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寓言故事集(100則)


《韓非子》寓言故事集(100則)

1.鄭袖不妒

  魏王又送給楚王一個絕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鄭袖,內心非常嫉妒,對外卻表現出比楚王還要喜歡她,珠光寶氣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讓魏女挑選,然後送給她。鄭袖的這些假象,完全矇蔽了楚王,楚王對鄭袖說:“夫人知道我喜歡新來的美人,你能順承王意、愛王之所愛,喜愛她卻甚於我了,這是孝子贍養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為啊!”

  鄭袖確信楚王不再懷疑自己嫉妒魏美人了,便暗地裡加快了設計加害魏美人的步伐。因此,對魏美人說:“楚王非常寵愛你,但不喜歡你的鼻子,小女子去見大王的時候,要掩住自己的鼻子,這樣就會經常受到楚王的寵幸了。”

  於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聽從鄭袖的話,每次見楚王時,都掩住鼻子。楚王對鄭袖說:“新美人來見我,經常掩住鼻子,這是為什麼呢?”鄭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裝糊塗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緣故。”楚王絲毫沒有意識到鄭袖的構陷,不知不覺地落入了鄭袖精心設計的圈套,硬要追問個水落石出。鄭袖竊喜時機終於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說:“不久前曾經聽她說過,不喜歡聞到王的臭味。”楚王一聽怒不可遏,大聲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來!”

  由於鄭袖事先曾經告誡侍衛說:“楚王如果有什麼命令,必當立即執行。”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衛順勢揮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2.夫妻祈禱

  衛國有一對夫妻向神靈祈禱,並且恭恭敬敬地跪在神前三叩九拜,虔誠地向神提出真誠的期望,妻子唸唸有詞地禱告:“仁慈的神啊!但願保佑我們平安無事,並賞賜我能得到一百來束布。” 她的丈夫在旁邊埋怨道:“為什麼求這麼少一點點呢?”妻子回答說:“唉!太多了,你就會拿去買個小老婆。”


3.子罕辭玉

  春秋時期有個宋國人,一天偶然挖到了一塊美玉,連忙跑去獻給掌管工程建築的新任“司城”子罕。沒想到卻碰了一鼻子灰,子罕執意不收。獻玉的人笑著說:“這塊寶玉,我悄悄拿給雕琢玉器的工匠鑑定過,他認為絕對是塊難得一見的珍寶,我才敢拿來敬獻給您這樣德高望重的人,大人您還是收下吧!”

子罕義正嚴辭地回答道:“我把潔身自愛、不貪圖財物的操守視之為寶,你則把這塊玉看作是寶。假如你把美玉給了我,我又貪婪地收下你獻的美玉,我們兩人豈不是都喪失了自己擁有的‘寶’嗎?不如各自珍視自己認為最寶貴的東西吧!”

  子罕的這一番話,說得獻寶人滿臉愧色,叩頭至地多時,然後緩緩對子罕說道:“大人啊!小民獻玉,並不是要攀附權貴。您可知如今惡賊猖狂,而我在南山偶得此寶,遠近皆知。小人若懷藏著寶玉,走不出鄉里就會遇到危險,保留著它就等於自己找死。我還是把它送給大人您吧!這樣我就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殺身之禍了!”

  子罕明白了獻玉人的苦衷,就把他安置在城裡住下來,而且把美玉收下,放在安全的地方,然後讓玉工精雕細琢,再賣出去,把錢全部給了獻玉的人,讓他成了一個富翁。最後安安全全地送他回家,還派人加強緝盜,保證百姓安寧。獻寶人千恩萬謝,歡天喜地返回家裡,四鄉百姓都敬佩子罕不佔不貪的高尚品質。“子罕辭玉”的佳話從此流傳開來。


4.狗猛酒酸

  宋國有個釀酒的生意人,他開的酒家,量器精準公平,對客人服務周到恭謹,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懸掛的酒旗高揚醒目。

  按理說,這個酒家一定會生意興隆,可恰恰相反,他家的酒常常發酸變質卻賣不出去。

  店主也對這種情況感到奇怪,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鄰里中有學問的楊倩老人請教。楊倩老人問他:“您家店鋪裡的看門狗很兇嗎?”店老闆迷惑不解地說:“狗的確很兇,但如此好酒為什麼賣不掉呢?”楊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惡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懷裡揣著錢,提著酒壺、抱起酒罈,上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惡狗卻衝著顧客齜牙咧嘴咬人,多可怕呀!你的酒再好,還有多少人敢來買呢? 所以,直到發酸也賣不出去。”

  一個國家也有惡狗,有道德有才幹的人,身懷絕佳的治國方略與理想,想去幫助、開導大國君王,而那些大臣就像惡狗一樣,齜牙咧嘴擋道咬人。這就是君王受矇蔽受控制,而有道德有才幹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啊!


5.魯相嗜魚

  戰國魯穆公時,公孫儀做了魯國丞相。他特別喜歡吃魚,一國上下能夠接近他的人,都爭相買來一筐筐活蹦亂跳的應時鮮魚進獻給他。但是,公孫先生一概拒收。他的門徒有些不解,規勸他說:“先生特別喜歡吃魚,又不肯接受別人的饋贈,這是為什麼呢?”

  公孫儀語重心長地告誡弟子說:“正是因為我喜歡吃魚,才明確拒絕別人送魚。假如接受別人的魚,難免就會仰承別人的臉色。仰承別人的臉色辦事,將會走上違法的道路,違法就會被罷免相位甚至入獄蹲監,這樣一來雖然想吃魚,未必還會有人無緣無故地送魚給我,我又失去了俸祿,吃魚的機會就沒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別人送的魚,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為官,就不致於違法而失掉相位,這樣我雖然愛吃魚,還有足夠的俸祿,能夠長期供給自己吃上多種多樣美味可口的魚。”

  公孫儀清醒自律、廉潔守法的思想品格,在這裡明白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訴人們,‘需要別人的幫助,等著別人來監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


6.田嬰城薛

  春秋時齊湣王賜封田嬰於薛城,號靖郭君。靖郭君到薛城後,準備大築城牆。一些貴族的門客、策士,大多認為這樣做,既勞民傷財又會引起齊王的猜疑。紛紛上門勸阻。靖郭君命令負責傳達通報的奴僕,不要為那些前來勸說的人通報放行。

  齊國有個非常聰明的訪客,想了一出奇招,他首先用極富誘惑力的驚人之語製造懸念,對靖郭君說:“臣下請求說三個字就行了!多一個字,情願把我投入鍋中煮死。”這一招果真引起了靖郭君的好奇心,因而破例接見了他。

  齊人趕快上前稟告說:“海大魚。”然後轉身就走。靖郭君對這三個字,卻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趕忙說:“客人請等一等,留下把話說完吧!”齊人說:“卑微的小臣,不敢把自己的生死當兒戲啊!”靖郭君說:“不要走,繼續說吧!”

  齊人見進言的時機成熟了,於是有條有理地回答道:“您沒聽說過海中大魚的故事嗎?魚網不能攔阻它,魚鉤不能牽絆它。可是,在平坦無水的地方,連小小的螻蛄和螞蟻,也可以在它面前得意忘形了。

  如今,強大的齊國,就是您的水呀!如果您永遠有齊國的蔭庇,還築這小小薛城的城牆幹什麼呢?假如您失掉了齊國的保護,即使把薛城的城牆築得與天一樣高,又有什麼用呢?”

  靖郭君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高興地說:“對!”於是,放棄了在薛城築城牆的打算。


7.郢書燕說

  楚國郢都有一個人,夜裡急著給燕國丞相寫信,一邊思考一邊寫著。由於燭光昏暗,就命令持燭的下人“舉燭”,意思是使明燭高照,寫信才看得清楚。那時,他腦子裡想著“舉燭”,嘴裡念道“舉燭”,不知不覺地竟把“舉燭”二字,誤寫在信上了。隨後又未經仔細檢查,就急急忙忙把信送了出去。

  信寄到燕國,丞相讀來讀去,對“舉燭”二字,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堂堂燕國丞相,又沒臉面去向別人請教。只好自作聰明胡亂解釋一通,說:“楚人之才的確高深莫測,這‘舉燭’二字真是用得太妙了。原來是希望我有明亮銳利的眼光,尊重賢明之人,也就是要選拔任用有才德、有見識的人。”

  燕國丞相,把他穿鑿附會的理解,稟告燕王,燕王非常高興地採納了丞相的意見,廣納賢才,一段時間燕國曾治理得很好。

  這真是個天大的笑話。楚人誤書,燕相謬解。誤打誤撞,竟成了燕國的國策。不過,這只是一種僥倖罷了,不足為訓。可是,當今推舉那些所謂治學的人,大多近乎於這種類型啊!


8.衛人嫁女

  衛國有個極其貪婪的人,在嫁女的時候,教唆女兒說:“到了夫家,一定要抓住機會悄悄積攢私房錢。因為做人家的媳婦,被婆家休棄逐回孃家,是常有的事;那些能共同生活白頭到老的,算是僥倖得見的了。”

  衛女在父親的唆使下,乘便私下積聚錢財。她的婆母畢竟更為老練,很快就掌握了衛女私下聚斂錢財的證據。雖然婆母也知道這類事情是一種普遍現象,只是覺得衛女積的太多了,因而把她趕回孃家。

  衛女失去了丈夫也沒了臉面,但她返回孃家時帶回的錢財,比出嫁時所帶去的嫁妝,有了成倍的增加。

  父親以女兒的幸福為代價,不但不責備自己對女兒教育的過失,反而自認為聰明,使自己增如了財富。

  現在,那些貪婪無恥的臣子們,居於有權勢的地位,他們的為官斂財之道,都是這類情況啊!


9.濫竽充數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為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倉供養的樂手有好幾百人。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王繼位。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讓他們一個一個地吹,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10.中飽私囊

  晉國的執政大臣趙簡子派稅官出去徵稅,負責稅務的官吏向他請示徵收標準。趙簡主說:“不輕不重為好。稅收重了,從事生產的收穫或交易所得,過多上交官府,國家富足了,老百姓就會生活貧苦;稅收輕了,從事生產的收穫或交易所得,過多歸於老百姓,就會民富而國窮。這件事,只要國家官員不從中圖謀私利,就可以做到不斜不偏、不輕不重了。”

  當時,有個叫薄疑的衛國賢人,對趙簡子說:“依我看來,您的國家中飽。”

  趙簡子聽得飄飄然,還以為簿疑誇獎自己的國家,達到了中等富裕水平呢!因此顯出一副十分高興的樣子,故意問簿疑:“怎麼個‘中飽’呢?”薄疑毫不隱晦地指出:“您的國家上面國庫空虛;下面百姓飢寒交迫;而中間那些經手錢物和有權有勢的貪官汙吏,卻利用工作之便,從中得利,將自己的腰包裝得滿滿的啊!”

  趙簡子聽了這番話,對自己的國家如此糟糕,感到非常吃驚!


11.弋者謹稟

  齊宣王問唐易子:“射鳥什麼最重要?”

  唐易子說:“在於小心謹慎地在鳥群出沒的地方,多撒一些穀物。”

  宣王迷惑不解地問:“這是什麼意思呢?”

  唐易子說:“鳥群中有數十雙眼睛,在高度警惕地張望著撒谷設餌的人;可是射鳥的人,卻只有兩隻眼睛,看著不同方向飛來的鳥群。由於這樣,怎麼能不小心謹慎地多撒一些穀物呢?”

  宣王說:“那麼治理天下該怎樣借鑑這個道理呢?現在君主兩隻眼睛不停地巡視著全國各地的情況,而舉國上下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視著君主,我又將怎樣在眾目暌暌之下,自覺地按這個道理辦事,與天下人同享天下的利益,贏得廣泛的讚譽和擁戴呢?”

  唐易子語重心長地回答齊宣王說:“鄭國有一位長老,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君主不要顯示自己的慾望,更不要讓臣下窺見君主的好惡。'否則就會有人投其所好,設下射鳥一樣的誘餌啊!”


