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28组医学数字,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

 1、正常心率:每分钟75次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缓。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运动员的心率较慢,可低于每分钟60次等。   

 2、正常体温:36、3℃-37、2℃(口测法)    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口测法(舌下含5分钟)正常值为36、3℃-37、2℃;腋测法(腋下夹紧5分钟)为36℃-37℃;肛测法(表头涂润滑剂,插入肛门5分钟)为36、5℃-37、7℃。在一昼夜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一般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只要体温不超过37、3℃,就算正常。    3、血红蛋白(HbB):成年男性(120-160克/升),成年女性(110-150克/升)    临床上以血红蛋白值作为判断贫血的依据。正常成人血红蛋白值90-110克/升属轻度贫血;60-90克/升属中度贫血;30-60克/升属重度贫血。    贫血原因或类型不同,治疗方法迥异一旦发现贫血,应去医院就诊,在明确了贫血原因(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和类型(缺铁性还是巨幼细胞性)之后,再行针对性治疗切莫自行购买补血保健品,以免延误病情。    4、白细胞计数(WBC):4-10*(10的9次方)个/升    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增多,小于4*(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减少。一般地说,急性细菌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会降低。感冒、发热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细菌感染引起,为明确病因,指导临床用药,医生通常会让你去查一个血常规。    
5、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的9次方)个/升    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的9次方)个/升以下时,特别是低至30*(10的9次方)个/升时,就有可能导致出血,皮肤上可出现瘀点瘀斑。血小板不低皮肤上也常出现“乌青块”者不必过分紧张,因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会导致“乌青块”的发生,可去血液科就诊,明确原因。  

  6、尿量:1000-2000毫升/24小时    24小时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生理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或应用利尿药后。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等。    24小时尿量<400毫升为少尿,多见于饮水过少脱水肾功能不全等。    24小时尿量<100毫升为无尿,多见于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疾病。    如果感觉自己最近尿量明显增多,特别容易口渴,应去医院检查,排除自己是否有糖尿病或肾小管疾病若发现自己最近饮水不少,但尿量偏少,身上还有点肿,更应及时检查,排除肾脏疾患。    7、24小时尿量夜尿量:500毫升    夜尿指晚8时至次日晨8时的总尿量,一般为500毫升,排尿2-3次。若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且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成为夜尿增多。生理性夜尿增多与睡前饮水过多有关;病理性夜尿增多常为肾脏浓缩功能受损的表现,是肾功能减退的早期信号。除肾功能减退以外,夜尿增多还可能是男性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精神紧张等原因所致。   

 8、尿红细胞数(RBC)正常值:0-3个/高倍视野    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称为镜下血尿。    尿红细胞>10个/高倍视野,称肉眼血尿。    大众医学提醒:尿红细胞计数若超过3个,常提示肾脏有病变或泌尿系统有感染,应即刻就医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查尿常规,以免经血混入尿液影响化验结果。    9、尿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5个/高倍视野    尿白细胞计数若>5个/高倍视野,称镜下脓尿。尿中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感染。多为泌尿系感染,    10、精子存活时间:72小时,卵子存活时间:24小时    安全期避孕遭遇安全期不安全的麻烦,除了把排卵期搞错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由于精子在女性体内可存活3天之久,因此即使当天不是排卵日,只要处于受孕期(排卵前4天至排卵后2天),女性依然很有可能受孕。  

  11、两大血型系统:ABO和Rh    ABO血型系统将血液分为4型:A型、B型、AB型和O型。Rh血型系统将血型分为两型:Rh阳性型和Rh阴性型。在白种人中,85%为Rh阳性血型,15%为Rh阴性血型。在我国,99%的人属Rh阳性血型,Rh阴性属于稀有血型。    A-A:A、O;A-B:A、B、O、AB;A-AB:A、B、AB;A-O:A、O    B-B:B、O;B-AB:A、B、AB;B-O:B、O;O-AB:A、B    O-O:O;AB-AB:A、B、AB双方若有一人为AB型,宝宝就不可能是O型。双方若都是O型,则宝宝只能是O型。    

