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欢迎关注 ,女性成长聚集地,愿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挡万千生活不易。

《鬓边不是海棠红》于正这部新剧最初出来的时候,我回想了一下于麻麻的宫廷狗血三部曲,便对这新剧没什么期待和兴趣了。

But,对不起,现在我"真香定律"了,这剧越看越有味道。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且不说其中的京剧装扮是专门请了师父,真正花了心血宣传国粹,就单单说说剧中的人物,也都是用心塑造,个个形象饱满且生动鲜活。

《鬓边不是海棠红》对原书做了处理,在剧中进行了一些变动,虽然把爱情描写转向为高山流水的知己之情,但主要描写的还是男人的感情世界,女性角色在其中只是陪衬。

剧中,女性角色在男人的感情世界里,就像是满幅画卷中的寥寥几笔附带,即便如此,男主的妻子范湘儿,也不是无所趣味的笔触,她在其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可忽视的存在。

"湘",形声字,从水,本义湘江,范湘儿人如其名,如水般浸润人心,在男人的感情世界里,自有其独特的成长智慧。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传统而非落后

好像总有人会把传统女性形象,等同于落后封建的女性,这个观点是不是带入了太多现代社会的思维?认为范湘儿是一个固守传统、思想懦弱的同妻?是不是金手指的穿越剧看多了?

回想我们从小学习书本里的唐诗宋词时,老师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介绍作者的朝代和写作背景,作者可能诗词名为描写梅花,实际写的是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

既然品评一首诗词都需要放在固定的年代,品评一个人就可以跨越古今之别了吗?

《鬓边》这部剧的背景年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什么用现代思维强行套进当时时代背景呢?

时代奠定了剧中人物的基调,意味着剧中的人,如果活到现在都是百岁老人了,你现在能够对着一个百岁老人,说她太落后吗?

时间本身就是带有界限感的。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生活在那样的年代,传统不应该成为批判范湘儿的理由,反而是她大家闺秀的标志,传统而不是落后。

范湘儿在嫁给程凤台之后,足不出户专心打理家中事务,相夫教子,做好了妻子的本分。可以说她思想传统,坚守三从四德,但她的思想是独立的,是家中的主心骨。

什么年代做什么事,把封建落后的评价,盖在她头上实在风马牛不相及,不要因为范湘儿持家有道、处事贤淑,就忘记她结婚前也在商界叱咤风云。

传统不落后,是范湘儿拥有独立思考的结果。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之人,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过什么样的日子,都能从容以对,做到优秀。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沉稳而非压抑

范湘儿是一位典型的东北姑娘,长相妩媚清冷像雪里的一尊玉菩萨,性格直率坦诚又不失娇俏,处事稳重犀利颇有大家之风。

婚前她是商业大鳄的女儿,执掌家中生意运作,婚后她掌管一家人的吃穿用度,不管婚前婚后,人女或人妻的身份变化都没有改变她沉稳的性格。

她是一个很简单的女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机算计,但是行为处事,却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信服,程凤台曾多次对自己的姐姐,提及范湘儿的优秀。

他说:"二奶奶若是男儿身,范家根本不用来到这关内。"程凤台的潜台词,是范湘儿本身就极为优秀,娶她进门让她身处内宅相夫教子,本身就是对她有所亏欠。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这时的程凤台,一定还不够了解他的妻子,范湘儿不是被锁深宅不能出门,而是她不愿出门,她并不是压抑了自己,而是遵从了自己沉稳的本心。

范湘儿每天在家里照顾孩子、照顾姐姐,这就是她思想里根深蒂固的教养,她本心就是认为女人应该呆在家里,料理好家务等待丈夫回来。

这些事情于她来说不是压抑,她本身就是传统的,相夫教子是她喜欢的事情。

她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一出去必是处理大事。有一幕剧是范湘儿出门处理事情,面对闹事的人不屑一顾,底气十足地撂下一句"您就看看我说话算数不算数"的时候,她的眼神里带着一股狠劲。

这是她常年来生活顺遂,内心安稳的外化,一个女性如果常年压抑自己,是不可能有这种底气的,如果她不愿意天天呆在家里,她也是绝对有能力在外风光的。

沉稳是她的个性,她只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会因为外界的看法而压抑自己。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求同而存异,爱人且自爱

程凤台可以说是中国最早一批留洋归国的人,见多识广,思维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范湘儿则是中国传统女性的范本,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安分守己以夫为天。

这样的一对夫妻,朝夕相处,中西文化在思想上的碰撞,生活显得格外有趣。

范湘儿很爱丈夫,包容心极强,丈夫喜欢怎样就怎样,只要不太离谱不闯祸就好,她永远做丈夫的家庭和心灵的港湾。有时夫妻之间也会因为思想的不同而争吵,但是一世夫妻,几十年的生活正因为这些思想上的碰撞才能焕发生机。

牙齿和舌头都会有磕碰,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夫妻一体感情好才是正理,范湘儿的聪明之处在于她明白求同存异,有容乃大的道理。

但是,爱情从来不是顺风顺水的,范湘儿表哥表嫂的出现,颠覆了她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认知。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表哥在她面前大撒狗粮,说:"只要你表嫂身上有一丁点变化,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每天看她八百多遍,每遍都记在我心坎上。"她和丈夫的爱,是举案齐眉的尊重,她没见过表哥表嫂这样的甜腻。

她不懂,但她想要。范湘儿面对自己理解范围之外的事情,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嫉妒丛生,那的行为都不是她自己,撒泼和嫉妒会让女人变得丑陋。

范湘儿不会听风就是雨,也不会自欺欺人,她只是自己琢磨。

程凤台与范湘儿是一纸婚约的结合,更像是商业联姻的各取所需,但在民国时期的背景下,这种夫妻形象正赋予了包办婚姻中的人物鲜活。

范湘儿作为一位民国时期的典型女性,她的情感思想都是符合时代背景的,程凤台给了她尊重、权利和关怀,在她看来这就够了。虽然对表哥表嫂的爱情心向往之,但是得不到的她也不强求。

爱情很美好,比爱情更美好的,是向往它的心,先学会自爱方可爱人。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她明白自己的传统,也羡慕程凤台是"喝过洋墨水的人",但她并不落后,近能掌一家之权,远能理商界大事。

沉稳是自己的性格,那就坚守自己的本心,即使被别人认为是自困也不改变,若是听从他人的意见,违心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压抑呢!

民国年代,传统观念与先进思想并存,她有求同存异的见识,在看透自己婚姻中恩大于情的实质后,她有泰然处之的胸怀。

女性在这种男性的感情世界里,本就势单力薄,范湘儿在其中有自己的成长智慧。她拥有独立的思想、自爱和爱人的能力,进可理商界大事,退可全安家之乐,没有迎合,更没有压抑。

这样的生活状态,给职场女性更多启发,找到让自己欢喜的生命状态,才是女人给自己最大的生活底气。

看过《鬓边不是海棠红》范湘儿,才知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有生活底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