12.進退維谷

  延陵卓子,乘坐身高八尺名叫“蒼龍”的四馬拉動的彩車。馬匹受到嚴格的限制,向前有絡在下巴的皮鉤與馬勒,向後有尖銳鋒利的有針刺馬鞭催趕。因此,馬匹向前難以進,向後不能退,只好避開前後而從兩邊亂跑。

  造父是一個著名的駕車能手,路過時看見這種情景,忍不住傷心地哭泣,涕淚滿面,仰天長嘆道:“古代的統治者,治人也是這樣啊!那些眼花繚亂的獎賞,本是用來勉勵人們立功創業的,或許立功受獎之後,你畢生的努力就此毀於一旦;懲罰本是用來抑制犯罪禁誅奸佞的,可是於法之外,卻有人美譽加身。馬憑藉廣闊的原野,才能奮蹄狂奔;人憑藉寬鬆的環境才能有所作為。如果把人的思想和行為禁錮得太死,人們不知所措,只好站在中間觀望。這也是聖人為人們的境遇,悲哀哭泣的原因啊!”


13.二人相馬

  伯樂教了兩個徒弟,專門辨認一種常用後蹄踢人的烈性馬—也叫“踶馬”。有一天,他們兩人一道前往晉國正卿趙簡子的馬棚裡實際觀察。其中一人選到一匹踶馬,另一人走到馬的身後詳細巡視了一番,連續輕輕拍了三次馬的屁股,可是那馬卻不踢人。選馬的人以為自己看走了眼,另一人卻說:“您沒有看錯,這是一匹踢人的烈馬。只是它現在扭傷了肩胛,膝蓋發腫。那踢馬舉起後腿向後猛踢的時候,全身的重量都落在前腿上。這匹馬受傷後,前膝腫痛,不能支撐全身的重荷,所以後腿舉不起來,就不能踢人了。您獨到的眼光,的確善於辨認踢人的烈馬,不過您還不善於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失察於它不能承受重荷的腫膝所帶來的影響。”

  任何事情出現特殊的狀態,必定伴隨著特殊的原因。能夠掌握和運用踢馬腫膝難以承受全身重量,因而不能踢人的道理,這就是聰明人獨有的智慧。

  惠子說:“把高智能的猿關在籠子裡,就會變得跟小豬一樣。”

  這就是說,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原有的優勢難以發揮,就沒有條件施展才能了。


14.侏儒夢灶

  衛靈公的時候,彌子瑕年輕聰明漂亮,還是孔子高徒子路的親戚,自然受到衛靈公千般寵愛。所以,彌子瑕專權於衛國。

  有個專門供衛靈公取樂的矮小藝人,對彌子瑕非常不滿,當他見到衛靈公時,壯著膽子在衛靈公面前說:“我的夢終於應驗了啊!”衛靈公好奇地問:“什麼夢?”矮小藝人回答說:“我夢見爐灶,結果就見到了您呀!”衛靈公怒氣衝衝地說:“我聽說,將要見到君主,會夢見太陽。你為什麼見到我,卻夢見爐灶呢?”矮小藝人說:“太陽普照天下,一個東西遮擋不了它四射的光芒;明君聖主功德蔭庇全國,一個人隔絕不了他的福音。所以,人們說將見君主會夢見太陽。

  可是生火燒飯的爐灶就不一樣了,只要有一個人把持著灶門烤火,他身後所有的人,都無法看見灶膛裡的火光了。

現在,或許就有那樣一個人,不是完全擋住了君王的光輝嗎?那麼,我雖然夢見了爐灶,結果見到了您,不是正好符合眼前的實際情況嗎?”


15.魯人徙越

  魯國有一對夫婦,丈夫擅長用葛麻打草鞋,妻子會織白綢。由於平日兢兢業業,家境還算豐裕。他們久聞越國是個魚米之鄉,便想到那裡去闖蕩一番。鄰居知道了,有人勸告他們說:“不要去那裡,你們到那裡肯定會淪為貧窮人家的。”魯國人迷惑不解地問道:“那是為什麼呢?” 鄰人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草鞋是賣給別人穿的吧!可是越地多是水鄉澤國,越人從小就習慣於赤腳走路;白綢大多是用來做帽子的吧!可是越國經常下雨,所以越人喜歡披頭散髮,不戴帽子。你們雖然各有一技之長,但是到一個無用武之地的國家去,想不受窮,可能嗎?”

  魯國夫婦態度堅定而語言委婉地回答說:“到了那個暫時用不上專長的地方,我們可以引導那裡的人們移風易俗,養成穿鞋戴帽的文明習慣。使男兒穿上草鞋,歩履更加矯健;越女戴上帽子,更加楚楚動人。隨著鞋帽產品不斷推廣,我們怎麼會長期受窮呢?”

  這就是“市寵為尊,便巧易售”的道理啊!


16.捨近求遠

  君主不堵塞牆壁的隙縫和孔洞,而費盡心機用赤土和白土去粉飾外表,一旦遇到暴雨疾風,牆壁就一定會倒塌;不消除眼前的禍根,卻在那裡憑空思念孟賁、夏育那樣力大無窮的武士,為自己拼死效力;不嚴防內部的禍患,卻在邊遠地區加固城中之城;不相信國內賢臣研究討論的問題,不採用國內賢士的計謀,卻去結交千里之外的大國。

  如果這樣,一旦國際國內突然發生變故,即便有孟賁、夏育般的勇士也來不及趕來救援,國外的同盟者更是鞭長莫及。所以,國家面臨的災禍,沒有比這種捨近求遠的用人處事之道,更為嚴重的了。

  在當今社會中,為君主忠心耿耿獻計獻策的人,一定不要使自己的君主,去學燕王那樣“內憎其民而外愛魯人”;不要使當代的人,不懷自厲之心儘自身之責,而只知拜倒在前人的腳下,去懷念追慕古代的賢人;不要指望越人中的游泳高手,能及時趕來施救中原的落水者。

  這樣,君臣上下就能親密無間,國內就能建功立業,國際上也可以成就威名。


17.三人成虎

  魏國的大臣龐恭,將要陪太子到趙國的首都邯鄲去做人質。出發前龐恭告訴魏王說:“假如有一個人跑來向你報告,大街上串出一隻老虎,大王會相信嗎?”

  魏王搖頭說:“我不相信。大街上怎麼會有老虎呢?”

  龐恭又問:“要是接著有第二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真的發現了老虎,這時您相不相信呢?”

  魏王遲疑了一下,搖搖頭說:“不能判斷真偽了。”

  龐恭再問:“如果還有第三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肯定有隻老虎,大王您信還是不信呢?”

  魏王點頭說:“三人足以為眾,我會相信了。”

  龐恭起身憂心忡忡地說:“明擺著大街上不可能有老虎,可是有了三個別有用心的人,就能製造大街上有老虎的謊言,大王就相信了。從今以後我陪太子到了趙國,距離大梁,要比我們到街市上遠得多,而在大王面前說我的壞話,又何止三人,請大王明察是非啊!”

  魏王安慰龐恭說:“我知道自己做主,不會輕信人言。”話已說到這個程度,龐恭辭別魏王而去趙國。果如龐恭所料,他還沒跨出國門,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造謠中傷了。後來太子充當人質的期限結束,回國之後,魏王不辨真偽,再也不召見龐恭了。


18.惡貫滿盈

  有戶人家,與一個兇暴蠻橫的人相鄰而居,全家大小心中忐忑不安,想要賣掉自己的房子,躲避得遠遠的。旁人勸他說:“不用著急,那傢伙罪大惡極,末日就要到了,你還是再等等吧!”賣房人回答說:“不能等,我擔心他就差害了我才惡貫滿盈呢!” 於是,當機立斷賣掉房子迅速搬走了。

  所以人們常說:“當事情出現危險徵兆的時候,必須及時妥善處理,絕不能拖延。”


19.心不在馬

  春秋末期晉國大夫趙襄主,向駕車能手王於期學習駕車技術。剛學不久,趙襄主就要跟王於期進行駕車比賽,王於期只得依從他。在比賽中,趙襄主無論如何都勝不過王於期,雖然向王於期三次換馬,但每次換馬以後仍然落在後面。趙襄主埋怨王於期,說:“你教我駕車,肯定還留了一手!”王於期回答說:“我把技術全教給您了,是您運用不當呀!駕車的要點概括而言:一是馬的身體套在車上要舒適,車要安穩;二是駕車人的注意力要與馬的動作協調一致,集中精力把馬的奔跑速度調整到最佳狀態,這樣才能保證車馬跑得快跑得遠,最先到達比賽的終點。比賽中,您落後時想的是怎樣追上我;領先的時候,想的又是怎樣才能不被我追上。其實駕車上道長途競賽,不是領先就是落後,別人的優劣勝敗,我們無法控制,只有竭盡全力把自己的最好水平發揮出來,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您的注意力,無論是領先還是落後,都集中在競賽對手的身上,哪裡還顧得上把馬的奔跑調整到最佳狀態呢?這就是你落後的根本原因了!”


20.樹難去易

  戰國中期,各諸侯國龍爭虎鬥,爭相籠絡人才。因此,魏國的謀士陳軫,很受君主魏惠王器重。

  魏相惠施卻提醒陳軫說:“你一定要好好團結周圍的同僚。你可知道,那楊樹具有早期速生、適應性強、容易繁殖的特點。橫著栽能活,倒著栽也能活,折斷了栽照樣能活。然而,任憑十個人夜以繼日去栽種,只要有一個人拔除它,就沒有一棵楊樹能活下去了。

  以十人之眾,栽種極易成活的楊樹,卻經受不住一個人毀壞,原因在哪裡呢?那是因為栽樹困難,毀樹容易。

  縱觀古今,樹人之難,毀人之易,更是令人觸目驚心。現在,你雖然因功績在魏惠王面前樹立了自己良好的形象,可是想要除掉你的人很多很多,你的處境必將日漸危險啊!”


21.人貪馬臞

  韓宣子說:“我的馬,花了很多豆類和小米作精飼料,可是仍然非常瘦弱,這是什麼原因呢?我為此非常擔憂啊!”

  周市回答說:“假如掌管馬的官吏與馬伕,不要層層太貪,把餵馬的糧食都拿給馬吃,就是不要它肥壯,也不可能。

  按照您的規定,雖然給了馬很多飼料,其實您的馬吃到的豆類和小米卻很少。像這樣,即使不要它瘦弱,也不可能。

  一國之主不考察實情,不狠下決心,嚴懲官場從上而下的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竟然連馬伕都貪的腐敗現象,坐在那裡愁苦不堪,那馬怎麼會平白無故地長肥呢!”


22.一鳴驚人

  楚莊王繼承他父親楚穆王做了國君,還不滿二十歲。當時的楚國,大權掌握在令尹子孔和太師潘崇以及莊王的兩位老師公子燮和子儀的手上,莊王不但毫無實權,甚至有被廢掉的危險。

  聰明的莊王,施展“韜光養晦”之計,迷惑那幫權臣,以便保護自己。他在宮中成天享樂,不問政事,一副昏君的模樣。即位三年,他沒有發佈過命令,沒有任何政績。

  有一次,掌管軍事的右司馬陪坐在莊王身邊,用隱語對莊王說:“有一隻大鳥,棲息在南面的山丘上,身披綵衣,神氣十足。但它三年不展開翅膀,不飛也不叫,默默而無聞,這是一隻什麼鳥呢?”楚莊王心裡明白,右司馬如此深情厚意,諷喻的是誰。他心平氣和地說:“三年不展開翅膀,是因為它正在休養生息,以便長出豐滿的羽翼;不飛不鳴,在於置身事外靜觀治民的方法。雖然現在沒有起飛,一飛必定沖天;雖然目前沒有鳴叫,一鳴必定驚人。你放心吧!本王知道該怎麼辦!”

  這樣繼續隱沒了半年,楚莊王見時機已經成熟,便親自坐朝處理政務,開始了他的霸業之路。自此,楚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君登上了歷史舞臺。他下定決心改革政治,先後廢除了十項不合理的制度,制定了九項新的法令,懲治了五個大臣,提拔了六個有才德的人,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因而使楚國政治修明,國家大治。接著,他舉兵討伐齊國,在徐州打敗了齊軍,又大勝晉軍於河雍,以後又陸續使魯、宋、鄭、陳等國歸順,一直打到周朝國都附近,迫使諸侯國在宋訂立盟約。楚莊王統治楚國二十三年,並國二十六,開地三千里,稱雄天下而成為當之無愧的春秋五霸之首。

  莊王不為眼前小利妨礙自己的大業,所以能成就大名;不到時機成熟不早早顯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建立大功。

  由此說明:“能擔當重任的人,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喚人警醒催人奮進的聲音,就是一種無聲的命令!”


