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性侵的你並不骯髒,骯髒的是侵害你的人

繼前一陣N號房間事件,傑瑞集團前高管鮑某涉嫌性侵養女一案又進入公眾視野,成為熱點話題。性侵、性騷擾相關的事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跳出來,挑戰人們憤怒的神經。女性受侵害,尤其是未成年時遭到侵害,陰影往往會相伴終生。年少時懵懵懂懂,長大後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抑鬱、精神分裂,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

想對她們說,孩子,我想抱抱你。被傷害不是你的錯,也不要覺得自己不再純潔,錯的是侵犯你的人,所以勇敢一些,你仍然可以擁有美麗的人生。


孩子,被性侵的你並不骯髒,骯髒的是侵害你的人


一、 老師,唯有愛上你,我才不再骯髒

再過15天,是臺灣作家林奕含去世三週年的日子。三年前,一個美麗的女子自縊身亡,年僅26歲,生前她曾幾度自殺,患有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她悲慘的人生源於年少時受到的性侵害。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林奕含生前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房思琪13歲被補習班老師李國華誘姦,之後一直持續到成年,最終導致她精神崩潰。

房思琪是個美麗、自尊心很強的女孩,而這也是李國華伸出魔爪的原因。書中寫道:“最終讓李國華決心走這一步的是房思琪的自尊心。一個如此精緻的小孩是不會說出去的,因為這太髒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傷人傷己的針,但是在這裡,自尊心會縫上她的嘴。”

起初,房思琪的精神是正常的,她也多次質疑過自己,但李國華告訴她:這就是愛,多次給她洗腦。房思琪也就自以為是愛老師的,唯有這樣,自己才能減輕羞恥感和罪惡感。

可是進入青春期後,她開始一點點懂得愛了,懂得了愛可以是欲說還休,是男同學給的情書、遞的小紙條,是慢慢試探,也可以是毫無目的、不求回報。愛應該是希望和溫暖。房思琪一面鄙視著和老師之間所謂的“愛”,一面無數次地說服自己,她承受著撕裂的痛苦。


孩子,被性侵的你並不骯髒,骯髒的是侵害你的人


正如小說的作者林奕含所說:我失去了快樂這個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他的眼睛,然後再也拿不回來一樣。因為我肉體受到的創痛太大了,以至於我的靈魂要離開我的身體,我才能活下去。

或許有人不理解:為何她有丈夫才會自殺?而正是因為有了愛人,瞭解了真正的愛是什麼樣的,她才明白自己青春期遭遇的是何等不幸,那不僅不是愛,而且充斥著醜陋和黑暗。

她憤怒、掙扎,林奕含在婚禮上說:從什麼時候,所謂的純潔從一種精神狀態變成一種身體的狀態,變成一片處女膜?那是她生前最後的吶喊。


孩子,被性侵的你並不骯髒,骯髒的是侵害你的人


二、 受害人有罪論,是對當事人的二次傷害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在思琪受到侵害後,她曾把自己的遭遇當作別人的事情講給自己父母聽,可是父母的回答是:這個女孩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而後,她再也沒提過這件事。

在性騷擾、性侵害事件中,不譴責施暴者,而譴責受害人是常有的現象。比如:被騷擾、被強姦一定是女子穿著暴露、不得體,賣弄風騷等等。美國Katherine Cambareri攝影師拍攝了一組“ 她們被性侵時穿的衣服”的系列照片。這些照片講述了被害人所遭受的恥辱,而這些衣服都是簡單而樸實的穿著。從而說明,所謂“女性穿著暴露誘發男性犯罪”無非就是在為施暴者開脫。


孩子,被性侵的你並不骯髒,骯髒的是侵害你的人


韓國電影 《I Can Speak》,是一部關於慰安婦的影片。片中羅玉粉奶奶13歲曾被抓去當慰安婦,可是她逃出來後,母親告訴她這是不光彩的,這段經歷對誰也不能說。因為母親的話,羅玉粉奶奶一直痛苦地隱瞞著這個秘密。片中有這樣一幕:羅玉粉來到母親墓前,質問母親: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為什麼要覺得丟人?聲嘶力竭、聲聲淚下。


孩子,被性侵的你並不骯髒,骯髒的是侵害你的人

是啊,有錯的從來都不是受到傷害的人,本是無辜受到傷害,卻承受了不該有的指責,從而懷疑自己,每天都在痛苦掙扎中。年僅十七歲的荷蘭少女諾亞·波託芬因十四歲遭到性侵,去年,她選擇了安樂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說:這些年,我每天都在反覆經歷那種恐懼和痛苦。我總是害怕並保持警惕。直到今天,我仍然覺得自己髒。我的身體永遠無法復原。”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蔡宜文的書評寫有句話:

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獨立完成的,而是由整個社會協助施暴者完成。

糟粕的傳統的貞操觀給性侵提供了溫床,不公正的待遇、異樣的眼光使被侵害女性遭到二次傷害,不能自拔,直至釀成悲劇。


孩子,被性侵的你並不骯髒,骯髒的是侵害你的人


三、 成長過程中,父母的缺席,導致了被性侵孩子巨大的無助和孤獨。


談到性侵這個話題,知乎裡有一個網友講述的自身經歷給我印象頗深。網友N講述,小時因為家中房屋面積狹小,只能和哥哥擠在一個房間。而哥哥經常在她睡著後,摸她的身體,很多次,她都是醒著的,可是不敢作聲。而她把事情告訴母親後,母親並沒有責怪或懲罰哥哥,只是讓她小心點,不要講出去。幾年後,可憐的她又遭到了弟弟的性騷擾,而母親反而大聲斥責了她。多年來,她無論冬天、夏天都緊緊裹著被子,晚上始終保持警覺,在恐懼和不安中長大。

《新聞調查》裡,節目中,心理研究員龍迪對受害者家庭做了大量的調查。有一個媽媽聽到孩子遭受性侵犯,不是安慰孩子,而是先給了她一個耳光,怪她笨、怪她沒有把自己的貞操保護好。孩子被父母這樣對待,只能獨自嚥下這份委屈,不敢對任何人訴說,內心壓抑和孤獨。


孩子,被性侵的你並不骯髒,骯髒的是侵害你的人


父母對子女的漠不關心,也助長了施暴者的氣焰。在鮑某性侵養女事件中,受害者小芳(化名)的母親與鮑某是戀愛關係,獲取小芳母親的信任後,2015年11月,鮑某帶著剛滿 14 歲的小芳到北京上學,之後到煙臺生活。期間,小芳受到“養父”鮑某長達四年的性侵,並多次自殺。而在這四年中,小芳的母親顯然沒有盡到該有的監護責任,導致了鮑某的為所欲為。


孩子,被性侵的你並不骯髒,骯髒的是侵害你的人


孩子,被性侵的你並不骯髒,骯髒的是侵害你的人


寫在後面:

這幾年,未成年人遭受性暴力事件頻發。根據最高法數據:2015 年—2018 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猥褻兒童罪案件 11519 件,平均每天大約有 7 例。全球調查顯示,每98秒就有人遭到性侵犯,每3分鐘發生一起針對女性的暴力犯罪事件。

女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避免性侵?比如不要輕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包括:真實姓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陌生人送的酒水不喝,已開罐的酒水不喝;夜晚,單身女性儘量不出門;避免和異性合租等等。一旦遭遇不幸,注意保留證據。

女孩們,如果遇到受侵害,千萬不要覺得這是丟人的事情。只有做到勇敢發聲,施暴者才不會肆無忌憚。大家都勇敢揭露這種罪行,施暴者才會收斂自己的行為。黑暗放在陽光下,才能無處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