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長的這種一年生野草,果實造型獨特,在我國卻幾千年的歷史

今天是秋分,有句諺語這樣說“秋分秋分,晝夜平分”,也就是說在秋分這天,白天和黑夜的時長是相等的,過了秋分之後黑夜就要比白天長了。當然氣溫也要下降很多,特別是在山裡,早晚的溫差已經很大,別說是人了就連野生植物也明顯體會到氣溫的變化,有些發芽比較晚的野生植物,在這個時節裡,生長明顯緩慢,比如在山裡發現的一株“茼麻”。

農村生長的這種一年生野草,果實造型獨特,在我國卻幾千年的歷史

茼麻以前在農村是比較常見的植物,它在我國也有2600餘年的歷史了,是屬於錦葵科、茼麻屬的一年生亞灌木草本植物。它在歷史上最早被人發現的時候,是用來當作製作衣服的原料,但後來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革,發現它的纖維品質不如苧麻和大麻,因此茼麻被淪落為製造繩索或包裝用品的原料。

農村生長的這種一年生野草,果實造型獨特,在我國卻幾千年的歷史

茼麻在這個季節裡已經到了開花結果的時期,但因為地域的不同,有些地方由於氣溫偏低,也能發現剛生長不久的茼麻苗。茼麻的花朵雖然很小,但卻是引人注目的黃色,因此在雜草叢生的荒野中一眼就能發現它的身影;再就是它的果實造型獨特,就像一個小磨盤一樣,讓路過的孩子忍不住要抬手去摘。

農村生長的這種一年生野草,果實造型獨特,在我國卻幾千年的歷史

對於茼麻人們說得最多就是它的果實,卻很少有人關注它的葉子,只有農村愛美的女孩們會經常惦記著它,因為每年指甲草開花的時候需要用茼麻的葉子來包指甲,除此之外也就只有家裡年齡大一些的老人會提到它,因為它的葉子或全草具有清熱利溼、解毒開竅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痢疾、中耳炎、耳鳴、耳聾、睪丸炎、化膿性扁挑體炎、癰疽腫毒等症狀。

農村生長的這種一年生野草,果實造型獨特,在我國卻幾千年的歷史

別看現在茼麻在農村只是被當作普通的雜草來對待,但在物質比較缺乏的年代裡,茼麻對於農民來說卻是很待見的。除了它的果實可以吃之外;它的莖杆很輕,也很柔軟,在農村會用它來做紙紮的骨架,而它的莖皮,因為纖維色白,還具有光澤,經常被用來編織成麻袋、麻繩、麻鞋等常用的物件。

農村生長的這種一年生野草,果實造型獨特,在我國卻幾千年的歷史

如今時代發展的太快,我們的腳步也邁得太快,再加上人為的原因,野外好多野生植物已經遠離了我們的視野,其實這些野生植物大多都能喚醒我們很多童年的記憶。如果你有更多關於茼麻的故事或知識,歡迎留言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