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遊戲的選編和應用


小學體育遊戲的選編和應用

體育遊戲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多采。不僅是小學體育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教學方法來說,是各級體育教學和體育專項訓練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是使少年兒童認識自然和社會,加強相互瞭解和團結友愛,發展智能的一種教育手段。小學生具有愛玩的特點。在玩的時侯小學生心情愉快,有利於促進小學生身心的發展,兒童心理學研究證明:少年兒童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就不可能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可能有克服困難去完成學習任務的意志。體育遊戲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1、學生喜愛,興趣性強,能充分調動學生鍛鍊的積極性;
2、運動強度適當,密度較大,對於增強學生的體質效果良好;
3、遊戲可以結合競賽,這樣就更能提高學生興趣; 4、主題遊戲可以貫穿在課的始終,使品德教育寓於遊戲之中,活動寓於模仿動作之中。
在小學,遊戲是基本教材,不是單一的體育活動,它可以與其它體育教材相配合,如在學習籃球運球時,就可以結合運球,組織接力遊戲。學習立定跳遠,就可以結合小學立定跳遠接力遊戲,等等。那麼,應該如何合理的選編和應用體育遊戲教材呢?


一、選編體育遊戲做體育課的基本教材,應從以下兩個原則出發


1、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如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的身體發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較差,呼吸、心臟等機能還很弱,但這時期的兒童模仿性很強,愛好表演性的動作。因此選用教材應以不分隊的、帶有情節性的活動性遊戲為主。如大家很熟悉的《找朋友》、《丟手帕》和《高、矮人》等遊戲。若選用分隊比賽性的遊戲時,應注意運動量不要大、規則要簡單,如《上下傳球》、《插紅旗》和《雙足跳接力》等。這時期,選編力量和耐力方面的遊戲應當慎重。到了小學高年級,他們的身體發育已逐步堅實,基本活動技能和身體素質也提高很快。參加各種活動的積極性高,集體榮譽感很強。因而這時期的教學遊戲,可以採用是分隊性的比賽。不論是各種跑、跳、擲或帶球的比賽遊戲,都很受歡迎,對發展他們身心很有好處。

2、要與體育課的基本任務相適應。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鍛鍊身體,增強學生體質和學習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並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個人素質修養。為此,那些沒有體現身體基本活動的單純的智力遊戲,如有些教材上的口頭《碰球》、《數蛤蟆》等,只能作為課外文娛活動時應用或在準備部分為了集中學生注意力時選用。還有過去的《瞎子捉跛子》一類遊戲,也不應選為體育課用。由於那種遊戲沒有什麼思想教育意義,絕大多數人只能是站著圍觀,身體得不到鍛鍊,不但對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沒有好處,甚至可能產生傷害事故。

二、體育課準備活動的遊戲選編作為專項準備活動的遊戲應與基本教材相配合,併為基本教材服務。

即通過準備活動使學生在生理、心理和技術上為基本練習做好準備,從而使學生們在不斷變化的條件下,完成各種身體活動,掌握基本技術、技能。

1、以籃球為例,除採用一般有關帶球的活動性遊戲做準備活動外,有時也可運用《你追我趕》、《鬥龍》、《隔人傳球》、《傳球追趕》、《掩護戰友》一類遊戲作為準備練習,以提高急跑、急停和快速轉體移動等基本技能。又如足球教學,可以採用《踢球追球》、《運球接力》、《帶球踢球》等遊戲,可提高對足球的盤帶和奔跑與傳中的一些基本技術、技能。

2、以田徑跳躍教學為例,準備活動就可選用《跳竹竿》、《升級》、《單足跳接力》和各種跳繩接力遊戲,以培養一般彈跳能力,又如跑的起跑教學,也可採用《猜拳追逃》、《黃河長江》和《信號急跑急停》等遊戲做準備活動,以訓練學生注意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再如投擲教學,可採用《投彈打靶》、《看誰投得準》等練習,訓練學生的力量和手感及位置方向感等。

3、體操和武術教學,更應注意遊戲性的準備活動,如單雙槓教學可編用《撐肩跑》和《走槓》等遊戲,以鍛鍊一般平衡能力,武術教學可應用《單足角力》、《站穩腳跟》和《對拉》等遊戲,以鍛鍊力量和技巧等身體素質。並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選編體育遊戲作專項教學的輔助手段體育遊戲作為專項教學手段,一般要在初步掌握專項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並帶有較強的競技性。這方面的應用很廣,下面以跑的教學為例來加以說明:

