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說北碚:袍哥的嗨法

其實辛亥革命前,在吸引袍哥參加同盟會革命黨時,同盟會員也紛紛加入袍哥,以求獲得廣泛支持。這是中山先生認可的策略。熊克武,石青陽就加入了。尹昌衡不僅加入了袍哥,在成都就任大漢四川軍政府都督後,甚至公開掛出“大漢公”的招牌,自封為大漢公的舵把子,大爺,被斥為哥老會政府。

參加袍哥,叫“嗨皮”,或者簡稱嗨,嗨袍哥。袍哥,是一個講義氣,講山頭,講等級,不論輩份的比較緊密組織,分五種堂口,以仁、義、禮、智、信五個字劃分,也有以威、德、福、智、宜五個字劃分的。其下則按地域山頭劃為不同碼頭、山堂,也稱為堂口,公口,統稱公社。後來把公社二字分開,稱什麼公或什麼社,甚至時髦的“俱樂部”。如尹昌衡的大漢公,石青陽的體安社,田得勝的正倫社,石孝先的三合公,唐紹武的三民俱樂部。不一而足。

仁字多為地主,士紳,大商賈一類人。義字多為小商販、小市民、普通自由職業者。禮字多為販夫走卒、跑灘匠、幹滾龍(賭棍)、半截么爸(二流子),還有土匪一類人。智、信二字,多為下層藝人,江湖術士,袍哥成為顯幫後,竟然消失了,可能都跑到義字,禮字去了。所以有仁字講面子,義字講銀子,禮字講定子的說法。

每個堂口,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

書說北碚:袍哥的嗨法

袍哥茶館的雅間

組織,分八個等級,大二三,五六,八九十。

大爺分兩種。一種是閒大爺,有點聲望,不頂事。一種是龍頭大爺,一個堂口只有一個,那才是真正管事,說話頂用的。

二爺又稱聖賢,只設一個,選忠厚有德之人,算是堂口的面子。

三爺當家,管錢糧,管賬。五爺是管內外事務的,堂口大管事,稱為紅旗五爺。

六爺八爺管執行紀律,九爺十爺又稱大小老么,負責迎賓接待,打探消息。

加入袍哥,得有人引薦,分恩、承、保、引四人,還必須身家清、己事明,就是身世清白,沒有欠債欠命,才能加入,接受“栽培”,確定“排行”,正式成為袍哥,稱兄道弟。

袍哥還有清水渾水之分。清水袍哥,是指有合法職業,正當收入者;渾水袍哥,就是打家劫社的棒老二。當然,有的袍哥並不太講究,白天清水,晚上渾水。甚至人前講仁,人後就講禮了。

範紹增可能算重慶最著名的袍哥,他是禮字口渾水袍哥出身,招安後一路晉升,最後成了國軍中將,88軍軍長,集團軍副總司令,出川抗日。這個88軍,特許由範紹增自募兵員組建,相當於子弟兵。沒有那份號召力,是辦不到的。其武器裝備,大部分是範紹增自己掏錢購買的。三年時間,轉戰於江浙、湖南。後來範紹增被架空,就在重慶、上海消遣,抗戰結束後辦了新組織:益社,聲勢甚隆。

最有故事的袍哥是石孝先,其父親是川軍老將石青陽,自己入過黃埔三期,受父命到意大利學過軍事,卻一心熱愛袍哥事業,硬從小老么嗨起,嗨到了大爺,辦起了三合公。

書說北碚:袍哥的嗨法

傳說中最後一位袍哥


重慶還有女袍哥,歐陽致欽,也稱藍致欽,是藍文彬的姨太太,在藍文彬被劉湘關進大牢後,主持藍文彬的各項實業,挺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成為藍文彬的得力助手,實業界的女能人,著名袍哥大姐。

辛亥革命後,袍哥的犧牲,給這個組織掙了臉面,袍哥的功勞,使其從地下走上臺面,成為顯幫,勢力廣泛。無論官商,人人以加入袍哥為榮,有袍哥身份才好辦事。袍哥稱沒加入的人為空子,有傳言“明末無白丁,清末無空子”,就是形容袍哥之普遍。甚至有經商的外國人也加入袍哥,像美商永明保險公司的大班開普。有一個希臘籍的小業務員,巴巴達,從奉節嗨起三爺,到重慶被提拔為大爺,跑遍全川都吃得開,與範紹增也攀上了交情,其業務可想而知。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有四川男人八成都入了袍哥之說。其實有青幫在,哪會那麼誇張?

國民政府進入重慶後,多次嚴加整飭,要求公務人員不得加入幫會,取締哥老會,但實際成效甚微。

解放後,袍哥就消亡了,但許多袍哥黑話,像臊皮,關火,天棒,打平夥,吃欺頭,操社會,等等,完全融入了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