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國內糧食庫存充足,為何價格卻不斷上漲?看完有數了

最近幾天不少糧食的價格都出現了明顯的上漲,比如小麥價格持續穩中小幅偏強運行,目前華北地區小麥價格已經上漲到了1.21-1.24元/斤,相比此前上漲了0.02元/斤;而水稻價格也依舊堅挺,出米率85%的秈稻價格都已經上漲到了1.3元/斤以上,而黑龍江投放的水稻低價也達到了1.3元/斤;而玉米價格雖呈現穩中偏弱的走勢,但是相比此前1990元/噸的價格,目前2026元/噸,上漲幅度也達到了36元/噸。而讓很多人不理解的是專家在多個場合表示國內糧食充足,可為什麼價格卻不斷上漲呢?

專家說國內糧食庫存充足,為何價格卻不斷上漲?看完有數了

國內糧食真的充足嗎?

首先,我國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19年的糧食產量更是達到了13277億近,創造了歷史新高,目前不僅小麥供求平衡有餘,稻穀同樣供過於求。其次,2019年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高於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400公斤。最後,據專家介紹我國的小麥和稻穀的庫存量可以供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

雖然我國去年從國外進口了1.06億噸的糧食,但是其中80%都是大豆,剩下的主要是一些泰國大米、強筋弱筋小麥,而進口這些糧食並不是因為我國的糧食無法自給,而僅僅是為了滿足部分消費人群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專家說國內糧食庫存充足,為何價格卻不斷上漲?看完有數了

糧食充足,為何卻不斷漲價?

筆者當地的麵粉、大米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麵粉一袋漲了5塊錢,大米一袋也上漲了5塊錢,而花生油一桶漲了7塊錢,為何供應充足還會出現漲價呢?

其實市場上糧食價格的上漲最大的原因在於一些居民的搶購,隨著國際疫情情況愈發緊張,部分國家為了保障自己國內的糧食供應,紛紛表示將減少甚至杜絕出口糧食,比如越南禁止出口大米,俄羅斯限制出口玉米,再加上一些商家打出“米麵就這麼多,賣完就沒了”的標語,引起了部分人員的恐慌,再加上經歷過2月份全國口罩大面積緊缺,酒精大面積緊缺的情況,不少居民就抱著“寧願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開始搶購糧食。商家看到糧食供不應求自然會適當上調價格,其實米麵上漲5元/袋,花生油上漲7元/桶也都在合理的漲跌範圍之內,就像現在的口罩也從此前的1元/個上漲到了2.5元/個這個合理的價格範圍內。

專家說國內糧食庫存充足,為何價格卻不斷上漲?看完有數了

市民到超市“搶購”米麵

會一直漲下去嗎?

答案肯定是不會的,就像專家所說的我國的糧食足夠全國人民吃一年的,隨著各地米麵搶購潮的開始降溫,米麵的價格也將大概率會趨向於平穩,如果國際疫情得到控制,各國恢復出口後此前上漲的價格也將會被逐漸熨平。

專家說國內糧食庫存充足,為何價格卻不斷上漲?看完有數了

更為關鍵的是為了滿足國內的糧食需求,應對全球糧食的緊張局勢,有關部門採取了超常規措施來穩定糧食生產,不僅將糧食生產指標下達各地,還針對農民的選種備肥給予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不僅繼續實施小麥、稻穀的最低收購價,還提高了早秈稻和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價。針對有居民搶購糧食這件事,專家明確回應“糧食多年豐收,庫存較為充裕;夏糧豐收有望,春播進展順利;口糧完全自給,國際影響有限;米麵隨買隨有,不必囤積搶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