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是黑人混血兒,就遭惡毒辱罵:什麼時候,跨國戀也成了原罪?

最近一段時間,《創造營2020》的選手仲菲菲遭遇了一場醜陋的網絡暴力:只因她中非混血兒的身份,大量網友湧到她的微博下面,留下了許多不堪入目的惡毒評論。

這位24歲的姑娘,是父母跨國戀的結晶,爸爸是剛果人,媽媽是中國人。僅僅因為父親的黑人血統,就遭到了許多人的無端群嘲和謾罵,有叫囂“尼哥滾開”的,還有痛心疾首追問“想到以後一群混血分子高呼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不知道祖宗會不會在地下生氣”的,硬生生把個體的私事上升到民族大義上來。

仲菲菲遭遇到的網絡暴力,是近年來國內男性群體激烈憤怒和歧視“黑人”的情緒縮影,說得更具體一點,是憤怒於那些“拐跑”了中國女性的黑人男性。

而這種群體性的情緒共鳴,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只因是黑人混血兒,就遭惡毒辱罵:什麼時候,跨國戀也成了原罪?

仲菲菲

01歐美男性+中國女性

男性群體的這種壓抑心理,矛頭一開始只是指向了本國的女性。尤其是前些年,在國內吃香的老外群體,基本還是以歐美白人男性為主。面對在膚色、身高、語言、物質上佔據明顯優勢的歐美白人男性,中國男性即使想要歧視一番,也是有心無力,因此炮火只能對準女性。

Easy Girl就是這種環境下的流行詞彙。只要看到中國女性和歐美男性在一起,就會有人私下暗暗地給女生貼上Easy Girl標籤,彷彿一旦和外國人談了戀愛,這樣的女生就是不自愛。

而實際上,男人真正關心的,並不是女生自不自愛的問題——他們憤怒的,其實是“女性資源的流失”,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便宜了外人。

甚至,他們還打出了一個口號:“中國男孩保護中國女孩”,翻譯過來,其實是:中國人的女性,只能和中國人結合,這才是最純正的血脈。

只因是黑人混血兒,就遭惡毒辱罵:什麼時候,跨國戀也成了原罪?

02中國男性+外國女性

如果把性別調換一下,就會發現畫風完全不一樣。

一箇中國男人,如果娶了外國女人,尤其是歐美的白人女性,他的同伴們這時候突然之間就不再擔心,兩人生下的混血子女會汙染血脈,也不會有人大罵這個男人是Easy Boy,更多的則是羨慕和稱讚。

前幾年,有位承德的小夥子在烏克蘭留學,在當地娶了漂亮的太太,當他把自己的故事發到網上後,引起了無數男性網友的豔羨和口水,靠著自己和太太的一張張合照,這位小夥子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名網紅。

所以,當你去問一個男人,“有一個外國女友是什麼體驗”這個問題的話,十有八九能得到的答案,就是四個字:人生贏家。

只因是黑人混血兒,就遭惡毒辱罵:什麼時候,跨國戀也成了原罪?

03中國女性+黑人男性

如果僅僅只是歐美白人,也還可以忍忍,可是男人們發現,連一直以來經濟條件比自己差很多的非洲黑人兄弟,也開始來爭搶女性資源了。這樣的反差感,讓很多國人男性一下子覺得:是不忍孰不可忍!

論經濟條件,來我國的黑人,有不少是非洲留學生或是打工者,條件並不優越,甚至遠遠比不上普通的中國男性;

論語言文化,生活背景相隔萬里的兩個人,要想做到無障礙溝通,表達感情中微妙和細膩之處,肯定遠遠比不上毫無隔閡的同胞;

論膚色長相,在許多中國人的審美中,以白為美仍然是主流。

這種種因素細察起來,讓不少男性感到極為不忿:既然沒有比較優勢,又有何德何能,來爭搶漂亮的中國姑娘呢?

於是,當看到黑人男性和中國女性的組合時,這種不忿就轉化成了對黑人男性的不滿和歧視。

只因是黑人混血兒,就遭惡毒辱罵:什麼時候,跨國戀也成了原罪?

04不可阻擋的潮流

只是,無論男同胞們有怎樣的不滿,一個難以迴避的現實是: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長,類似的跨國戀情會越來越多。

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遠赴非洲大陸工作,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非洲人來到中國淘金,這種雙邊的人員流動,只會越來越多,隨之而產生的跨國婚姻、混血子女,也會越來越普遍。

而一個正常的大國國民心態,對此應該感到高興,而不是相反。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在全球的觸角越來越廣,我們在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深。

即使拋開國家民族這樣的大道理,哪怕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也應時刻牢記這樣的道理:他人的生活,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可以不理解,可以不喜歡,但是尊重別人的選擇,是一種起碼的修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