23.陽虎侍趙

  陽虎是一個口不擇言的人,他曾在議論國君時說:“君主賢明,就盡心竭力去侍奉他;君主沒有才德,就扮演奸雄的角色去殺掉他。” 這種不安分的言論,破壞了統治階級的遊戲規則,自然會遭人議論。

  陽虎是個甚麼樣的人呢?他原是魯國公族季孫氏的家臣首領,後來成了魯國第一權臣,領導著“三桓少主”,執政魯國。由於他目睹了季孫氏架空國君、把持朝政的全過程。後來如法炮製,以輔助魯定公的名義發動兵變,因失敗而被迫離開魯國。逃亡至齊國,又遭到齊景公的懷疑。之後,繞道宋國輾轉至晉國。遇到時任中軍佐的趙簡子趙鞅,趙鞅深知陽虎是一代奸雄,卻歡迎他前來投靠趙氏家族,當了趙簡子的家臣。趙簡子執政晉國後,又委任陽虎為相國。

  這時,簡主的左右勸誡說:“陽虎這個人,以季孫氏的家臣之身,毫無政治背景,卻能夠躋身魯國卿大夫行列,開魯國‘陪臣執國政’的先河。可見他是一個善於竊取別人國政的高手,怎麼能讓這樣的人當首輔之臣呢?這豈不是引狼入室嗎?”

  趙簡主胸有成竹地說:“如果陽虎要施展他的詭才,處心積慮謀求竊取我的國政,我就一定會勵精圖治,使我的政權固若金湯,豈不是更加牢固可守了嗎!”

  隨後,趙簡主運用高明的權謀之術,駕馭著這位廣遭議論的治國奇才。果真是亂臣遇強主,陽虎不敢為非作歹,而是忠心耿耿地輔佐趙簡主。不但使趙氏家族,在眾多諸侯中的聲望與日俱增,而幾乎達到霸主的地位!


24.箕鄭挈壺

  晉文公姓姬名重耳,即位之前,遭到驪姬的誣陷,他的父親晉獻公派人追殺至蒲城,僥倖斷袖爬牆逃走。他的隨從箕鄭,忠心耿耿地提著沿途討來的茶水飯食,一直跟隨著他。由於迷失了方向走錯了路,箕鄭與重耳失散了。箕鄭餓得在路上哭泣,直到餓昏過去橫躺在路邊,都不敢吃掉瓦壺中盛的食物。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護送下回到晉國,即位稱晉文公,起兵攻下原城。

  晉文公說:“不在意自己的生命,強忍飢餓之苦,一定要為我保全手中提的食物,這樣忠心耿耿的人,將不會憑藉原城背叛我。”於是,決定提拔箕鄭做原城的長官。

  大夫渾軒聽到這個消息後,反駁晉文公說:“以不動壺裡的食物為假託的理由,單憑這一點就相信他不會憑藉原城叛變,不是太缺乏君主的統治手段了嗎?所以,一個明君,不僅僅依靠別人不背叛我,而要依靠我的聖明,不可能有人背叛;不僅僅依靠別人不欺騙我,而要依靠我的聖明,不可能被人欺騙啊!”


25.餘桃啖君

  彌子瑕是衛國的一名美男子,他在衛靈公身邊為臣,很受寵愛。

  當時衛國有一條法律,誰私自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遭到砍去雙腳的酷刑。一天深夜,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假傳命令,駕著國君的車子出宮而去。衛王知道以後,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異乎尋常地誇獎他,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啊!為了母親,不考慮自己會受到剁腳的刑罰。”

  另有一天,彌子瑕與衛王在果園中游玩,吃到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捨不得獨吞,急忙拿著吃剩下的半個桃子,送給衛王,請他品嚐。衛王笑著說:“真是愛我啊!忘掉自己嘗過的桃子上,沾著他的口水,卻拿來給寡人吃。”

  直到彌子瑕姿色衰老的時候,立即失去了衛王的寵愛,以致觸怒了衛王。這下衛王的態度和口氣就完全變了,並且十分厭恨地說:“這個人,以前就假傳命令駕我的車子出宮,又曾經讓我吃沾著他口水的半個桃子,真是狂妄之極,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與當初並沒有改變,為什麼以前被稱美,後來卻獲罪呢?只因為衛王的愛憎完全顛倒了。

  由此說明,臣子受到君王寵愛的時候,認識與言行都適合君王的口味,容易得到君王的認可,因而更加親近受寵;當受到君王憎恨的時候,卻甚麼都不合君王的口味了,甚至於變成罪過.因而倍加疏遠。

  所以,進諫陳說與議論國事,不可不觀察君王的愛憎,然後方可適時審慎地進言啊!


26.知人不言

  春秋末年,田成子為齊國權傾朝野的百官之長,正野心勃勃圖謀篡國。朝中大臣只求避禍保身,都故作痴愚。

  有一次,齊臣隰斯彌去拜見田成子。田成子故意邀隰斯彌一起,登上自家的高臺。舉目四望,東西北三面風光盡收眼底,唯獨向南望去,一大片鬱鬱蔥蔥的樹林擋住了田家的視線。那片樹林,正是隰斯彌家的。

  田成子突然變得一言不發,顯然有不快之意。細心的隰斯彌,不願為這事得罪炙手可熱的權貴,回家後立刻喝令僕人去砍樹,以消除心頭之患。

  斧頭砍了幾下,隰斯彌趕緊制止。他的家臣問道“為什麼要改變主意呢?”隰斯彌說:“古代有句諺語說:‘能察覺深淵中有魚的人不吉祥。’ 那田成子正密謀篡國,將有重大機秘的事,最不希望別人察覺他的秘密。如果我在這時,表現出能猜透他思想深處的細微活動,必將成為田成子的眼中釘,那我的處境就太危險了。

  不砍樹,表明我對他的心思一無所知,還可以暫時避禍啊!知道了別人不願公開的秘密,那就會招來很大的麻煩了。”於是隰斯彌改變了主意,決定不再砍樹。

  正如隰斯彌所料,田成子不久就發動叛亂,殺死了齊國國君和那些聰明能幹的大臣。隰斯彌卻因自始至終大智若愚而倖免於難。


27.壽安之術

  聽說古代的神醫扁鵲,為了治療危重病人,用小刀刺骨作外科手術;聖人為了拯救國家的危局,冒死向君王進諫逆耳忠言。

  手術刀刺到骨頭上,雖然身受一時的痛苦,但治好了病,換來的卻是長遠的健康;逆耳忠言,即便有較小的差錯,聽起來心裡一時難受,卻能使國家安泰、人民幸福。

  所以,危重病人的安危在於忍痛求治;勇猛剛毅的君主,為使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幸福,不怕忠言刺耳。

  病人願意忍痛接受治療,扁鵲才能充分施展他精巧的醫術;君主不怕忠言刺耳,才不會失去伍子胥那樣的忠臣。這就是使病人長壽、國家安泰的最好方法啊!

  人生了病不願忍痛求治,那麼就會失去扁鵲施展技巧及時治療的最佳時機;國家出現了危難,不願聽刺耳的忠言,那麼就會失去聖人精闢鮮明的見解和主張。如果這樣,國家的長遠利益不會從天而降,個人的功業和名聲也不能長期存在。


28.有的放矢

  新磨出的利箭,張弓發射出去,即便是在夜間或閉上眼睛胡亂放箭,也不可能不射中任何一點細微之物。但是,他不能再次射中原處。所以,雖然射中小物,但不能稱為巧於發箭、奇於中的,因為他射箭沒有一個固定的目標。

  假如設一個直徑五寸大的靶子,再後退十步之遠,除了善於射箭的后羿與逢蒙,其他人恐怕難以百發百中了。因為,有了一個固定的目標。

  有了法則與標準,做起事來就困難多了;而沒有法則與標準,做事不受約束,就覺得很容易。

  有固定的目標,那麼后羿、逢蒙以射中五寸的靶子,就能稱為技藝高明;無固定的目標,那麼胡亂放箭即便能射中細微之物,也只能稱為笨拙。

  所以,沒有法則與標準以檢驗成效,能言善辯的人,就會無邊無際繁稱博引空談理論;完備法則與標準,那麼即使很有智慧的人也怕言語有失,不敢信口胡說。

  現在,一國之主聽取意見,不用正確的標準去檢驗是否合於國情,而是喜歡誇誇其談;不考慮是否正確有效,憑個人愛好賞識誇耀的那些“行家裡手”,卻不能治理國家。這就是一國之主長期受欺騙,而那些四處慫恿遊說的人,長期被供養的原因啊!


29.文子出亡

  晉國卿族內部爭鬥,六卿之一的中行文子被趙簡子趕到齊國。逃亡路過邊境縣城時,他的隨從說:“這裡的小官吏,是您過去的朋友,為什麼不在這裡休息一下,暫且等等落在後面的車子呢?”

  文子說:“我曾經喜愛音樂,這個人就送我名琴;我喜愛美化個人儀表,他就贈我玉環。其實他拿禮物來諂媚討好我,恰恰助長了我的過錯。從前他刻意來滿足我的慾望,是為了求得我的歡喜,以便對他包庇縱容,我現在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權勢,非常擔心他會拿我去取悅於他的新主子呢!”

  於是,文子日夜兼程離開了那裡。正如文子所料,這個人知道了中行文子的消息,果真扣下落在後面的兩車物品,立即獻給了他的國君。


30.不謝私恩

  管仲和鮑叔牙,分別侍奉齊僖公之子糾和小白。齊襄公時期,國內混亂,政令無常。二人恐遭殺害,於是小白逃到山東南部莒國,公子糾攜管仲奔魯。後來齊襄公被殺,魯莊公打算護送公子糾回齊國作國君。由於小白捷足先登,當上齊國國君,稱齊桓公。在齊國的脅迫下,公子糾為魯君所殺,管仲也被囚禁起來。

  鮑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齊桓公推薦管仲,並設巧計讓齊桓公派使臣向魯國請求放還管仲。魯莊公只好吩咐將管仲捆綁著,交給齊國使臣,押往齊國。

  管仲在路上又飢又渴,當路過綺烏邊防時,向邊防官討點飯吃。邊防官非常恭敬地跪著給管仲餵食,乘機私下對管仲說:“倘若您回到齊國能僥倖不死,並受到重用,該怎樣報答我呢?”管仲在那樣的處境下,仍然公私分明,大氣凜然地對邊防官說:“果真如你所說的那樣,我將重用賢人,選用能人,論功行賞。我能用什麼作為對你的報答呢?”那個邊防官自討沒趣,因此非常怨恨管仲。


31.目不見睫

  莊王想出兵征伐越國,杜子規勸莊王說:“大王要攻打越國,是為什麼呢?”楚莊王說:“越國政治混亂、國衰兵弱。”杜子說:“我最感憂慮的是,一個人的見識就象自己的眼睛一樣,可以看到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大王的軍隊,自從敗給秦、晉兩國,喪失寶貴的國土數百里,這又何嘗不是兵弱的表現呢?專門和楚國統治者作對的起義軍領袖莊蹺,官吏們卻不能將其拿獲,這又何嘗不是政亂的表現呢?大王的國家‘政亂兵弱’,並不在越國之下。不能自知其陋卻想去征伐越國,說明大王的見識也像您的眼睛一樣啊!”

  楚莊王在杜子的規勸之下,停止了這次軍事行動。

  由此說明,一個人的智慧不在於能夠認識別人,而在於正確地評價自己。所以說:“能看見自身的不足才稱得上明智。”


32.唯才是舉

  中牟縣沒有縣令。晉平公問趙武說:“中牟縣,是我國拱衛首都的中心城市,又是邯鄲的要衝之地。我想找一個優秀的縣令,誰去最合適呢?”趙武說:“邢伯子可以。”晉平公感到奇怪,對趙武說:“他不是你的仇人嗎?”趙武回答說:“私人之間的仇怨,不能帶到官署的公事中來。”晉平公又問:“宮中府庫的行政長官,派譴誰去好呢?”趙武理直氣壯地說:“我的兒子可以呀!”

