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而立之年的百度,為何在下一個十年,悄悄“掉隊”了?

曾經位居中國互聯網BAT之首的百度,如今的位置早已被“頂替”。市值下滑、約談整改、用戶流失等問題接踵而來。做搜索起家的百度,為什麼在第三個十年,掉隊了?

進入而立之年的百度,為何在下一個十年,悄悄“掉隊”了?

百度創立於200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也是國內盈利能力最強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很多人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時,打開的第一個網站就是百度,使用的第一個搜索引擎也是百度。然而,以上所說的百度,只存在於第一個十年。

而第二個十年,對百度來說,真的不一般。這時已經出現了很多互聯網科技公司,同時也是國內移動互聯網爆發的一個十年。

智能手機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之前互聯網的平靜,互聯網APP化、多樣化的搜索引擎、電商外賣、自媒體等“新”互聯網快速崛起,然而百度總是後知後覺,等百度反應過來時,卻發現競爭對手早已具備了與其匹敵的實力。

進入而立之年的百度,為何在下一個十年,悄悄“掉隊”了?

比如互聯網APP化,很互聯網公司在打造自家APP時,都秉持這樣的理念:APP的定位首先要做到專注,然後再適當的引導用戶使用自家整個生態。可以說這樣的理念是很多互聯網公司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用戶的“法寶”。然而,後知後覺的百度意識到自家的用戶量正逐漸向其他互聯網公司傾斜時,百度的APP戰略顯得與其他互聯網公司“格格不入”,百度並沒有做過多“思考”,直接將旗下大大小小的站點與服務直接做成APP,然後投入市場,當時被網友調侃為“百度全家桶”。可能當時的百度也沒有意識到用戶並不需要這樣麼多的APP,打造一個APP接入其他服務就行了。後來百度終於意識到了這點,這就是為什麼百度的絕大部分APP現在都停止更新的原因。

進入而立之年的百度,為何在下一個十年,悄悄“掉隊”了?

再比如自媒體領域,百度又慢了半拍。當其他競爭對手在自媒體領域獲得不錯的”成績“時,百度才開始真正著手打造自家的自媒體平臺,即百家號。慢人一步的百度這時有了自己的“打算”:利用百度本身龐大的用戶流量,為旗下的百家號引流。從這時起,百度就已經不再是曾經的百度了。許多用戶利用百度進行搜索時,發現展現出來的結果大多是百家號的內容,而自己想要的內容卻搜索不到。

進入而立之年的百度,為何在下一個十年,悄悄“掉隊”了?

隨後的魏則西事件,使得百度變成了眾矢之的。百度搜索長期以來的問題也飽受詬病,特別是其所謂的競價排行,一度飽受爭議。此時,其他互聯網巨頭也開始進軍搜索領域,比如騰訊、360、新浪等,百度搜索的用戶量逐漸降低。這對百度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百度的第二個十年,過得並不輕鬆。用戶信任度的降低、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自家服務的監管漏洞等等,百度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了。

到了第三個十年,百度“掉隊”了。前有字節跳動營收市值超越了百度,後有拼多多市值超越百度。百度貌似“跌”出了國內互聯網第一梯隊。再加上頻繁的“被約談”與最近的相關產品服務“停業整頓”事件,用戶對百度的信任度逐漸降低,這變相的為競爭對手“提供”了不錯的用戶流量。年初,字節跳動宣佈進軍搜索領域,而阿里也宣佈利用其AI技術進軍搜索領域,突然出現的兩個競爭對手,百度或許早已料到。

進入而立之年的百度,為何在下一個十年,悄悄“掉隊”了?

為什麼百度會在第三個十年悄悄掉隊呢?原因自然與第二個十年有關。戰略上的後知後覺、產品服務上的”遲鈍“以及對互聯網規則的漠視,這些原因無疑拖累了百度前進的步伐。而第三個十年才剛剛開始,對於百度來說,加強自身的監督管理、重新制定前進戰略以及重新獲得用戶的信任才有可能在第三個十年追上競爭對手。至於百度還會不會變回曾經的百度,這就要看百度的行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