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件发布,我已经听到深圳扩容的脚步声

深圳扩容,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热议话题。深圳扩容,是深圳发展的刚性需求!

随着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数量迅猛增长。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约为1005万,而到了2019 年,深圳常住人口已经达到约1343万人!

重磅文件发布,我已经听到深圳扩容的脚步声

众所周知,深圳的陆地面积极其狭小,约1997平方公里。其中不可建设用地包含:基本生态控制线内面积974.02平方公里,线外基本农田7.38平方公里,线外河流、湖泊及滩涂等36.31平方公里,剩余可建设用地总量仅为935.13平方公里,再除去合法外用地,与国内外较为发达的城市对比,深圳人均可建设用地仅仅为66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北京、上海、东京,仅略高于香港。剩下的可开发用地已经开发殆尽!

重磅文件发布,我已经听到深圳扩容的脚步声

重磅文件发布,我已经听到深圳扩容的脚步声

按照深圳原先的2020年预期目标,户籍人口新增50万人。预计常住人口将新增65万。未来五年常住人口有342万的增长空间,平均每年增长68万人左右;户籍人口有195万上涨空间,平均每年增长39万人。

重磅文件发布,我已经听到深圳扩容的脚步声

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标志深汕特别合作区迈入由深圳市直接管理的全新阶段,成为深圳的第十一区。然而,深汕特别合作区并没有挨着深圳,是一块飞地,中间隔着惠阳、大亚湾、惠东县等约60公里的距离。这个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的合作区,建成区面积仅23.86平方公里(截止到2018年数据)。深汕特别合作区这种飞地模式,会加大两地城市融合的难度, 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深圳的土地紧缺局面 。

重磅文件发布,我已经听到深圳扩容的脚步声

虽然深圳特区加上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总面积扩大到2465.15平方公里。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比依然面积狭小。未来人口的快速增加,将进一步加剧深圳的土地资源紧张局面,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深圳还要15-30年的发展才能追上世界标杆城市,可以预见未来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产业业成本上升,会削弱城市竞争力。华为外迁,即是明证。指望深圳在现有版图、现状基础上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继续跳跃式上升,并且持续30年,的确勉为其难。

深圳扩容,必须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这种政策性极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协调。难度非常大!

深圳,还有机会扩容吗?

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出现!

4月9日,两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格局重磅文件印发。 第一份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二份文件,是由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文件在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方面提出的一系列的措施,将使得中国的人口户籍制度迎来大变革。文件提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对于人们落户有什么影响呢?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东莞居住、缴纳社保2年,当你想落户深圳时,在东莞累积的居住、社保年限可看作是在深圳累积的。简而言之,在落户这件事上,长三角、珠三角各城市是互通的,城市之间不存在壁垒、限制。这无疑是城市群战略的重大进步。一旦户籍准入年限互认,无疑将加速劳动力在城市群内部的自由流动,进一步提升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吸引力。这是长三角、珠三角进一步吸纳广大劳动力人口的超级利器。

二、放宽除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文件提出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近些年,广州、深圳是大湾区最吸引外来人口的城市,政策落地后,广深的虹吸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广深落户政策全面取消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于重点人群的限制应该会有所放宽,积分落户政策也将会更加完善。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换言之,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居住在哪里,属于哪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就能在哪里落户。惠州、珠海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三、在行政区划方面。《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要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强化用地等要素保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和管辖范围,解决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问题。

重点来了。深圳是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而土地要素稀缺,承载力难以保障。城区规模结构和管辖范围不完善,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问题。这条任务只差直接点名“深圳扩容”,简直就是为深圳量身定制的。中央决定深圳扩容,能为深圳带来新的机遇、动能、活力。目的都是为了适应深圳的快速发展。为了有效提升深圳的城市承载力,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作用,为了使区域资源更加合理地融合利用,为了让大湾区区域经济得到更加高效的发展,为了让深圳在大湾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强有力的中心城市的作用,为了让深圳更有力地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任以及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全球标杆城市的宏伟目标。

我仿佛已经已经听到深圳扩容的脚步声了。深圳,2020年8月26日,开门迎接大礼包!


重磅文件发布,我已经听到深圳扩容的脚步声


个人意见,欢迎评论留言。多谢点赞。敬请关注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