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战争之后,数百万难民尸横遍野,发人深省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董卿

战争题材的影片,一直伴随着整个电影史的发展进程,尽管它很少会收获高票房,但是却总能博得不俗的口碑,因为它的存在,使生活在和平盛世下的我们能够“居安思危”,让我们时刻保持着对战乱硝烟的反思,也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

《卢旺达饭店》是2004年上映,根据真实史实改变的战争题材纪录片,电影以1994年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仇杀,民兵暴动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在这样一块人心惶惶,战火连天的土地上,国际酒店经理人保罗使出浑身解数,最终挽救1268位无辜百姓的感人故事。影片在豆瓣评分8.9,夺得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和第62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提名。

《卢旺达饭店》:战争之后,数百万难民尸横遍野,发人深省

泪水和笑声的强烈反差之下,希望成了支撑无辜者走下去的信仰。电影两次运用到对比的表现手法,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藏入一丝苦中作乐的欢笑。

第一次的展现是在电影的开篇,保罗带着下属到郊外谈生意,车里放着轻松欢快的音乐,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人声鼎沸,一片祥和,殊不知涌动的暗流已经袭来,所有的一切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第二次是在战乱完全爆发后,无法离开饭店的图西族难民带着天真无邪的孩提在水池边嬉戏玩闹,跳舞祈祷。这般极具冲击力的表现手法,以喜景衬悲情,着重了影片的感染力。

当勇士沦落为恶龙,敛财者选择成为保护伞,人性的光辉才更加耀眼夺目

1.没有万能的救世主,只有徒手的平民英雄

从逐利的商人到博爱的英雄,往往只是一念之间。影片的主角保罗是全片中最挣扎焦虑,也是最让人动容的人物。起初的他是一个八面玲珑,圆润油滑的商人经理,他虽然身处硝烟的中心,却能将自己隔离至战火之外,既不参与也反抗,聪明的游说在权势和恶徒之间,独善其身,保全家人。

《卢旺达饭店》:战争之后,数百万难民尸横遍野,发人深省

当夜晚降临,胡图族的民兵开始烧杀抢掠,迫害无辜的图西族邻居时,他与家人藏匿在门栏之后,尽管心中备受煎熬,但是理智告诉自己,切不可轻举妄动,只要家人平安便是万事大吉。可第二天被胡图族的民兵抓走,用钱才能解救自己和家人以及邻居时,他毫不犹豫的救下所有人,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当钱财可以买下人命时,人命就一文不值了。

这次的举动犹如一颗种子,埋藏在了保罗心底,在后续的时日里慢慢长成参天大树,庇护着在“烈日”下无处可躲的无辜难民。

“无奸不商”的论调在保罗身上显得毫无根据,他从一位世俗意义上的敛财者成为了一名值得尊重与敬仰的平民英雄。尽管手里没有一枪一弹,甚至连保住自己性命的尖锐武器都没有,但他却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守护了一方净土。

2.手持利器的将军,却成了利益的仆从

军人的职责本是保家卫国,保护百姓,可影片中的民兵将军却堕落为了一个贪利的自私者。无辜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中,他却用钱财来衡量自己的作为,只有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才会对“毫无价值”的弱者伸出援助之手。

《卢旺达饭店》:战争之后,数百万难民尸横遍野,发人深省

尽管将军在保罗的劝诫下幡然醒悟,带着民兵前来保护手无寸铁的无辜难民,但是他也只是恐惧军事法庭的权威,而非发自内心的赤诚。

当勇士沦落为恶龙,敛财者选择做保护伞,那来之不易的人性光辉则会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才让观者更加动容,因为这是在那暗无天日的硝烟下,最后的一缕光亮。

