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手中翻舞的黑白世界,何以成就乐器之王

上几期给大家介绍了关于西洋管乐器的一些发展历程,不过提到西洋乐器又怎么能少的了,号称乐器之王的钢琴呢,本次就简单聊一下关于钢琴的故事。

从键盘乐器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钢琴是由钢琴的前身——以拨弦发音的大键琴与以撞弦发音的古钢琴演进而成的。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大键琴和古钢琴这两种键盘乐器逐渐盛行起来。

郎朗手中翻舞的黑白世界,何以成就乐器之王

拨弦大键琴

拨弦大键琴顾名思义,是拨片靠拨动琴弦进行发声的,但是琴弦仅靠拨动是不能充分振动的,所以声音较弱而短促。这使的拨弦大键琴尽管音色独特,但是音乐表现力不足。击弦古钢琴的音量小而纤细,具有一种恬淡的金属音色,有些像敲击钢片琴的声音特色,听起来也有其迷人之处,但是因为无法快速连奏,为日后的淘汰留下了伏笔。

郎朗手中翻舞的黑白世界,何以成就乐器之王

击弦古钢琴

钢琴首次出现于1709年,在当时是一种既复杂又昂贵的乐器,只有皇家贵胄才能享受钢琴演奏表演。起初,钢琴的音色并不能吸引巴赫等著名的音乐家们。但仅仅过了半个世纪,钢琴就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当莫扎特、李斯特这些极具创造力的音乐家开始探索钢琴魅力的时候,人们瞬间被钢琴所折服。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些新锐钢琴家就如同"摇滚巨星"一般,为钢琴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皇室和贵族纷纷把钢琴这一乐器纳入他们的乐队中,民众可以围坐在钢琴四周,聆听最新创作的优美旋律。

17世纪到18世纪间,拨弦古钢琴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有着相当显赫的位置,可以说是它的全盛时代。至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们的需要,因而逐渐被音量洪亮的钢琴所取代。1709年,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拨弦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波动琴弦发音的机械装置。

郎朗手中翻舞的黑白世界,何以成就乐器之王

拨弦大键琴

在克里斯托福里的第一架钢琴出现后的一百年里,拨弦古钢琴仍为人们所应用,但更多地是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拨弦发音就成为当时键盘乐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钢琴的标志与象征。1709年后,克里斯托福里又进一步改革了原来击弦机的结构,他在这部机械中安装了一种与现代击弦机的复震杠杆系统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动杠杆,使击弦速度比原来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连续弹奏;音域也增加为4组;可以说这就是现代钢琴的雏形。他的这一发明为以后的钢琴制作师们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

德国管风琴师、制作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在1730年根据一份绘制极不准确的意大利钢琴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制造出德国第一架钢琴。他把这架琴送到音乐大师巴赫那里鉴定,巴赫却不屑一顾,只是说道:"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采用了巴赫的建议之后,于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进宫晋见腓特烈大帝时弹奏了西尔伯曼的新型钢琴。

郎朗手中翻舞的黑白世界,何以成就乐器之王

钢琴

钢琴虽诞生在意大利,却在德奥和英国得以发展成长。至18世纪中叶,人们对钢琴的制作工艺实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

钢琴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虽然开始它被形容为是锅炉工制造出的粗陋机械,少有优雅之色,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逊于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由巴罗克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弦古钢琴被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所替代。到18世纪后期钢琴已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以上就是关于钢琴发展历程的一个简单的介绍了,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