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巴蜀诗歌频换韵、用顶真、学民歌,这是否丰富了唐诗新形式

胡应麟评照邻七言“精华浏亮,抑扬起伏,悉协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紧”,实为对照邻诗歌音韵合理搭配的肯定,照邻巴蜀诗亦然。其不仅合于宫商,唇吻道会,还常在一首诗歌中频繁换韵,并伴随着顶真手法。如《长安古意》中“比目”、“双燕”、“鸦黄”、“娼家”、“南陌”、“北堂”、“专权”、“意气”等词语,前句末后句初重复使用。

卢照邻巴蜀诗歌频换韵、用顶真、学民歌,这是否丰富了唐诗新形式

整首诗韵脚不停变换,如“前韵节”四句用的是平声“一东”韵,第三句尾字为“载”字,“自言歌舞长千载”。“下韵节”四句转韵,押仄声“十贿”韵,与“前韵节”第三句“载”字的韵部又相同。这种方法是照邻的强项.他不仅以赋为诗,打通不同体裁,而且使用律句以造成音律的和谐。本诗就吸收了格律诗中调平仄方法,将之运用到七言歌行韵脚转换中去,“开合转换”,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节奏感。

卢照邻巴蜀诗歌频换韵、用顶真、学民歌,这是否丰富了唐诗新形式

再如《赠益府裴录事》全诗四句一转韵,共换了四次韵脚。且每韵节第三句尾两字,如“长歌欲对酒”或“浮云映丹壑”,与“下韵节”第二句首两字相同,“对酒怀朋故”或“丹壑月华临”,每个“韵节”第四句尾两字,“危坐遂停弦”或“明月满青山”,与下韵节第一句首两字相同,“停弦变霜露”或“青山云路深”。诗人并不拘泥上法,还有变化,将“前韵节”第三句尾三字去掉中间字;

卢照邻巴蜀诗歌频换韵、用顶真、学民歌,这是否丰富了唐诗新形式

如“朝看桂蟾晚”,变为“下韵节”第二句首两字,“桂晚不同攀”,“前韵节”第四句尾三字去掉中间字,如“夜闻鸿雁渡”,变为“下韵节”第一句首两字,“鸿度何时还”。这种诗句字词连环相扣的用法,回环复沓,通俗易懂,极具音乐美,既沿袭了六朝小赋的抒情性,又汲取了南朝乐府民歌如《西洲曲》中的辘转体语言形式,声情并茂,婉转迂回,“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

卢照邻巴蜀诗歌频换韵、用顶真、学民歌,这是否丰富了唐诗新形式

照邻此类巴蜀诗与传统古诗特征有别,增添了唐诗新形式,后来刘希夷、张若虚、李颀、高适、岑参、王维、李白、杜甫、元、白居易、韦庄等的多首诗歌名篇,皆为沿袭变化照邻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