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袍哥、洪門及青幫的淵源

揭秘:袍哥、洪門及青幫的淵源

袍哥會:蜀地一霸

袍哥會對四川社會各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很多痕跡。這一特點,是中國其他任何地區都從未有過的。

袍哥會是清末民國時期四川(包括現在的重慶,以下相同)盛行的一種民間幫會組織名稱,在其他地區被稱為哥老會。袍哥會發源於晚清,盛行於民國時期,與青幫、洪門為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袍哥會在清代的四川曾經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組織,在辛亥革命之後,它長期成為四川大多數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間接受其控制的公開性組織。袍哥會對四川社會各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很多痕跡。這一特點,是中國其他任何地區都從未有過的。

在四川的哥老會成員被稱為袍哥,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取《詩經。無衣》:“與子同袍”之義,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說是袍與胞諧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兩種解釋大致相同。

清朝乾隆以後在四川社會中出現的以劫奪謀生的異姓結拜團體,被稱為嘓嚕,其成員被稱為嘓嚕子。他們具有分散性,各群之間沒有聯繫,並在陝南、湘鄂西、貴州、雲南等地活動。這些遊民團伙平時在各州縣場市,或偏僻的道路地區、或在江、河、湖上,帶刀搶掠民間財物,並從事賭博、殺人、放火、強姦等各種犯罪活動。嘓嚕並無嚴密組織、章程,也無明確政治目標和信仰。

嘉慶年間,四川、湖北等地白蓮教起義時,大批嘓嚕子加入,有的還成為主力和首領。隨著白蓮教起義的失敗,嘓嚕子在各地都遭到鎮壓,但仍然在各地活動,還有不少人滲入到清軍與衙役之中。為了加強他們內部的組織聯繫,提高其生存、發展和與官府對抗的能力,他們逐步大量吸收了早已流傳入川的天地會的組織形式與聯絡辦法,或直接與天地會徒融為一家,在道光年間發展成為幫會組織哥老會。

哥老會成立的標誌的開山堂,即一個哥老會獨立組織的成立儀式。最早在四川的開山堂一般被認為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永寧(今敘永)郭永泰開藎忠山,始有山水香堂,以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印信相號召。據後來袍哥首領人物的記述:“會盟者即達四千餘人,不久藎忠山哥弟遍及各省,而開山立堂者尤以四川為最。”

哥老會產生之後,在各地迅速發展,南方所有省份和北方部分省份都有它的組織,從總的來看,哥老會的發展有三個特點:1、四川數量最多,力量最大。2、在湘軍等軍營中發展極快。3、哥老會雖然分佈面廣,但仍有很強烈的反清情緒,咸豐年間爆發的歷時6年、以四川為主戰場的李永和、藍朝鼎李藍農民起義的基本力量就是哥老會。以後的歷次以反洋教為中心的反清教案的主力也是哥老會,如“一紳二糧三袍哥”,就是四川最大教案大足教案的主力。

最初的袍哥會成員大多是社會底層人員,太平天國運動與李藍起義失敗之後,社會更加動盪,無錢無勢者當袍哥袍哥為了求得結援互助,有錢有勢者當袍哥是為了控制地方,培植羽翼,也積極加入袍哥隊伍。在這種風潮之下,不入袍哥會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由於參加人數越來越多,袍哥會在四川的各山堂逐漸形成五個有高低之分的堂口,即仁、義、禮、智、信五個班輩,參加仁字堂者以士紳為多;義字堂以商人為主;禮字堂則較多匪盜、地痞和士兵;智字堂多為貧苦農民、手工業者、船伕、車伕;信字堂人數不多,是下九流者,如賣唱、搓澡之流。

袍哥一般都不以此為職,但也有少數組織者或骨幹以此為職業。還有一部份鄉鎮山區的袍哥會完全就是綠林作風,佔山為王,以搶劫為生,這一類被稱為渾水袍哥,另外那些不搞盜、搶等以武力掠奪他人財物的袍哥被稱為清水袍哥。從人數上說清水袍哥佔大多數。

從清朝中期開始哥老會在四川開山立堂開始,清朝政府都把它視作反清、反社會團體,嚴加打擊,因此人員並不是是很多,到了清朝末期,因社會動盪且政府對底層的控制力日漸減弱,袍哥會人員迅速增加,最後到了半公開的地步。民國時期,因袍哥會在四川保路運動發揮了積極作用,再加上民國初期,時局混亂,袍哥完全成了公開組織。發展到最後的四十年代末,據估計全川成年男子有30-50%參加了袍哥會(也有人估計70-80%)。

