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萬學員湧入的作業幫直播課,究竟如何應對這場行業"大考"?

特殊時期,各地不斷延遲開學日期,取而代之的是"停課不停學"的方案。原本熱火朝天的線下培訓機構"遇冷",暫停運營帶來了巨大成本,紛紛尋求線下轉線上;另一方面各地學校推出的線上課程,都成為線下學習暫停時的替代方案。

2800萬學員湧入的作業幫直播課,究竟如何應對這場行業

與此同時,諸如作業幫直播課、學而思等紛紛響應,依次為全國中小學生推出免費直播課。拿作業幫直播課來說,到2月15日下午,開課僅13天,報名人數就突破2800萬。

2800萬是一個什麼概念?這樣一個龐大的數字背後,對行業而言,是一場"大考"。如何留住這2800萬用戶,如何為這些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其實是對一家企業組織能力、技術支撐、流量運營、教學服務四個維度綜合函數的考驗。

資源、設計、技術缺一不可

在線教育平臺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教育資源和IT基礎設施。

從大年初一開始,作業幫直播課就正式啟動了免費直播課計劃,為延期開學的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直播課,初中英語老師王凱皎、小學數學老師蘇芸、高中數學老師張華等220位老師紛紛上線。

2800萬學員湧入的作業幫直播課,究竟如何應對這場行業

那如此短的時間,作業幫直播課究竟如何滿足教學質量呢?

據悉,作業幫直播課組織了220名教學教研老師,對課程內容做了多輪補充和修訂,不僅涵蓋了小、初、高所有年級主要學科,主要為校內基礎知識點鞏固複習,還特意安排了"詩詞"、"美術"、"習字"、"科學"等素養課程。到2月3日開課前,整個項目已經完成三輪快速迭代。

除了課程內容的修訂和完善外,備課方面亦下了不少功夫。按照作業幫直播課的要求,一節40分鐘課的備課時間大概是4個小時,到集體備課環節,會進行3到5輪彩排;在正式授課的時候,平臺會用人工+技術手段進行質檢;授課後,所有老師立即進行復盤。作業幫直播課創始人所暉就感慨道,常常凌晨4點還有老師在系統裡上傳課件。

有優秀的教師資源和教學質量支撐可能還不夠,還需要設計團隊的配合,從招生海報、小視頻,到課程設計頁面、上課PPT模版,每個環節落地都需要他們密切配合。而僅僅用了10天時間,作業幫直播課設計團隊就上線了"1000+"物料。

令作業幫直播課設計部負責人王文韜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除夕當天,"全副武裝"的設計團隊不約而同地戴著口罩出現在了公司,有的還戴了醫用一次性手套,似乎已經忘記了如今的特殊時期。

不過,對作業幫直播課來說,更大的挑戰來自於,由於用戶激增,從"數百萬"猛增到"數千萬",如何防止系統"崩潰"、直播"卡頓""黑屏"、服務器崩潰的現象發生?要知道,這在行業內似乎已經是司空見慣了。

2800萬學員湧入的作業幫直播課,究竟如何應對這場行業

比起其他平臺的表現,作業幫直播課這次無疑是可圈可點,完全hold住了2800萬用戶的超級衝擊,"不卡頓、很流暢、很清晰、質量高",是眾多家長、學生一致給出的評價。

這背後其實要歸功於全體技術人員的不眠不休、日夜奮戰,需要技術部門能時刻在線幫助課程實現"更好的直播體驗",加強網絡穩定,降低延遲,提升容量,同時助力教學行為數據化,讓在線教育"因材施教"成為可能。

特殊時期過後 如何留住用戶?

為應對特殊時期對教育行業帶來的影響,國家相關部門號召"停課不停學",鼓勵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提供服務,以線上教育新模式對線下教育進行補位和升級。諸如作業幫直播課、學而思、猿輔導、VIPKID、網易有道等在線教育平臺天然的"無接觸性"成為了這次特殊期間,解決學生上課的最佳解決方案。

所以,從空中課堂供應商到教學內容服務商齊上陣,老師、家長、學生就這樣或主動或被動地被互聯網連在了一起。

教育並不是風口和概念頻出的賽道,但確有趨勢和大潮。教育的本質是"投資"和"選拔",是普適和剛需的消費場景,具備穿越週期的生命力。此前,受行業發展成熟度、用戶認知成本、商業模式等種種因素影響,在線教育始終不溫不火,在教育行業,仍舊是重線下交付的場景佔主流。

但是,身處特殊時期,在線教育被"推"上臺前。

這個對"資金"、"技術"、"服務"、"組織能力"等要求極高的賽道,在經歷了2019年的大洗牌後,直接迎來了2020年開年"大考"。

在特殊時期千萬級用戶湧入後,課程的質量將是決定用戶是否留存的關鍵性因素。對於課程質量本來就不高的平臺,在特殊時期之後,平臺最終也將淪為別人的嫁衣,用戶在經過了教育之後,也會選擇課程質量更高的平臺。

所以在特殊時期,真正決定在線教育平臺未來能否活下來的,是教育內容質量與師資力量,而並非短時間的用戶多少。

2800萬學員湧入的作業幫直播課,究竟如何應對這場行業

從作業幫直播課這次的成功案例來看,品質、組織、技術三個關鍵詞,一個都不能少。

談到未來,作業幫直播課聯合創始人陳恭明說:"在線教育擴展到全國,靠的是整個行業不斷推陳出新,在教育和科技中尋找結合點。"

陳恭明的話說的沒錯,這背後,不僅僅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同樣需要長期的基礎設施晉升和互聯網技術的升級帶來的整體的供應鏈能力的升級。

簡單來說,誰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誰能夠帶來更高的服務效率,誰就能在市場中獲勝。從這個角度來說,諸如作業幫直播課等,常年在教學、教研、技術有大量資源投入的公司,才能有更大的優勢。而相反,在這方面積澱較少,在課程和師資沉澱不足的平臺,或許會受到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