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裡頻頻翻車的“重聚”梗,究竟是“回憶殺”還是“殺回憶”?

內地綜藝節目頻打情懷牌已經司空見慣,但近兩年,綜藝節目屢試不爽的

“重聚”環節,似乎有些“失靈”了。

在前不久的《王牌對王牌》中,06屆超女的回憶殺來了。節目組原本想讓大家看到的是,曾經同臺追夢的少女們如今重聚的感人畫面,但這一次的相聚顯然沒有預期的那麼美好。尚雯婕看到大家略有些吃驚,隨後蹲在地上哭了起來,而許飛則當場嗆聲尚雯婕,問她為什麼微博私信不回覆自己,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綜藝裡頻頻翻車的“重聚”梗,究竟是“回憶殺”還是“殺回憶”?

雖然賈玲和沈騰兩個人及時圓場“滅火”,但事情卻沒有到此為止。節目播出的第二天,許飛又連發多條微博,直言尚雯婕臺上臺下兩副面孔,而唐笑、厲娜、韓真真等同期超女們紛紛開始站隊,甚至連譚維維diss尚雯婕所寫的歌詞都被網友扒上了熱搜。

06屆超女們這場時隔14年的撕×,把曾經共同奮鬥過的痕跡,抹殺的一乾二淨。同時,它也撕掉了綜藝節目“回憶殺”的厚重濾鏡,不由得讓人思考,沒有真情實感的“重聚”還能成為綜藝節目的加分項嗎?

劇組重聚、cp同臺

“回憶”成綜藝吸睛利器

懂得利用“回憶殺”刷存在感的節目不止《王牌對王牌》,不少綜藝都喜歡打“感情牌”,把“經典重聚”當作節目吸引眼球的利器。經典劇集主創重聚、熒幕CP重組、老友時隔多年世紀同框等等,這些話題儼然成了國產綜藝節目吸引觀眾的噱頭。

從已經播出過的節目來看,綜藝中的重聚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節目本身就是懷舊的風格,以情懷為主打。如東方衛視的《青春同學會》就召集了國內三大戲劇表演院校的明星學生,同時還請到了明星的同班同學參與節目錄制,共同回憶他們的校園故事和成長經歷。節目以班級之名,帶領大家重返青春,自然懷舊風滿滿。

綜藝裡頻頻翻車的“重聚”梗,究竟是“回憶殺”還是“殺回憶”?

還有一種,是當下綜藝節目中最常見的“重聚”,就是讓經典影視劇主創或者是影視劇的cp在節目中重逢,通過“回憶殺”為節目製造話題。

在《極速前進》中,臺灣偶像劇《惡作劇之吻》中的鄭元暢和林依晨合體挑戰,節目中林依晨不經意喊了一句“直樹”,勾起不少網友的追劇記憶;在《中餐廳》第二季中,趙薇與蘇有朋這對“還珠cp”也以老闆和職員的身份重聚合體,讓不少觀眾想起了曾經風靡大江南北的“小燕子”和“五阿哥”;而將重聚梗玩得爐火純青的《王牌對王牌》,更已經為《武林外傳》《愛情公寓》《天龍八部》等多個經典影視作品重聚提供過了舞臺。

綜藝裡頻頻翻車的“重聚”梗,究竟是“回憶殺”還是“殺回憶”?

這些經典的影視IP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當他們在節目中重聚或者重現時,讓不少觀眾回憶起了曾經追劇的時光,也成功地給節目帶來了很高的關注度和話題度,幾乎每一期節目都能帶著高能的“回憶殺”,登上熱搜榜首。

在綜藝日漸競爭激烈的今天,爭奪觀眾眼球已經成為頭等大事。尤其是在80、90後成為主流受眾群體的當下,挖掘“回憶”的剩餘價值成了節目重要的吸睛利器。而既然是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那麼被選來當作“回憶殺”的作品自然都是當年有高收視率、高關注度的影視作品。細數一下,《紅樓夢》《西遊記》《康熙微服私訪記》《炊事班的故事》《雪山飛狐》《新白娘子傳奇》《武林外傳》《愛情公寓》《鐵齒銅牙紀曉嵐》《還珠格格》等數十個劇組,都已經在各大綜藝節目中亮過相了,這些影視作品,大多都是曾經的“爆款”。

有一些重聚的場面,確實能激發觀眾內心的懷舊情感,給節目帶來話題度。如《王牌對王牌4》的古裝劇特輯中,“老佛爺”扮演者趙敏芬登場,讓“晴格格”王豔泣不成聲,讓眾多網友感動;而在《天賜的聲音》中,陳志朋作為飛行和合夥人出場,與音樂合夥人蘇有朋一起合唱了歌曲《謝謝儂》,勾起不少網友兒時的回憶。

綜藝裡頻頻翻車的“重聚”梗,究竟是“回憶殺”還是“殺回憶”?