袍哥會的最初的聯絡的聚點為山頭或香堂,成立一個袍哥會組織就叫開山立堂,山頭和香堂的名稱就作為袍哥會一個組織的稱呼,如蓮花山富貴堂、峨眉山順德堂。後來隨著參加人員的逐步增多,聚會場所的變化,袍哥會的組織又改稱為碼頭、公口、社等。

袍哥會沒有全國性的組織,甚至沒有地區性的組織,每一個袍哥會組織都是獨立存在的,沒有依存、隸屬關係,但會經常有人員聯繫。因此袍哥會的數量眾多,一般一個鄉或城市的一條街道就有一個,甚至還更多,如1949年成都有公口(包括分社、支社)1000多個,重慶有公口300多個。

到了民國後期曾經有些實力較大的袍哥試圖進行合併,達到地區性的統一,如曾由國民政府社會部出面支持,重慶袍哥各界成立了國民自強社,成都相仿成立了國民互助社,但都是隻有名義而已,實際仍是獨立存在、活動的。

袍哥組織的內部排行分五個等級,分別稱為頭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

頭排:頭排大哥即舵頭,也稱舵把子、社長。另有閒位大哥,亦如一般社會組織的名譽理事,多為有聲望的人,也有紳、商依靠袍哥關係便於在社會上活動的,他們掛個名,贊助若干錢取得“大爺”資格,俗稱紳夾皮。

三排:又稱三哥、錢糧。掌管一社經濟及經營的商業(如茶館、賭場、棧房)。

五排:又稱五哥、管事、紅旗大管事行交際、執法等職,在袍哥中最有社會力量,不少為職業袍哥,也有紳夾皮五哥、閒五。

六排:副六也可稱五哥,是一般成員。綠林則稱藍旗,是負責巡風探事的小頭領。

十排:統稱老麼,有鳳尾老麼、執法老麼、跑腿老立之分。鳳尾老麼是有家資的年輕後生,可“一步登天海大哥”。執法老麼多為流氓凶神,袍哥傳堂把守轅門,制裁叛徒充當殺手就是此輩。跑腿老麼如茶堂館、賭場雜務均是。一般老麼則是新人組織者。

排行中無二、四、七、八、九。二是不敢僭越關羽(關羽民間稱為關二爺)。四是桃園結義如有趙子龍在當為四弟,故虛此席。七據說是叛徒,瓦崗寨的羅成,行七。八、九忌楊家將八姐九妹之稱。

揭秘:袍哥、洪門及青幫的淵源

袍哥一年集會三次:最隆重的一次農曆五月十三的單刀會(祭關羽)。七月稱中元會,為已故弟兄設祭。臘月稱吃團年飯。實則都是為吸收新成員,商談一些有關香堂內部內部及對外事務。新參加袍哥得有人引薦,在香堂上行叩拜禮,聽舵爺賞封“排行座次”,之後就是袍哥了。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接受盛宣懷的建議,收回地方築路權,宣佈鐵路國有,將集股商辦的川漢鐵路路權拱手讓給外國列強。由於四川人民對於清政府的股權賠償不滿,反清情緒迅速高漲,四川的保路運動在極短期內如火如荼地迅猛展開。兩個月中,全川大多數州縣建立了保路同志會,其中有同盟會,有立憲派,但最主要的力量是各地的袍哥,同盟軍所依靠的力量,也就是袍哥與新軍,四川同盟會負責人熊克武、尹昌衡、楊庶堪、吳玉章等人也都加入了袍哥。

1911年8月4日,川西各地袍哥大爺到資州(今資中)羅泉井召開袍哥攢堂大會,商議保路反清事宜,決定將保路同志會改為保路同志軍,在川西地區舉行反清大起義。9月7日成都血案爆發後,以袍哥會為主保路同志軍開始全省武裝起義。11月22日重慶宣佈獨立,成立蜀軍政府,張培爵被推為蜀軍都督,夏之時為副都督。12月8日成都兵變之後,各路同志軍進入成都,尹昌衡改組四川軍政府,由尹昌衡、羅綸分任正副都督,至此,清政府在四川的統治宣告結束。

