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講理?那你吵架就吵不贏了

前段時間,“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長達18分鐘多的“車主與奔馳銷售高管錄音”曝光,讓網友紛紛發出這樣的感嘆“女車主邏輯能力滿分,好羨慕……”、“條理清晰,有理有據,無法反駁啊!”

的確,在社會上難免遇到受委屈的事,那時的我們都能像這位“奔馳女車主”一樣,懟的別人無法反駁嗎?如果這位女車主不是跟奔馳銷售公司“講理”,而是破口大罵,她能贏得大眾的一致理解與支持嗎?她的維權之路能順利嗎?

如果讓你寫近期跟人吵架的經過,你會怎麼寫?

最近我讀到一本書,書名《講理》,書裡面臺灣的學生就被老師要求寫一篇《吵架記》,有個學生是這樣寫的:

……我從李麗玉那裡,借來一本小說,正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外面有人喊我,我就把小說合上,走出教室。等我回來,小說不見了。奇怪,被誰拿去了呢?我東張西望,哼,趙華手裡拿的不正是它嗎?我走到趙華座位旁邊問她:“你為什麼拿我的小說?”趙華說:“你的小說?你也是借了人家的!”我一聽這句話,簡直氣昏了,我說:“你真不要臉!”……

接下來的一幕,不用講也猜得到,這位學生和趙華之間肯定是你罵我,我罵你,各種難聽的字眼都說出來,沒準還會打起來。這哪是吵架記?分明是罵架記,打架記,搞不好還是捱罵記!

不會講理?那你吵架就吵不贏了

這場景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你是否也曾碰到這樣的情況,明明是對方的錯,卻不知道怎麼講理,氣得臉色發青手發抖,然後一言不合,破口大罵。

也許你罵人的功力比對方厲害幾分,可即便贏得了罵戰,在別人眼裡反而是你蠻不講理,罵人在先,這時候,你是有理說不清……

那麼該怎麼講理呢?把目光回到上面的吵架記裡,搶走書的趙華說“你也是借了人家的!”這時,如果你說:趙華,我也是借了人家的,我借了人家的小說,有保管的責任,所以你必須還給我。”這樣一來,趙華也沒有理由繼續拿著小說了。

吵架為什麼會演變成對罵?那是因為你不懂講理的技巧,一旦被對方拿話塞住了嘴,就急起來,明明知道他的話不對,可是又指不出錯在哪裡,只好罵上一句“你真不要臉!”。

萬事萬物都有理在,比如天陰有雨、瓜熟蒂落。生活中有情有理,即使沒進過課堂的人,天天也在抒情說理。批評某人行為不對,常說他“不講理”;有了紛爭,會請第三個人“評評理”;如果你不講理,我們會說“豈有此理”!

會講理的人,在生活中,就是那個吵架會贏的人。

俗語說:“有理走遍天下”。可見,會講理是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的技巧。講理的方法很多,而講理的文章就是論說文。會寫論說文,就是會用筆講理。

不會講理?那你吵架就吵不贏了

《講理》這本書的精髓是給出論說文寫作的關鍵步驟:建立是非論斷的骨架,為論斷找到有力的證據,配合啟發思想的小故事、權威的話、詩句、必要的時候使用描寫、比喻,偶爾用反問和感嘆的語氣等。

當今社會,所有知識人都離不開論說文,大到高考作文、公考“申論”、領導講話,小到每天在手機上看的公眾號文章,都是以“論說”為筋骨,論說能力可以說是當代年輕人必備的綜合素質。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提出了論說文寫作的關鍵步驟,更重要的是探討了論說的本質意義,幫助讀者洞明世事,練達人情。

這本書誕生於1964年,臺灣升學競爭十分酷烈的年代。作者王鼎鈞,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人,是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作品《那樹》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被譽為"一代中國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樑"。1949年去臺灣,1963年在《自由青年》寫《講理》專欄,輔導青年寫作。

都說考場如戰場,考生如戰士,他通過《講理》十八篇在《自由青年》半月刊的一篇篇登出來,為前方的考生送去“棉衣”,學生的作文進步很快。如今時隔50餘年,歷久不衰,可見其優點。

全書以敘事散文形式講述論說文寫法,可讀性強,主要講了兩個方面:論說文的骨架和論說文的血肉

先說論說文的骨架吧。

論說文是在講理,講理就是在發表意見,所以論說文的骨架就是指文章中是非論斷的句子,是表示作者的判斷,包含著真或假,對或錯,贊成或反對。比如:

我們不應該看壞書。紅樓夢是一本壞書,所以我們不應該看《紅樓夢》

守時可以把我時間,不守時就會浪費時間。我們要把握時間,不可浪費時間,所以應該守時

……

我們希望別人認為我們說的有道理,不僅要把思想骨架提出來,還要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去支撐這個骨架。什麼樣的證據是有力的呢?

