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白洋澱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語文教學:《白洋淀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語文教學:《白洋淀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孫犁(1913-2002),原名孫樹勳,河北安平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澱派"的創始人。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孫犁"是他參加抗日戰爭後於1938年開始使用的筆名。孫犁的作品極具特色,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茅盾稱之為“多風趣而不落輕佻(tiāo)”。

作品概述

《白洋淀紀事》是孫犁創作的小說、散文的結集,主要表現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冀中、冀西地區人民的鬥爭和生活,讚頌了他們熱愛祖國、淳樸善良、機智勇敢等精神品質,深情謳歌了戰爭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全書按時間先後順序編排,選錄了《蘆花蕩》《荷花澱》《光榮》《囑咐》《採蒲臺的節》等四十篇經典作品。《荷花澱》與《蘆花蕩》這對“姊妹篇”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作品。這兩篇小說以白洋淀為背景,講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沒有正面表現戰爭的激烈殘酷,而是著力寫出民族的正氣和抗日軍民堅毅不屈的精神。此外,《山地回憶》《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據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實再現了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面貌,表現出普通勞動者在民族解放鬥爭中明大義、識大體的寬闊胸襟和樂觀、健康、純潔的品性。

《白洋淀紀事》,在敘事的同時注重寫景和抒情,充滿詩情畫意,代表作《荷花澱》有“詩體小說”之稱。

語文教學:《白洋淀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荷花澱》主人公人物形象

水生嫂——一是勤勞、能幹:編葦蓆,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二是傳統、善良: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盡心盡力地支撐家庭,不讓丈夫有後顧之憂。三是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捨,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併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四是樂觀、堅強。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

水生——男主人公,是眾多抗日人民的一個縮影。為抗日奉獻一切,不顧個人生死,有著一種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

《蘆花蕩》老頭子人物形象

1.英雄性格:過於自尊和自信(核心性格)

①他對葦塘負責的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一一過於自尊和自信

②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裡,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撤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這樣的悠閒自得充分說明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

③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讓她們睡一覺。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探照燈射過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過於自信

④老頭子發誓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包票,他玩鬼子於股掌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與自導。——始終自尊和自信。

2.受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他像青壯年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老當益壯。

3.愛憎分明的強烈情感。對鄉土,對同胞,對抗日隊伍,他是如此深情,對日寇則滿懷仇恨。

4.智勇明雙全的英雄行為。老頭子用竹篙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是用了計謀的。他早在枯木樁子上繫上了一隻只鋒利的鉤子,船頭上放了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進入枯木樁子的水區,讓鉤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動彈不得,束手捱打,張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個個成了被綁的困獸。

語文教學:《白洋淀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主要內容

讚美了老頭子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機智勇敢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

《荷花澱》:抗日戰爭期間,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區的一個農村裡,有七個青年要去參軍,在縣裡報了名。他們怕家裡人拖後腿,就公推一個叫水生的遊擊組長回去跟他們的家裡人說明白。水生連夜趕回家,到別人家裡做了些說服工作,又與妻子話別,第二天便匆匆走了。過了兩天,這些青年婦女想去看望參了軍的丈夫。於是,她們偷偷坐在一隻小船上,劃到對面的馬莊去。可部隊剛好在前一晚上開走了。在她們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隻日本鬼子的大船。她們拼命地逃,鬼子在後面緊追不捨。就在她們把小船划進荷花澱的同時,埋伏在澱裡的一支隊伍給了鬼子迎頭痛擊,擊沉敵船,全殲了鬼子。她們這時才發現,原來伏擊鬼子、在危急關頭救了她們性命的,正是她們想見的新參軍的丈夫。戰士們完成了任務,又見到了愛人,高高興興地帶著戰利品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這年秋天,這群婦女也學會了射擊,在冬天配合子弟兵作戰。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老頭子撐著一隻小船,在白洋淀裡無數次地穿過敵人的夜間封鎖線,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支槍,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裡穿梭,從未發生過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繫了澱裡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蒿兒梁》:蒿兒梁,是五臺山上的一個小山村。這裡氣候條件極為惡劣,尤其到了冬天,山陡路滑,再加上漫天風雪,簡直要把人凍死。同時,這還是一個極為貧瘠的小山村,老百姓住的全是泥牆小房,吃的只有莜麵和山藥蛋。可是就在這裡,有傷員們溫暖的家,有讓人垂誕的莜麵窩窩,有如家人般熱情、淳樸的村民。由於敵人的“掃蕩”,這份軍民魚水情在這裡生根,發芽。

