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兔肉在中國不夠像雞肉,豬肉一樣普及呢?

一:出肉率低。

兔肉是公認的低脂肪肉類,幾乎全是蛋白質,聯想一下能量轉換定律,長出同樣重量的肉,兔子吃的比雞鴨甚至豬牛要多,成本上不太划算

二:過於活潑。

可以看一下人類大規模養殖的肉用動物,比如雞鴨牛羊豬,幾乎都有一個共性:吃飽了睡,睡好了吃,長肉嗖嗖的。兔子。。。養過的人都知道,活潑起來跟神經病差不多,很多能量都被它白白浪費了。運動量多帶來的結果就是兔子肉質很柴,沒有其它家禽家畜的肉吃起來這麼豐腴,而且導致長肉更慢(不過多說一句,健身的話吃兔肉是挺不錯的)。

三:不易圈養。

除了養殖場裡採取籠養之外,普通人家也許隨便把雞鴨牛羊豬養在院子裡都不用擔心它們逃跑,就是你趕它們也不一定趕得走。可兔子。。。你就是用圍欄把它們圍起來它們都有可能打洞逃跑。而且這是一種對家沒有感情的動物,其它家禽家畜跑丟了還會自己找路回來,而兔子呢,只要一隻兔子挖了個洞,其他兔子能跟著它跑得一隻不剩,損失會很慘重。

四:容易發病。

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兔子一旦發病傳播速度相當快,基本上半天一天時間,一群兔子就能死絕,來不及搶救。雖說雞鴨也可能感染禽流感,但考慮到出肉轉化率,還是比兔子有優勢的。豬牛羊也可能感染瘟疫,但相關的防疫措施已經比較完善,而且單位出肉量的優勢也遠遠大於兔子(多說一句,因為豬瘟我有幾個月沒怎麼吃過豬肉了,好在我對吃肉不挑)。而且兔子神經相當脆皮,過年鄰居放掛鞭炮都能嚇死一大片。

五:生長挑剔。

其它家禽家畜對吃的沒那麼挑,甚至中國古代還把廁所和豬圈修在一起,讓豬吃屎長大(有點噁心但這在歷史上是事實,這也是中國古代很長時間裡豬肉上不了檯面的一個原因)。但是兔子的話,吃了帶生水的草都有可能拉肚子而死。而且兔子腸胃不適合消化高水份的蔬果,過去很多人(現在也是)用蔬菜喂兔子,兔子吃了難消化,最後要麼拉肚子很臭,要麼拉肚子拉到死,也讓很多人感覺兔子不好養(所以現在養殖場都是用兔飼料和淨化水來喂兔子了,成本還低一些)。

六:肉不好吃。

兔子肉帶有很重的土腥味,但本身又沒有很有特色的味道,烹製兔肉往往要靠重味的調料去腥調味,四川的兔肉就是典型。還有就是前面說的兔肉脂肪很少,吃起來很柴,所以和其它禽畜肉比起來,兔肉本身也沒有口感優勢。

所以,在生產力低下,渴望投入能有高產出的中國古代,養兔子作為肉食實在是一件不划算的事。直到現代科學發展,技術進步,大規模養殖兔子才變得可行,但這種新興的肉類要想撼動中國人幾千年來吃習慣的其他肉類的主導地位並取而代之,可以說相當難,即使成功也要等很長時間。

當然,中國古代也有例外,比如四川就大規模養兔吃兔,但這更多是因為四川的地力養殖大型牲畜投入太高,養兔子更經濟一些,而且四川本身盛產香料,能把兔肉做得好吃。不然,其他的肉類不好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