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導:讀“驛路梨花處處開”,學寫意象作文(2)

曾在“聽梨花又開放,學寫意象作文(1)”中提到,在人物形象的“立體”化中,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適當地穿插“意象”,會取得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退一步說,也會使你的作文給讀者留下“耳目一新”的不一般的印象。下面我從就“在作品中如何運用意象”進行簡單的輔導。

我們在寫作中,如何更好地運用意象呢?


作文指導:讀“驛路梨花處處開”,學寫意象作文(2)

1:意象要熟悉,要“平易近人”。

南方的孩子寫蘋果樹,北方的孩子寫荔枝樹,那一般是在寫“想象作文”,或根據已有的資料胡編亂造。不是吃過蘋果和荔枝,筆下就能以此為意象貫穿全文,即使有,那是生搬硬套、憑空捏造、無中生有。如果是嶺南的孩子,寫一株芒果樹,那是真真實實的。因為他確實瞭解芒果樹是開穗穗花,長橢圓型葉,一結果就給人“碩果累累”的感覺。熟才能生巧!

在寫作意象確定後,我們要把意象定位到點,是後院裡的那棵芒果樹,是山腳的李子樹,是校園裡的木棉花,是父親書桌上的那杯茶?所選意象往往和人物牢牢栓在一起,是屋前屋後,是村口院內,是校園教室,還是廚房書房?那是人物活動的地方。意象如果脫離人物,和人物活動的場所而單獨存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意象在作文中就無法發揮完全的意義,甚至失去了意義。我們需要選擇離我們近距離的,為作者非常熟悉的意象,為作品“增光添彩”。

2:以意象為題,明眸善睞。

以意象為題,或包含意象的句子為標題,無疑是非常美的。有“意象”出現的標題,是看得見的畫面,是具體可感的實物。無論是取一個“回眸一笑”的“婉約”型標題,還是取一個“目光如炬”的“豪放”型標題,都是好的開端。萬事開頭難,第一步就“棋高一著”了,這樣就為正式行文奠定了較好的基礎。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題目取得好,就如劉鶚在《老殘遊記》中這樣描寫眼睛:“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養著兩黑水銀……”,作品一開始就是奔向”完美“的存在。

“驛路梨花處處開”,借用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句,不但賦予了一定的文學色彩,而且讓雲南哀牢山的”梨花“開在一篇文章的最耀眼處---開頭。自然而然,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就是很簡單的事情了。

3:“意象”做特寫,拉開背景。

在人物還沒有出場前,在故事還沒有展開前,我們給選定的“意象”來一個特寫鏡頭,是必不可少的。“驛路梨花處處開”中,本是山高路遠,山重水複處,梨花林的出現恰如“柳暗花明又一村”。文章寫到:

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麼美麗的一片梨樹林啊!

老餘說:“這裡有梨樹,前邊就會有人家。”

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藉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裡走著。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在雲南哀牢山南段的最高處,也有這樣一片美麗的梨樹林,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在這白色的世界裡,一個香氣四溢的故事悄然發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在夢幻般出現的梨樹旁邊,是誰的小木屋在給大家一方庇護?是瑤族老人,還是是哈尼族小姑娘、解放軍戰士、梨花姑娘?

梨花擁有夢幻色彩般的純潔,但是它更是村落籬舍間常見的“接地氣”的一種花。“梨花”的出現,是一種溫馨的、溫暖的、安靜的、踏實的存在。這幾句描寫梨花的語句為下文故事的展開,關鍵人物的出現設置了一個美好的情境,也是一種良性的暗示。“梨花”特寫圖,使讀者對即將出現的“奇蹟”充滿期待。


作文指導:讀“驛路梨花處處開”,學寫意象作文(2)

4:”意象“做襯托,如見其人。

假如學生要寫一篇文章,讚美一位花店的主人公,那作者一般會描寫花店的花,像桔梗,荷花,菊花等。描寫花之美,就是為了襯托像花一樣美的主人公。當然,重點描繪的某種花的特點,一定和主人公的性格有契合之處。同樣如此,在“驛路梨花處處開”這篇文章裡,也有梨花一樣美的人,作者通過夢境中的梨花襯托哈尼族小姑娘的美麗、純真,和高尚。如:

這天夜裡,我睡得十分香甜,夢中恍惚在那香氣四溢的梨花林裡漫步,還看見一個身穿著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

以自然之美襯托人物之美,這塊水土養育的人有梨花一樣不帶瑕疵的心靈,比如哈尼族小姑娘,比如姐姐梨花。在虛景夢境裡,哈尼小姑娘是仙女一樣的存在,像天使一樣的降落凡間,她的美是可以讓每個人為之點讚的。

5:“意象”寓意,點明主題。

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

文章最後一句“驛路梨花處處開”,昇華了主題,更突出了人的精神之美,讚美了雷鋒精神就像潔白的梨花開遍了神州大地。

作者在談此文的寫作時,曾滿含深情地說:“雲南邊疆民風淳樸,儘管當地的人們沒有把學雷鋒的口號掛在嘴上,但他們卻一向有助人為樂的好習俗,好客、熱情、關心他人,我經常想起那裡許許多多樸實的人和事,想起當年曾住過的深山老林裡只為方便他人的小茅屋,想起默默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想起為了後來的旅客,臨行前都要為小茅屋做點事的人。”因此寫入作品中的意象也不再單純是一朵花,一棵樹,而是有了比喻和象徵意義的形象。意象在結尾的運用往往有點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絕對不是閒筆,而是往往有千鈞之力的點睛之筆。

今天天聯繫“驛路梨花處處開”這篇文章,從以上五個方面講述如何在作品中自如地運用意象。希望同學們在行文時,不要覺得意象可有可無,也不要覺得意象是累贅,而要學會以欣賞的眼光去運用意象,那一定會給你的作品帶來“錦上添花”的效果。


作文指導:讀“驛路梨花處處開”,學寫意象作文(2)

附《驛路梨花處處開》

驛路梨花處處開

彭荊風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處。這麼陡峭的山,這麼茂密的樹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難得遇見幾個人。夕陽西下,我們有點著急了,今夜要是趕不到山那邊的太陽寨,只有在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餘是在邊境地區生活過多年的人。正走著,他突然指著前面叫了起來:“看,梨花!”

