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新華中學校長張雪梅:共赴“疫”場教育大考

疫情的發生和蔓延讓我們看到國人的科學素養、公共衛生意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等方方面面的不足。“如果我們只顧眼前的功利目標,就沒有時間去展望整個生命。”疫情是災難是挑戰,更是機遇,是活生生的教材。

面對疫情,我們首先做的就是轉變教育理念——

聚焦素養目標 彌補缺失教育

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善待他人、如何辨別信息的真偽、如何履行公民的義務;最美“逆行者”的責任擔當是怎樣的、生命是如何的脆弱與可貴……

濰坊新華中學校長張雪梅:共赴“疫”場教育大考

濰坊新華中學各學科教師抓住寶貴的教育時機,引導學生用學科知識認識身邊世界。英語老師選取優秀英文版新聞,增加單詞儲備、拓寬視野、提高閱讀分析能力;生物老師帶學生認識新冠病毒;地理老師則帶孩子們深入瞭解武漢地理位置的利弊;歷史老師講一講世界上發生過的幾次嚴重的疫情,緩解學生的恐慌心理;道法老師們領著孩子們瞭解疫情中出現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教育孩子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青年……

日本捐贈湖北抗疫物資上的附贈詩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語文教師以這些古詩詞為切入點,確立了“‘疫情’中的春天更需要詩詞”的育人主題,從“詩詞跨越千年撫慰人心”“致敬最美逆行者”“詩詞中的大美武漢”“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四個方面,將疫情與語文學科中的古詩詞緊密鏈接,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古詩詞不是用來背誦、用來應對考試、用來展示自我的資本,更可以跨越千年鮮活地走到我們的身邊,撫慰心靈、給予力量、表達期待,詩詞不只在雲端讓人仰望,更可以凡人如我將詩意滲透到生活的細微。

我們的老師抓住這些鮮活的教育資源,助力孩子們的成長,讓他們更善良、更智慧、更堅韌、更豐富、更美好……方向對了,教育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

利用智能平臺 資源拿來主義

“停課不停學”極大地考驗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人甚至預言,疫情過後,學生將重新洗牌!

濰坊新華中學校長張雪梅:共赴“疫”場教育大考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在班級內建立班級學科帶頭人,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型小組,利用網絡的便捷及時地分享學習方式、分享學習方法、分享優質資源。

當各種線上資源鋪天蓋地、當“直播課堂”“微課慕課”花樣迭出,如果這些課程實施的途徑沒有系統資源庫的建設作為源頭活水,終究有不成體系的碎片感和坐吃山空的危機感,學校、教師如何把好資源第一關?最便捷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利用智能平臺,建設各類資源庫,讓學有餘力的同學“拿來主義”。

我們已經啟動:學科教學分門別類,家庭教育對症下藥,進行資源梳理和科學整合。學科教師精心選擇網絡資源,經過二次篩選、加工、整合形成適合學生使用的資料,充實到資源庫中。學生針對自學中、直播課上遇到的困惑,通過教師的智能推送就可以隨時查找學習了。

而且隨著居家學習時間的持續延長,“雞飛狗跳”的現象屢屢出現。焦慮的家長亟待拯救,此時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怎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通過疫情如何樹立孩子的家國情懷?針對特殊時期家長焦慮的所有問題,學校將問題歸類整理,隨即利用網絡資源,精心挑選了每個問題的應對視頻、講座、家長做法反思等資料,整合成適合家長學習的家校共育資源庫。通過釘釘、學校公眾號等多維度推送,方便家長有針對性的挑選學習,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家長們反饋也很好。

改變方式態度 篤定教育初心

網課伊始,各種“大翻車”的現場;老師們對於自己“十八線網紅” 地位的自嘲;敬業與慌亂齊飛,吐槽與求助共舞。

可是,老師們不過一週的調整,局面的大扭轉不禁讓家長和孩子們為自己起初的牴觸和質疑而心生慚愧。最近我就聽到學校一位英語老師的“線課”分享。她說,學校為我們的英語大閱讀創設了平臺,給足了授課時間,備課組整合學習內容,老師們從起初的忐忑,到感受學生帶來的驚喜,到後來的自我解放的收穫,如今老師們享受著大閱讀的課堂模式,學生也有了展示自我的平臺。

濰坊新華中學校長張雪梅:共赴“疫”場教育大考

而疫情過後,我們教育的改變又豈止於此:

1. 教學方式的變化。經過疫情期間的“特殊培訓”,教師會比從前更願意把線上當作線下學習的有效補充,同時,線上教學極大的解放了教師的勞動,未來的課堂一個老師承擔更多班級的課堂教學。讓更合適講課的老師講課,更適合蒐集、組合教學資源的老師幕後操作,適合分析考題,整合試題的老師設計試題……打破常規的組合方式,利用每位老師的優質資源,組成更強大的教學團隊。實現團隊合作,凸顯優勢資源,實現強強聯合。我們使用全面化與重點抓相結合的方式,既可以“多群聯播”整體推送,又能夠針對“VIP”特殊學生進行點對點服務。

2.教學理念的變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我們真正地關心過自己的身體健康,當災難來臨,需要我們有足夠的體力撐得住、挺過去,還要有多餘的能力扶持他人抗過去。疫情來臨後,學校更加堅定了繼續實施“零點體育”計劃的決心,用運動推動學習,健身與健腦同步,實現雙贏的結果。

3.家校溝通的變化。隔離使得常規的班會、家長會無法開展,學生情緒波動大,家長焦慮不安,學校又開闢出實現家校共育的新路徑——直播班會、導師全員線上家訪和推送教育資源對家長進行教育培訓,既解決了常規家長會的時空限制,也解決了面對面的交談給家長帶來的緊張情緒。

疫情給我們教育者提供變通的機遇和挑戰,授課方式的思考,學習方式的改變,工作方式的調整,更新理念,調整方式,應對變化,更彰顯了對我們教育初心的篤定堅守。基辛格在《論中國》中有一句被反覆引用的名言:“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作為教育者更應該讓每一個從我們身邊走過的孩子都能夠成為最勇敢的人,去保護那些保護過我們的人以及我們想要去保護的人。

濰坊新華中學校長張雪梅:共赴“疫”場教育大考

(文/張雪梅 系濰坊新華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