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龍灣鎮哈兔灣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發展模式讓百姓的生活「牛」起來

盛夏時節,酷暑難當。而驅車行駛在橫山區雷龍灣鎮哈兔灣村,一絲絲涼意撲面而來,滿眼綠意盎然,樹影婆娑,不時有慢悠悠的黃牛從河邊的綠草叢中探出頭來,不慌不忙地張望。藍天、白雲,樹叢、田間,小河、葦蕩,黃牛、白羊,一路前行,恍惚置身於江南優美的畫卷中。

哈兔灣村位於雷龍灣鎮政府西南12公里處,總土地面積36平方公里,屬典型的風沙草灘區。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288戶1095人。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哈兔灣村人並沒有聽天由命,多年來,村委班子帶領全村群眾徵山治水、治沙造林,萬畝樟子松鬱鬱蔥蔥,像一道綠色的屏障,將毛烏素沙漠擋在了橫山境外,徹底改變了風起揚沙的惡劣生態,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如今,全村耕地4130畝,灌溉面積3100畝,林地18000畝,草地4500畝,人均耕地3.4畝。

近年來,藉助精準脫貧的東風,村委班子順利啟動“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發展模式,狠抓基礎設施的改造,調整產業結構的轉型,2017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823元。哈兔灣村的山更綠了,地更平了,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牛。

雷龍灣鎮哈兔灣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發展模式讓百姓的生活“牛”起來

固本強基 黨支部讓人心“聚” 起來

2018年5月19日,按法定程序,哈兔灣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大會順利召開,馮永彬再一次當選該村黨支部書記。這個在群眾眼中為人正直、辦事公道、一心為民的黨支部書記在就任時公開承諾:任職期間,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點,依託自然條件優勢,大力發展樟子松基地生態旅遊業和水稻產業,加快申報肉牛加工廠冷庫建設項目等工作,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組織者和帶頭人,馮永彬深知發揮黨員戰鬥堡壘作用至關重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後, 馮永彬帶領哈兔灣村黨支部緊緊抓住省市區層層包保幫扶的機遇,認真分析本村的自然優勢,利用村前平整開闊的土地資源,臨近公路交通便利的優越地理位置及豐富的水資源條件,把集體經濟突破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攻方向定位在發展養殖產業上來,特別是肉牛養殖讓該村的經濟發展邁入了快車道。“只說不幹等於白說,只有用實幹兌現承諾才能對得起大家的支持和信任”。馮永彬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他帶領大家改善了村委辦公條件、新建了文化廣場、配備了體育健身器材、解決了村民飲水問題……這些實實在在的好事,讓黨支部把群眾的心聚在了一起,在村民自己選出的中意的當家人的帶領下,人心齊、產業興,村黨支部多次被鎮黨委評為先進村黨支部,2018年7月份被區委授予“農村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馮永彬也先後被區委、區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農村能源建設先進工作者”、“計劃生育先進個人”、“優秀黨務工作者”、“年度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等。

近年來,村兩委班子緊緊抓住國家各項扶貧政策,全力完善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累計爭取扶貧資金452萬,實施工程項目19處,形成了支部引領、“四支隊伍”聚力的良好氛圍,有效的促進了全村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

雷龍灣鎮哈兔灣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發展模式讓百姓的生活“牛”起來

精準扶貧 養殖讓生活“牛”起來

“我這裡有56頭牛,都是優良品種,都壯著呢!這17頭早就被北京的客戶預訂了,下禮拜就出售了,還有那幾頭母牛,都快要生小牛犢了……”“曦洋家庭農場”負責人劉洋的臉上笑開了花,滔滔不絕地向筆者描述著這些牛帶來的收益,雙手不停地比劃。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筆者看到,在現代化的棚圈中,兩整排壯實的牛伸出頭來,左右顧盼,利木贊、夏洛萊、西蒙塔爾等優良品種的牛不在少數。

邵建偉今年64歲,一直以養羊為生,卻不見起色。在劉洋的帶動下他開始養牛,如今,他家的養殖規模也越來越大,僱兩個人有時還忙不過來,現在光靠養牛,一年的收入也能達到十幾萬。在哈兔灣村,邵建偉並不是個例,在黨支部和合作社的幫扶下,這裡的村民家家搞養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致富希望,全村200多戶依靠養牛羊摘掉了貧困帽,老百姓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生活的變化。

雷龍灣鎮哈兔灣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發展模式讓百姓的生活“牛”起來

但養殖的本金哪裡來呢?精準扶貧政策給農戶帶來了佳音。僅去年,全村共發放金融扶貧貸款22萬元全部用於發展壯大種養殖業,共實施產業扶持15戶,幫助他們全部脫貧。

精準扶貧不僅要“發放”,還要“培養”。村黨支部抓住機遇,為村民免費培訓餐飲、刺繡、裝機、挖機、建築工、電焊等相關技能。據統計,全村累計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培訓汽車駕駛員41人,全村擁有B照以上駕駛員達到26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86人,全村擁有大型貨運車輛124輛,汽車運輸人均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邀請區畜牧、科技、農業專家組織了農用實用技術培訓54人次,組織貧困戶參加勞動就業培訓10人次,聘用村級保潔員2名,聘用護林員1名。

雷龍灣鎮哈兔灣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發展模式讓百姓的生活“牛”起來

人心齊泰山移。哈兔灣村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堅持鼓勵發揮“自主造血”,“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的模式,鼓勵農戶發展農副產品。2017年,村主任劉洋創辦了“曦洋家庭農場”,常年養牛60多頭,佔地30多畝,創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戶、一般農戶30多戶發展養殖業,極大的帶動了群眾發展養殖的積極性,增加家庭經營收入;聘用有養牛技術經驗的貧困戶邵成志,年工資兩萬,幫助他順利脫貧;有了帶頭作用,加之養殖技術的培訓,貧困戶和農戶從過去的粗放型養殖轉變為精細化養殖,提高了農產品質量,不但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而且提高了對外的知名度。今年以來,市場上純天然牛肉價格上漲20%,惠及哈兔灣村26戶83名貧困戶和村民。“以前是由鎮村兩級幹部和村裡的黨員聯繫銷售,優先銷售貧困戶中的符合條件農副產品,現在主動聯繫購買的客戶絡繹不絕。其他地方的農產品以斤賣,哈兔灣村的牛、羊、雞,以一頭或者一隻賣,價格高出市場價40%,仍然供不應求。現在訂購的風乾羊肉已經達到200只,僅羊子一項銷售額達20萬,總收入可達70萬。”劉洋自豪地說。

雷龍灣鎮哈兔灣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發展模式讓百姓的生活“牛”起來

據統計,截止2018年6月,全村有養牛合作社一個,互助資金組織1個,規模已達30萬元,有標準化衛生室一個。村主幹道通水泥路,兩側全部綠化,自來水入戶率達100%,電力入戶率達100%,貧困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率達100%,移動信號覆蓋率達100%。在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戰中,養殖讓哈兔灣村民的生活真正“牛”了起來。

“未來三年,我們將繼續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硬化道路、亮化村莊、平整土地、築壩修渠,打造集現代農業、生態採摘、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美麗鄉村於一體的新型特色農業示範園區,形成以無定河溼地為帶動,萬畝樟子松景區為亮點的特色旅遊帶,帶動輻射經濟發展。讓村民在青山綠水間過上讓城裡人羨慕的好日子。”哈兔灣村黨支部書記馮永彬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