《吳召兒》:吳召兒,一個不起眼的鄉村丫頭,一個識字班的青澀女孩,同時,也是一個稱職的“反掃蕩”隊伍的嚮導。此篇作者的回憶就是由這樣一個女孩開始。在革命最為艱苦的歲月裡,像吳召兒那樣的平凡的老姓,為戰士們遮風擋雨,為戰士們捨身忘我地守護。他們之中有像吳召兒一樣的孩子,有婦女,也有老人……

《碑》:本篇主要寫了一個老人用網到滹沱河打撈犧牲戰士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期間,趙莊村居住著趙老金一家,家裡有一位灑脫樂觀的父親、一位熱情善良的母親和一個兼具父母優點的寶貝女兒。家中過去常年住著八路軍戰士,並且和他建立了深厚的魚水之情。十月的一個寒冷夜晚,李連長帶領一分隊,在執行上級命令時,不幸中途遭遇敵車埋伏,全部跳河殉國。趙老金一家救起兩名倖存者,並得知李連長已經犧性。趙老金從此之後,就長年累月在滹沱河中打撈李連長和戰士們的屍首。他不是打魚,而是打撈那些英雄們的靈魂。最後,站在河邊的老人,就成了平原上的一幢紀念碑。

《走出以後》:本篇主要寫了王振中在朋友幫下離家上學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期間,南郝村這個地方雖然不大,卻有著大平原田園的本色美。王振中如同千百個白洋淀的女孩一樣,平凡而普通。可是,就是這個平凡的女子,在抗日的戰火中得到洗禮,勇敢地走出了小家庭,解除了不合理的婚約。走出以後的王振中,學會了德語,並且醫術精湛,進步之快,令人刮目相看。

語文教學:《白洋淀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山地回憶》: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期間,一位女孩與 “我”在冰冷的河邊相識,因為當時是抗戰時期,物資緊張,抗日戰士連禦寒的襪子也要等到寒冬臘月才能配備一雙。就在此時,那位女孩慷慨相助,讓“我”度過了那年的寒冬。這段回憶,成為我一生最美的記乙。即使黃河能沖走那現實中的襪子,也不能沖走“我”對那女孩子的懷念。

《村落戰》:本篇描述了一次八路軍與鬼子進行的村落戰。這次戰鬥既是地雷戰、游擊戰,又是地道戰、包圍戰,總之,這是一場精彩紛呈的教訓鬼子的戰鬥。在這次戰鬥中,軍民通力合作,將士指揮若定、奮勇殺敵。哪怕鬼子來勢兇猛,氣焰囂張,但也只能有來無回。鬼子被炸得開了花、啃了地,屁滾尿流、頭破血流。

《囑咐》:抗日戰士水生回到了闊別八年的家鄉,與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子和女兒有了短暫的相聚。然後又得重新出發去參加戰鬥。深明大義的水生嫂,在家國之間,毅然選擇了舍小家、顧大家,囑咐水生好好打仗,並親自划著冰床送丈夫上戰場,期盼抗戰勝利一家人團聚。

《採蒲臺》:白洋淀本是富庶的魚米之鄉,但是在日寇的侵略下,白洋淀人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東西,過著極其艱難困苦的日子。就連賣網、賣席這些用來換取糧食活命的小買賣,也遭到漢奸的任意盤剝。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最後,白洋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奮起反抗,成立了自己的游擊隊伍,走上了打擊侵略者的抗爭之路。

《蘆葦》:本篇寫了在敵人兇殘的轟炸中,“我”和一對姑嫂在墳地蘆草中的一次不期而遇。雖然素味平生,但在面對敵人的槍口時,“我”毫不猶豫地擋在姑娘的前面;而當要離開時,姑娘也不忘用自己的衣服替換下“我”那件目標過於明顯的白布襯衣。這樣的軍民魚水情,怎能不令人為之動容!