從加分項變成爭議點

“重聚梗”為何頻頻翻車?

第一次看到劇組重聚,確實勾起了不少觀眾的“情懷”,但同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劇組已經一再地在各大綜藝重聚,無論是藝人本身還是觀眾都逐漸漸感到疲勞,所謂物極必反的道理也適用於重聚這一元素。

《還珠格格》劇組已經在《王牌對王牌》《聲臨其境》《演員請就位》《幸福三重奏》等綜藝,以及趙薇的電影《兩隻老虎》首映禮重聚過8次了,但20多年過去了,劇中的這些演員們,有的慢慢躋身演藝界大咖之列,有的依然只是小配角,還有些人可能早已經不再走娛樂圈的道路了,為了節目效果,大家一次次聚在一起,難免會有些尷尬。

綜藝裡頻頻翻車的“重聚”梗,究竟是“回憶殺”還是“殺回憶”?

而且,經典iP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不少經典影視劇的劇組一再地在不同的節目中重聚,時間長了,再真的情懷也經不起這樣的翻炒。而對節目本身來說,一味靠著“重聚”的噱頭來重複節目形式,也會讓觀眾感到審美疲勞。

87版《紅樓夢》劇組,分別參加過《藝術人生》《影視風雲》《劇說很好看》《天天向上》等綜藝節目;《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鐵三角”王剛、張國立、張鐵林,也在《非凡匠心》《聲臨其境2》《王牌對王牌》等節目中合體亮相,隨著綜藝節目不斷湧現,曾經的經典劇集似乎已經不夠用了。

綜藝裡頻頻翻車的“重聚”梗,究竟是“回憶殺”還是“殺回憶”?

兒時的回憶重新被搬上舞臺,確實戳中了不少觀眾的淚點,網絡上也不乏“這小時候追過的經典!”、“看到這些演員再次聚在一起這好”這樣的良性評論,但隨著“重聚”這個梗被用的越來越多,流水線般的“回憶”逐漸變了味兒,不少網友表示“不希望再看到經典被消費”。

不少綜藝都把“回憶殺”當成節目的救命稻草,但把經典IP重聚作為節目的核心卻忽略節目本身在環節、內容上的創新,這顯然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氾濫的情懷正逐漸“殺”死綜藝節目的創造力。

如《王牌對王牌》網羅到了大量的經典IP資源,原班人馬同臺相聚、經典片段重新演繹,節目確實將懷舊做到了極致,但卻忽略了作為一檔遊戲類綜藝,吸引大眾的關鍵其實更在於遊戲好不好玩,五季節目下來,搶麥遊戲、傳聲筒、你比劃我猜等傳統的棚內遊戲除了換了名字,幾乎無甚差別,缺乏創新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

綜藝裡頻頻翻車的“重聚”梗,究竟是“回憶殺”還是“殺回憶”?

而《青春同學會》則是設置了兩條主線,一是讓曾經的大學同窗重聚,一起閒話家常閒聊、唱歌跳舞。二是在緊迫的時間內,大家一起排練新的任務。節目既想要營造的回憶殺,但同時又刻意放大同學們在排練任務時矛盾、糾紛的片段,這不僅違背了節目的初衷,更讓不少觀眾一眼就看穿了節目的“套路”。

其實“懷舊”這個概念與快速迭代的綜藝市場本身就是相對的。對於綜藝節目來說,相似的重聚內容,觀眾的感動不可避免地降級,如果一直沿用最輕鬆的“回憶殺”套路,只會令情懷氾濫,並逐漸引來觀眾的疲勞甚至反感。對於綜藝節目來說,讓“經典重聚”確實可以看作是節目的創意亮點,但這並不能成為節目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提高自身的節目質量,更應該是從業者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