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種信仰——從高學歷群體離婚率說開來

近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變化較大,各類社會環境也出現比較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對婚姻賴以穩定的條件形成了一定的衝擊,諸如個人經濟地位可能迅速出現變化,社會面也發生變化,加之當前人口流動率越來越高,婚姻在這些變量中,就比較不穩定。因此,離婚率一直不斷走高也是眾所公認的事實。

愛情是種信仰——從高學歷群體離婚率說開來

對於離婚的原因,根據民政部的有關調查,主要有以下六大因素造成:

一是對方出軌。據調查,在中國,50.16%的離婚是由於第三者插足,對方出軌是產生離婚想法的首要因素。

二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判決離婚的法定情形。根據我國《婚姻法》規定,一方以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另一方要求離婚的,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因暴力、虐待家庭成員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三是性格不合。這裡邊有長期不合積累下來最終爆發的情況,比如孩子上大學了、成年人,不再是拖累和牽掛了,於是離婚。甚至有個不知道是不是笑話的段子,說民政局來了兩個老夫婦,都九十多歲高齡了,來辦離婚,問其原因,說他們一輩子性格不合,相處不來,但一直囿於孩子和家庭而忍讓著沒有離,現在孩子們都死完了,再沒有人過問干涉了。

四是婆媳關係不和睦、也有不少夫妻是因為婆媳關係不好,特別是丈夫對自己母親的話言聽計從,或者丈夫毫無主見,當旁觀者。都會讓婆婆和妻子的關係越來越惡劣,嚴重時,會導致婚姻破裂。因此婆媳關係不和睦導致離婚的夫妻也不在少數。

五是對方有不良嗜好,比如沾染黃、賭、毒,過度飲酒、沉溺於網絡遊戲等等。

六是購置房產。近年來,由於房地產市場的畸形發展,加上人們的購房剛需因素,再加上國家和各地不斷出臺的各種調控政策與措施,造成買房成為離婚的一大誘因。有一段時間在上海有兩個最時尚的詞,就是離婚和買房。趨利避害是人性所在,無需過度的指責,所以,有些人想通過離婚規避高首付,並能享受支持剛需購房的利率優惠,亦在情理之中。

那麼,我們來看一組民政部2016年發佈的離婚率最高五種職業的數據。

男性離婚(出軌)率數據圖

愛情是種信仰——從高學歷群體離婚率說開來

女性離婚(出軌)率數據圖

愛情是種信仰——從高學歷群體離婚率說開來

從上面兩張圖中可以看出,在離婚率較高的群體中,全職媽媽和IT男出軌率最高。調查顯示,在中國,出軌的女性中,67%是為了需求激情,其次是教師13.8%,醫生8.6%,文秘7.2,設計師6.1%。而IT男,則是男性出軌率最高的,出軌率佔比10.6%,其次是金融業8.2%,教育業6.5%,醫生4.6%,律師3.8%。很顯然,教師、醫生、文秘、設計師、金融界從業人員、律師等,國家對其從業都有學歷要求,所以屬於高學歷人群,而這幾部分人的離婚率恰恰相對較高。

(在這裡請不要懟我說把離婚率和出軌率混淆在一起。事實上,出軌導致的離婚在所有離婚案件當中佔比最高。在高學歷人群當中尤其有必然的關係,所以將兩者視為同一組數據、同一個問題筆者認為亦無不可)。

愛情是種信仰——從高學歷群體離婚率說開來

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高學歷群體離婚率較高呢?

世界上沒有一輩子不吵架的夫妻。那麼我們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平時也和伴侶吵吵鬧鬧、口角生氣,有時甚至衝動起來脫口而出離婚二字,但最終沒有離呢?原因往往有三:

一是雖然長期因為一些生活瑣碎而吵鬧不和,但相比起離婚所帶來的輿論壓力,以及財產、孩子、生活等各方面因素,大多數情況只是腦中想想,嘴上說說,即使知道今後還會為這些瑣事而吵,但還是先忍下來再說。

二是作為平常工薪階層,又買房,又買車,又養老人,又養小孩,離婚勢必涉及到財產和債務的分割,孩子的歸屬等等,從兩個人還各種貸款和贍養老人撫養小孩,到獨自一個人承擔這些,想想都讓人覺得頭大,特別是如果一方全職太太或收入微薄,更不堪承受,所以還是算了吧。

