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不哭,你已經足夠好了!

美人垂淚,我見猶憐!

舞臺上的汪小敏,說:我沒有不甘,就是找不到自我,找不到自己的風格。自己是一個沒有太多特色的人,但是也努力的嘗試。

我不是小敏的歌迷,我只聽自己覺得好聽的歌,不管它是誰演唱的。《尚書·舜典》記敘了古代帝舜的光輝事蹟。舜曾任命夔為樂官,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不同心境之下,聽不同的歌而已。

小敏的各種嘗試,大家都看在眼裡,唱片、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歌迷們仍然在糾結她的“紅”與“不紅”。說實話她的曝光率已經不低了,相比其他歌手,不管是央視春晚,還是各大衛視的綜藝欄目,這本身就是對其實力、影響力的一種認可。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管是歌迷,還是小敏自己,都希望自己更上一層樓。

先說說所謂的紅與不紅吧!以一個歌手來說,究竟怎樣才算紅?無非是行業認可、市場認可(平臺、受眾)。以歌迷的角度看,能夠登上最頂級的舞臺,有傳唱度非常高的代表作(可以達到單曲循環,街知巷聞,童叟皆唱的程度),應就算是紅了。以行業角度看,唱功、創作能力來區分,有唱作人,有創作人,有歌手,能跟頂級歌唱家、創作人、編曲等合作,也算是一種紅了。當然,主要是市場認可;以文人相輕,文物第一武無第二的特點,行業認可是不容易的。而且,這裡還有歌紅人紅,歌紅人不紅,歌不紅人紅。像最近的《少年》,《野狼DISCO》,以及過去2年的抖音神曲;再遠一點的像《小蘋果》、鳳凰傳奇,都是算紅了。

以此來看,小敏雖然有《笑看風雲》等歌曲,但是沒有傳唱度特別高的歌曲,不管是翻唱還是原唱,也沒有能夠被大量視頻作為BGM的歌曲。

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和紙媒影響力巨大。能上大平臺,能有傳唱度高的代表作,基本就算是紅了。所以才有些歌手,一首歌唱好多年,甚至唱半輩子。這是一個精英和有關係和運氣好才能成功的年代。

在互聯網時代,PC端的流量為王,盜版的橫行,嚴重的打擊了傳統唱片行業,使得唱片公司無以為繼。初期歌手只能通過大平臺出名,小平臺賺錢(走穴等),少量的可以通過彩鈴賺一些錢。後期只能通過互聯網音樂平臺的版權,賺一點。此時給了特點鮮明的人,甚至一些普通人更多的機會。從最早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到《老鼠愛大米》,到《愛情買賣》,讓他們從線上走到了線下,真是一曲天下知!而電視媒體,則通過一些大型選秀節目,超女等誕生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歌手。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端佔據了受眾的大量時間。特點是更加碎片化,時間碎片化、知識碎片化,人們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看長篇大論,媒體也推出算法讓你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基於興趣的人群分化,市場細分,內容更加豐富,信息指數級爆炸,大眾的審美隨著時代進步,也有了不同。留給大家的窗口期,越來越短,流行的東西,流行的時間越來越短,此時的“紅”已經越來越難了。

尤其是以《中國好聲音》為代表的製播分離模式,開啟了中國傳媒的資本化時代。受眾一端越來越個性化,傳播一端越來越資本化,作為歌手,如果沒有自己的創作能力,沒有簽約有實力的傳媒公司,想要紅,就越發的困難了。

自始至終,能夠從傳統媒體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都算是紅的歌手,有幾個呢?不說屈指可數吧,最多也就幾十位吧。如今能開個人演唱會的,又有幾個,真的屈指可數了?如同郭德綱說的,相聲好不好,看能不能商演。而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特點。花無百日紅,一代新人換舊人,也算是歷史規律吧。