12、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23、9属正常    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4,说明已经偏胖,需要减肥了。记住:肥胖是百病之源,如果听之任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会找上你。    13、体重指数最佳减肥速度:每月减重1-2千克    体重超标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减肥过快、过猛会导致体重反弹、厌食症、贫血、营养不良、月经不调、脱发、记忆力减退、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14、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为腹型肥胖    腰围是判断腹部脂肪蓄积,几腹型肥胖(也称为“苹果型肥胖”)的指标。腹型肥胖目前被认为是冠心病、代谢综合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体重指数尚未达到肥胖程度,但腰围已超标,说明你属于腹型肥胖。腹型肥胖比全身肥胖的人更危险,更容易受冠心病、糖尿病的“青睐”。    15、肥胖信号:一个月增重1、5千克    在体重刚开始往上“长”的时候就及时发现,并采取减肥措施,往往能收到显著效果。出现下列情况,常提示有体重增加趋势:稍稍运动就喘不过气来,有疲倦无力感,动不动就汗流浃背,出现下背,髋部及膝关节疼痛。  

掌握28组医学数字,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

  16、血压值: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在90-140mmHg(12、0-18、7kpa)之间,舒张压在60-90mmHg(8、0-12、0kpa)之间    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    在安静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测量血压,至少三次发现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但舒张压<90毫米汞柱,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不过,最新高血压标准对收缩压介于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九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介于八十至八十九毫米汞柱的民众,已被视为可能发展高血压的高危险群。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有糖尿病、肾病者,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17、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    如果符合上述标准,则已是糖尿病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糖治疗,千万不要因为糖尿病“没什么感觉”而拒绝治疗。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会受累。    18、糖尿病排除标准:空腹血糖>6、1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19、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6、1毫摩/升11、1毫摩/升    如果血糖值高于正常,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说明正处于糖尿病前期,如不提高警惕,不积极干预,很快会发展为糖尿病。    20、糖尿病预警信号:空腹血糖>5、6毫摩/升
  
  当空腹血糖超过该标准时,糖尿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时间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空腹血糖>5、6毫摩/升者应尽快去医院查一次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定是否有餐后血糖升高因为在糖尿病早期或糖耐量受损阶段,空腹血糖可完全正常。  

掌握28组医学数字,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

  21、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6、5%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三个月的年个斤微亿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7、0%作为治疗达标的标准之一,老年人可略放宽标准(7、0%-7、5%),中青年人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可减少20%。    22、每人每日用油25克为宜    烹调时最好用植物油,以为植物油含对心脏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由于油的热量比较高,因此用量不宜过多,否则热量过剩,也会转化为体内脂肪,让人变胖。    23、每天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    盐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口味较重的人应特别注意。每天的食盐量还应包括酱油、腌菜、咸蛋等中的含盐量。    24、每天吃蔬菜400-500克    每天实用的蔬菜一半以上应为有色蔬菜,如绿叶蔬菜、红黄色蔬菜。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热量又很低。    25、每日摄入钙:健康成人600-800毫克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供给量:成人600-800毫克/天,孕妇1200毫克/天,乳母2000毫克/天。乳及乳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高。水产品中,虾皮、海带,豆制品含钙较多。为促进钙的吸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并多晒太阳。  

掌握28组医学数字,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

  26、每天饮水1500毫升以上    饮水量包括每天摄入的茶水、汤、水果等食物的总含水量。饮水的方式很有讲究,口不渴也要饮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应饮白开水或清茶,不要用含糖饮料代替水等。    27、丙氨酰转氨酶(GPT或ALT)正常值<40单位/升    谷丙转氨酶升高多提示存在肝脏损害,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8、甲胎蛋白(AFP)<25微克/升(也可参照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值)    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当肝细胞发生恶变时,血中AFP含量明显增高。    AFP升高,特别是略高于正常值时,并不一定表示患了恶性肿瘤,应动态观察,切莫惊慌失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