  所以,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說法:舉薦人才時,對關係疏遠的人,不因與自己結有仇怨而加以阻止;推選親近的人,也不要埋沒自己的兒子。

  趙武一生堅持原則,所推薦的四十六人,直到趙武去世,前來弔唁時,都在賓客席位上就座。由此可見,他毫無個人恩怨的高尚品德,多麼受人敬重與懷念啊!


33.莫眾而迷

  頭腦機敏能言善辯的晏嬰出訪魯國,引發了魯哀公求知解疑的強烈願望。魯哀公向晏嬰提出了一個治國方略問題,他說:“古代名言說‘莫三人而迷’。我的理解是‘辦事不經三人商議,就會迷失方向’,所以我現在遇事常常發動舉國上下的臣民參與謀劃,魯國仍然不能擺脫混亂的局面,這是什麼原因呢?”

  晏子說:“您的理解是正確的。古語所謂‘莫三人而迷’,還告訴我們另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說的話,缺少依據,不足為憑;有倆個人說的話完全相同,您就可能半信半疑或表示認可;如果三個人都異口同聲,那就足以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可能使您喪失判斷能力了。’這就叫做:‘不因眾口一詞而迷惑。’

  現在,魯國的群臣成百上千,所有的言論幾乎都統一在季孫氏利益集團之下;魯國人也不是不多,說話的口徑,依然只代表季孫氏一個人,實際哪有三個人呢?”


34.早絕奸萌

  孔子的著名弟子子夏說:“僅據《春秋》這部國史記載,臣殺君、子殺父的事件,就有數十起之多。這些都不是一日之內就積累起來的禍患,而是積久漸成以至於此。

  凡是犯法作亂的陰謀活動,如果任其發展,時間長了就會積聚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強大了,就能釀成臣殺君、子殺父的惡果。所以,賢明的君主應該及早剷除一切邪惡勢力。”

  現在齊國大臣田常作亂,漸有苗頭可見了,但齊簡公不及早消滅他因而養虎為患,後來田常殺了齊簡公。晏子不花費精力讓他的國君管住侵犯欺凌君主的臣子,卻讓他的君主施行仁愛,結果齊簡公慘遭殺身之禍。

  所以,子夏說:“善於掌握權勢的君主,應及早拔出奸詐邪惡勢力於萌芽之中。”


35.離群必危

  子產是子國的兒子,子產忠於鄭國國君鄭簡公。在他任鄭國國卿之初,施行的改革措施,遭到廣泛的非議,但他不為所動,對自認為有利於國家的改革,不顧輿論反對,強制推行。

  因此,子國非常憤怒地責備子產,說:“你這樣孤高特異,脫離群臣,只按自己的信念去忠於君主。可是,歷來聖主得賢臣,必有聖智之君,而後有賢明之臣。如果當今君主賢明,也許能採納你的意見;君主不賢明,就不會聽從你的主張。聽與不聽,還不能確知。可是,你已經遠遠脫離群臣了。脫離群臣,必定會危及自身。不僅僅危及自身,而且還將進一步危及自己的父親啊!”


36.渴馬服成

  西周時有個名叫造父的著名駕車能手,跟從齊王駕馭馬車。他強迫馬匹忍渴受馴,從人驅遣。經過一百天的訓練,造父覺得已經成功了,請求試車。齊王說:“就在園子裡試車吧!”造父自認為很有把握,興高采烈地駕起馬車趕往皇宮的園子裡。當馬看見園中的水池,急忙奔向池邊飲水,無論造父怎樣驅趕,根本無法制止。試車就這樣失敗了。

  造父強迫馬匹忍渴受馴太久,渴極難忍的馬,突然看見水池,不顧一切兇悍奔突而去,雖然造父是鼎鼎有名的駕車能手,再也不能制服了。

  現在,齊簡公重稅重罰而誅嚴,將齊人淪為“渴馬”,禁錮民眾已經太久了。齊國大臣田成恆則慈愛寬厚,繼續推行他父親爭取民眾的政策,用大斗出貸、小鬥收進以吸引民眾。這就好比傾盡園中的池水,以示恩於渴民啊!所以深得人心的田成恆,終於在齊簡公四年殺死簡公,擁立齊平公,自任相國。從此,齊國的政權完全由田氏控制了。


37.玉巵無當

  韓昭侯推行法家的權術計謀治國。但是,他經常在大臣們面前炫耀自己,如何巧妙地運用統治之“術”,控制國家和駕御臣下。

  堂谿公認為“術”是要藏在心中的,不能輕易透露給別人,便轉彎抹角地向韓昭侯進言,故意問道:“假如有個價值千金的玉杯,上下貫通沒有底,可以盛水嗎?”昭侯說:“不能。”堂谿公又問:“有瓦器不漏水,可以用來盛酒嗎?”昭侯說:“可以。”堂谿公說:“一個瓦罐子,雖然值不了幾文錢,但因為它不漏,所以可以用來裝酒;價值千金的玉杯,非常貴重,但沒有底,裝水都不行,還有誰會往裡面注入美酒瓊漿呢?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如果貴為人君向群臣洩露不該說的話,就像這無底的玉杯了。雖然您有聰明睿智,無所不通,也不能全部用上您的統治之“術”了,因為自己的機密暴露了,別人就會嚴加防範。”

  昭侯聽了堂谿公的話,說:“你比喻得很恰當呀!”從那以後,凡是要開始籌劃天下大事的時候,沒有一次不是單獨睡覺的,唯恐說夢話讓別人知道了自己的計謀。韓昭侯改正了自己的缺點,利用帝王之術治國治人,使韓國強大得無人敢於貿然侵犯。


38.力士讓能

  少室周是先代中有名的純潔廉正、忠厚誠實的人,他善於徒手搏鬥摔膠,因勇力過人而充當趙襄主的隨身衛士。有一次與中牟地區一個叫徐子的人,比試徒手搏鬥,結果力氣比不上徐子。

  少室周十分佩服徐子的本領,便立即進宮把這件事告訴趙襄主,並推薦徐子代替自己的職位。

  襄主說:“你所處的職位,是別人夢寐以求的,為什麼說要讓徐子取代你呢?”

  少室周十分坦然地說:“小臣是憑力氣大得以侍候君主的,現在經過比賽,事實證明徐子的力氣比我大,我為徐子有這樣的本領感到高興,也為君主能得到這樣的人才感到高興,所以非常樂意推薦他。假如我不讓他替換自己,恐怕別人談論起這件事,一定會責怪我是個沒有信譽的小人呢!”


39.砥石彈癰

  毒瘡疼痛起來,不用石針刺及骨腔深處,內熱心煩疼痛就難以忍受。如果不是痛苦不堪,誰也不會願意讓人用半寸長的石針,去刺自己的瘡痛之處。

  現在君主治理國家也是這樣,並不是不知道只有除惡務盡,才能確保國泰民安。要治理好國家,不這樣就不能聽信非凡的道德智慧,就不能依法懲處作亂的奸臣。

  作亂的奸臣,一定是朝中執掌大權而作奸犯科的人。這種人,必定是君主最親近寵信的人。君主所寵信的人,與君主的關係,就像墨家所說的那樣,如同“石頭的堅、白兩種屬性相互結合在一起,是不能分割的”。

  所以,普通人所處的條件,要想分離君主與他所愛的近臣,等於是企圖割掉自己的左腿取悅於右腿。其結果必定因為割掉左腿而一命嗚呼,卻仍然不能取悅於右腿。


40.平夷矯直

  打鐵用的錘子和砧石,特地用來捶打弄平凹凸不齊的鐵器:“榜檠”專門用來校正不直的弓弩;聖人制定法律,是專門用來剷除人間不平、矯正社會不直的有力武器。

  齊閔王幻想借楚軍的力量抵抗燕軍,委任楚將淖齒為齊相。結果淖齒殺了齊閔王,還抽了齊閔王的筋,懸於廟梁,並與燕國一起瓜分了齊國土地;趙國大臣李兌得到任用,後來和公子成一起,發兵進圍沙丘宮達三月之久,斷絕宮裡的糧食和飲水供應,最終餓死主父趙武靈王。

  這兩個國君,都是不能使用手中的“錘子、砧石”和“榜檠”。所以,不但慘遭殺害,而且永遠成為天下人的笑談。


41.慈惠而亡

  魏惠王與卜皮交談時,問卜皮說:“你聽說我在外的名聲如何?”卜皮回答說:“我在外面聽說大王有仁慈惠愛的美名呀!”魏惠王愉快地接受,並十分高興地說:“既然這樣,那麼你認為我的功業將會達到什麼樣的最好程度呢?”卜皮毫不隱晦地回答說:“大王的功業將會走向滅亡啊!”

  魏惠王異常詫異地問道:“我仁慈惠愛,是做善事。做善事卻要走向滅亡,那是為什麼呢?”卜皮回答說:“仁慈就是不忍心嚴格執法,惠愛的就是喜歡施捨。不硬著心腸嚴格執法,就不能堅決治罪罰過;喜歡施捨,就會不等臣民建功而濫給賞賜。

  法治重在正確引導社會群體的行為,賞罰是法治制度正常運行的推動力。如果有過錯不懲罰,無功而受賞。這樣,你雖然並不是明知故犯而走向滅亡,不也是情理之中的必然結果嗎?”


42.唇亡齒寒

  春秋時代,晉獻公為了擴充勢力範圍,打通向中原腹地發展的通道,要想出兵消滅虢國。可是,晉軍必須經過虞國的領土才能到達虢國。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採納了大夫荀息的計策,以垂棘出產的美玉當誘餌,送給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虞國國君,作為借道的條件。虞國國君見到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滿口答應下來。

  虞國大夫宮之奇趕快阻止道:“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失去了嘴唇,牙齒也會受凍而保不住啊!所以,彼此相幫相救,是為了共同生存,而不是相互索取,互施小恩小惠。今天晉滅了虢國,明日虞國也就必將隨之滅亡。借道給晉國的事萬萬使不得。”

  虞君不聽宮之奇的意見,認為晉國是大國,人家主動送來美玉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借條路走走都不行嗎?於是收下美玉,讓晉軍暢通無阻地通過虞國,前去攻擊虢國。

  宮之奇清楚地知道,虞國滅亡的日子也不遠了,於是迅速帶著家眷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軍順利地達到了消滅虢國的目的。在回軍途中,又把親自出城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易如反掌地消滅了虞國。


43.以美為罪

  春秋時晉國滅掉翟國,翟國人大多淪為晉國的臣民。善於狩獵的翟國狄族人,將大狐與黑豹的毛皮獻給晉文公。晉文公收下客人奉獻的貴重毛皮,嘆息道:“這都是因為毛皮的美麗,導致了大狐與黑豹遭殃啊!”

  那些治理國家的統治者,為了名聲稱號成為罪過而付出代價的,徐偃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徐偃王統治漢東,擁有地方五百里,因行仁義而獲得美名,割地而朝者有三十六國,所以招致忌恨,楚文王以“恐其害己”為名,出兵消滅了徐國。

  因為擁有美好的城邑和土地而成為罪過,而被晉獻公滅掉的,虞、虢兩國就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老子》說:“人世間發生那麼多罪惡事件,最大的原因,在於足以引起人們慾念的事物太多。”由此說明,一切都不要太過顯露,否則你就是第一個倒黴的人了。


44.共車必敗

  假設讓王良與造父這兩個駕車能手,共駕一輛馬車,一人把持一邊馭馬的韁繩,趕車進入里巷的大門。即便這種駕輕就熟的事,卻必敗無疑,根本無法上路,更到達不了目的地。假設讓田連與成竅兩位最著名的琴師,共彈一張琴,一人撥弄一根琴絃而各彈各的調,肯定彈奏不出婉轉動聽的樂曲。


45.齊桓服紫

  齊桓公喜歡穿紫色衣服,齊國上下竟相效仿,都以穿紫衣為榮。所以,當時紫色布料的價格,是素色的五倍以上。

  齊桓公對這種情況十分擔憂,他對管仲說:“我愛穿紫色衣服,紫色布的價格漲得太高,如果全國的百姓都愛紫衣不止,這不是太奢侈了嗎,我該怎麼辦呢?”

