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物流企业该怎么生存?

当下,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物流相关企业开始复工复产。然而,受疫情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如何破局当下困境,以谋求更好地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为此《物流时代周刊》采访了路歌的创始人、董事长冯雷,他结合自身经验畅谈了后疫情时代物流企业的生存之道。

疫情改变博弈格局

众所周知,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物流业今年的开局十分不乐观。受疫情影响,多数企业现金流已经出现问题,安全生产成本在大幅上升,卡车司机复工十分艰难……同时,货源端的不稳定也让企业业务开展面临困难,并将进一步拉长账期,恶化回款。对于如何面对这些现象,冯雷也据此谈了自己的观点。

疫情后,物流企业该怎么生存?

路歌的创始人、董事长冯雷

冯雷表示,疫情中,行业各方都较为难过,虽然目前情况稍有好转,但管控制度并未结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除武汉外,全国范围的管控估计将于4月底结束,但是大众的心理影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恢复。目前可以反映出一个共同的希望——疫情赶快结束,恢复原来的生活。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通过数据分析可知,目前全球疫情还处于爬坡中,疫情拐点尚不明朗。但值得期望的是,也许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进入夏季时,病毒会慢慢消退。

同时,他还从格局博弈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冯雷告诉记者,疫情使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这次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或将改变行业博弈格局。他还进一步解释,和疫情前相比,这次博弈主要呈现在4个方面:首先是风险,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否有风险,风险由谁承担,假若双方对此看法无法达成一致,则在物流交易中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博弈;其次是成本,成本不一致体现在如公司、货车的防疫成本上,具体到口罩由谁负责购买等,这些细节是难以掰扯清楚的,而且卡车司机路上的生活成本,在疫情下是否会上升,各方认知也难以达成一致;再次是收益,以运费为例,有反馈说疫情期间运费上涨3倍,但实际上观察到的情况是运费在降低;最后是货源,有些人在期待疫情结束后,货源能有3倍的反弹,但现状究竟如何,谁也说不清。所以,诸如此类对未来预见的不一致,就产生了一些新的博弈。同时,在博弈的旁边还有一个充满威胁的“老虎”,即世界疫情的加剧。全球各地的疫情会对中国整体经济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尚不清楚,也无法确定。

此外,冯雷还将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与1918年西班牙流感相对比进行分析。他说:“当时‘一战’匆匆结束就有西班牙流感的因素,战争结束后,世界格局和普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100多年后的现在,疫情之前有激烈的贸易战,疫情之后,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他进一步指出,近日第一波经济影响已经表现出来——全球原油价格暴跌,股市断崖式下滑。这就不难发现,1918年是激战加上流感病毒,如今是贸易战对经济消耗加上防疫消耗,叠加因素带来的影响,异常严重。

因此在冯雷看来,疫情结束后,经济能迅速回到正轨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物流企业都要往前看,观察分析疫情后的新变化,这是物流人需要摆正的态度。”冯雷如是说。

运力朝供应链方向升级

作为一家物流信息服务提供商,路歌有自己的数据收集、整理系统,根据路歌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冯雷说,2020年卡车司机复工和货源业务恢复形势是高度吻合的。往年司机们因为前期运价高就早早出动,且一旦开工就会一直在市场上博弈,但今年大多数司机出动是靠关系——由确定的业务把司机拉出来。

冯雷说:“这段时间,路歌就是在做‘把司机从被窝里拽出来’的事情。”作为安徽重点防疫物流企业,路歌要对接执行很多任务,同时也要为不少客户提供运力调度——通常确定货源后,再去对接司机。推而广之,今年绝大多数司机应该都是如此复工的,由此,就可以看到一个与往常不一样的运力市场交易模式。

他继续分析道:“从概念上来说,以前是一个比较原始的运力市场,即司机过剩,供大于求,有的是生运力,有的是熟运力。但是这种原始的运力市场是难以支撑运力升级的,企业应该把运力朝供应链的方向进行升级,产生运力供应链。经过疫情,运力供应链势必将产生很大的变化,即依靠价格进行不确定性的对接已大幅度减少,而确定性的运力对接正在快速增加。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且效率也不低,现在仍在起主要作用。”

针对运力供应链产生变化背后的支撑因素,冯雷认为总得来说,还是各方对未来前景认知的不同。对此,他举例进行了具体解释——例如,成本是否高了、利润是否低了,这种对风险和防疫成本认知观点的不一致,会影响陌生交易的发生,也就催生了熟交易的发生;再例如,货源的高度不确定,如账期,之后的账能否收回,不确定。因此,在这种不确定性情况下,物流交易靠的是双方的默契,以及相互之间的信任度。目前双方都希望获得靠谱可信的合作,这也就产生了运力供应链方式的改变。

