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档综艺:追到这一季的半决赛,足够成为我安利它的理由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半决赛#这一季的比赛我是一集一集追过来的,相比较起来第一季选手水平的参次不齐,第二季的整体演出从选手台风到表演风格到脱口秀本身的类型,都增色不少。

关于这档综艺:追到这一季的半决赛,足够成为我安利它的理由

作为第一代选手们,无论是冠军庞博还是老将建国、思文等均稳定发挥,新生代选手们突破创新,整体来说段子的幽默感和题材的丰富性上更有层次,而新人的表现因为紧张而经常有所失常,但是新鲜血液对节目的效果还是增色不少,与此同时也丰富了老选手们的选题内容,每一期节目都有预料不到的话题,很惊喜。

关于这档综艺:追到这一季的半决赛,足够成为我安利它的理由

关于这档综艺:追到这一季的半决赛,足够成为我安利它的理由

在节目的类型上,这一季也增加了新的尝试和组合方式,虽然从最终的接受度来说市场接受度还不高,但是作为在中国开始时间还不长的脱口秀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普及。这一季的表演我最开心的是看到大家逐渐开始理解真正的幽默,控制调侃的尺度,而不是一味刻薄的挤兑和自以为是的嘲讽。当然,我也不得不感慨文字工作者的艰难,这些表演者大部分都是自己创作,从内部筛选到现场评选,从突破自我到赢得观众,有些梗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认可,有时候缺乏的就是那一点时间或者观众缘,这很残酷也很现实。

和第一季相比除了段子本身,表演者的人设和自我风格也开始逐渐发挥作用。这一季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新的表演者呼兰。作为一个把脱口秀当做副业的高级IT男,成功的以自己接地气的幽默风格,在半决赛之前就获得了大众的好感,突围提前杀出半决赛圈,既让人意外又让人理解。看过他作品的人都知道,台风有特色的,作品有笑点,节奏很稳定,段子有生活。

关于这档综艺:追到这一季的半决赛,足够成为我安利它的理由

不过比起来呼兰的整体稳定,最让我象深刻的是卡姆,这个从“奇葩说”舞台上离开又来到脱口秀大会的参与者,我一度认为他是不适合这个舞台的。他在舞台上的个人风格强烈,表演欲旺盛,我认同他的表现张力,感觉他更适合小品的舞台。没想在本季后面两期节目里,他逐渐找到了在语言和表演中间的平衡,好像开挂了一样,越来越引人注目,也终于在半决赛顺利获取票数。

关于这档综艺:追到这一季的半决赛,足够成为我安利它的理由

有点遗憾庞博不是最出彩的一个,但是私心里我还是最喜欢他。第一季接地气又有点懵懂的帅气交大高材生人设,逐渐变成幽默感高知轻熟男画风,段子里总是幽默之后带着思考,反映社会问题很现实,但是相对来说笑点变得严肃了一点,也让他在这一季多少带了点劣势。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需要大众好笑还是需要自我思考,每个人都是有得有失而已。

关于这档综艺:追到这一季的半决赛,足够成为我安利它的理由

这个周末的总决赛我跟人没有太多期待,大概是看过太多真人秀比赛之后,不得不说决赛的结果总是带着更多资本的味道和功利的目的,很多时候结局已经提前预见,所以决赛就带着轻松的心情去看个段子吧。如果这个节目的态度能够保持下去,也许明年,我会想去现场围观一下,感受一下。必须得说,这才是高级的综艺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