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静业学习网

第1章 绪 论

一、计量经济学

1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又称经济计量学,是由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分析经济现象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

2计量经济学模型

(1)模型分类

模型是对现实生活现象的描述和模拟。根据描述和模拟办法的不同,对模型进行分类,如表1-1所示。

表1-1 模型分类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静业学习网

(2)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区别

①研究内容不同

数理经济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经济现象各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经济现象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②描述和模拟办法不同

数理经济模型的描述和模拟办法主要是确定性的数学形式,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描述和模拟办法主要是随机性的数学形式。

③位置和作用不同

数理经济模型可用于对研究对象的初步研究,计量经济学模型可用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

3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1)根据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划分

广义计量经济学根据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狭义计量经济学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是回归分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所述的计量经济学指的是狭义计量经济学。

(2)根据内容深度划分

初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典的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中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用矩阵描述的经典的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以及传统的应用模型;高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非经典的、现代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

(3)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划分

理论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与研究;应用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理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导;应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建立和应用计量模型处理实际问题。

(4)根据兴起时间划分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静业学习网

图1-1 根据兴起时间划分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如图1-1所示,以20世纪70年代作为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划分时间节点。

(5)根据研究对象和基础数据划分

微观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总体的经济行为。

微观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面板数据模型的理论方法,离散因变量截面数据模型的理论方法以及受限因变量截面数据模型分的理论方法;宏观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通过建立经典联立方程模型的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评价和预测宏观经济。

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数据是微观数据,其数据类型是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宏观计量经济学基础数据是宏观数据,其数据类型是时间序列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微观数据可获得性的极大改善,微观计量经济学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4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即它是一门经济学科。其原因如下:

(1)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来看,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由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2)截至2014年,有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贡献在计量经济学领域。

(3)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只能应用于经济领域;数理统计学不仅可以应用于经济领域,还能应用于其他领域。

(4)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是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的研究和认识。可以说,没有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就没有计量经济学。(最重要的原因)

5计量经济学方法论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静业学习网

于计量经济学而言,归纳法和演绎法都是不可或缺的,两者既相互补充,又相互抑制。

【名师点拨】

该部分是计量经济学的入门知识。

二、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1理论模型的设计

理论模型的设计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选择模型的变量;第二步,选择模型的数学形式;第三步,设定模型的参数期望值。

(1)选择模型的变量

被解释变量,即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其选择需考虑数据可得性。

解释变量,即解释研究对象的变量,其选择需要以经济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为基础,同时考虑数据可得性和解释变量间独立性。

(2)选择模型的数学形式

选择模型的数学形式的依据有:①经济行为理论;②散点图;③各种可能的数学形式的模拟结果比较。

(3)设定模型的参数期望值

根据参数的经济含义设定其估计期望值。

2样本数据的收集

理论上,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工作过程先进行理论模型的设计,再进行样本数据的收集,但实际上,两者往往同时进行。

(1)样本数据的分类

表1-2 样本数据的分类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静业学习网

(2)样本数据的质量

表1-3 样本数据的质量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静业学习网

3模型参数的估计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图1-2 模型参数的估计

4模型的检验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静业学习网

图1-3 模型的检验

如图1-3所示,通过上述检验的模型即是成功建立的模型。

5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图1-4 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如图1-4所示,一个成功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离不开理论、离不开方法更离不开数据。但实际上,计量经济学研究者往往过多关注了方法,而忽视了理论和数据。

【名师点拨】

该部分初步介绍了计量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

三、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1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分析的是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各要素对系统的影响。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弹性分析、乘数分析和比较静力分析。其中,弹性分析和乘数分析不过是比较静力分析的特殊形式。

弹性是变量的变化率之比,如需求价格弹性、需要收入弹性等。

乘数是变量的变化量之比,即倍数,如税收乘数、投资乘数等。

比较静力分析是静态的不同均衡状态的比较,如IS-LM模型分析。

2经济预测

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总结、归纳历年经济规律来预测未来,对于不稳定发展的经济,其预测功能实质上是有限的。

3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致力于讨论不同政策效果。其可以通过使用工具-目标法、政策模拟、最优控制方法等三种方法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政策评价。

4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

计量经济学模型既能检验理论,又能发展理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