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放支架前不精准评估,就是“耍流氓”

今天给一个81岁老先生做造影,老先生既往胸闷,反复发作,无其他主要疾病,生活完全自理。本次发现血管开口(左主干)至少临界以上狭窄(图1),这种情况常规一般直接放支架,也就十分钟的事情。

冠脉造影,已经不是评价心脏血管狭窄的“金标准”,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更为精准的评估病变的性质、严重程度。在欧美支架前精准评估已经成为常规。我们上海也陆陆续续引进一些先进技术,比如血管内超声(IVUS),可以精确评估病变性质、病变是否稳定和狭窄程度。比如,血流储备分数(FFR),可以精确评估静态的狭窄是否真正造成血流动态的缺少,比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以精确看到血管表面,精确评估病变性质是否稳定、狭窄程度等,前两个目前已经进入上海医保,花费导管约1万,自己承担约3000元。可参考我前面分享过一篇《血管高度狭窄,但不需要放支架,为什么呢?》的文章,还入选了象征优质文章的青云计划(图2),在此不重复叙述。

如果血管相当于一棵树的话,那么主干就是大树根部。对于主干病变,我们科主任提出“主干不做IVUS,就是耍流氓”,这个部位简单粗暴的放支架对病人而言是不负责任的。这个部位虽然支架释放操作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风险高,出了并发症连抢救机会都没有,十几年前还属于“支架禁区”。因此,病人要有充分的获益。告知老太太,我们医生倾向于进一步精准评估,因此患者将额外增加一部分费用,但是可以非常精准的评估。老太太也是精神矍铄、条理清晰的知识分子,同意进一步精准评估,因此我们又在病变处做了血管内超声(IVUS,图3),发现病变处面积只有8—8.5平方毫米,属于临界病变(低于8,是需要支架植入的,),但是狭窄程度达到了62%(超过支架标准50%以上,来自欧洲美国和中国标准),且病变富含脂质,属于“不稳定斑块”(斑块存在继续长大及容易破裂风险),后两条都是需要放支架的标准。因此我们非常有底气告知病人和家属“需要放支架”,因为“获益很大”。#心脏英雄

主干放支架前不精准评估,就是“耍流氓”
主干放支架前不精准评估,就是“耍流氓”
主干放支架前不精准评估,就是“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