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進入最痛苦兩週,紐約醫院:重症比例在25%頑固徘徊

美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鬥進入迄今為止最痛苦的階段。

“送來的病人每天都在增加。”在這場戰鬥最前線和最慘烈的戰場之一——紐約市長老會醫院急診室醫生劉浩天對澎湃新聞說道。“‘9·11事件’的時候,我不在紐約,但是所有經歷過那場浩劫的人告訴我,這一次的情況更讓他們感到害怕。”

幾周前,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全面向紐約發起攻擊。截至4月7日,紐約市確診病例7.6萬多例、死亡4009例。紐約市長請求更多醫生和醫療物資的支援。醫療人員和政治領導人都承認,在情況好轉之前,會變得更糟。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141萬。美國仍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截至4月7日,全美確診病例已接近40萬例,12000多人死亡,總確診人數遠超第二第三位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總和。上週末,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未來兩週將是“最艱難痛苦”的兩週。 全國因疫情死亡人數可能高達到10萬到24萬,相當於兩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傷亡人數。

紐約州是目前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截至當地時間7日,紐約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到138836例,單日死亡病例新增731例,為歷史最高,死亡病例總數達到5489例。

除了紐約州,美國東部的新澤西、馬薩諸塞、賓夕法尼亞,中部的密歇根、伊利諾伊,西部的加利福尼亞、華盛頓,南部的佛羅里達和路易斯安納等九個州的確診病例都已破萬。全國各地多處有出現下一個“紐約”的可能。

美國正在迎來抗疫戰鬥中的關鍵時刻,全世界都在屏息凝神地關注著。

美國進入最痛苦兩週,紐約醫院:重症比例在25%頑固徘徊

美國全國疫情新增趨勢分佈圖最難過是戰友倒下

紐約長老會醫院的急診室和重症病房裡,每一天都有病人死去。

幾乎每個躺在重症監護室(ICU)和臨時搭建起的監護病床上的病人,都是靠呼吸機在呼吸。

這家醫院有2000多張床位,是全美最大的醫院之一。原本是一名外科醫生的劉浩天是紐約最早投入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醫護人員之一,目前已經在第一線工作了一個多月。

3月初,劉浩天所在的醫院就接收了紐約州第二例確診病例——一名來自西切斯特縣50多歲男性律師。這名病例被通報後,當地社區發現了大範圍的疫情傳播,紐約州的疫情開始驟然升級。

據劉浩天介紹,現在在他工作的醫院,新冠肺炎住院病人已經超過1000人。整個長老會醫院原來有400張ICU床位,但是現在已經擴充到了1100張。所有其他手術都已停止。手術房都改為ICU病房,每個手術間可以容納3到5個病人。如果這些“病房”也被填滿的話,醫院下一步計劃將做腸鏡的房間改建成ICU。

“我可以告訴你,我有一個上ECMO(人工肺,針對最嚴重病情的治療手段)的病人,是一個38歲的年輕人,沒有基礎疾病。可能除了小孩子以外,所有感染這個病毒的成年人病情都可能變得嚴重。”

作為醫院內部臨時建立的SWAT(應急處理)小隊成員之一,原本是外科手術醫生的劉浩天現在每天的工作是照顧ICU病人。“因為我們外科醫生對於照顧這些重症病人比較適應。我們會協助重症監護隊,幫病人做一些小手術。這樣ICU的醫生就可以更專心照顧病人。”他說。

對於劉浩天來說,讓他最傷心的事情是照顧感染病倒的同事。

“作為醫生,我習慣於治療患者。我原本是做肝移植手術的。我每天都會看到很多複雜的情況,看到病人死亡,這是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你不會想象你的同事、老闆,他們也成為了你的病人。這對我來說是最可怕的,心裡最難接受的。”他說。

“前幾天,有一個我們醫院很受人尊敬的醫生被送進了ICU,我需要替他做一些小的手術,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非常難受的。因為我以前和他一起工作過。我很尊敬他,他是一個非常好的醫生。但是現在我不知道他會不會活下來,因為他現在病得非常非常重。”

劉浩天表示,儘管眼下醫院的防護物資還沒有“斷糧”,但是醫院一直在警告他們要節省使用,因為非常非常缺。“我有兩個N95的口罩,一個我已經用了5天,用到橡皮筋都鬆了。但是我捨不得換另外一個。我和朋友買了一個UV包(紫外線消毒包),我們不知道是不是有效,我們每天就把我們的口罩放在袋子裡面消毒。”他說道。

4月7日,劉浩天和同事們在醫院大廳內自發組織了一場“音樂會”。鋼琴和大提琴合奏的樂聲通過網上直播,可以被醫院內每一個病房裡的醫生和護士聽到,悠揚的樂聲撫慰著這所重災區醫院裡每一個受傷和疲憊不堪的靈魂。

美國進入最痛苦兩週,紐約醫院:重症比例在25%頑固徘徊

紐約醫院內救治病患的醫生增長曲線在放緩?