  管仲說:“這好辦,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您想制止國人不要太奢侈,何不試試自己不穿紫服,並對您身邊的人說:‘我現在非常討厭紫衣的臭味了。’”

  齊桓公說:“好的,就這樣辦。”

  齊桓公的話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傳遍全國,而且當天朝中近臣就沒人穿昂貴的紫衣了;第二天,整個都城就沒人穿紫衣了;到了第三天,全國再沒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46.曾子烹彘

  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小兒子緊跟不捨,哭哭啼啼地要跟著一起出門。曾妻逗哄孩子說:“你快回去,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

  妻子剛剛從集市回來,曾子就要去捕捉尚未養大的小豬,準備殺掉它。妻子急忙制止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說著玩罷了,你怎麼就當真了呢!”

  曾子嚴肅地對妻子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師,尤其跟小孩兒是不可隨便開玩笑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分辯是是非非的能力,全憑摹仿父母的樣子、聽從父母的言傳身教做事。現在你欺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這樣做絕不可能把孩子教育好呀!”

  於是,曾子果真把豬殺了,煮肉給孩子美餐了一頓。


47.假冒神君

  久旱不雨,沼澤的水都乾涸了,棲息在沼澤邊的蛇群正要搬家,重新尋找一個水草與食物豐盛的安身之處。

  臨行前,有一條聰明的小蛇對大蛇說:“如果你在前頭走,我在後面跟著,您大我小,人們一眼就看出我們是搬家過路的蛇,一定會有人捕殺我們,必須想個萬全之策。我看倒不如我們首尾相銜,再讓你揹著我走。因為,人們從沒見過蛇是這樣行走的,他們就會把我當作‘神龍’,誰還敢傷害我們呢!”大蛇想了想,覺得是個好主意。於是它們互相銜著對方的尾,大蛇揹著小蛇,在光天化日之下,裝模作樣地爬過公共大道,然後揚長而去。

  人們看見這一奇特的現象,果然都誠惶誠恐地為它們讓路,直到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個個才開始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見到的情景,並得意洋洋地說:“我剛才真的看見‘神龍’了!”

  人世間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惜一切手段,幹著欺世盜名的勾當,卻冠冕堂皇地騙取無知善良的人們頂禮膜拜啊!


48.千秋萬歲

  現在那些以祈禱求神騙取錢財的人,祝人長壽時,常常討好主人說:“祝您千秋不老,萬壽無疆!”從此,“千秋萬歲”之類吵擾繁雜之聲,喋喋不休聒噪於耳。

  然而,一個人的壽命是有限度的,生命的歷程一天一天地過去,沒有任何實據表明誰真的能夠“千秋萬歲”,甚至使人的壽命多活一天也無法驗證。這就是人們為什麼鄙視那些以空話取悅於人的巫祝小人的根本原因啊!


49.棘刺母猴

  燕國國王喜歡小巧玲瓏的精美玩物,有個衛國人便在燕王面前誇誇其談,自稱他是身懷絕技、天下無雙的能工巧匠,並討好說:“我自願請命,用荊棘的芒刺尖端,給燕王雕刻一個活靈活現的獼猴。”

  燕王聽到天下還有這樣高超的技藝,心裡非常高興,便輕信了他的一番謊話,決定用五乘之地的稅賦,作為優厚的待遇養著他。

  隨後,燕王說:“我要親自看看,你是怎麼在荊棘的芒刺尖端雕刻獼猴的。”

  衛國人繼續撒謊說:“國王想看我雕刻的獼猴,必須半年不入宮,不喝酒吃肉,然後選一個雨後日出的晴朗天氣,恭恭敬敬地展示在半陽半陰的地方,這樣才可能看見荊棘芒刺尖端上的獼猴。”

  燕王始終沒法等到那樣的時機,只能繼續供養著這個衛國人,卻不能欣賞到他心中嚮往已久的玩物獼猴。

  鄭國有個住在臺下的巧匠,告訴燕王說:“臣民我是打造刀具的鐵匠,一切精細的東西必定要用刀來刻削它,而刻出來的東西肯定要比刀刃大。實際上,棘刺尖上根本容納不下任何刀鋒,更不要說在荊棘的刺尖上施展技藝了。燕王你只要親自看看他的刀具,不就真相大白了嗎!”

  燕王說:“好!”於是對衛國人說:“你刻荊棘刺尖上的獼猴,用什麼工具呢?”

  衛人回答說:“用刀啊!”

  燕王說:“我想看看那刀是什麼模樣?”

  衛人說:“請讓臣僕到住處去取來獻給燕王就是了。”

  眼看這個彌天大謊即將原形畢露,所以,衛國人趁機逃之夭夭了。


50.襄主取士

  王登在任中牟縣令的時候,向趙國國君趙襄主進言說:“中牟縣有名叫中章和胥己的兩個讀書人,他們都有很好的個人道德修養,學識也很淵博,您何不珍惜眼前的人才,選用他們為國效力呢?”

  襄主說:“你去考察一下,我將任用他們為中大夫。”

  相國規勸襄主說:“中大夫是國家重要的官職了。現在他們還沒有建立什麼功業,就授予高官顯位,這可不是加封大臣的一貫做法啊!況且君王只不過耳聞他們的名聲罷了,並未眼見是否屬實呀!”

  襄主說:“我選拔王登的時候,就已經用了我的耳朵,又用過我的眼睛。現在,王登選取人才,又用了他的耳朵、用了他的眼睛。這樣一級一級到處都是我的耳目,就好比我極盡耳目之力,從來沒有休止啊!”

  王登一天能舉薦兩個中大夫,國君還賜予他們土地和房屋。所以,一時之間,在中牟縣境內,放棄耕田種地,賣掉房子與菜地果園,去追求文章經籍的人,幾乎達到全城的一半。


51.三蝨相訟

  有三隻蝨子,寄生在一頭肥豬身上食其血寢其皮。有一天,三隻蝨子相互爭吵不休。這時,另一隻路過的蝨子,見他們互不相讓,就問:“你們為什麼爭吵,能告訴我嗎?”三隻蝨子爭先恐後地回答說:“為了爭奪豬身上膘肥肉嫩的地方。”那隻過路的蝨子聽了哈哈大笑,說:“難道你們就不擔心,年終臘祭百神的日子就要到來了嗎?到了殺年豬的時候,最肥的豬就要首先被宰殺,用茅草一燻,豬就燻成肉乾了,附著在豬身上的蝨子也免不了一齊遭殃。你們又為什麼不為共同的命運、長遠的利益而憂慮呢?”

  這些蝨子一聽,才恍然大悟,立即停止爭吵,大家擠在一起,貪婪地吮吸著豬的鮮血。

  到了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祭神的時候,那頭豬已非常消瘦了。因此,豬的主人沒有殺掉它。


52.白馬過關

  舁說在宋國以能言善辯著稱,他以“屬概念”的馬與“種概念”的馬,並非全等的邏輯關係,提出“白馬非馬”的命題。就連當時齊國都城最著名的“稷下學派”辯士,都信服他的觀點。

  可是,當他騎著白馬通過關卡的時候,守關將士卻要求“所有的馬通過關卡必須繳納捐稅”。這時,他的“白馬非馬說”就不起作用了。無論他怎麼搖唇鼓舌,解釋說“白馬非馬”,守關的人還是堅持執行關卡的規定,他只得如數交納馬匹過路費。

  所以,憑三寸不爛之舌,借花言巧語的詭辯,固然能壓倒一國的辯士,但按照具體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卻矇混不了一個忠於職責的守關將士。


53.虞慶造屋

  趙國的辯士虞慶,正在建造房子,他對工匠說:“住室建築的頂部太高了。”工匠回答說:“因為這是建造新房子,泥巴是潮溼的,屋頂的木條也是新鮮的,乾透了就會變形降低。”

  虞慶說:“不對!潮溼的泥巴重量大,新鮮的木材是彎曲的。用新鮮彎曲的木條承載潮溼沉重的泥巴,房頂就應當低一些。過一段時間,泥巴幹了,木條也幹了。泥巴幹了就變輕,木條幹了就變直,變直的木條承載變輕的泥巴,房頂還會增高。”

  工匠雖然具有豐富的造屋經驗,心裡明白虞慶的說法不切實際。由於言語鈍拙無話辯駁,只好按照虞慶的要求造房子。沒過多久,房子就垮塌了。


54.燕王學道

  有個旅居燕國的外來人,吹噓自己能教燕王長生不老的方法。燕王聽了信以為真,便立即派人去學習。誰知派去學習的人還沒有學到任何東西,賓客就突然死了。燕王聞訊大怒,把派去學習的人殺了。

  燕王不知道那人欺騙了自己,反而怪罪派去學習的人而殺掉他。

  凡相信那些不合於情理的事情而誅殺無罪的人,是不進行調查研究造成的人間悲劇啊!更何況,人們最重視的東西,莫過於自己的生命了。那個靠吹噓騙人的外來人,既然不能使自己免於一死,又怎麼可能有辦法讓燕王長生不死呢?


55.茲鄭引輦

  一個名叫茲鄭的男子,拉著重車經過山谷之間的延綿高地,因體力不支而上不去。他只好停下來,坐在拉車的轅木上唱歌。他的歌聲吸引了路上的行人,走在前面的都自動停下腳步,走在後面的迅速趕上來。在同路人齊心協力的幫助下,車子才上了長長的陡坡。

  假如茲鄭沒有辦法調動路人,那麼他即便耗盡力氣以至於累死,車子還是上不了面前的陡坡。現在,茲鄭自身不受勞苦卻克服了最大的困難,是因為他有很好的辦法,引來眾人熱情幫助的緣故啊!


56.留有餘地

  戰國時代著名的雕刻家桓赫說:“雕刻人物與飛禽走獸的要領,不如先將鼻子刻大一些、眼睛刻小一些。鼻子大了可以刻小,小了就不能變大。眼睛小了可以刻大,大了就不能變小。” 所以,一個技藝高超的雕刻藝術家,在進行創作的時候,講究的是留有餘地。民間行話也說:“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脊薄難複肥”,這些都是必須切記的原則。

  處世為人,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呢?許多事情都是不可恢復原貌、不能回頭重來的,必須未算勝局先算敗,預先留有可以補救的餘地。這樣,辦起事來就很少會一敗塗地、不可收拾了。


57.楊布打狗

  楊朱的弟弟楊布,穿著白色外衣出門,回家的時候天下起了雨,他便脫掉白色外衣,換上黑色的衣服。回家時他家的狗不認識他了,向著他汪汪大叫不止。楊布非常憤怒,正準備將它痛打一頓。楊朱說:“你就不要打它了,當你遇到類似情況也會這樣。假如你的狗出去時是白色的,回來卻變成了黑色,難道你不覺得懷疑嗎?”

  所以,自己發生了變化,就不要責怪別人對你另眼相看了。


58.自止於足

  齊桓公問管仲:“衡量富足有一定的限度嗎?”管仲回答說:“水的限度,就是無水而又需要水的地方;富的限度,就是擁有的財富已經足以滿足需求的時候。

  如果人們不能在足夠富裕的時候節制慾望,那就永遠沒有富足的限度了啊!”


59.搖木拊本

  要想搖動樹上所有的樹葉,如果一片片地牽拉它的葉子,豈不是既勞累又不能把每一片樹葉都牽拉周遍嗎?如果敲擊樹幹,樹葉就會全部搖動起來。

  靠近深潭搖動樹木,鳥兒就會受驚而高飛,魚群就會害怕而下沉。

  善於撒網的人必定要抓住總繩,而不是一個一個地牽拉它的網眼去捕魚。如果要一個一個地拉開所有的網眼去捕魚,豈不是既勞累又難以捕到魚嗎?只要抓住網的總繩,不用費力,魚就被囊括網中了。

  一個國家的官吏,是管理民眾的主體,是統治者維繫人民的“總繩”。所以,聖明的君主,應注重治理官吏而不直接管理百姓。


60.螳螂捕蟬

  園中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一隻知了。知了鼓動翅膀悲切地鳴叫著,準備吮吸些清涼的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正在它的背後。螳螂伸出兩隻像砍刀一樣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時候,卻不知道黃雀就在它的後面。黃雀伸長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時,卻不知道榆樹下面有個拿著彈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長長的,正在瞄準它。 孩子一心想射殺黃雀時,卻不知道前面有個深坑,後面還有個樹樁子。這都是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隱藏著禍害的表現呀!