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麼美麗的一片梨樹林啊!

老餘說:“這裡有梨樹,前邊就會有人家。”

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藉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裡走著。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頂、竹篾泥牆的小屋出現在梨樹林邊。屋裡漆黑,沒有燈也沒有人聲。這是什麼人的房子呢?

老餘打著電筒走過去,發現門是從外扣著的。白水門板上用黑炭寫著兩個字:“請進!”

我們推開門進去。火塘裡的灰是冷的,顯然,好多天沒人住過了。一張簡陋的大竹床鋪著厚厚的稻草。倚在牆邊的大竹筒裡裝滿了水,我嚐了一口,水清涼可口。我們走累了,決定在這裡過夜。

老餘用電筒在屋裡上上下下掃射了一圈,又發現牆上寫著幾行粗大的字:“屋後邊有乾柴,樑上竹筒裡有米,有鹽巴,有辣子。”

我們開始燒火做飯。溫暖的火、噴香的米飯和滾熱的洗腳水,把我們身上的疲勞、飢餓都攆走了。我們躺在軟軟的乾草鋪上,對小茅屋的主人有說不盡的感激。我問老餘:“你猜這家主人是幹什麼的?”老餘說:“可能是一位守山護林的老人。”

正說著,門被推開了。一個鬚眉花白的瑤族老人站在門前,手裡提著一杆明火槍,肩上打著一袋米。

“主人”回來了。我和老餘同時抓住老人的手,搶著說感謝的話;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幾次想說話插不上嘴。直到我們不作聲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過路人呢!”

我們把老人請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餓,趕緊給他端來了熱水、熱飯。老人笑了笑:“多謝,多謝,說了半天還得多謝你們。”

看來他是個很有穿山走林經驗的人。吃完飯,他燃起一袋旱菸笑著說:“我是給主人家送糧食來的。”

“主人家是誰?”

“不曉得。”

“糧食交給誰呢?”

“掛在屋樑上。”

“老人家,你真會開玩笑。”

他悠閒地吐著煙,說:“我不是開玩笑。”停了一會,又接著說:“我是紅河邊上過山岩的瑤家,平常愛打獵。上個月,我追趕一群麂子,在老林裡東轉西轉迷失了方向,不知怎麼插到這個山頭來了。那時候,人走累了,乾糧也吃完了,想找個寨子歇歇,偏偏這一帶沒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時候,突然看到了這片梨花林和這小屋,屋裡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沒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東西,不說清楚還行?我只好撕了片頭巾上的紅布、插了根羽毛在門上,告訴主人,有個瑤家人來打擾了,過幾天再來道謝……”

說到這裡,他用手指了指門背後:“你們看,那東西還在呢!”

一根白羽毛釘在紅布上,紅白相襯很好看。老人家說到這裡,停了一會,又接著說下去:“我到處打聽小茅屋的主人是哪個,好不容易才從一個趕馬人那裡知道個大概,原來對門山頭上有個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說這大山坡上,前不著村後不挨寨,她要用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來幫助過路人。”

我們這才明白,屋裡的米、水、乾柴,以及那充滿了熱情的“請進”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瑤族老人又說:“過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盡力把用了的柴、米補上,好讓後來人方便。我這次是專門送糧食來的。”

這天夜裡,我睡得十分香甜,夢中恍惚在那香氣四溢的梨花林裡漫步,還看見一個身穿著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

第二天早上,我們沒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沒有離開,我們決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給屋頂加點草,把房前屋後的排水溝再挖深一些。一個 哈尼小姑娘都能為群眾著想,我們真應該向她學習。

我們正在勞動,突然梨樹叢中閃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邊的約莫十四五歲,紅潤的臉上有兩道彎彎的修長的眉毛和一對晶瑩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瑤族老人立即走到她們面前,深深彎下腰去,行了個大禮,嚇得小姑娘們像小雀似的蹦開了,接著就哈哈大笑起來:“老爺爺,你給我們行這樣大的禮,不怕折損我們嗎?” 老人嚴肅地說:“我感謝你們蓋了這間小草房。”

為頭的那個小姑娘趕緊插手:“不要謝我們!不要謝我們!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

接著,小姑娘向我們講述了房子的來歷。十多年前,有一隊解放軍路過這裡,在樹林裡過夜,半夜淋了大雨。他們想,這裡要有一間給過路人避風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樹割草蓋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過這邊山上來抬菌子,好奇地問解放軍叔叔:“你們要在這裡長住?”解放軍說:“不,我們是為了方便過路人。是雷鋒同志教我們這樣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動。從那以後,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藥的機會來照料這小茅屋。

原來她還不是梨花。我問:“梨花呢?”

“前幾年出嫁到山那邊了。”

不用說,姐姐出嫁後,是小姑娘接過任務,常來照管這小茅屋。

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


作文指導:讀“驛路梨花處處開”,學寫意象作文(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