比如,當你想要證明早起鍛鍊的好處。

論據一:我樓下的阿姨每天早起鍛鍊,所以她身體好。

論據二: 祖逖、劉琨聞雞起舞,後來做出一番事業。

顯然論據二比論據一更合適,因為你家樓下的阿姨,你認識我不認識,但聞雞起舞的故事我們都聽過。這就是史實的力量,公認的事實是有力的證據。再比如:

當你想告訴別人,生理有缺陷的人,仍然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你可以這樣寫:

羅斯福生理有缺陷,可是羅斯福有了不起的成就;米爾頓有生理缺陷,可是米爾頓有了不起的成就,由此可見,身體上的某個缺陷,並不能阻擋這個人的努力和發展,只不過換一個方向罷了。

有的是非論斷沒有歷史證據怎麼辦?那就找大家共同的生活經驗,眾人的共識做證據。

有了是非論斷和幾個證據,一篇幾百字的論說文就呼之欲出了嗎?事情絕非如此簡單。

一方面,人是很容易有偏見的動物,子曰“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人對事物一旦有了偏見,常常堅強地加以護衛,十個病人有九個罵護士態度差,十個護士有九個埋怨病人難伺候。另一方面,人生又很複雜,耳聞不為真,眼見不為實,電影《羅生門》便是最好的寫照,感性的我們常常闡述的不是事實而是感情,是意見。比如:

人皆有死,是事實;人應該及時行樂,是發表意見。

對於寫論說文的人來說,事實太重要了,如果你對事實的真相不瞭解,你下的判斷很可能是錯的。

因此,寫一篇800字的論說文不難,真正的困難在於,下筆之前把事實真相弄清楚,把你的判斷中的偏見排除出去,新聞記者、法官和歷史家是長於發掘事實真相的人,即使是他們也可能出錯,更何況我們。下筆論事之前,怎可不慎重!對於自己不瞭解的事情,要蒐集足夠的資料,分清意見和事實,想要超過自己的偏見,肚量要大,多讀書,多聽正面反面的意見。

說完論文的骨架,接下來要說論文的肌肉。

所謂肌肉,就是把你拿來當作骨骼的那句話,解釋清楚,說個明白。比如:

我們不應該看壞書,接下來要解釋看壞書的害處是什麼。

把事情解釋清楚明白,就是論文的肌肉,把你的理由解釋清楚,把你的證據敘述明白。

好的論說文,不光是要曉之以理,還需要動之以情。就像一道好菜,不光要味道好,還要色香味俱全。寫論說文是為了表達意見,目的是希望讀者能贊同你的觀點。想要說服讀者,必須要引起讀者的情感活動。一句話能講清楚的事,為了讓文章更有說服力,更有趣,需要潤色,需要讓“骨頭”生出“肌肉”。這些肌肉可以是把證據和道理講清楚的敘述,也可以是小故事、詩歌、權威、描寫、比喻、反問和感嘆。

當你談到人到了值得犧牲的時候,就應該英勇就義,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再加上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詩歌的魅力在於言簡意賅,讓人感動,使人沉醉,融化對方的心靈,打破對方的壁壘,使說理有隙可乘。

同理,當你想勸誡別人“欲速則不達”的時候,在文章的開頭講一個拔苗助長的小故事,會讓你的觀點表達得更清楚。好的故事不光能吸引讀者,還能啟發讀者。

總結一下,作者介紹的論說文寫作方法包含兩方面內容,分別是論文的思維骨架和論文的肌肉。思維骨架是文章中代表是非論斷的句子,它需要兩個以上強有力的證據去支持它。論文的肌肉可以是對論點、事實論據的詳細說明、敘述,也可以是小故事、詩歌、權威的話語、比喻、描寫、反問、感嘆等等,目的是把觀點說清楚,把理由敘述明白,你說紅樓夢是壞書,寫出來,它壞在哪裡。增加文字對讀者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雖然作者給出了論說文的關鍵步驟,但他認為,最可靠的方法是別人用過被認為有效的方法,最可貴的方法是你自己獨創的方法。他介紹的方法,人家用了幾十年幾百年,而你應該通過慢慢磨練、慢慢領悟,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方法。你的方法不應該跟人家完全相同,但也不能完全不同,應該是和別人的方法有一點點的不同,而這一點點的不同,就是你自己的特色。掌握方法是知而後行,但是也不要忘記了不知而行。

都說“文無定法”,希望我們在熟練掌握前人方法以後,也能摸索出屬於自己的寫作方法。希望我們都成為那個會“講理”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