1、教學起跑,特別是蹲踞式起跑,由於技術內容和規則比較複雜,又要受一定場地條件的限制,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容易形成教師講解多,學生練習少,難以通過反覆鍛鍊-實踐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和動力定型。採用遊戲競賽的起跑教法,要求全體同學參加練習,鍛鍊的次數多、密度大、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

2、直道起跑可採用《起跑追拍》和《起跑衝刺》等遊戲進行練習,即劃兩條相距2—3米的平行的前後起跑線,在前起跑線約30米左右再劃上一條終點衝刺線。為了糾正學生在起跑時前腳離起跑線過近的普遍錯誤,在各起跑線後距一足長處再劃一條虛線為限線,要學生各就各位姿勢至少要把前腳掌放落於虛線以後。另將學生分成前後人數相等的兩組,各自站在起跑線後,先由教師根據起跑的口令和動作要領示範、講解後再集體練習幾次,在初步掌握基本技術的基礎上,再反覆前後輪換進行追拍比賽。每次起跑要求前面的人要儘快衝過終點,不要被後者拍及。同時在追拍比賽中並要嚴格執行起跑規則和隨時注意糾正錯誤動作。另要定次統計追拍人次以評講小組勝負及個人技術優劣。最後再分組進行幾次《起跑衝刺》比賽練習、以進一步檢查和改進個人起跑、起跑後的疾跑及衝刺等全面技術情況。

3、彎道起跑可運用《圓圈起跑超人》的遊戲法進行。即利用一個較大的圓圈,在圓外再劃一些和學生人數相等並等距的短起跑線,學生1-2報數分成單雙兩組,並依次相間分別站於起跑線後。先集體繞圓圈練習幾次彎道起跑和彎道跑,以領會要領,然後再進行圓圈超人的比賽練習。每次起跑後,每個人在跑完一圈以前要盡力超趕自己前面的人,如此反覆進行,並每次以組為基準依次向前輪換一個位置,最後計算超人人次以評定小組勝負和個人技術高低。

4、途中跑短跑的途中跑在掌握基本動作要領的基礎上,可採用各種穿梭接力,來回迎面接力和圓圈跑接力等競賽的方法,以發展學生的速度和提高技能,這是大家經常運用的。但以中長跑來說,過去一般採用遊戲競賽的訓練跑的教法很少,因而在練習長跑速度和耐力跑時學生很多都感到單調乏味和心力不足。

四、體育課開始部分和結束部分的遊戲選編根據體育課堂組織結構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也可在課的開始與結束部分適當多采用一些遊戲活動的方法。開始部分的遊戲應當是不太急劇、時間短、全體學生同時活動的隊形、隊列和集中注意力方面的遊戲為好,如《快、靜、齊》、《建立小組》和《各就各位》等遊戲都很適合。通過各類遊戲,使學生在大腦皮層產生適宜的興奮,以提高其對上課的興趣,併為建立嚴肅卻又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秩序做好準備。課堂結束部分的遊戲,也應以運動緩和,容易學會,而且動作放鬆並帶有情趣的遊戲為宜,如《跑、跳、飛》、《記號報數》、《機智的偵察員》和《猜拳舞》等。這類遊戲著重在放鬆肌肉、調節情緒,使人體各部機能得到積極性的休息,並能逐漸由興奮狀態轉為安靜狀態。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基本常識:體育課堂教學的時間性是很強的,因此選用的遊戲在場地設備方面應當簡單適用;遊戲的內容和規則也不應複雜,不要為了佈置場地用具或示範講解遊戲而影響體育課堂教學任務不能完成。特別是用於準備活動和課的開始或結束部分的遊戲時間更要嚴格掌握:課的開始和結束部分的遊戲,一般要在3-5分鐘內完成。準備活動的遊戲時間可稍長一點,但一般也不宜超過8-10分鐘。

總之,作為體育課基本教材、準備活動、專項教學、結束部分的遊戲,除應在掌握基本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外,同時在遊戲實際進行中又要求學生很好地應用技術,改進技術和提高技術並鍛鍊學生身體,增強體質。提高他們在課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專項能力,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