紐約長老會醫院外科主任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mith)博士從3月15日開始,每天都會向所有醫護員工發送一份自己撰寫的工作簡報,簡報也發佈在醫院官網上。

據史密斯介紹,紐約長老會醫院系統目前有大約2000名新冠肺炎住院病人,而ICU的重症病人比例一直頑固地徘徊在25%左右。

在3月的最後幾天,史密斯在簡報中這樣描述著自己和同事們所經歷過的一切:“2020年3月終於要過去了。我們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在這個月開始的時候都不相信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我們醫院。然後新病例開始翻倍。這個月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每3天就會翻一番,現在每7天翻一番。但是我們前面可能還有更糟的在等著。所有證據都表明四月份會比三月份更糟糕。我希望我錯了。”

他繼續寫道,“ ‘冷靜’不是一個用來描述重症監護室裡恐怖場景合適的詞。這不是暴風雨前的平靜。想象一下:一支探險隊在一條廣闊的河流上向下遊劃去。 險灘已被克服,暴雨沒有將他們擊倒,有人失去了生命。但是我們仍然堅持向前。但是前方傳來的微弱的轟鳴聲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處的境況。我們沒有地圖,沒有工具,沒有全能的資訊。前方的咆哮是疫情曲線仍在穩定的上升。”

“我們渴望迎來我們所向往的春天。但是我們正飛馳進入到最糟糕的幾個星期當中。這是我們的葛底斯堡戰役、索姆河戰役、硫磺島戰役(美國內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而慘烈的戰役)。”

然而他表示,他在工作中看到同事們所展現出的信心、能量、樂觀和決心,使他相信“終能勝利地到達未來。”

在4月6日的最新一份簡報中,史密斯描述稱,美國衛生部數據顯示,紐約市每10萬人的急診就診率從4月1日左右開始下降。長老會醫院每日個案數據也顯示,4月2日以來,新病例增長曲線在過去幾天裡有“略微變平的跡象”。

“換句話說,有理由相信我們正在接近峰值。”他寫道。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Andrew M. Cuomo)在上週日(4月5日)表示,紐約州的新冠肺炎相關死亡人數已經兩天保持平穩,新住院人數和重症監護人數在下降。他相信本週紐約冠狀病毒病例的數量將達到最高點,然後有望開始下降。但是他同時也警告現在做出判斷還太早。

目前正居住在紐約市的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7日對澎湃新聞表示,她也認為,紐約疫情增長曲線是否拉平,還需要觀察1周,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其他人則沒有那麼樂觀。紐約市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表示,他擔心,“五月的情況可能比四月更糟糕” 。

美國進入最痛苦兩週,紐約醫院:重症比例在25%頑固徘徊

紐約醫院內救治病患的醫生全美各地疫情發展參差不齊

在美國其他地區,疫情和死亡人數也在持續增長。

近鄰紐約州的新澤西州,現在是全美疫情第二嚴重的地方。

新澤西州州長菲爾·墨菲(Phil Murphy)上週五(4月3日)表示,新澤西州疫情發展情況僅比紐約落後了大約一週。目前該州確診病例已超過4萬例,死亡超過1000人。

新澤西州一家大型醫院的急診科醫生愛麗絲告訴澎湃新聞,大量新冠肺炎病人彷彿在一夜之間突然湧現。 “兩週前我們醫院才有1個病人,然後到3個,10個,然後突然變成60個,現在是幾百個。醫院一開始完全沒有做好準備。”

和東海岸比較,西海岸由於人口密度沒有這麼高,疫情目前還沒有像紐約那麼嚴重,但是所有人都已經準備好迎接“海嘯”的到來。

北加州一家大型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護士張婕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加州的檢測力度正在不斷加大,預計確診人數會進一步增加。

張婕的醫院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大部分病人都是50歲到70歲之間的。也有年輕的,20幾歲的。”她說。

和醫生的工作不同,護士需要經常守在病人旁邊,是和病人接觸最多的。張婕告訴澎湃新聞,她們最主要的疲勞來自“精神方面”。“畢竟是第一次照顧這樣的病人,新冠病人的死亡率跟其他的病比算蠻高的。而我們的防護措施一開始的時候很不夠。如果你把這個比作一場戰爭的話,我們就像去‘裸奔’一樣。”她說道。

另一方面,美國疾控中心(CDC)對於醫護人員的防護標準一直不確定也讓很多護士感覺壓力很大。 “有的時候一天能改好幾次,因為CDC認為病毒不能通過氣溶膠傳播而只是通過飛沫傳播,所以我們的防護標準就降低了。有的護士晚上擔心得睡不著覺。”她說。

據《紐約時報》報道,為了更清楚瞭解全美醫院在應對新冠疫情中的需要和所遭遇的挑戰,今年3月23日至27日,美國衛生部對全美323間醫院進行了電話採訪。6日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醫院持續面臨著醫務人員防護設備和檢測工具的嚴重短缺。

這份由衛生與公共服務督察長髮布的報告稱,由於缺乏可用的防護裝備,醫務人員和患者都面臨危險。此外,美國仍存在檢測難問題:雖然有了新的、更快速的檢測方法,但全國各地的醫生和官員稱,獲取檢測結果仍面臨著漫長的拖延,而檢測不平衡的問題也持續存在,在美國許多疫情熱點地區,進行測試所需的棉籤和化學試劑都供不應求。

美國衛生部助理部長賈諾(Brett Giroir)4月6日表示,對於美國目前疫情最嚴重的一些地方來說,這一週將會是疫情達到峰值的一週。然而他還表示,這並不是疫情的終結,美國其他地區的疫情仍在上升期,會在晚些時候達到峰值,而在一些地區,仍有可能面臨成為新的疫情熱點的危險。

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堅守著的人們仍然會看到亮光和希望。

4月6日晚,史密斯博士在簡報的結尾處引用了一位同事的來信:“這次經歷會讓我們變得更好。我們記住了我們從來不認識的同事的名字,我們正在見證在自己和他人身上不曾發現的勇氣。我們是更具有人性的人類。”

(應採訪對象要求,愛麗絲和張婕為化名)

美國進入最痛苦兩週,紐約醫院:重症比例在25%頑固徘徊

紐約長老會醫院內醫護人員自發舉行的一場臨時“音樂會”


美國進入最痛苦兩週,紐約醫院:重症比例在25%頑固徘徊

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