61.智子疑鄰

  鄭國有一戶人家,他有一個兒子,將要出外做官。臨行前告訴家人說:“必須修築好遭到破壞的牆院,像這樣破損不修,可能會招來賊人輕易入室偷盜東西。” 鄰居也這樣提醒他。

  由於鄭人沒有及時修補牆院,而賊人果真乘機偷走了他家的錢財。於是鄭人極力誇獎自己的兒子,認為兒子有先見之明,但卻懷疑曾提醒他注意防盜的鄰居是盜賊。

  兩個人指出的問題,本是一樣的。然而,情義深厚關係密切的人,可以看成同類併合力同心;感情不深關係冷淡的人,卻受到懷疑。

  由此說明,認識事物的現象和規律並不難。如何及時決斷、正確處置所發現的問題,才是最難的啊!


62.可料不疑

  戰國時有位哲學家惠施說:“如果射箭能手羿,拿著套馬的繩帶及皮袖套與控制弓箭的機械裝置,即便是關係疏遠的人,都敢於爭著去為他舉起射箭的靶子。可是,頑皮的小孩搖搖晃晃地揮舞著弓箭時,連他的慈母都會躲進屋裡關上房門。”

  所以說:“可以預料必然沒有危險時,即便是關係疏遠的人,也不懷疑羿會誤射到自己;不能肯定必然沒有危險時,就連自己的慈母也要躲避張弓射箭的孩子。”


63.社鼠之患

  齊桓公問管仲說:“治國最擔憂的是什麼?”管仲說:“最擔憂的是社鼠。那土地廟中的土地神,用木頭構成骨架,表面則用泥土塑造成偶像。狡猾的老鼠就乘便悄悄在它背後刨個洞,而後寄身其中,形成難以剷除的禍患。用煙燻它就會燒壞木頭,用水灌它又將使泥塑崩塌。這就是人們受社鼠困擾的原因啊!

  如今君王左右有那麼一批人,他們出朝倚仗權勢、魚肉百姓,入朝結黨營私、藐視群臣、隱蔽罪惡、欺瞞君上。這樣的奸賊不誅滅,國家的法律就要遭到破壞;如果要懲治他們,君王又會疑慮、庇護他們。正是靠著這樣的政治環境,這種人才能存在於國君的身邊。正直善良的人們,看在眼裡恨在心頭,卻將他們奈何不得。這就是嚴重危害國家又始終消滅不了的社鼠啊!”


64.西巴釋麂

  春秋時魯國大夫孟孫氏打獵時,捕獲了一隻小麂子,讓隨從秦西巴立即帶回家。一路上麂崽的媽媽,不斷哀啼著跟隨在後面。秦西巴不忍麂崽受到傷害,就把它放還給了母麂。

  孟孫氏打獵回到家中,興致勃勃地向秦西巴要那隻小麂子,秦西巴如實回答說:“因為我不忍心看到您傷害那隻可憐的麂崽,就把麂崽放還給了它的母親。”孟孫氏盛怒之下,把秦西巴趕了出去。

  這件事過了三個月,孟孫氏重新把秦西巴召回來,讓他做自己兒子的老師。孟孫氏的侍從對他說:“您不是以前歸罪於他嗎?為什麼現在又召回來,讓他做您兒子的老師呢?”孟孫氏說:“他對一隻麂崽都不忍心傷害,又怎能對我的兒子沒有深厚的愛心呢!”

所以說:用盡心機行奸使詐,不如自然質樸真心誠意。


65.舜耕歷山

  相傳上古舜帝為民時,受繼母的迫害而有家不能歸,就到歷山媯水邊搭了個茅棚,墾荒躬耕於歷山之下,在那裡留下了許多為百姓排憂解難的動人故事。

  當時歷山的農民,經常發生土地糾紛,侵入別人的田界,舜知道後,親往現場和農民一起墾荒播種,同時還把自己的土地贈送給體弱和有困難的人耕種,自己重新墾荒。一年之後,田中壟溝界限清楚,不再有人侵佔別人的田界。

  河邊的漁民,為搶佔水中的小塊高地打魚撈蝦,舜便去那裡打漁,專揀最低最差的位置,晚歸時還將自己捕的魚送一些給年長體弱的人。在舜的帶動下,禮讓長者就成為普遍的現象。

  歷山東部平坦而廣闊的山腳下,人們用土窯燒製陶器,質量粗劣不堅固。舜便去那裡燒製陶器,一年之後,燒製的陶器美觀大方,牢固耐用了。

  孔子嘆息道:“耕地打漁和製陶器,都不是舜的職責,而舜到那裡去幹這些事,他的所作所為可以扭轉不良的社會風氣。舜的確稱得上仁啊!他親自耕種藉田,置身於勞苦大眾之中,獲得老百姓的信賴,大家都願意緊緊跟隨著他。所以說:聖人的德行,果真能夠無聲地感化善良的人們啊!”


66.師曠援琴

  晉平公與臣子們一起喝酒,暢飲樂極之時,晉平公得意洋洋地說:“哈哈!沒有誰比做國君更快樂了!他的話沒有誰敢違背啊!”著名盲人樂師師曠正陪坐在晉平公身邊,聽了這番話,故意裝聾賣瞎,拿起手中的琴朝他撞去。晉平公情急之下連忙張開衣襟擋住,師曠的琴撞在牆壁上碰壞了。

  晉平公說:“太師,你撞誰呀?”

  師曠巧妙地大聲回答道:“剛才有個小人在旁邊胡說八道,我非常氣憤,所以撞他。”

  晉平公說:“是我呀!”

  師曠說:“哎呀!這實在不是一個國君應該說的話啊!”

  晉平公的侍從認為師曠欺君犯上,要求懲辦他。晉平公說:“免了吧,我要以此作為慎言慎行的借鑑與警戒啊!”


67.莫敢索官

  齊桓公向管仲傾訴內心的煩惱,對管仲說;“國家的官位少,但求官的人卻太多,我為此憂心如焚啊!”管仲說:“只要您不聽從任何親信要職要官的請求,遏止封官許願買官賣官的不正之風。注意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根據才能給以相應的待遇,記錄貢獻的大小授予相當的職位和級別。就沒人敢伸手要求提級加薪了,這件事您還有什麼難為與憂愁呢?”


68.見小曰明

  從前,商紂王因為使用象牙製作的筷子,紂王的叔父,官居太師的箕子,對此感到恐懼不安。他以敏銳的眼光由此聯想到,一旦用上象牙筷子,必然不願放到陶土大碗裡面去隨便拈取食物,必定發展到使用犀角美玉製成的高檔奢侈杯具,才能與之相配。使用象牙筷子和高檔的奢侈杯具,必定不願用來裝粗劣的雜糧飯和菜葉湯,必定發展到要吃未生出的犛牛、大象和豹的幼胎。吃犛牛、大象、豹胎,必定不會再穿粗布短衣、食住在茅屋之下,必定要穿重重色採精美華麗的衣服,住高大寬敞的樓閣亭臺。用物質來滿足貪婪者的慾望,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見一葉落,當知天下秋。我害怕將來產生如此危險的結局,所以現在非常恐懼這樣的開始。

  居位五年,窮奢極欲的暴君商紂王,果然大量搜刮天下民脂民膏,建造了用各種肉類裝點的園子;設置了大量的銅格子專門用來烤肉;釀酒之多,酒糟堆成高丘,美酒注滿大池。終於導致紂的滅亡。

  箕子見到紂王使用象牙筷子,就能預見天下的禍患。所以說:“能見端以知末、見微而知著,就叫作英明聖哲。”


69.莫辨楮葉

  春秋戰國時代,象牙雕刻工藝技高工巧,當時有個宋國人,用象牙為宋王設計製作了一件極為精緻的楮葉工藝品,足足花了三年功夫才完成。長條形的葉柄肥瘦逼真,葉面上繁多的絨毛清晰可見而富有滋潤的光澤。將它混雜在楮樹的葉子中,難以分辨真假。這個人就靠奇巧的技藝在宋國享受著優厚的待遇。

  道家人物列子聽說了這件事,感嘆道:“假如天地之間任何一種植物,三年才能生長出一片葉,那自然界植物的葉子就太少了啊!”

  由此說明,不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各種資源條件,而片面依託個人的本領;不順應事物的必然規律,而去學步於個人的智巧。這同三年制成一片楮葉有什麼區別呢?如果違背農時在冬季耕作種植莊稼,即便是以善於種植農作物著稱的後稷,也不能保證糧食足夠而有餘;豐收年景各種莊稼生長茁壯,就連奴隸也不會一味吃粗劣的食物。靠個人的力量,後稷也生產不出足夠的糧食;順應自然,奴隸也會衣食有餘。

  所以說:“必須依靠萬物的自然規律,不敢任意行事啊!”


70.自勝者強

  孔子的著名弟子子夏遇見曾子。曾子問子夏:“你為什麼身體長胖了呢?”子夏回答說:“戰勝了自我,所以胖了!”曾子說:“什麼意思呢?”子夏說:“我的思想鬥爭反覆激烈啊!當我深入瞭解先王的道義時,深感顯耀崇高而為之敬仰;可是眼前一再出現榮華富貴,又感到欣喜與羨慕。兩種思想的鬥爭,反覆激烈未分勝負,當然就瘦了。現在,先王的道義終於在我的心中取得勝利,我的身體自然就胖了。”

  因此,樹立遠大志向和高尚節操之難,不在於戰勝別人,而在於戰勝自己。所以說:“能克己修身,戰勝自我的人,才堪稱為強者。”


71.買櫝還珠

  楚國有個珠寶商,到鄭國去做珠寶生意。他對珠寶的包裝費盡了心思。首先用有香氣的木蘭做成華麗的盒子;再用高級香料肉桂及山椒塗抹薰烤;邊緣還鑲嵌小粒圓形的玉石刻意裝飾、用翡翠集合在一起加以襯托。極力向人們炫耀他的珠寶是何等貴重,以便待價而沽。

  可是,人各有異,取捨不同。有個鄭國人,只留意外表流光溢彩,不在乎它的內在價值,買走了這個漂亮的盒子,卻把裡面具有真正價值的珠寶退還給了他。可以說這個珠寶商只是長於製售精美的包裝盒罷了!不能說是善於經營珠寶生意啊!

  現在社會上的一些言論,都是華麗巧辯之談,正是因為君王捨本逐末,只欣賞採納那些華美的言辭,而捨棄那些真正有用的東西。


72.竊金不止

  在楚國荊山東南,谷地寬廣,富含金礦。順著水流泥沙俱下,附著於水流泥沙之中,有貴重的天然金砂。所以,大量的淘金者從四面八方湧來,偷偷地採金。

儘管官府的採金禁令非常嚴厲,抓到了偷採金砂者,立即在市街分屍示眾。禁令下達後被處以極刑的人不計其數,屍體拋棄於水中,水為之阻塞不流。可是,違法採金還是不能禁止。

  當時,最慘重的酷刑,沒有比'市街分屍示眾'更殘忍的了,但偷偷採金的行為還是不能禁止。那是因為,不一定每個偷偷採金的人,都會被官府抓獲,這樣就會有人心存僥倖、鋌而走險。

  所以,現在若有人在這裡說:“給你天下所有財富再殺死你,你願意接受嗎?”即便是見識短淺沒有作為的人,也不會作出這種愚蠢的選擇。佔有天下,多麼大的利益誘惑呀!還不願意,那是因為他已知道必死無疑。

  所以,刑罰只要有一絲一毫的漏洞存在,那麼雖然有'市街分屍示眾'的酷刑,也會有人心存僥倖、鋌而走險,偷偷採金的行為就不能禁止。如果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知道犯法必死無疑,那麼把天下的財富全都給他,也沒人願意去幹違法亂紀的事了。


73.富賈買璞

  宋國有個名叫監正子的富商,在市場上與別人爭買一塊叫價百金的玉坯。監止子認出這塊未經雕琢的玉坯,的確質量上乘,他立即想了個歪主意,假裝失手,把璞玉掉到地上碰壞了。這時,其他人都怕擔干係而紛紛散去。賣玉的人要求監止子賠償,他二話不講,掏出一百金承擔賠償責任,可是玉坯就這樣輕易到手了。

  監正子把略有損壞的玉坯拿回家,找最好的工匠進行加工雕琢,修復毀損造成的缺陷,成了一塊價值昂貴的美玉,居然溢價千倍啊!

