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中橋董家溝村的清澈

棲霞中橋董家溝村的清澈

清明的時候,回到了林老師的村莊,村莊除了一貫地寧靜,在這個春天裡,尤其又加上了清澈之感。天空是湛藍的,沒有一絲雜色,藍得彷彿能看透無限的穹宇。而這些萌動的樹木就這樣地直入天空。細看那些樹枝,有著毛茸茸地芽兒,就象嬰兒的小嘴,嫩嘟嘟地帶著些羞澀想張又沒有張開的樣子。空氣中就瀰漫著那種清澈的味道,是樹芽呼出的味道,是樹木返青呼吸的味道。藍色照著樹,樹又映著成片的藍,村莊就在這清澈的藍裡。

棲霞中橋董家溝村的清澈

看慣了一色的水泥樓房,就是在現在的村莊裡,雖然沒有了樓房,也多是磚瓦房水泥抹的,家家都相同,也就沒有啥特別了。就那些老房子老胡同,讓人有著村莊的感覺。偏愛看這些石頭砌的老房子與地堰。那些老房子還真是老,院牆等都是石頭砌的,石頭並不大,砌得整整齊齊,經歷了那麼久的年代也沒有倒,確實是技藝。老房子多不住人了,在《村裡老胡同》一文裡曾經是說過的。單說這些地堰,每次看的時候總是有感覺。地與地之間用石頭壘起來,圍成了不同的方塊,這感覺概就是年代感,那個年代的把自然的石頭利用起來,一點兒點兒地摞起來,堆得很是整齊,遠遠地看著又有著自然的美感。那個年代全是人的手工勞作,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也是慢的。看著這些石堰,時光彷彿就靜下來,靜得能看到自己的思緒,清沏只是石。

棲霞中橋董家溝村的清澈

在這片地的邊上,隔著不遠就有圖中這樣的一個物件,儘管各不相同,卻又是大同小異的。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太在意,當看到第三個的時候,忽然尋思,這個可能是有著特別的。初閃念是不同家的地,支了這樣的一個架子,諸如門的東西,但細端詳,應該不是,想來是一種工具。因為小路的另一邊就是河,看著又彷彿是那簡易水車的樣子,概是用來打水的。也就在河的另一岸,用長長的木頭吊上桶,在河裡取上水,再澆到園子裡,是省了不少的勁。不知道是現在還在用著還是保留以前用的,勞動人民的智慧真是無窮的,就地取材的木頭,那時候並不知道槓桿原理,也或者不認識多少字,卻是能創造出這樣省力的工具。勞動中產生智慧,勞動中產生偉大。自然的發展、人類的成長,道理就是這樣的清澈。

清澈的村莊,讓人也清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