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捨 金石為開——首屆“城陽工匠”劉誠

鍥而不捨 金石為開——首屆“城陽工匠”劉誠

鍥而不捨 金石為開——首屆“城陽工匠”劉誠

鍥而不捨

金石為開

劉誠,男,37歲,城陽區劉誠鍥金畫工作室三級裝飾美工。先後獲得“山東省殘疾人致富能手”、“山東省自強模範”、“青島市殘疾人自強模範”、“青島市殘疾人創業之星”、“城陽區文明市民”等榮譽稱號。

百折不撓,自強不息

劉誠是一名聾人,雖然身有殘疾但不肯向命運低頭,榮幸地被山東民間藝術大師辛澤容先生收為弟子,主攻鍥金畫,用自己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在政府和殘聯組織的幫助與支持下,創辦了劉誠鍥金畫工作室,擺脫了對家庭的依賴,自食其力,還帶動兩名殘疾人一同創業。

鍥而不捨 金石為開——首屆“城陽工匠”劉誠


鍥金畫是金屬鏨刻藝術中的一個獨特的門類,歷史非常悠久,是已列入青島市級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鍥金畫以刀代筆,在經過現代工藝材料處理後的金屬板上作畫,通過落刀的角度、輕重、深淺的不同,產生強烈的立體折光效果。“金屬板硬度高,刻起來非常吃力,雕刻難度大,耗費時間長。木雕刻壞了還能想辦法修改,鍥金畫不行,刻壞一個地方整幅畫就廢了。”在刻畫的過程中,劉誠刻壞的板子不計其數。靠著紮實的美術功底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劉誠刻苦鑽研鍥金畫創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找到一把合手又耐用的刻刀,他跑遍了青島所有的五金市場,“換過幾百把刻刀,買回來都要自己磨完再用。很多刀具質量不好,刻幾下就壞了。”回想起學習的日子,劉誠深感藝術創作的艱辛。

鍥而不捨 金石為開——首屆“城陽工匠”劉誠


傳承古韻,繼往開來

近十年來,劉誠的鍥金藝術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力求出新,技藝不斷長進,使鍥金畫作品有了質的飛躍,實現了作品思想內涵、藝術構思、表現手法上的突破,首創以淺刻表現中國畫的濃、淡、幹、溼之墨彩神韻,凸現勾、刮、扭、刻之刀鋒的韻味,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個性。以體現畫面中濃、淡,幹,溼的線條和筆觸;所謂內涵豐富,就是運用以上刀法去體現不同景物的豐富多彩的質感和情趣,開創了鍥金畫與中國傳統寫意畫完美結合的先河。如劉誠與著名書法家繆九永先生合作的《梅蘭竹菊四條屏》,就是通過各種刀法的靈活運用,達到佈局和諧,層次清晰,景物生動,使畫的意境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鍥而不捨 金石為開——首屆“城陽工匠”劉誠

鍥而不捨 金石為開——首屆“城陽工匠”劉誠

鍥而不捨 金石為開——首屆“城陽工匠”劉誠

持之以恆,終綻光彩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誠創作的作品多次在各類書、畫展上獲獎,並在國家級工藝美術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二個和銀獎一個、省級金獎二個和銀獎一個,得到廣大客戶的喜愛和藝術界權威專家的極高讚譽,取得青島市人才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的“工藝美術師”職稱,獲得首屆“青島市工美美術大師”榮譽稱號,12幅作品獲得知識產權維權證書。青島電視臺、城陽電視臺、齊魯晚報、青島日報、半島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專訪報道。劉誠的鍥金畫作品《博愛》被中國殘聯選為中國殘聯的禮品,由張海迪主席轉送李嘉誠先生,開創了鍥金畫肖像之先河。

鍥而不捨 金石為開——首屆“城陽工匠”劉誠


在非遺走進校園期間,劉誠教學生們學刻鍥金畫。2018年劉誠的鍥金畫作品《蘇東坡詞·赤壁懷古》入選上合青島峰會齊風魯韻展覽。

每一條跋涉過來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這樣跋涉的理由。劉誠一步一步地努力,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也回報了社會。他的目標就是將竭盡全力傳承和發揚我國鍥金畫藝術,為發展我國的工藝美術事業、為文化青島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工藝美術大師,為殘疾人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