  事情就是這樣,有時候竭盡全力去做,卻以失敗而告終。然而,即使失敗了,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完全放棄,就根本沒有成功的機會了。


74.後息為勝

  有兩個鄭國人,在那裡瞎爭論誰的年齡大。其中一個說:“我和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的部落領袖,唐堯大帝同年而生。”另一個則說:“我與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黃帝的哥哥同歲。”

  兩個人就這樣你來我往,爭論不休。

  這種不受檢驗與約束、毫無意義而且永遠得不出結果的爭論,大概只能以誰能一直說到最後,再沒人胡說八道“接招”了,誰就算勝利了吧!


75.卜妻為褲

  鄭縣人卜子的褲子破了,便叫他的妻子給他做一條褲子。妻子問:“這次您的褲子做成什麼樣子呢?”卜子說:“像我那舊褲一樣。”

  卜妻只知墨守成規而呆板地模仿做事,只講形式與教條,將做成的新褲毀壞,跟那舊褲一模一樣破爛不堪。


76.宋人治書

  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彙編《尚書》中說:“紳之束之。” 意思是說,一個人要像用大帶束腰一樣,隨時嚴格約束自己。

  可笑的是,宋國有個研究《尚書》的書呆子,他只知道死摳字眼中狹隘的知識,不懂得從平凡簡單的現象中推導出深刻的道理來。這個書呆子照字面的意思,用衣帶一層一層厚厚地把自己的腰緊束起來。有人問他:“這是為什麼呢?”他非常嚴肅地說:“《書》中就是這樣說的,我當然應該這麼做啦!”


77.秦伯嫁女

  從前,秦穆公出於政治目的,最初把他的女兒懷嬴嫁給在秦國為人質的晉太子子圉,後來又將懷嬴嫁給晉國公子重耳,懷嬴身為秦國公主,迫於父母之命,再嫁給她的母舅又是前夫晉懷公的伯父。

  秦穆公為了顯示其霸主的地位,特地為他的女兒裝飾打扮,隨嫁的“侍女”都穿著華麗的衣服,且多達七十人。

  可是,懷贏隨晉公子回到晉國後,晉國人非常喜歡那些姿色靚麗的陪嫁“侍女”,卻輕視秦穆公的女兒。

  秦穆公本末倒置反而弄巧成拙。這可以叫做善於嫁“侍女”的高手,而不能說善於嫁女兒啊!


78.畫鬼最易

  有個外來的畫師給齊王畫畫,齊王問他:“畫什麼東西最難?”畫師毫不猶豫地回答說:“畫狗畫馬最難啊!”齊王又問:“畫什麼最容易呢?”畫師回答說:“畫鬼怪最容易呀!”齊王迷惑不解地問道:“這是什麼原因呢?”畫師說:“狗和馬是人們最為熟悉的動物,從早到晚在人們面前顯露無餘,是不能馬馬乎乎隨意虛構的,只要有一點點毛病,人們立刻就會分辨清楚。所以要想真正有出神入化之筆,那是最困難的,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功夫才行。妖魔鬼怪就不同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它們的具體形象,可以胡編亂造,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不受客觀實際的檢驗,所以畫起來是最容易的,而且誰也挑不了毛病。”


79.子產息訟

  有兩個人爭吵不休,子產為他們評理。子產把他們分開兩處,不讓他們互相知道對方談話的內容。然後把他們兩人的話,顛三倒四地告訴對方,然後根據雙方的談話,發現漏洞,再仔細核對分析,誰是誰非很快就弄明白了。


80.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春,齊國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從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援燕攻打入侵的山戎國。山戎首領密盧逃到孤竹國,與孤竹首領密謀,令城中兵民隱匿山谷。

  為了實現北方地區的長治久安,齊軍乘勝追擊直搗孤竹。孤竹國王答裡呵,派大將黃花率兵跟密盧一道前去迎戰齊軍,一觸即潰,黃花於是殺了密盧,到齊軍中獻上密盧首級而詐降,稱願為齊軍引路,前去追擊答裡呵。齊桓公信以為真,率領大隊人馬跟著黃花向北追擊。進入遷安市南部與灤縣北部接壤的區域,在一個叫“旱海”又稱“迷谷”的村莊。由於已近冬日,只見茫茫無垠的沙磧之地,這時天色已晚,分不清東西南北,黃花也乘機溜掉了,情況非常危急。

  管仲猛然想起老馬能認識自己走過的道路。便對齊桓公說:“我們繳獲了山戎與孤竹國大量的戰馬,現在老馬的本領可以派上用場了。”於是,派人挑選了幾匹身強力壯的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最前面帶路,這些老馬毫不猶豫地朝孤竹國方向走去,引導大軍走出困境,打敗了孤竹國,斬孤竹君侯之首,黃花也被亂兵殺死,孤竹國就此滅亡了。

  在山中行軍的時候,沒有水喝。隰朋說:“冬天螞蟻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蟻穴周圍防雨水的浮土高一寸,地下八尺就會有地下水。”於是派人在山的南面打井,果然找到了水源。

  憑藉管仲的聖明和隰朋的智慧,遇到他們所不瞭解的事情,也不把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看作難堪的事。現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敦厚愚誠的心,學習和吸收聖人的智慧,這不是很大的錯誤嗎?


81.箕鄭示信

  晉文公向箕鄭詢問治亂的方法,說:“治亂如救餓。那怎樣才能如緊急迫切地'救餓'一樣,迅速治理國家的混亂局面呢?”

  箕鄭回答說:“誠實守信!”

  文公說:“怎麼才叫誠實守信呢?”

  箕鄭說:“國家的號令、政事、法度都要誠實守信。國家的號令誠實守信,群臣就會忠於職守,評論好壞、褒貶功過就不超越法度,不會怠慢荒廢各種事業;國家的政事誠實守信,就不會違背自然規律,百姓專心一意從事生產,不錯過有利的天時季節;國家的儀制法度誠實守信,關係親近的人就會互相勸導勉勵,做到遵紀守法努力工作,關係疏遠的人也會受到教化真心歸服了!”


82.昭侯藏褲

  韓昭侯叫人把他的破舊褲子收藏起來,隨侍左右的僕役說:“君王也太不體面了吧!連破舊的褲子都捨不得送給左右隨從,還要收藏起來。”韓昭侯卻態度和藹地對僕役說:“其中的道理你們就不懂了,我聽說真正的聖主明君,非常重視自己的情感,決不隨意表現出不高興或喜悅的神情。顰有顰的目的,笑有笑的意圖。眼下我那些褲子,豈能是皺眉微笑可以相比的呢!兩者相差太遠了。我一定要等到對國家有大功的人,再親自加賞給他們。由於還未發現賞賜的對象,所以現在要把那些破舊褲子收藏起來,沒有輕易給予其他什麼人啊!”


83.曲成於欲

  孔子告訴弟子們說:“誰有辦法能勸阻楚國令尹子西,不再沽名釣譽呢?”子貢說:“我端木賜盡心竭力去說服他,還是可能的。”於是前去開導子西,子西果真不再迷惑了。所以,楚平王死後,令尹子常欲立他為楚王,子西堅決不受,而擁立年幼的太子珍為楚昭王。昭王死後,他又擁立昭王之子熊章為楚惠王。

  孔子說:“心胸真是寬廣啊!不為權利所誘惑;德行高潔啊!可是人的本性是難以徹底改變的呀!曲的就是曲的,直的就是直的。”所以,孔子又說:“子西還是不能免於災禍啊!”

  後來子西不聽忠告,還是為了名聲,錯誤召回為人狡詐流亡在吳的白公勝,而且在其卵翼之下,把他安排到靠近吳國邊境上去保衛邊疆。終因養虎為患,後來白公勝發動政變,在朝廷上殺死了子西。所以說:“心地善良、行為正直的人,也會違背自己的本意而不知不覺地成就別人的慾望啊!”


84.慶封走越

  慶封和崔杼都是齊國的大夫。兩人聯合殺死齊莊公,共立齊靈公的幼子杵臼為齊景公。崔杼做了右相,慶封做了左相。後來慶封趁崔氏家族內亂,滅掉了崔氏集團,把持了國家政權。次年遭到欒、高、陳、鮑四族合攻,慶封逃離齊國打算到越國去。與慶封一起出逃的同族人感到奇怪,對慶封說:“晉國離我們近一些,為什麼不到晉國去呢?” 慶封說:“逃到遠離齊國的越國,有利於避免罹難之禍。”

  慶封的族人,看到了問題的實質,一針見血地指出:“改變你這種專攬朝政、荒浮驕縱的貪妄之心,借住在晉國就可以了;不改變你這種貪妄之心,雖然超過越國到更遠的地方去,難道就可以安寧了嗎?”


85.醉寐亡裘

  紹績昧喝醉了酒在席間酣睡,因而丟失了身上珍貴的皮襖。宋國國君聽說了這件事,感到奇怪,就問紹績昧:“醉酒真的能夠把自己身上的皮襖都弄丟嗎?”紹績昧回答說:“夏朝最後一個君主, 荒淫無度的桀,因醉酒把天下都斷送了。所以,後來康叔在衛國宣佈的戒酒令《酒誥》之中,就專門規定了'毋彝酒'。毋彝酒,就是不要經常飲酒。經常飲酒,如果是天子,就會失去天下;如果是平民百姓,就容易帶來生命危險。”


86.陽虎樹人

  陽虎從魯國逃亡至齊國,後來在齊國又遭到齊景公的排斥,不得不繞道宋國,輾轉前往晉國,投奔時任晉國中軍佐的趙簡子趙鞅。年輕的趙鞅看透了晉國國家政權出於私門,積極準備著六卿之間的爭鬥,並且注意收羅人才建立根據地。趙鞅敢於打破等級侷限,大膽重用陽虎,委任這位奸雄為趙氏首輔。

  有一次趙簡子問陽虎:“我聽說你善於培養人才。你在執政魯國及得到齊景公重用的時候,提拔了一些不得志或身份卑微的名流賢士、寒門子弟來輔佐自己。”陽虎說:“我在治理魯國的時候,栽培過三個人,都做了'身處上位,以率下民'的令尹。後來趁著我在魯國獲罪之機,都來搜查我;我在齊國做官時,舉薦了三個人,一個能接近國君,一個當縣令,一個做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奸盜、迎送賓客的候吏。後來我獲了罪,接近國君的那個人不接見我,當縣令的衝著我前來捉拿捆綁我。做候吏的追捕我直到邊境,沒有追上才罷休。我不善於栽培人啊!”

  趙簡子低頭笑著說:“凡栽種山楂梨子、柑桔柚子,吃起來是甜的,聞起來是香的;種植帶刺的枸桔和酸棗,長大以後反而刺人。所以,仁人君子培養人才一定要謹慎從事,切不可養虎為患啊!”


87.魯患不救

  戰國初期,中原一帶的齊國,幅員遼闊,土地肥沃,兵馬強壯;楚國居長江中下游流域,沃野千里,兵車千乘,甲兵數十萬,堪稱南方一霸,時時窺視中原。魯國雖然地處中原,卻是個弱小國家,經常受到鄰國的侵襲,使得魯國君臣寢食難安。

  魯穆公為了跟晉國和楚國搞好關係,所以讓他的眾多兒子背井離鄉,有的到晉國、有的到楚國去學習做官,認為魯國一旦受到別國的進犯,就可以請他們來幫忙。然而上大夫犁鉏卻認為,這是一種十分荒唐的作法,並拐彎抹角地對魯穆公說:“假如我們這裡有人落水了,卻要藉助越國人來救起淹沒在水中的孩子,越國人雖然善於游泳,但孩子必定沒有生還的希望了;假如發生了火災而到大海里去取水來救火,海水雖多,但大火必定一燒到底撲不滅了,因為遠水救不了近火。

  當前,晉國和楚國雖然強大,但齊國離魯國近,若是齊國攻打魯國,恐怕魯國來不及得到晉國和楚國的幫助,早已經滅亡了啊!”


