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富縣:甜了舌尖 旺了產業 富了群眾 ——富縣全力助推“延安蘋果”產業發展紀實

陝西富縣:甜了舌尖 旺了產業 富了群眾 ——富縣全力助推“延安蘋果”產業發展紀實

初冬時節,富縣37.2萬畝果園結束了秋收,果農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緊張勞作——要趕在地凍前施肥。
  過去的幾個月,藉著蘋果產業後整理的“東風”,富縣“延安蘋果”迎來了豐收豐產的喜人局面,在經歷了收獲的喜悅之後,10萬果農的心裡又有了對未來的新期望。
  走出去請進來 蘋果銷售火起來
  9月5日,富縣縣委書記李志鋒帶著一支銷售團隊參加了廣州國際果蔬展,僅3天時間,就拿下了2.21萬噸1.989億元的蘋果銷售訂單。
  書記剛“回家”,縣長李彥俠又匆忙趕去了杭州。“這是我們富縣的蘋果,清甜可口,請杭州的朋友們品嚐一下!”在世紀聯華超市和金華市農產品批發市場,李彥俠熱情地推介著“延安蘋果”。
  很快,李彥俠團隊又憑藉1.2萬噸、1.04億元銷售訂單的戰果,讓富縣“延安蘋果”打入了杭州市場。
  11月1日,書記、縣長一行18人又遠赴廣州,與廣東省遂溪縣共同舉辦“蘋果與火龍果比翼,富縣與遂溪齊飛”推介會,雙方達成合作意向,簽訂富縣“延安蘋果”銷售訂單1.2億元。


  這是今年繼“荔枝北上、蘋果南下”的粵陝合作·2019陝西蘋果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宣傳推介活動和“蜜柚北上、蘋果南下”的粵陝兩地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產業園對接活動以來,富縣舉辦的第3次“南果北上、北果南下”系列活動。
  在富縣,不僅是書記、縣長跑市場,9個縣級領導分別包抓鄉鎮、企業,先後帶領團隊前往北上廣深等蘋果主銷地,簽訂了4.19萬噸的訂單,與多家大型果品營銷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
  而在決策者眼中,這遠遠不夠。推動蘋果產業的發展,不光要“走出去”,還要“請進來”。
  11月16日,廣東省遂溪縣縣委書記餘慶創、縣長陳政一行13人來到富縣。富縣遂溪縣友好結對暨延安蘋果南下遂溪火龍果北上銷售儀式舉行,兩縣正式結對。
  伴著禮炮的聲響,“南果北上北果南下”發車儀式啟動,7500公斤火龍果被卸下,隨之,7500公斤蘋果被裝上車,一輛輛承載著兩地情誼的列車開往廣東。
  政府的積極行動,不僅拓寬了蘋果的銷售市場,為果農增收打了一劑“強心針”,更把富縣“延安蘋果”的品牌植入到更多人的心裡。
  企業積極探索 優果優價賣起來

  “走出去”“請進來”以後,如何站穩腳跟、應對市場需求就成了企業亟需探索的新“課題”。
  在高塬果業合作社,數以千計色澤鮮亮、大小均勻的早熟蘋果沿著4.0智能選果線徐徐前進,按照條紅、片紅的色澤區別和85#、80#、70#的大小差異,分別進入各自的分揀線。
  “智能選果線分揀既能保證蘋果在大小、重量、色澤和含糖量上的最大一致性,還能識別黴心病,這是人工分揀無法實現的。”合作社理事長孔建軍介紹道,“這樣就能實現優果優價,滿足高端客戶、企業團購、微信分銷等領域人群的需求。”孔建軍打開微信:“去年,‘延安的小蘿莉’剛一上市,鄭州的‘寧馨兒’就定了100箱,像這樣的外地客戶還有很多。”
  2018年,合作社的“高塬玫瑰”品牌在北上廣深等地的高端市場一炮而紅,10萬公斤有機蘋果賣出了160萬元的高價。
  “我理解的產業後整理,就是通過生產、加工、冷藏冷運、銷售等環節來提高蘋果的附加值,再把附加值的利潤在全產業鏈上進行合理分配,以達到良性循環。”有著豐富經驗的孔建軍總是能摸準市場的“命脈”。
  作為市場的“弄潮兒”,高塬果業合作社已成為富縣100餘家企業、合作社的“領頭羊”。他們不吝投資,9條智能選果線、22.05萬噸冷氣庫的建成,為進軍市場加足了“馬力”。