三是在當今社會,雖然離婚並不是一件多麼奇怪更談不上離經叛道的事情,但相對來說還是少數,人們往往會對一個人離婚的原因進行不靠譜的猜測,或者不負責任的議論,甚至不禮貌的詢問,加上家人親友出於“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的傳統理念而進行的百般勸說與阻撓,離婚者需要很大的勇氣,更需要很強的思想精神上的抗壓能力。

愛情是種信仰——從高學歷群體離婚率說開來

但是,以上三個問題,在高學歷者看來,都不是太大問題。

第一,高學歷人群往都是優質職業從業者,收入豐厚,經濟獨立,離婚後個人生活,生活開銷都有保障、有能力維持或繼續保持較高水平,不太存在經濟上的考慮,能夠負擔說走就走的旅行,也能負擔說分就分的離婚。

第二,高學歷,加上從事的職業特質,使高學歷者對生活、對人生、對情感、對家庭、對伴侶,有較高的要求,他們更注重精神上的相融和彼此需要,更重視思想的互補、三觀的契合及對世界認知的默契。所以,他們不能容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不能容易伴侶與自己在各個方面沒有共同性,無法愉快相處,所以當感情達到一定容忍程度而破裂後,離婚的決定相對就容易地做出,沒有更多的顧慮。

第三,高學歷者不但在精神和思想上要求高出平常人一些,而且由於經濟、學識、眼界、精神層次等方面的因素,也一般都比較個性張揚、堅定執著、毅力超群、具有改變現狀、破除藩籬的勇氣,一般人忍受不了的輿論壓力、眾人非議等,對他們來都不算什麼,可以不置可否,可以一笑置之。

在完全可以自由戀愛的當今社會,筆者相信,每對年輕夫妻走到一起,舉辦熱鬧喜慶的婚禮後,共同步入洞房花燭夜和今後漫長的人生裡,他們,起初都是因為愛情。雖然不排除有的婚姻當中有不必要的理智、醜陋的利益考量等非關愛情的因素在焉,但至少也是有相當程度的喜歡與好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是,那時我們年少輕狂,那時我們懵懂無知,有些婚姻並沒有經過長期深入瞭解和俗務磨合,有些婚姻也沒有建立在平等包容、同甘共苦的愛情信仰之上,至少這個基礎比較薄弱。從花前月下浪漫交響曲進入到了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的生活混響曲之中後,愛情逐漸演變成了親情,愛侶身份轉換成了家人身份,當初的山盟海誓慢慢淡然,甚至遺忘。面對生活的考驗和磨礪,曾經唯一的對方變得不再重要……等等之後,不管高學歷也罷,學歷不高也罷,離婚的念頭出現在腦子裡,有時甚至蹦出口中,有的還經過深思熟慮,有的乾脆一時興起,然後家庭破裂,婚姻走到離散分手的程度。

愛情是種信仰——從高學歷群體離婚率說開來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很多年輕人羨慕在路邊或公園裡看到的那些相互攙扶、或者推著輪椅一起緩步前行的老夫妻、老兩口,稱頌那些白頭偕了老、恩愛到墳墓的賢伉儷、恩愛典範。菲·納謝德金曾經說過:“互相信賴、尊重、真誠相待—這才是真正愛情賴以建立的基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漫長的人生道路中,沒有打鬧吵架是不可能的,沒有理念與觀點的碰撞也是不可能,沒有俗事瑣碎的紛擾更是不可能的。而最終還在一起,靠的是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堅持愛情。對方犯錯,能寬容的就寬容,自己犯錯,該承認的要承認,該道歉的要道歉。面對糾紛,解決的辦法不是比誰調門高、嗓門大,而是平靜地、理智地、心平氣和地分析處置和應對。“愛是一種永久的信仰”。羅曼羅蘭的這句話,內涵豐富,意蘊深遠。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得:兩個人在一起的人生,將經歷很多東西,有崎嶇坎坷,有風雨冰霜,有磨礪苦難,有紛擾困窘,正如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徵,唯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支撐我們一直堅持走下去,直到終點。

最後,真誠的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人生漫漫,其修遠兮,彼此珍重,相攜白頭。

愛情是種信仰——從高學歷群體離婚率說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