歌手這個行業,其實與影視、曲藝、舞蹈、繪畫、銷售等其他行業沒啥不同,都是金字塔結構。除了站在風口的運氣之外,都是依靠實力才能脫穎而出的。

回頭再說說小敏吧。外型靚麗,美人一枚;唱功很好,能詮釋很多類型的歌曲;努力上進,能參加的都參加了;愛惜羽毛,沒有不良傳聞。唯一美中不足,就是缺少傳唱度很高的歌曲。

優點就是缺點,得到就是失去。小敏很多類型的歌曲都能唱的不錯,也造成了她所謂的沒有自己的特色。既不是海豚音,也不是鐵肺,粵語是優勢但是受眾有限。小敏參加了很多綜藝,但是感覺總是踩不到點上。《花兒朵朵》《大地飛歌》雖然成績很好,但是青海衛視、廣西衛視的平臺,跟當年的湖南衛視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也晚了好幾年,熱度達就不到。後來幾次上了央視春晚,但是後續並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優勢。到了《好聲音》的時候,因為不是素人,又不知什麼原因沒參加(關喆、娃娃、魏雪漫都不算素人)。再到《我是歌手》,說實話小敏跟這些歌手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的,如果拿小敏替換其中的某一個歌手,都不太容易。之後參加的一些歌唱類節目,其影響力跟之前幾個現象級的節目相比,都有所不足。就傳播熱度和話題熱度,簡單一點說熱搜吧,首發平臺的優勢巨大,後續類似的就差很多。

所以你看,要麼是參加了落後一步的節目(不能說人家節目是模仿或者蹭熱度,這只是中國綜藝節目的特點而已,蜂擁而上、風險最低而已),要麼是某種原因錯過了一些需要捨棄一些東西的節目。這些年下來,對於節目來說,邀請小敏,至少不會太差;但是也不指望她出彩,或者因為刻板印象會給她安排一些相對保險的曲目。什麼都行,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缺少特色。

所以,沒有必要糾結紅與不紅的問題。還是要回到本心,你要的是什麼?是出名,小敏知名度已經高於很多歌手了?是賺錢,應該也高於大部分所謂的歌手。全國幾千個女歌手,能有小敏的知名度、曝光度的,並不是很多的。

關於歌唱其實我不太懂,但是很多專家都說辨識度,哈林選吳莫愁的時候說:不能做第一,就做唯一。這也是一種選擇。那些經久不衰的歌曲及歌手,都是一聽就知道是他(她)。王菲、林憶蓮、張靚穎,莫不如是。小敏的辨識度,不是很高。至少她以前唱的歌曲,辨識度不高。不過她微博上的《時光倒流》,是很好聽的。也許是個人比較喜歡韓國歌曲,韓式唱法吧。

個人覺得,小敏應該多多接觸一些製作人、編曲,讓他們幫忙發現你的特點。記得高曉松說過,他為薩頂頂寫《萬物生》,就是在錄音棚中突發奇想,針對薩頂頂的特點,全部重新寫過的。其實,金志文的編曲能力,也是相當好的。所以,當時,應該試試選胡彥斌的。說實話,聽小敏的《葉子》,沒有聽原唱那樣,令人傷感、百感交集。

關於感情的釋放與技巧之間的平衡。有很多歌手可能音準有問題,氣息有問題,但是他的歌一樣感人。小敏可能過於追求無過,唱的四平八穩,較少瑕疵,反而限制了感情的釋放。黃沾唱《滄海一聲笑》,李宗盛唱《愛的代價》,不是一樣感人麼?

關於原創與翻唱,有當然好了,沒有也不是不行。你看那些翻唱主播,產生的抖音神曲,雖然有聲卡的原因,但是不妨礙她們紅。你說小敏就不能唱《沙漠駱駝》,不能唱《少年》麼?既然現在網絡是很重要的傳播渠道,不妨放下心結,放下身段,也許會發現更多的可能。

小敏不哭,要相信你是很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