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大糧商聯手“做局”,欲炒作糧價,中國4招粉碎投其企圖!

每逢全球經濟低迷時刻,正是投機資本抬頭之時。近來,雖然中國一再強調糧食供應十分穩定安全,但受國外消息影響,“糧食危機”的謠言依然甚囂塵上,這很大程度上都是國際投機資本在進行收割之前的刻意渲染。

為粉碎國際投機資本炒作糧價的企圖,關鍵時刻,中國不僅亮出充足糧食儲備——可以讓國民“吃飽”,還準備了其他舉措,要讓國民“吃好”。

中國新批准7國14種動植物產品入華,4招粉碎投機資本炒糧價企圖

全球四大糧商聯手“做局”,欲炒作糧價,中國4招粉碎投其企圖!


據中新社援引中國海關總署4月7日消息,自2月1日至今,7個國家的14種動植物產品獲得中國新批准的准入許可。據瞭解,這14種動植物產品包括魚油魚粉、飼料添加劑等,促進本國養殖業的發展,提高肉類等的自給率。此外,中國還批准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等13個國家水果果園註冊588家,水果包裝廠註冊220家。

這主要是因為當前全球疫情愈演愈烈,確診已超150萬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多個國家宣佈封鎖措施,糧食問題成為民生最關注的問題,也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發“世界難財”的缺口。前車之鑑就有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糧食大國菲律賓。

當年,國際投機資本——全球四大糧商(美國的ADM、嘉吉、邦吉和法國路易達孚)聯手做局

讓菲律賓改種經濟作物,接著讓西方媒體散播“糧食緊缺”的謠言,促使菲律賓開始瘋狂囤糧,而越南、泰國等糧食出口大國則選擇禁止出口,最終菲律賓不得不從投機資本手中高價購買糧食,諷刺的是當時全球糧食供應充足。

這與目前的情況有些雷同。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12個國家表示暫停部分糧食出口。這對中國糧食影響如何?一定影響是有的。不過,中國想的更多是,要如何把影響降到最低。一方面,中國亮出充足的糧食儲備,穩定民生,防止投機資本炒作中國糧價;另一方面,中國還通過引入新進口來源和新企業,來填補一些國家暫停部分農產品出口帶來的市場空白

此外,海關總署支持農產品進口,還推行24小時預約通關以及檢查、檢測等農產品優先原則。對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糧食運輸危機警告”,中國與各國共同

開通鐵路運輸、空運等新的主要農產品運輸方式,以保障全球糧食的流通,全力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中國市場需求復甦後,多國滯銷農產品得以對華出口

隨著中國全面重啟經濟步伐不斷加速,此前新西蘭、德國、智利,澳大利亞、越南等農業出口大國的期盼終於成真——中國農產品需求重新恢復旺盛狀態。這些國家此前的農產品滯銷問題終於獲得了初步解決。

全球四大糧商聯手“做局”,欲炒作糧價,中國4招粉碎投其企圖!


據環球網此前報道,廣受中國市場歡迎的新西蘭新鮮龍蝦,為中國春節預留的688噸龍蝦正面臨著滯銷,每公斤單價也從130-140新西蘭元跌至50-80新西蘭元。據媒體4月3日報道,新西蘭滯銷農產品終於迎來了好消息。新西蘭航空通過“客轉運”的形式,成功將當地的海鮮等農產品出口至中國,既滿足了中國的需求,也解決了當地的農產品滯銷問題。

而德國《經濟週刊》此前報道的德國豬肉大鱷通內斯肉聯集團此前對華豬肉出口停滯的狀態,近日也有望解除。這主要得益於荷蘭3月25日的一次成功嘗試。當日,荷蘭首次採用冷藏集裝箱試運中歐班列過境俄羅斯,成功安全地向中國出口冷凍鮭魚。後續,歐洲的其他肉類等食品也將陸續通過中歐班列對華進行出口。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越南等國也紛紛或啟用包機、或採用冷藏集裝箱鐵路運輸,加大對華出口農產品的力度,以緩解本國農產品滯銷問題。相信在多國加緊對華出口的情況下,中國食品的多樣性在疫情之下,依然能夠得到一定的保障。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文中部分文字/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