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瘟疫,人類的祖先都是如何應對的呢?

(點擊上方鏈接,即可收聽)

本期嘉賓:尚道國學王月星老師、尚道國學李茜老師

很多人將瘟疫作為大規模傳染病的總稱,但究其根本,“瘟”和“疫”是不同的。

“瘟”當中的“昷”,康熙字典解為:“昷,仁也。從皿,以食囚也。”意思是拿食物給囚犯吃是一種仁慈的行為。而“食”,有一種解釋是指脾胃,脾胃屬土,將脾胃囚禁起來不能發揮運化功能,很多病就會發生。

“疫”,《釋名》解為:“疫,役也。言有鬼行疫也。”指的是禽獸為中間宿主的傳染病,因為禽獸來去無常,像瘟神一樣散播疾病,來無影去無蹤。不過,古人發現,“疫”與季節有一定關係,會在某些特定的季節爆發,比如非典、禽流感等,當然也包括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

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瘟疫之一就是明末清初的鼠疫,這場“古今方書所無”的怪異瘟疫在一年內遍傳北京城內外,北京城20%~30%的人口死去,患者會忽然在身體肢節間突生一個“小瘰”,接著“飲食不進,目眩作熱”,還會嘔吐出“如西瓜敗肉”的東西。一人感染,全家都會傳染,甚至有的“闔門皆歿”,全家死絕。親戚更是不敢上門慰問弔唁,因為只要一進病人家門,必會感染,等到他回去時,又把瘟疫帶回了自己家中,瘟疫死亡如此之快,以至於帝都的九座城門“日出萬棺”。但這還不是這場瘟疫最恐怖之處。死亡在一瞬間發生,甚至來不及診斷和治療,這才是這種瘟疫最可怕的地方。


面對瘟疫,人類的祖先都是如何應對的呢?


崇禎17年4月,帝國京城元氣大傷。京軍三大營的軍隊因為感染死亡過多,正所謂“大疫軍死者眾”,而京軍的2.7萬匹戰馬,也只有1千匹可以騎乘,京軍已徹底失去野戰能力。北京內外城牆15.4萬個垛口,只能由5萬名羸弱士兵據守,這些大疫之下,僥倖存活下來的士兵們“衣裝狼狽,等於乞兒”。士兵們全都身體虛弱的坐在地上休息,以致鞭子的抽打都不能讓他們站起來。

  4月16日,李自成的50萬農民軍開到北京城外,雙方經過了2天不算激烈的戰鬥,李自成的大軍就攻陷了這座陰氣森森的“鬼城”。然而,當李自成軍隊攻破北京城後,傳說他的軍隊也感染了瘟疫。43天后,多爾袞的八旗軍聯合吳三桂的關寧軍大破主要由饑民組成,又沒有多少戰鬥力的李自成部隊。後人評價李自成“成也瘟疫,敗也瘟疫”。


面對瘟疫,人類的祖先都是如何應對的呢?

也許看到這裡,您會有疑問,為什麼李自成的軍隊會感染,而多爾袞、吳三桂軍隊不感染呢?原來,在破城前一年的10月初,北京來了一個擔任後補縣佐虛職的福建人,他發現了鼠疫的治療辦法。他使用刺血法給病人治病,每天來看病排隊的患者多達萬人。到崇禎16年的冬季,大雪紛揚,北京的老鼠差不多死光了,人口也死的差不多了,導致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形成了天然的隔離狀態,再加上這位福建人的治療,北京的鼠疫病情逐步得到扭轉。因此,有人猜測,李自成軍隊感染的很可能不是鼠疫,而是其他的季節性傳染疾病,而多爾袞和吳三桂的軍隊大約在6月6日攻入北京城,彼時正值在端午節前後,氣溫已經逐漸升高,病毒活性下降,所以八旗軍和關寧軍沒有造成大面積感染,再加上李自成的軍隊本就打不過關寧軍,被人打得抱頭鼠竄就在情理之中了。9月19日,清世祖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進入北京,清朝建立。令人驚奇的是,席捲肆虐全國的乾旱和鼠疫在清順治元年後就消散得無影無蹤。華北各地風調雨順,社會經濟開始復甦。

中國古代曆法證明,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蜇,千百年來,發生在中國的歷次瘟疫,好像都是按這個規律始終的。


面對瘟疫,人類的祖先都是如何應對的呢?


上海的疾控中心在2002年到2007年做了一個數據的調研表明,在小雪到大寒期間,死亡病例大多為循環系統的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大寒這一天死亡病例最多為呼吸系統疾病。各種疾病,主要就在小雪到大寒期間爆發。

對於傳染性疾病,最有的效的預防方法便是隔離。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鉅著 ,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十日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而成。意大利作家喬萬尼·薄伽丘講述了1348年,意大利佛羅倫薩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鄉村一所別墅裡隔離避難。他們終日遊玩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共住了10天,故曰《十日談》。


面對瘟疫,人類的祖先都是如何應對的呢?


也許你已經復工,也許你還在家soho,但是,這次的疫情還沒有結束。在國家的強力干預下,舉國同心將確診人數控制在國外專家預測的一半。2月27日早晨,鍾南山院士在出席廣州醫科大學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時表示,有信心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四月底基本控制。

這一年,註定是會被寫入史冊的一年,也是今後很多年我們都會談起的一年,但又是提起時都會沉默的一年,我們五味雜陳,感慨良多。不過,不管怎樣,你看,春天已經來了!我們也必須學會跟自然和諧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