是自我解救,还是等待死亡,是奋力一搏,还是破罐子破摔,命运的征途永远不该停歇

影片里最是令人无可奈何的桥段是白人撤走后,民兵冲入酒店无情冷血的欺辱打骂着蜷缩在角落的无辜者,保罗耗尽最后一丝关系,请求酒店总裁帮助时,总裁的一番言论让人心寒:“卢旺达不会为他们赢得任何一张选票。”

当现实将你逼入死角是等待着死亡的审判,还是抓住任何一棵救命稻草博下一线生机,这是一个问题。

《卢旺达饭店》:战争之后,数百万难民尸横遍野,发人深省

保罗已经无计可施,他开始劝说在酒店避难的图西族人,让他们逐一拨电话给自己相识的权贵,向权贵们说清楚此时此刻的情况,并给权贵们献上感激与祝福,用自我愧疚“绑架”权贵,迫使权贵出手相救。

虽然这是下策,尽管这是攻心计,但是酒店的百姓和保罗已经无路可走,只有拼命的向上挣扎,才有可能脱离泥潭的吞噬。好在电话起作用了,这些无辜的难民在第二天终于有机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转移到安全区。

绝望的境遇里,更应该充满希望,命运的年轮周转不停,若是连再博一次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不是命运抛弃了你,而是你抛弃了命运。

艺术与现实接壤,是最残酷的“说教”

1.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令人潸然泪下

影片里多次给出孩童的镜头,从孩子的神情和肢体语言来展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其中有两幕是最让人叹息哀怨的,完全是片子里最大的泪点和情绪感染处。

第一次是联合国派兵解救白人时,修女和神父带着无家可归的孩子希望一同前往战事后方,躲避战火。可是却遭到救援部队的阻止,他们只带走白人,其他的一律不管。第二次是电影结尾,男主保罗带着孩子们漫步在宽敞的大道上,笑脸洋溢在这些劫后余生的孩子脸上,此处的净土让他们获得一丝喘息。

《卢旺达饭店》:战争之后,数百万难民尸横遍野,发人深省

这两幕镜头里,都有孩童吟唱的歌声做背景音乐,童声里温柔细腻的情感触动人心,而且童声向来代表着纯真与和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吟唱中传达着电影的主题。

2.触目惊心的冰冷数字下,是电影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影片结束,字幕升起,导演在最后一个镜头里留下这样一句话“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近一百万具尸体。”

画面上冷冰冰的数字,狠狠的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尽管影片只展示了一幕也是唯一一幕“尸横遍野”的画面,但是那扑面而来的冲击力与震撼力,让人不寒而栗。血流未成河,迷雾未散尽,硝烟四处起,战火连天烧。

《卢旺达饭店》:战争之后,数百万难民尸横遍野,发人深省

这件发生在1994年的“大屠杀”,现在看来骇人听闻,但是那一年的世界,却未曾撇它一眼。那一年的美国,舆论都争相报道着《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谁能拿下奥斯卡;我们沉浸在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中开怀大笑……另一个世界的人们却在无尽的战乱中饱受煎熬。

发生在文明时代里的罪恶大屠杀,丧失了人性的部落冲突,大多数人类甚至没有记忆,属实可悲的,但又很幸运,我们并没有选择遗忘它,艺术家们用音乐、电影记录,将它搬上大银幕,我们用真心来把它铭记。

“这个世界有很多受苦难的人,他们的命运与所有人紧紧相连,人类并不是孤独的存在于地球上,我们有责任互相帮助,如果无法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人类的终点,也就到了。”——《罪恶之家》

《卢旺达饭店》:战争之后,数百万难民尸横遍野,发人深省

结语

战火之后没有赢家,硝烟里最凄苦的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是天真无邪,毫无还手之力的孩童妇孺,是年迈体弱的耄耋老人,破坏最严重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只要枪声响起那一刻,所有人都只是一个无趣的失败者。

我们从未期待过战争,恰恰我们憎恶着战争,我们爱好着和平,追逐着和谐,用友善互助的方式与世界相处,用真心诚意拥抱着世界,曾经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依旧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