88.在所與謀

  南宮敬子問齊國大夫顏涿聚:“魯國大夫季孫氏喜歡讀書人,家裡養著孔子的信徒,作為季孫家族的家臣與門客。在居住的處所每次私朝時,總是穿著上朝穿的禮服,正襟危坐會見他們。和他坐在一起的人,按其作用不同分為十個等級。可是季孫氏還是遭到殺害,這是為什麼呢?”

  顏涿聚說:“從前,周朝第二代君王周成王,交往滑稽雜耍藝人及身材異常矮小的樂師,是為了娛耳目樂心意,而他與共同輔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一起決斷國家大事,因此能夠在天下實現他的願望。

  現在,季孫氏家裡養著孔子的信徒, 在居住的處所家朝時,穿著上朝穿的禮服會見他們,和他坐在一起的人,按其作用不同分為十個等級。可是他卻去和優伶侏儒一起決斷大事,家臣與門客以為是討厭自己而心生怨恨,便串通起來殺害了季孫氏。

  所以說:不在於跟什麼人相處,而在於同什麼人一起謀劃大事。”


89.車席泰美

  趙簡子告訴身邊辦事的人說:“馬車上供坐臥而鋪墊的用具,過分美化裝飾,實在太豪華奢侈了。帽子即便簡單粗陋不值錢,也是用來戴在頭上的;鞋子即使再精緻昂貴,必定受到腳的踩踏。現在,馬車上的車席,如此豪華美麗,我怎麼忍心踩踏上去呢?從美化踩在腳下的車席,進而到不加珍惜地在身上的衣服、頭上的帽子,隨隨便便地消耗資財,更為破費,完全違背了儀制法度的具體規定和本來的願望啊!”


90.文侯守信

  魏文侯與掌管山林鳥獸的官員,預先約定了打獵的時間。第二天恰巧颳起了大風,身邊的侍臣都勸阻魏文侯不要去打獵了。文侯不聽。說:“不行。因為風大的緣故,就失信於人,這樣的事情,我是不會做的。”

  於是文侯自己駕著馬車,冒著大風,趕去告訴掌管山林鳥獸的官員,取消這次打獵活動。


91.擊鼓戲民

  東周初期楚國君主楚厲王,規定了緊急情況的報警信號,如果遇到了敵情,就將擊鼓以集合百姓前來守衛都城。

  有一天,楚厲王喝醉了酒,糊里糊塗地拿起鼓槌猛敲一通。鼓聲驚動全城,老百姓都紛紛跑來集結待命。楚厲王急忙派人阻止,說:“我喝醉了酒,跟身邊的人遊戲消遣,這通鼓打錯了。”軍民百姓都各自回家了。

  幾個月後,敵人真的來了,厲王擊鼓發出緊急警報。但百姓以為厲王又是在鬧著玩兒的,沒有一個前來救援。楚厲王只好重新申明號令,老百姓才相信了。


92.子皋逃衛

  孔子在衛國當相國的時候,他的弟子子皋做了掌管訟案、刑獄的官吏。他砍掉了一個犯人的腳,然後讓這人去守門。

  有人在衛君面前惡語中傷孔子,說:“孔子圖謀作亂。”衛君打算捉拿孔子。孔子不得不逃走躲避起來,弟子們都迅速跟著逃跑。子皋跟隨著跑出大門,那個被他砍掉腳的守門人,指引他逃到大門下面的地下室中,衛君的差役們追拿不到子皋。

  半夜時分,子皋問那個被他掉砍腳的守門人:“我不能違背君主的法令,親自砍掉你的腳,這時正是你報仇的時候,你為什麼竟然肯幫助我逃命呢?我憑什麼能從你這裡得到這樣大的幫助呢?”受刑人說:“我被砍掉腳,本來是我罪有應得,這是不可改變的事,沒什麼好說的,我甘心承受。然而當您根據罪案審理我的案情時,您依從法令,陸續為我說話,很想為我免罪,這些我都是知道的。等到罪案已定,您滿懷傷感很不高興,這種神情表現在臉上,我清楚地看在眼裡。您並不是背公向私偏袒我才這樣做的啊!而是您與生俱來的仁愛之心,本來就是這樣。這就是我之所以心悅誠服地感激您,並且幫助您逃避搜捕的原因啊!”

  後來孔子說:“會做官的人,施行德政樹立美德;不善於做官的人的人,樹立的則是怨恨。概,是用來公平計量的;統治人民的大小官員,是用來公正執法的;治理國家的人,不可以失去公平正義啊!”


93.昭侯握爪

  韓昭侯手指彎曲成拳,故意將一個指頭壓在手心遮住指甲,假裝失去了一個指甲,急切地希望尋找回來。左右的臣僕竟有人割下自己的手指甲,說:“這就是你丟失的指甲。”

  韓昭侯用這種伎倆,立即分辨出身邊的人誠實與否。


94.越王式蛙

  春秋末期,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富民興國政策,使國力大增。於是,越王時時不忘與群臣一起,謀劃攻吳之計。越王非常希望國人,為了滅吳雪恥而不怕犧牲。有一次外出,看見一隻鼓腹凸腮的蛙。他就故作姿態地用手撫摸車前的橫木,俯身低頭表示敬意。隨行的人大為不解,便問越王:“為什麼要尊敬一隻青蛙呢?”越王說:“因為那蛙的表現,有如此旺盛的氣勢,無所畏懼,多麼像一位不凡的勇士啊!所以我要向它致敬。”

  這件事很快在越國傳開了。第二年,到越王那裡,願意為越王拋頭顱灑熱血的人,一年之中就有十餘個。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賞譽厚而守信,它的作用足以順服人,使人們願意為你獻身。


95.齊桓巡民

  齊桓公微服在一個老百姓家中巡視,只見家裡有一位孤獨老人,還需要靠自己的勞動維持生活。齊桓公問其原因,老人說:“我有三個兒子,由於家裡貧窮,沒有能力娶妻,完全依靠在外當僱工謀生,現在還沒來得及回家。”

  齊桓公回到宮中,把在民間的所見所聞告訴相國管仲。管仲說:“國庫中畜積有腐敗不用、任其擱置的財物,民間就會有飢餓的人;宮中有已到婚齡而無合適配偶的成年女子,民間就會有大齡男子無妻。”

  齊桓公說:“你說得對。”於是頒佈文告,宮中凡有成年女子一律出嫁。同時向民間下達命令說:“成年男子年滿二十歲就要娶妻,成年女子年滿十五歲就要出嫁。”


96.魯人救火

  魯人收割的禾穀,堆放在湖澤岸邊,突然著火燃燒起來。偏偏地面上颳起了北風,火勢迅速向南蔓延,繼續發展下去,也許會燒到國都曲阜。魯哀公非常擔心,打算立即率領眾人前去救火。但是身邊無人,大家都去追捕野獸,不願救火。

  哀公叫來孔子,詢問對策。孔子說:“追捕野獸正合人們的心意,又不會受到責罰;救火不但辛苦,又沒有獎賞。這就是沒有人願意奮力救火的原因啊!”

  哀公說:“有理。”

  孔子接著說:“救火的事情緊急,來不及研究如何行賞。假如參與救火的人都給賞,那麼國庫裡的錢,不足以賞給在場的每一個人。為今之計,只好通告國人,只對不救火的人和繼續追捕野獸的人進行懲罰。”哀公說:“好吧!”

  於是孔子下令說:“凡是不參加救火的人,比照降敵逃跑論罪;繼續追捕野獸的人,比照擅入禁區論罪。”命令還未傳遍城鄉,這場大火就已經撲滅了。


97.歡以失日

  商朝的末代君主紂,不理朝政,整天整夜地喝酒,糊里糊塗地過日子。尋歡作樂以至於忘記了時日。問他身邊的人,也盡數不知。於是叫人去問獨自隱居在箕山的箕子。

  箕子告訴他的隨從說:“一國之君與一國之臣都忘記了時日,國家一定危險了;一國之君與一國之臣都不知道的事,如果唯獨我知道,那麼我恐怕有危險了。”因而藉口已經醉了,也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


98.造父御馬

  造父正在田間耕作,當時有父子二人乘車經過這裡。由於拉車的馬受到驚嚇,無論如何不肯前進。父子二人只好下車,兒子牽馬父親推車,還請求造父:“幫助我們推推車吧!”

  造父因此收拾工具,停止耕作,輕身一躍坐上馬車,隨手將那年輕人拽到車上。剛剛整理好韁繩、拿起馬鞭,還沒有開始使用,那馬就引起相應的反應,迅速奔跑起來。假若造父在這種情況下不會駕馭車馬,雖然竭盡全力身受勞累幫助推車,那馬還是不肯前行。如今身體得到安閒,而且能搭乘別人的馬車,又給予他人的好處,這是因為他有本領駕馭車馬的緣故。

  所以,國家是君王的馬車;權力是君王拉車的馬匹。如果君王沒有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和手段,身體雖然勞累,國家還是免不了出現混亂的局面;有駕御臣下的本領,自己就會處在悠閒安樂的境地,又能求得帝王的功業啊!


99.申子闢舍

  韓國國君韓昭侯告訴丞相申不害說:“國家的法律制度很不容易執行啊!”申不害回答說:“國家的法律制度,就是見到功勞才給予獎賞;依據才能來授予官職。如今您設立了法律制度,又聽從左右人的請求,所以法律制度在國家治理中,並無權威地位,這就是法律制度很不容易執行的原因啊!”韓昭侯說:“我從今以後,以及怎樣依法行事了,我也知道應該怎樣聽取意見了。”

  後來有一天,申不害請求韓昭侯仔細考察一下他的堂兄,讓他學習政事,見習試用做做官。韓昭侯提醒申不害說:“這可不是從你那兒學來的'依法行事'的作法呀!我今天要是聽從了你的請求,那豈不是破壞了你所主張的治國原則嗎?還是不滿足你走後門、通關節的要求為好啊!”

  申不害知道自己犯了大錯,於是躲進屋裡深刻反省,捶胸頓足後悔不已,並請求韓昭侯給予處罰。


100.襄公之仁

  宋襄公與楚國人在涿河邊上的河谷地帶作戰。宋襄公親自指揮,宋國軍隊已經擺好陣式,並在軍中豎起一面大旗,上面寫著“仁義”兩個大字,試圖要用“仁義”來戰勝楚國的刀槍。這時,楚國人還沒有來得及渡過涿河。宋國執掌軍事作戰指揮、統帥管理軍隊的右司馬購強,覺得有機可乘,快步走到宋襄公身邊,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議,說:“這一仗敵眾我寡,由於楚軍輕敵,給了我們機會,請主公命令我們以逸待勞的軍隊,在楚國人只有半數渡河,還沒排成戰鬥隊列時,就發起猛烈攻擊,楚軍肯定會方寸大亂必敗無疑。”

  宋襄公說:“我聽品德高尚的仁人君子說過:'不重複傷害受傷的人,不捕捉頭髮花白的老人,不把別人推入危險的境地,不把他人逼上狹窄的絕路,不擊鼓進攻不成隊列的敵軍。我們是仁義之師,在楚國軍隊還沒有完全過河的時候,就去攻打他們,是有傷義理的。告訴將士們,讓楚國軍隊全部過河、列成戰陣後,再激勵將士攻擊他們。”右司馬說:“君王不愛惜宋國軍民的性命,不保全視為心腹的親軍衛隊,只不過為了個人的'仁義'虛名罷了。”

  宋襄公怒目切齒地說:“你再不回到隊列中去,將按軍法行事。”右司馬只好返回隊列。此時,楚國人已經排好作戰的常規隊列,宋襄公才命令擊鼓進攻。

  由於楚軍人多勢眾,實力強大,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的親軍衛隊全部被殲,大將公子蕩戰死,宋襄公雖然逃出重圍,但股骨受傷。三天後,這位滿腦子仁義的國君,就一命嗚呼了。這就是宋襄公從仰慕到親身奉行仁義帶來的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