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后再谈《血色浪漫》

第一次看《血色浪漫》的时候恰好在初三,那一年是2004年。这部电视剧的出现仿佛就像是缺了盐巴的菜汤一瞬间加入了美味的调味剂,将整个初三原有的紧张气氛一冲而散。

钟跃民的那种特有的气质别说是女生着迷,就连男生也“深受其害”。一个个的模仿者满校园都是,痞气、挑逗女同学、捉弄老师的现象到处都是。

若说2004年看的是一种男性荷尔蒙的冲动,那么15年过去,如今回头再看不禁是一种情怀。作为80后的我只是抓住了这部剧时代背景下的一点尾巴,但也已经使我那样的感慨岁月,若换了60、70后肯定是要以泪洗面了,我不得不说这部剧是成功的。

故事发生在1968年。北京的钟跃民和好友袁军、郑桐等整日游荡在大街上,为单调的生活寻求着刺激。在一场钟跃民看来似乎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恶作剧中,高雅、纯情、浪漫的周晓白无 意中闯进了钟跃民的生活,二人的生活悄无声息的改变着。

整部剧就是在这个历史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若谈及浪漫,有点牵强,我更感触的是一种渴望的憧憬,好像钟跃民就是众多男人想要成为的那样,但其实好多人还是活脱脱的活成了李魁勇那样平凡的人。

爱情的线索贯穿前后,从钟跃民和周晓白、秦岭、然后再到高玥,这是男主1号的爱情路线,但除此外还穿插了袁军和罗芸、郑桐和姜碧云以及后来的张海洋和周晓白的感情故事,也使整部剧血肉丰满了一些,这就贴近了现实,回归了生活的初始,人性!

十五年后再谈《血色浪漫》

既然谈到生活,我还是喜欢钟跃民和郑桐在陕北下乡的那段戏,可以说是为整部剧奠定了核心基础,人都可能是要在黑暗中走一段路的,在黑暗中能够寻找到希望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迷茫——钟跃民也迷茫过,当他喜欢上秦腔的调子时,他更像是在说自己。剧中问到放羊小孩的时候,问小男孩为什么放羊?——这像不像那些被生活磨灭了激情,没有了梦想的平凡中的人生?

十五年后再谈《血色浪漫》

十五年后再谈《血色浪漫》

十五年后再谈《血色浪漫》

十五年后再谈《血色浪漫》

十五年后再谈《血色浪漫》

幸好,曲折的人生是会随大背景变化的,恢复高考后,郑桐和姜碧云这些遗落在黄土高坡的知识分子又重新获得了希望,贫瘠的土壤在改造他们身体,要把他们变为农民的时候,庆幸的是他们没有放弃自己,就如同石山上的松、旱地里的苗,恶劣环境下迎来了雨水,终于成才。

人生最怕的是什么?---是没有目标、没有盼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