保路同志軍起事成功後,四川各地成立了大量的袍哥組織,此時的四川,已經成了袍哥的世界。

清政府被推翻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前雲南督軍蔡鍔、雲南將軍唐繼堯於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佈雲南獨立,並即組識約二萬人之護國軍討伐袁世凱,分由蔡鍔、李烈鈞、唐繼堯任一、二、三軍總司令;唐繼堯兼任雲南都督府都督。袁世凱調派八萬人進攻雲南,在四川被蔡鍔大敗。

在這此護國戰爭中,同盟會方面又再次拉攏、依靠袍哥,袍哥武裝再次集聚,在各地作戰。四川護國軍司令部就設在溫江、崇州、雙流三縣交界的袍哥碼頭劉家濠,司令、副司令、參謀長都是原同志軍首領、袍哥大爺。

按中國共產黨如今的標準,袍哥會最少都要被列為非法組織,甚至是黑社會組織。但民國時期共產黨勢力較弱,加上四川政治舞臺上中央勢力與地方勢力錯綜複雜的矛盾,使得共產黨常常要依靠、利用這類鄉土組織的力量,因此有很多的袍哥頭目與共產黨聯絡緊密,甚至直接為共產黨辦事、提供方便,這些袍哥被共產黨稱為紅色袍哥。如邛州的川軍團長王伯高,二十軍駐成都辦事處少將主任杜重石。

國內戰爭末期,國民黨部隊希望藉助四川特殊的地形延續政權,就如抗日戰爭時一樣,把首都從南京遷移到成都,後來又遷到西昌,試圖在四川與共產黨部隊抗爭下去。大多數袍哥大爺都參加了國民黨組織的抗拒解放軍的武裝反抗,五期“遊擊幹部訓練班”的學員大多是袍哥,各地成立的反共救國軍、遊擊挺進軍之類基本上全是袍哥武裝。人民解放軍解放四川之後不久,1950年2月,國民黨殘餘力量在川西各地組織了一次叛亂,其主要力量也都是袍哥。

後來被共產黨作為典型批判的大地主劉文彩的弟弟劉文輝組織策劃執行了這次叛亂,並且拱手交給了共產黨。劉文彩就是當時當地哥老會的主要幹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政府以土地改革的方式加強對社會基層的控制、取締一切民間幫會組織,並且對反抗解放軍的武裝袍哥會大肆鎮壓,包括給共產黨提供過幫助的紅色袍哥組織也都迅速瓦解了,其一百多年的歷史就此結束。

揭秘:袍哥、洪門及青幫的淵源

洪門/天地會:從反清復明到民間社團

天地會,又稱洪門 ,三合會等(詳見下)現在的普遍看法,是成立於明末清初的民間秘密結社,初期以反清復明為主旨,後逐漸演變為單純的民間社團。

天地會別稱繁多,不同的時期和地方有:洪門、三點會、三合會、三河會、圈子會等,據說有五十多種名稱。

目前學術界對天地會的起源仍然有爭議,大致有以下兩種看法:

康熙甲寅說(1674年) ,認為天地會是在康熙十三年由漢族反清志士創立的。

乾隆二十六年說(1761年),認為天地會起源於福建漳州地區,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漳浦和尚萬提喜創立。

《當代中國掃黑記實》稱:洪門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旗幟,由會首洪英進士依靠抗清名將史可法和黃得功,發展到數萬人,後被清兵所敗,由洪英之子洪旭和門人蔡德忠率殘部投奔鄭成功,據守臺灣,重振洪門。鄭成功鑑於當時部屬朝秦暮楚軍心不穩,為加強團結,一致抗清,遂於1661年創立金臺山明遠堂,與眾將士結為異姓兄弟,以“明大復心一”作暗號,反讀即“一心復大明”,此乃洪門開山立堂之始。

天地會的性質:反清復明說認為天地會是明朝遺民或鄭成功創立的、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秘密團體。互助團體說認為天地會是社會下層人士組織的互助團體,成立之初並無“反清復明”的宗旨。

現代的洪門、三合會都脫胎自以前的天地會,但除了臺灣以外,大多數地區都將參與者定位成黑社會人士。

甲申(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之變,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明政權被顛覆。延平郡王鄭成功據守福建,抗清復明,接著渡海光復臺灣,繼續抗清;並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在臺灣創立“金臺山”、“明遠堂”,“漢馨香”、“挽瀾水”,與大臣將帥結義為異姓兄弟,部卒也同時宣誓,這是洪門開山立堂之始。

