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读小说

我为什么喜欢读小说?

我开始读小说,是在高二,那时候高二分班,我和我的同桌晓辉坐到了一起,自此我结下了与小说的不解之缘。晓辉很喜欢读小说,并为此买了一柜子书,当然那时候的我们看的都是言情。我第一本书应该是花火杂志,里面的文章很容易就引起我的共鸣,牵动我的心绪,自此我就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我住校,我同桌走读,中午不回家。每天早上她会带给我一本小说,白天学习任务很紧,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看,而且十点下自习,十点二十五就会熄灯,宿管阿姨还不让开台灯,被发现就扣班级分。我就每天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书,每天一本,不管书的内容是多是少,印象最深刻的是看《明若晓溪》看到了凌晨三点半。很奇怪,高二、高三学习那么紧张,休息时间那么短,每天熬夜看小说,白天精神还是很亢奋,感觉从来没有说上课困的听不下去的时候。而且白天从来都不考虑看,可能学业太紧张了吧。高考考了616,感觉没发挥很好也没发挥很坏,并没有觉得看小说影响了我的学习。

我为什么喜欢读小说

上了大学,时间更充裕,一开始真的有种没日没夜看小说的感觉,后来几乎把所有类型的小说都看了一遍,小说书城各种类型的的推荐文全看了一遍,有时候就觉得没啥可看的了,这小说也没意思,但过一段时间还是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这样喜欢看小说。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上过一门课,叫文化概论,在那门课里,老师讲了网络文学。我们现在所读的网络言情小说可以追溯到近代,那时候他们属于专门的流派---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名字起源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其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情爱。那时候几乎风靡半个民国,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强调“新文学”,强调文学的严肃性,文学为政治服务。在一系列论证之后,鸳鸯蝴蝶派就此名存实亡。

我为什么喜欢读小说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曾经写道:“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没有办法相互了解,从来不会有完全的洞悉或是完全的忏悔······而小说中的任务却能完完全全的为读者所了解,如果小说家想这么做的话;他们的内在生活就像外在生活一样可以完全呈现出来。”

我为什么喜欢读小说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的了解,即使是自己有时候也可能不能完全了解自己,但是在小说的世界里,这种问题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小说的作者是以一个上帝的视角在写、在叙述,所有角色的每个动作、每个想法、每个表情所要表达的意义我们可以完全洞悉,你不会有任何的疑惑、不会有任何的不安。甚至你可能会满足你内心隐秘的控制欲,因为你了解所有人物的命运,你在看着他们为了生存而产生的各种举动。

我为什么喜欢读小说?

也许,是现实生活有种种不如意处,而小说可以为我构造一个理想国;

也许,是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所以我在小说中找寻内心的圆满;

也许,我只是想找寻一个能让自己全身心沉浸的理想世界,让自己不用去思考那么多,烦恼那么多;

也许,我是想在小说中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也或许我就是想满足于看小说时的那种酣畅淋漓,那种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