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惡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惡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是HBO出品的臺灣劇,僅十集,一經播出就在網絡上引起一致好評,豆瓣評分9.5!放眼華語電視劇,如此高分的不超過十部。

劇情講述了精神病患者李曉明無差別殺人事件中,新聞媒體不顧當事人的感受只為取悅低智商的社會人群而無底線的報道,李曉明的家人長期受到受害者家屬和社會的敵視過著逃避不敢見光的生活,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積極爭取當事人權利和為追尋犯罪動機而努力……

此劇根據臺灣的社會事件及律師真人原型做了改編,劇情緊湊,把尖銳的社會問題活生生的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看到一個隨機事件發生後,網民、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當事人雙方家庭、律師、醫生等群體對事件的反應和衝突,涉及到具體的問題就是死刑存廢、媒體操守、網絡暴力、法治程序正義、精神健康救助等,現實感實在太強了!

難能可貴的是,劇中沒有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也沒有明確地告訴觀眾什麼是對錯,而是把一切不同的觀點和行為擺出來,讓大家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判斷。

作為當事人或是旁觀者,對隨機發生的事件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比如網民在屏幕後面肆無忌憚的極端發洩偏激觀點,當地主流新聞媒體一直把觀眾當成低智商群體去報道甚至為取悅觀眾不惜片面報道,受害者家屬把所有仇恨傾瀉到殺人犯(精神病患者)的所有家屬上,殺人犯的家屬受萬眾譴責一直躲避著沒有生存空間,施害者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權利……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惡就在我們身邊

當一件隨機殺人事件發生後,群情激昂,民眾只想把殺人犯處死了事,政府為了順應民情平息輿論就快速把人處決,媒體不關心對錯只會費盡心思掀起一陣陣的輿論高潮,只有王赦真誠的關心殺人犯家屬用心的研究犯人的動機……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惡就在我們身邊

王赦為什麼這麼做呢?

因為他知道:

解決傷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後和預防。

犯人的辯護律師王赦一直在不遺餘力積極的為當事人辯護,尋找其為什麼殺人,可是卻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得不到妻子和家人的理解。比如,影片一開頭他就遭到受害者家屬的抗議和潑糞,妻子與他分居,甚至妻子因此擔驚受怕而流產……

所有相關的當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當工作或生活牽涉到事件時,各人必然會有各自的看法和態度,由此又產生了一系列的衝突,涉及到孩子教育問題、婚姻問題、如何度過失去孩子的痛苦泥沼、生孩子問題等等,每一個痛點都很真實扎心。品味新聞臺編輯主管宋喬安的小兒子也是受害者,從此她一心撲在工作和喝酒上,始終接受不了小兒子離世的現實,和丈夫劉昭國的關係就更緊張了,對大女兒也不上心,於是問題就一件件的呈現,在衝突中體現出人性的無奈和脆弱……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惡就在我們身邊

宋喬安痛哭過不去

電視的結束是美好的,可是現實會有這麼美好嗎?

該劇不知不覺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到底好人和壞人的標準是什麼?

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說的比較理性:他殺了人我會說他有罪,但不會說他是一個壞人。因為殺人犯是一個精神病患者。

那圍觀的各色人群是好人嗎?如果他們是好人,為什麼他們會把仇恨發洩到無辜老實巴交的家屬上?精神病殺人犯的妹妹李曉芝激憤怒斥沒有底線的媒體和烏合之眾助長惡勢力:“你們“殺”的人,並不比李曉明少!”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惡就在我們身邊

其實,我們與惡的距離很近,讓我們記住:

“壓死駱駝的不是最後一根稻草,是每一根稻草。”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惡就在我們身邊

王赦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