《採蒲臺的葦》:以抗戰時期的白洋淀地區為背景,以質樸的筆觸敘述了一個真實的軍民抗日的故事。到處是葦,最好的葦在採蒲臺。一次,敵人來搜查這個村,婦女們想了一個辦法,把搶插在孩子的褲襠裡,槍掩護過去了,敵人抓住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最後這個男人被殺死了。作者採用了象徵手法,用堅韌不拔的“葦”來表現那些英勇抗戰的白洋淀人民,更是用白描手法來表現勤勞勇敢的白洋淀婦女在面對敵人時那種冷靜與無畏的精神,同時也是對當地老百姓智慧的讚美和歌頌。

《白洋淀邊一次小鬥爭》:本篇借愛說愛笑的老頭兒之口,講述了發生在白洋淀邊的一次小鬥爭。鬼子進村搶東西,什麼也沒有找到,後來在一棵槐樹上發現了一隻大紅公雞,於是鬼子拼命地追趕。大紅公雞很聰明,跑到了葦垛裡去了。鬼子一路追趕,在葦垛裡沒有抓住大紅公雞,卻發現了穿紅衣服的站娘,他們本想欺負這位姑娘,沒想到卻被姑娘的手榴彈給炸死了。鬼子們都來增援,但是姑娘們早已躲到白洋淀裡了,她們輕鬆地消滅了敵人,保護了自己。白洋淀邊的這一次小鬥爭,寫出了白洋淀人民的機智和勇敢。

孫犁的小說故事性不強,但很感人,閱讀時注意體味那些細節和畫面所凸顯的人物性格、心靈之美,以及作品清新、含蓄、明淨的語言風格。

冀中平原是孫犁的家鄉,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孫犁用富有詩情的筆調描繪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畫自己的父老鄉親,用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講述他們的故事,賦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氣質和浪漫的色彩。“白洋淀”也成了孫犁的標籤,一提到孫犁,人們就彷彿看到白洋淀“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

語文教學:《白洋淀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讀後感

《荷花澱》讀後感

讀罷孫犁的的《荷花澱》,彷彿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現在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對文中的幾段景物描寫對比咀嚼一番,我就獲得了無限美好的享受。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娘深夜編席、寫銀白的水澱,那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通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感望和理想。不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著作品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卻不平靜。夜這麼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等他呢。可見水生夫婦情深意篤、恩愛和美,這與後面描寫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這一段景物描寫把寫景、抒情、心理劉畫融合在一起,可謂官有盡而意無窮。

文中還有對澱上風光和婦女群像的描寫,詞淺意深,意境優美。可以想象: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令人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湧的抗日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寫,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內容,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之深厚。

這些描寫構圖不同、意境不同,作者用詩一樣生動而凝練的語官,創造了畫一般美的充滿詩情的意境。對於孫犁“詩體小說”的獨特風格,我有了深切的體驗和理解。

語文教學:《白洋淀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蘆花蕩》讀後感

在戰爭年代,無論男女老少,都在巧妙地與敵人作鬥爭。在《蘆花蕩》中,一位老人沒用一刀一槍,就讓一群日本鬼子蹬腿去了西天。

他自信。他悠閒地撐著船,在夜晚給被敵人嚴密監視的葦塘裡的隊伍運送柴米油鹽,有時還會帶來一兩個遠方趕來的幹部。他對葦塘裡負責的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時。”他在密密的炮火中不慌不忙地穿梭,從沒有子彈捱過他的一根毫毛。

他有柔情。在護送兩個漂亮的女孩子去葦塘的時候,他的話語裡滿溢著祖父般的慈愛。他溫柔地安慰著緊張的孩子:“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到葦塘裡,咱們還有大米和魚吃。”他真心地讚美洗臉的小女孩子:“多麼俊的一個孩子呀!”

他自尊心強。他帶著女孩進葦塘卻讓大菱掛了花,覺得沒臉見人。他如此內疚與自責,覺得是自己沒有保護好受傷的孩子。

他機智,想到利用鬼子們的貪婪而在船頭放一捆清香的蓮蓬,還自己悠悠地吃蓮蓮,引誘敵人進埋伏圈。

他勇敢。單獨面對眾多的鬼子,他靈巧地划著船,一撐籬,便讓船溜溜地轉個圓圈,裝著張皇失措,七拐八拐地讓鬼子毫無防備地上了鉤。

他有仇恨。在大菱負傷時,他打下包票:“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這個鐵骨錚錚的英雄漢,在第二天用行動證實了前一天的諾言!

讀罷《蘆花蕩》,我認識了這位偉大而平凡的老英雄,感受到了在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

中華大地處處激盪著的愛國豪情!

