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论为人处事,以天道医道通人事,非常精辟!

“药王”孙思邈论为人处事,以天道医道通人事,非常精辟!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和道教学者。他长期隐居终南山,不慕名利,为人治病,闭门著作,完成了中医巨著《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其晚年应诏入京,颇受唐皇室礼遇,最后归隐故里,据说活到了一百多岁。

我们都知道孙思邈的医术非常高明,出神入化;其实他对人事的洞察也入木三分,极富智慧。

“药王”孙思邈论为人处事,以天道医道通人事,非常精辟!

据《新唐书·隐逸》记载,“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跟随孙思邈隐居,一次卢患了重病,问诊于孙思邈;孙一边给他治病,一边给他讲解了“天人所同”的学问:

“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雪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色,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为喘乏,竭为焦槁,发乎面,动乎形。天地亦然……高医导以药石,救以砭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赈之灾。”

“药王”孙思邈论为人处事,以天道医道通人事,非常精辟!

孙思邈认为,阴阳之道是天与人都须遵守的原则,不可偏离。否则人会生病(生热、生寒、瘤赘、痈疽、喘乏、焦槁),天地也会发生灾难。所幸高医与圣人可以治病和赈灾。

卢照邻又问:“人事奈何?”孙思邈回答说:

“药王”孙思邈论为人处事,以天道医道通人事,非常精辟!

“心之为君,君尚恭,故欲小。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在这里,孙思邈从天人之道出发,提出了为人处事的四个要点:

“药王”孙思邈论为人处事,以天道医道通人事,非常精辟!

心小,就是凡事要谨慎小心,不可莽撞浮躁,须认真审察思考后,才能行动,就像《诗经》上说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胆大

,就是遇事要敢干果断,如同将领率兵攻城,稍有迟疑,就会坐失良机;

“药王”孙思邈论为人处事,以天道医道通人事,非常精辟!

仁方,人的品行如果能达到“仁”的高度,就会像地一样方正,正直公允,不为名利所诱,也不因主持正义而内疚;

智圆,而如果能达到“智”的高度,就会像天一样圆融,看到时机成熟就立刻行动,不再作无谓的等待。

“药王”孙思邈论为人处事,以天道医道通人事,非常精辟!

简单总结,孙思邈认为天地与人体,乃至社会人事方面,在大的道理上都是相通的;并进一步提出了“大小方圆”四项为人处事的原则:胆要大,心要细(小);并有智之圆,仁之方——这样的人,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