  果農思想轉變 分級銷售促增收
  如果說,產業後整理對企業來說是一場機遇和挑戰,那麼對果農來說,是一次從思想到技術的“大換血”。
  初冬的清晨,霧靄還未升起,五指塬還籠罩在一片朦朧中,羊泉鎮郭豐村的果農任小平便早早地來到果園施肥。
  “今年的蘋果大面積豐收,市場價格走低,但我的蘋果卻賣了個好價錢,10畝地收入10萬元。”任小平說,自己的蘋果之所以價格高,是因為他採取了分級分選銷售模式。
  據統計,分級銷售較混級銷售平均每公斤多賣1.44~1.46元。“如果我的優質果佔比多的話,分級分價就更有優勢。”任小平已經參透了增收的奧秘,“要想賣高價,蘋果品質一定要好!”
  而在羊泉鎮鹿首村,“牛人”楊昌元早在幾年前就下了一個論斷:“將來的蘋果銷售,再不是‘論堆賣’,而是‘論個賣’!”
  老楊的3畝半果園裡,每顆蘋果都個頭大、色澤好、糖度高,優果率在90%以上。他家的蘋果,一顆蘋果最高賣到50元,最低也能賣到5元。
  像任小平、楊昌元這樣的果農在富縣不勝枚舉,他們在傳統農業經受市場衝擊時,激流勇進。

  “保險+期貨” 為果農收益兜底
  蘋果秋收前,“保險+期貨”項目在富縣及時落地,給果農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9月8日,交道鎮吉家村村委會被前來簽署“保險+期貨”協議的村民圍得水洩不通。
  “我家有20畝果園,總保費是13710元,自己只交了1900元。”貧困戶吉德旺高興地說,“如果市場行情不好,期貨盤面價格一旦低於保單上目標價格的3%時,保險公司就會以每畝最少300元的標準賠付,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份收入保障。”
  據悉,富縣蘋果“保險+期貨”項目僅支持蘋果產業就繳納保費1371萬元,果農自主繳納190萬元,其餘1181萬元保費由鄭商所、縣政府和太平洋財產保險、浙商期貨、方正中期期貨和錦泰期貨公司等公司組成的項目團隊支付,果農支付僅佔比13.86%。
  目前,全縣有交道鎮、寺仙鎮、羊泉鎮等6個鄉鎮共計1793戶果農實施了2萬畝果園、3萬噸蘋果的參保。
  “這個項目能穩定果農的種植利益,規避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延安中心支公司總經理助理胡瑩說,“項目的實施就是要為廣大果農的收益兜底。”
  11月5日,“保險+期貨+扶貧”理賠現場會在富縣果農的期盼下如期召開。

  “一畝地95元的保費,卻換來1畝地900元的賠付,20畝地一共賠付1.8萬元,馬上就能打到我的銀行卡上。”交道鎮茹子村的果農張強說,“最近果價下跌,我的3萬斤蘋果都入了庫,這是今年種蘋果的第一筆收入,對我們家來說太及時了!”
  重獲信心的不只是張強,富縣6個主產蘋果的鄉鎮1780戶參保果農均因此受惠。
  截至目前,富縣“保險+期貨+扶貧”項目按每畝果園可向果農賠付900元,全縣共計賠付1800萬元,賠付率131%。其中,覆蓋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511戶,受益362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