語文教學:《白洋淀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精要練習

1.孫犁,原名 ,文學流派“ ”派的創立者。他的小說熔寫景抒情於一爐,充滿詩情畫意,有“

”之稱。

2.《白洋淀紀事》是孫犁創作的 的結集,其中以 這對“姊妹篇”最負盛名。這兩篇小說以 為背景,講述了 的故事,沒有正面表現戰爭的激烈殘酷,而是著力寫出民族的正氣和抗日軍民堅毅不屈的精神。

3.下列句子中的重讀能表現水生嫂對丈夫的憂慮、關切、責備心情的一項是( )

A.今天怎麼回來得這麼晚? B.今天怎麼回來得這麼晚?

C.今天怎麼回來得這麼晚? D.今天怎麼回來得這麼晚?

4.下面是《荷花澱》中四個青年婦女的對話,對她們的性格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①“聽說他們還在這裡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緊話得和他說。”

③“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

④“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再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

A.精明細心 膽大爽朗 謹慎小心 忸怩溫順

B.謹慎小心 精明細心 忸怩溫順 膽大爽朗

C.膽大爽朗 謹慎小心 精明細心 忸怩溫順

D.忸怩溫順 膽大爽朗 謹慎小心 精明細心

5.“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擼的並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的嘩嘩,嘩嘩,嘩嘩譁!”(《荷花澱》)研讀這一句,說明“嘩嘩,嘩嘩,嘩嘩譁”的表達作用。

6.小說《荷花澱》中寫四個婦女尋找自己的丈夫而未如願,在回家的路上評價起自已的丈夫,通過這段對話,我們可以從中簡要概括出當時共產黨領導的地方武裝隊伍的特點,請寫出二至三條來。

7.小說《荷花澱》主要寫白洋淀婦女在戰鬥中成長的故事,為什麼作品開頭要寫水生月下編席和水鄉的荷香月色?

8如何理解小說《荷花澱》的選材特點?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蘆花蕩(節選)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小火輪開得離葦塘遠一些,鬼子們又偷偷地爬下來洗澡了。十幾個鬼子在水裡泅著,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錯。水澱裡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從荷花澱裡卻撐出一隻小船來。一個乾瘦的老頭子,只穿一條破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兩隻手卻忙著剝那又肥又大的蓮蓬,一個一個投進嘴裡去。 他的船頭上放著那樣大的一捆蓮蓬,是剛從荷花澱裡摘下來的。不到白洋淀,哪裡去吃這樣新鮮的東西?來到白洋淀上幾天了,鬼子們也還是望著荷花澱瞪眼。他們衝著那小船吆喝,叫他過來。 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剝著蓮蓬。船卻慢慢地衝著這裡來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眼前是幾根埋在水裡的枯木樁子,日久天長,也許人們忘記這是為什麼埋的了。這裡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鬼子們追上來,看看就扒上了船。老頭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風一樣繞著鬼子們轉,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裡去。他被什麼東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隻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別的鬼子吃驚地往四下裡一散,每個人的腿肚子也就掛上了鉤。他們掙扎著,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A

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鬼子們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動彈了。 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裡,B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在那葦塘的邊緣,蘆花下面,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著身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為。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的主要情節。

(2)畫線句子A中,加點的“找”字用得好,好哪裡?

(3)“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一句中“張皇失措”一詞有什麼表達效果?

(4)畫線句子B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10.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幾個青年婦女划著她們的小船趕緊回家,一個個像落水雞似的。一路走著,因過於刺激和興奮,她們又說笑起來。

坐在船頭臉朝後的一個撅著嘴說:“你看他們那個橫樣子,見了我們愛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們給他們丟了什麼人似的。”

她們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們沒槍;有槍就不往荷花澱裡跑,在大澱裡就和鬼子幹起來!”

“我今天也算看見打仗了。打仗有什麼出奇?只要你不著慌,誰還不會趴在那裡放槍呀!”

“打沉了,我也會鳧水撈東西,我管保比他們水式好,再深點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後還能出門嗎?”

“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

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1).文中為什麼寫她們“像落水雞”和“又說笑起來”?

(2)她們受到什麼“刺激”,又為什麼“興奮”?

(3)女人們說的①~③句話,體現出她們性格的哪一面?

(4)理解④、⑤兩句,說說婦女們成立隊伍的動機。

7.孫犁特別注重對農村婦女形象的刻畫,其中不少作品還以女性為主人公,例如短篇小說《荷花澱》以及其續編《囑咐》裡的

,《山地回憶》中的 ,《蘆葦》中的

,《藏》中的 ,《光榮》中的 《澆園》中

語文教學:《白洋淀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語文教學:《白洋淀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語文教學:《白洋淀紀事》名著導讀及練習題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