洪門的秘密口號是“明大復興一”,寓“一心復大明”之意。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

洪武”為記,並以“洪英”為洪門開山祖師,暗寓“洪武門下英雄輩出”。鄭成功創立洪門有兩個意義:一是大明覆興;二是尊王攘清,富有民族意識,因此,洪門從開山立堂之始,就被清朝視為大逆不道,一被查出就要“抄家滅族”。

洪門在城市難於立足活動,只能佔據山頭,建立山寨,招兵買馬,伺機起事。

洪門組織以弟兄相稱,講求平等。幫中職位分內八堂、外八堂,下設各種名目,等級森嚴。開山立堂或集會,要依職位在堂上排夾道,儀式隆重。

洪門對叛徒和清廷的探子的懲罰是極嚴的,光死刑就有好幾種。

洪門成員的對象是九流:一流舉子(知識分子),二流醫(內外科大夫),三流地理(陰陽勘輿),四流推(算命卜課),五流丹青(書畫家),六流相(麻衣柳莊相師),七流僧,八流道,九流琴棋(清客音樂師)。崇三教,三教是儒、釋、道。

揭秘:袍哥、洪門及青幫的淵源

鄭成功在臺灣開山立堂後,非常重視以沿海各省作為橋樑,達到進攻清廷恢復明朝的目的。他派盟弟蔡德英等五人及其軍師陳近南偷偷潛入清軍佔領區,謹慎地發展滅清復明的秘密組織。共分為兩路,蔡德英在東南幾省發展,稱洪門;陳近南在西北幾省發展,後經顧炎武、王船山二人演變成為漢留,稱哥老(袍哥)。洪門和漢留組織大致相同。

洪門卻說蔡德英潛至福建莆田縣九連山少林寺(稱下院,河南登封縣少林寺稱上院),投方丈智通大師,寺內有僧徒一百二十八人,都是武藝精湛、富有民族氣節的人。蔡德英在寺內落髮為僧,精練武藝。寺僧中有個叫馬福儀的,藝精剽悍,在僧眾中位居第七,也被結為同盟,待機起義。恰在這時,鄭成功又派來侄兒鄭君達和妻子郭秀英、妹鄭玉蘭前來練武,加強反清復明力量,那馬福儀奸惡成性,強姦郭秀英及鄭玉蘭未遂,被僧眾斥逐下山。

馬福儀含恨叛盟,向清朝撫臺告密,引清兵三千夜間圍攻,放火燒燬少林寺,僧眾百餘人全部殉難,只蔡等十餘人突圍。他們用袖箭射死馬福儀,逃至惠州寶珠寺,與在那裡的洪門弟兄吳天成、洪太歲、姚必達會合。清兵追至,蔡等又逃往烏龍山,投史可法部將吳烈、吳延賁父子、合力殺死清將陳文耀,清兵敗走,蔡等就在右尋鎮高溪廟剌臂歃血為盟,重新組織規劃復明,尊洪英為始祖,鄭成功為武宗,史可法為文宗,這是洪門在清統治區結社之始,並定社名“天:組織義軍稱”三合軍“,取天時、地利、人和之意。

起兵抗清,震動七省,他們以明總兵周遇吉的侄兒周豪與史可法的兒子史鑑明為正、副統軍,以俠女關玉英為女兵統領,率軍由襄陽進入四川。川督王春美派心腹符四、田七詐降,周豪不察,竟加信任。迨義軍抵達重慶,與清兵接戰,符、田二人便為內應,以致義軍大敗。

關玉英在途中與田七遭遇,擒田七,剖心祭陣亡將士;復擒符四,以一百零八刀魚鱗剮死,懲治了仇人。因此,洪門永忌四、七兩排。

洪門組織發展很快,影響極大,各省紛起秘密結社,先後出現了三點會,三合會、匕首會、雙刀會,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等抗清復明組織。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陳正成在新加坡創立三合會,並派分支到廈門,是為洪門在海外組織之始。嗣陳正成在廈門被清兵殺害,黃威繼領其眾。

咸豐年間,劉麗川創立洪門支派小刀會於青浦,響應太平天國,攻佔上海,清廷勾結美、英、法帝國主義血腥鎮壓,終遭失敗。

光緒初年,孫中山與鄭士良在檀香山立“致公堂”。光緒三十年(1904年),孫中山先生以“洪門大哥”的身份去到美國波士頓進行革命活動,得到當地洪門人士黃三德、唐瓊昌的迎接和協助,又得到司徒美堂作他的義務保護人員。有了洪門弟兄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大力支持,孫中山先生便在紐約組織“安良總堂”,接著又先後成立了“安良支堂”或分堂。推動他所領導的革命運動。

