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全文共2400字/閱讀預計5分鐘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當夢想被現實狠狠打破,你會怎樣面對?

我選擇乖乖去上班。

一場疫情,我像大多數人一樣,被阻隔在家裡,開啟在家辦公模式。

當我不得不困於家中時,心裡那點夢想的火苗不斷往外串。我甚至想過,這也許是一次機會,讓我的夢想破土而出並壯大。

說起我的夢想,自己能獨立帶孩子,憑藉自己的興趣建立穩定副業收入,甚至能開啟個人創業模式。也就是時間自由,財務有一定保障。

不知道多少職場媽媽有著同樣的目標?你們都成功了嗎?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為此,這三個多月,我在帶娃間隙,擠出時間看書、寫文、上課、學習,開啟社群分享等等,嘗試自己的寫作變現模式。

最近一個月,在頭條過了原創、加了黃V,終於開始平穩進行文章輸出,同時還有社群商家跟我約稿。

看上去,寫作變現模式正在慢慢浮現。可是此時我內心卻越來越盼望著出去工作,回到我熟悉的工作崗位。

同時我也明白了,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最終都草草收場。

不為別的,只因為實際的能力,不足以支撐想象中的興趣。沒有能力打底,興趣只是空中樓閣。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1、興趣是個好老師,但不一定能給你錢

職業生涯有一個“三葉草”模型,就是講興趣、能力和價值的推動關係。

三葉草的整體轉動,是把興趣培養成職業興趣,慢慢把興趣發展成能力,然後用能力找平臺來兌現價值,再用價值強化興趣。

如此不斷旋轉,三葉草的漩渦不斷循環擴大,自己的價值才能充分實現。

古典老師也說過,興趣要發展成職業,除了你真的很感興趣,還需要兩個必要條件:第一,你在興趣點上,積累了足夠多的能力;第二,找到能夠變現的閉環。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我的興趣在於寫作,而在這點上尚未積累起足夠的能力,而這恰恰是我當下面臨的實際難題。歸結起來,表現有以下方面:

<code>缺乏大量輸入做基礎,每天搜腸刮肚想題材,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話題庫和素材庫;
對平臺的機制還在探索中,是追熱點還是鑑定內容輸出有點搖擺不定;
對自我的輸出定位尚不明確,對讀者畫像不清晰,不懂得如何建立“用戶思維”。/<code>

一切一切都指向一個問題:我離職業寫作者,還有很遠的距離。

也就是說,興趣給了我方向和動力,但是我越來越清楚,現在還不是時候辭職創業的好時機。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2、清楚自身職業發展階段,才能更好安放興趣

很多想辭職來從事興趣工作的人,可能並未認真思考過當下職業對於自己的意義。

一些常見的辭職理由是: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或者現在的工作讓我看不到希望。又或者現在的工作給不了我安全感……

其實,想洞悉這些理由的真實性也不難,就是你要明白你正處在職業生涯全景圖的哪個階段。

我們的職業生涯發展曲線圖,就像一個“爬山”的過程。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上山前的探索和找攻略,叫做“探索期”,爬山的過程叫“成長期”,快爬到山頂的階段叫做職業“穩固期”,而下山則是“衰落期”,也是下一階段的“探索期”。

而每隔7-10年,我們大多會走過一個完整曲線,然後轉換一個職業或者行業。

對於個人來說,每個階段的任務和發展策略都不同。

處於“探索期”的人,如果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可以小範圍多嘗試多探索。而對於“成長期”和“穩固期”的人來說,隨意辭職,去追尋興趣,卻是有點冒險。

因為當下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在於做好自己手頭事,打造自身優勢,思考和培養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更重要的是,這階段更兼具養家餬口的責任,穩定的經濟來源非常重要。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如果這個時候,感覺工作讓你看不到希望或者沒有安全感,那你要仔細思考,你是否潛意識裡在通過“沒有興趣”這個藉口,來逃避職業生涯中面臨的真正問題。

這個問題的真相也許就是,你沒有建立起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或者你沒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如果在當下的職業中,你沒有建立起這些能力,那麼轉向興趣領域,很可能也會很快退場。

所以,認清自身所處職業發展階段,會對職業和興趣的排序有更明確的認知。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3、實在不喜歡現在的職業,要如何實現自己的興趣?

01、給自己一個限定時間,在職業上再衝一把

首先要正視自己的問題,是不喜歡還是在逃避問題。

給自己一個目標,或是升職或是加薪,或者是能力提升到某種水平,界定實現目標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調動一切可用的資源,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達成目標。

如果用盡全力,最後發現仍然確定當下工作不是內心所愛,再轉向興趣領域,內心也沒什麼遺憾。

很有可能的情況是,你在全力以赴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看問題的視角和格局也會不一樣。

當你處於“一覽眾山小”的山頂時,會有更多條路湧現。那時,你積累起的更多見識,會幫你更好地判斷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02、把興趣安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先解決當下關鍵問題

如果你的能力還不足以支撐起興趣,或者你的家庭責任不允許你去投入興趣,那不如給自己的興趣成長時間,把它安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而不急在一時。

與此同時,在職業上繼續精進,換取報酬和時間空間,滋養自己的興趣。

當興趣有了安放空間,我們上班的時候,也沒有那麼痛苦了。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03、給自己“第3選擇”,把興趣整合到職業中

生活中充滿著問題——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你要麼妥協,要麼戰勝。

可是這種“兩種選擇”的思想,事先假定了雙方是對抗的,忽略其他可能的存在。

《第3選擇——解決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這本書中,提出了“第3選擇”,也就是“協同”的可能。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太多的人,生活在一種或兩種選擇中。如果我們能嘗試找出“第3選擇”,把興趣和職業整合起來,我們的人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權。

比如我可以榨乾現在職業的“油水”,通過當下的工作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洞察能力和精準表達能力,為寫作能力奠定基礎,併為寫作積累職場素材。

而每天堅持寫作閱讀,又能拓展自己的認知格局,深化洞悉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工作能力,把寫作變成自己的職場能力放大器,並在東摸西摸中,探尋適合的領域。

宅家100天,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多數靠興趣創業的人,都草草收場

興趣和職業常常是矛盾的一對,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選擇其一。

當興趣不足以為自己帶來足夠生活保障時,兢兢業業從事當下的工作,反而能為興趣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第3選擇來破局,在工作中培養能力,用興趣滋養心靈,從而幫我們找到更多夢想實現的空間。

成功的經驗可以複製,成功的喜悅可以傳播。當你在一個領域做的成功,這種底層能力遷移到興趣領域,才能為興趣發展為職業提供更多能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