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大家好,我是臥底君。


這週末就是清明節了。


以前這個時候,

我都會和家人一起,出門去到故人所在的墓園。


把墓前的雜草清理乾淨,擺上鮮花,

再點火,把紙錢大房子新款iPhone給燒過去。


一邊燒,一邊和故人嘮嘮嗑,

講講家中近況,說說念想。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但2020年的清明節,有些特殊。


因為疫情,很多人都沒法出門去到墓園掃墓。


大多陵園只能通過預約有限的名額,才能前往,或是使用代掃服務。


預約難約上,出門又有風險。


代掃又顯得不夠有儀式感,對故人的思念表達不到。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線下不行,那就改成線上吧。


很多陵園開通了網絡祭祀服務。


北京市政府也開通了網上祭祀網站。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進入網站,選擇好祭祀對象、想要說的話,

留下祭祀者自己的名字……


再選擇祭祀儀式

鮮花、點燭、祭酒、上香……


就會生成一張帶署名的專屬祭祀卡片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點兩下鼠標就能完成祭祀。

操作是挺方便,但總感覺缺點兒什麼。


於是我又去找了找其他祭祀網站。

發現有不少已經很完善的,在線祭祀網站


比如這個,天堂紀念網


註冊登陸之後,就可以為故人創建專屬紀念館


確定名稱後,還能根據喜好,選擇不同背景的線上墓園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創建完成,上傳好照片,線上紀念館就算完工了。


完工後,開始祭祀環節。


相比線下的祭祀儀式,這裡只多不少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除了常見的獻花、火貢、上香……

還有各種不同類型的貢品,滿足故人不同的喜好需求。


光是貨幣,就有這麼多種類。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吃的。

分菜系的熱菜供品,有14頁。

川菜、日料、烤乳豬……不同口味派系,應有盡有。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穿的。

男裝、女裝、正式場合的禮服……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想要出門,水陸空任選。


我看到這裡突然有些開心。


從前外公在世,對航空軍事非常感興趣,但一直沒機會去見見真的戰鬥機。


這下好了,不同類型的飛機,他都能坐了。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除了給自己親近的故人買供品,寄託思念和祝願。


還可以給遠方的人送去祝願


這段時間,有不少因為疫情離開我們的人,網站建起了疫情專題


排在最前面的,是“吹哨人” 李文亮醫生的紀念館。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在李文亮醫生的墓園裡,有好多點亮的蠟燭和燈光。


堆滿了弔唁的人送供品,網頁一時半會都加載不出來。


顯得十分“ 熱鬧 ”。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除了李文亮醫生,

這個專題裡還記下其他同樣因新冠病毒離開的,沒有引起廣泛討論的人們。


這些遠方的人,

有勇敢的吹哨人,有倒在前線的醫護人員,有繼續著本職工作的普通人……


他們與我並無直接交集。


但他們很多人,都曾站在我這個普通百姓的前面。


在我看不見摸不著的地方,守護了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如今,我只能在這裡,默默地點上只蠟燭,道聲謝謝。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知道李文亮醫生生前喜歡吃炸雞腿


於是在天堂商城裡買了一份炸雞腿,放在了紀念館裡。


希望遠方的他,吃得開心。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有些人說,網上的虛擬掃墓,沒有線下掃墓的儀式感,不算真的過了清明節。


我倒覺得,

它讓我們的思念,有了更多表達的方式。


通過回憶故人健在時,生活裡的點滴,

來挑選他們愛吃的食物,愛穿的衣服,喜歡的動物……


離開的故人,在回憶裡變得更具體了。


我在為外公挑選供品時,

想起他從前最愛花生米下二鍋頭,

想起這個煙不離手總是笑眯眯的可愛老頭。


就好像,我們依舊在一起生活。

他只是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換了種方式陪著我而已。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除了有比線下更豐富的祭祀儀式,這裡還有網絡掃墓獨有紀念形式:


時空信箱


在紀念館的首頁,可以寫下想對故人說的話。

就像往常在陵墓前一邊燒紙一邊嘮嗑那樣。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只是在這裡說出話,嘮下的嗑,

會被互聯網記錄下來


有媽媽對離開女兒,講些拿快遞瑣碎的生活日常;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有持續寫下七年想念,

最後和丈夫溫柔告別,面對新生活的妻子;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還有對消失在涼山的消防官兵們,

鄭重的道別。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在離開的人的網頁上,留下自己的問候和思念,


相比傳統的祭祀,算是新形式。


但對於互聯網來說,不算新奇了。


十幾年的網上衝浪生涯中,我們早就在不經意間,

開始藉助互聯網保存記憶,寄託想念了。


而祭祀網站,

不過是集「傳統祭祀形式」+「互聯網記憶」的大成者


更多時候,

我們對故人追憶思念,不分特定節日,也不分場合。


這些「不日常」的情感,

被我們存放在互聯網的各個角落。


李文亮醫生的微博下面,

每天都有好多人寫日記,問候李醫生,記錄自己的瑣碎生活。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科比的微博下面,

還有很多人來這兒,和他們的「老大」說聲早上好,

給老大看自己車牌是KB24的小車;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今天是4月1日,

“哥哥” 張國榮,離開的17週年。


在哥哥的超話裡,愛他的人們說著

「十七週年繼續寵愛」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還有人說

「十七年,早已成翩翩少年」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瑣碎記錄下,

是回憶,是思念,有時也是無處傾訴的孤獨。


它們就這樣被互聯網,隱秘而清晰地刻畫下來。


那些濃重的情感和傾訴,

被一行行數字代碼串聯,在賽博的空間裡流淌著。


但願它能穿越空間,被世界另一頭遠方的人接收;

能穿越時間,讓多年後的人們看見。


但願它不再如從前,

隨著風,就飄散了。


2020清明節,我們在互聯網,賽博掃墓。


因為我們的每一次想念,


不止於他們生前留下來的,愛與美好;


我們也在想念,


隨他們一起離開的那部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