那么,站在这种改变上,将来哪些企业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对此,冯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据调查,目前很多中小微企业可能撑不过3个月,谁能活下去,要看成本的刚性和柔性——成本难控制的同时业务也难开展,那么这类企业很难存活下去;如果成本能柔性,能与上下游进行更好地协同,降低成本,就能存活。“从当下物流复工的情况来看,整车物流司机出动率很高,零担很低,项目物流大概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从全国来看,各地生产企业会要求物流先复工,但物流先复工后会碰到一个难题,即没有货源,这就出现‘先复工的先挺着’的现象。当下先行复工的很多物流企业都是在为抗疫做贡献的企业,应该为它们鼓掌。”冯雷在采访中也表达了自己对“复工先锋队”的敬意。

由内而外应对未来变化

就算疫情影响很大,但企业依然在坚挺着,努力地活下去,如开展新业务,将原来的业务转移到线上,进行云培训等。对此,冯雷认为,物流企业在努力寻求生存之道时,不能忽略3个变化:

一是去产能。

因风险而继续“宅在家”,未复工的企业未来或将无法重回赛场,因为格局已经成形。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将因为成本结构不合理而最终倒闭。“经过这一轮洗牌,体质差、斗志不坚决,就可能被去产能。”冯雷如是说

二是去环节。从运力供应链来说,市场已经开始重新进行对接,原来很多市场上存在的环节,可能会被去掉。冯雷进一步指出,这意味着效率将得到大大地提高,但协调能力能否同时提高则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是去“幺蛾子”。何为“幺蛾子”?他举例称,最近已暂时去掉一个“幺蛾子”——高速收费情况。全世界98%的收费高速公路在中国,而收费口还经常堵车,高速公路原本是为了速度,但现实是堵车的同时还缴纳着高昂的费用。显然,这种基础设施未发挥其最大功效。6月30日之前,免收通行费给全民提供了一次免费试用机会,相信经过此次试用,高速公路作为基础服务,其为人们充分使用的便捷性价值会展现得淋漓尽致。冯雷表示,未来即使收费,也是更良性地收费,高速公路将变成一个极好的社会产品,各方可以拭目以待。其他“幺蛾子”,还包括物流行业的不固定账期,通过这次供应链的创新,能否把“账期不固定”处理好,值得人们期待。通过这次洗牌,主动权会被掌握在物流行业里真正做事的人手中。

那么,面对这样的变化,未来物流企业该以何种姿态应对?

冯雷向记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要有复工的勇气,不复工,就可能成为被去掉的产能,虽然复工后可能依然没有业务,或者业务量很少,但却得到了机会,抓住机会要从“勇”字开始;其次要有智慧,复工之后要用智慧去优化成本,找到“低成本开工、高弹性扩能、平台对接运力”的能力;然后要有仁心,学会照顾供应链伙伴的利益;再者要有“礼”,“礼”是一种社会秩序,目前行业内企业大多处于一种应激的社会秩序,这种应激秩序结束后,可能会产生和以前不一样的秩序,例如政府对秩序的介入,加大力度对生产秩序的重新组织,这将对企业越来越有利,所以要接受新秩序的产生,而不是沉浸在过去;最后要有“信”,期待行业上下能融入到新的供应链中,面向未来,争取信用资产。

疫情后,物流企业该怎么生存?

对此,路歌结合实际提出了两个可以帮助企业良好运营的有效方案。第一个是路歌的运力支撑方案。作为拥有全国优质运力的平台,路歌已经整合了数据能力,可以输出优质运力资源,提供给有项目复工运作保障需求的企业,建立项目储备运力池。疫情后不论发生报复性反弹还是反应平淡的状况,都应先储备好优质运力,做好数据上的准备,为未来的持续发展使用奠定基础。如果项目物流作为运力的采购方已有自己专有的运力池,那就可以对其进行持续优化。目前,路歌输出的每一个运力资源都有独特竞争力,路歌的运力输出能让客户建立自己的运力资源,从而帮助企业低成本复工、高弹性扩能。

第二个是路歌的信用支撑方案。据了解,该方案始于2019年,网络货运平台可以帮助企业积累自己的业务数据,然后将业务数据上传区块链。现在路歌已经携手蚂蚁金服,把这种积累变成信用积累,再把信用积累转化成金融积累,信用可以变现,变成客户在业务上需要的金融资源。而这种金融信用可以反过来在路歌平台上为客户提供对于风险的管理,例如账期风险管理、支付风险管理和运营风险管理。最终,这些都会沉淀成为管理资源,如输出资金管理、业务管理等。

采访最后,冯雷语气坚定地说道:“今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年,也是历史性的一年,我希望大家能携手站在一起,先不去看什么时候能回到从前,而是一起往更好的未来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