陶成章在浙江策動九龍山洪門弟兄加入興中會,又有加入“光復會”的。民國成立後,哥老、洪門、青幫的反清目的已達,逐漸轉化為社會團體,以後又形成江湖流派。再談漢留袍哥。

漢留陳近南到西北組織洪門的時候,正逢顧炎武在陝西華陰縣雲臺書院講學,常以民族大義激勵學生,同時受到洪門影響,率眾結社反清復明。大家推顧炎武為首領,仿洪門組織稱為“漢留”,取“漢族遺留”之意;亦稱“袍哥”,取“豈日無衣與子同袍”之意。“漢留”鑑於“洪門”受清朝嚴密防範,便以創立禮門戒菸、戒酒、戒賭、戒嫖為掩護,這是清朝允許的。

同時又在道教中發展反清扶明的秘密組織,創立“白門”,以後發展演變成白蓮教、紅燈照、紅槍會等組織,其政治目的都是反清復明。“漢留”成員的發展對象不限於“洪門”的九流人物,還吸收江湖上的驚(看相算命)、培(四平攤子內外科醫生)、飄(寫詩條子、一字破)、猜(賭博單雙紅寶)、風(見風使舵取人錢財)、火(煉丹提汞)、爵(以顯宦騙人錢財)、耀(偽充官職騙財)、僧、道、吏、卒、戲(梨園人物)、解(賣武技雜耍)、幻(變戲法)、聽(說評書、相聲)等江湖人物。因為這些人常在江湖上跑四方,正好藉以搞聯絡通訊。特別是官府中的吏卒,有了他們便可隨時掌握官府的動向。“漢留”組織發展很快,遍及全國各省城鎮鄉村、山林水澤,甚至雞毛么花店都有公口組織。

清代康、乾年間。北道上的響馬鏢客都是“洪門”、“漢留”的成員。河間府的竇爾敦

,就是一個“漢留”支派首領。黃三泰、黃天霸父子指鏢借銀、李家店比武,使用丟頭一字暗器打傷竇爾敦,後來當了清朝武職,專門與江湖綠林弟兄作對,成為支派的叛徒。

由於“漢留”組織發展迅速,各省山頭林立。這些開山者,都與清兵發生過多次壯烈血戰。

清王朝倒臺後,“袍哥”,“洪門”的政治目的已達,“漢留”轉化為社會團體,在全

國各地正式公開開山立堂,設立公口。特別是在抗戰時期,各省“洪門”、“漢留”除

在淪陷區內秘密活動外,大部集中在川、黔、湘、陝、甘、青、寧等省公開活動,國民黨黨政軍警特人員都大量參加。

揭秘:袍哥、洪門及青幫的淵源

青幫:因水而興,滬上聞人

青幫鄭成功組成洪門以後,曾派翁××,潘××二人到北京坐控清朝消息。翁被清廷查獲,叛降清廷。潘××堅持繼續組織“安清幫”,以“安清”二字迷惑清廷,“”併為

清廷擔負運河的運糧任務。為了掩人耳目,改弟兄敘義為師徒相傳,並定輩份為:“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論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禮”二十個字。徐錫麟、秋瑾二人參加後,由他二人續添上“大通悟學”,湊成二十四個字輩。

清亡後,又興第二個二十四代。再後又興第三個二十四代。“青幫”以替清廷在運河運糧為掩護,因此受到清廷籠絡,在沿運河的江淮各集鎮分立碼頭,並以六品官職為碼頭官,以碼頭官收徒,老年時擇一得意門生傳衣缽,召集徒子徒孫開大會,稱為“關山門”,傳師位於繼承人。傳師位之後,老師就不能再收徒弟了。太平天國時,“青幫”曾大量供給太平軍有關清兵的情報。

清末發展海運,糧食由輪船直運天津,運河失去作用,“青幫”組織離開江淮流域,轉移到其他地方繼續活動。民國建立後,“青幫”已是很強大的社會組織了。特別是在江浙和河北省很盛行,上海更是一箇中心點,馳名的老頭子有葉澄衷、虞洽卿、黃金榮、朱坤山、杜月笙、楊阿毛(自耀)等人。此中,有的成為國民黨幕後人物;有的成為黑社會的首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