又把合作社拆分為土地合作社、置業合作社和勞務合作社,更加理順合作社的分工。

宋家嶺村黨支部書記宋全勝介紹說,土地合作社主要就是把村裡土地歸整好,土地的賬務處理好、明晰好。置業合作社是保證本村合作社的種植,收曬糧食這一塊工作,空餘時間可以外出,進行農機作業增加集體收入。勞務合作社更一步明晰勞務人員的關係。

既有土地,又有發展方向,並不是所有的村莊都像宋家嶺村這樣具備良好的發展條件。有的村莊成立了合作社,卻沒有足夠的土地發展經濟。針對這種情況東港區後村鎮想出了發展“飛地經濟”的辦法,突破土地空間和數量的限制,大規模的發展軟棗獼猴桃產業。

杏坊村、蔡家官莊村、曲河南嶺村、西陳家溝村就是後村鎮四個村集體經濟較強的村莊,這4個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組建新盛合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聯合社成立後,不僅可以更好的開展規模化種植,生產資料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到目前為止,聯合社已經統一對基地進行了土地整合、路網整修和區域劃分。同時,基地與企業合作,發展訂單農業,確保合作聯社規範健康運行,讓村民收益不斷增加。

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發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83家,其中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33家,生產經營型合作社31家、勞務服務型合作社18家、聯合社1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