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和《一個母親的復仇》:父母為愛反擊

《蚯蚓》和《一個母親的復仇》:父母為愛反擊

《蚯蚓》講述的是得了腦癱的父親和女兒子若原本在江華島相依為命,女兒考上首爾的貴族高中後,父女二人很開心搬家到首爾。

誰知道噩夢也從此開始,子若因為嗓音好,很快在學校展露頭角,引起一位學長注意,同時受到其他女生的妒忌。

學長得知子若的真實家庭情況後,找上門羞辱子若,子若開始堅強地反抗著校園暴力,但勢單力薄,反而不斷遭到更加殘酷的回擊,最後受不了無休止的羞辱和折磨而選擇自殺。

子若生前把自己所經歷的全部記錄到了自己日記本上,父親發現並看了日記,首先想到是去警察局報案,但警察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了他;找去學校,學校說子若的事丟了學校的臉!

腦癱父親發現自己得不到社會的幫助,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懲治那些欺負過女兒的人們。

父親先是找到了敏京,詢問事情的真實,從自若被強暴的那件事開始,敏京每天都活在自責中,覺得最對不起子若,將一切都告訴了父親~

自若將長期壓迫的女二號騙到屋頂,讓她們給子若道歉,但是她們並沒有認識到自己錯誤,氣焰囂張,結果被父親用硫酸潑的面目全非。

接著又將學長還有強暴子若的幾個男生,全部綁到了老家,一一殺死,而對付學長的手法最為“殘暴”,直接用魚鉤勾住學長的嘴,當魚餌放到水裡淹死(電影名字《蚯蚓》的來歷)。

《蚯蚓》和《一個母親的復仇》:父母為愛反擊

《一個母親的復仇》在國內的上映時間是2019年5月,比較新的片子,高度還原印度社會現狀,英國湯森路透基金會有個調查,評價標準涉及女性保健、經濟資源、傳統習俗、性暴力以及性侵、人口販賣等。

結果顯示,在女性社會資源獲取、虐殺女嬰、石刑、性奴役、性暴力等方面,印度被評為對女性最危險的國家。

至今,印度每天都有約百起性侵案發生,本片就取材於2012年12月, 23歲的醫學院女大學生在新德里一輛公交車上到六名男子輪姦,最終傷重不治的事件。

本影片裡,戴維琪是艾莉亞的後媽,儘管她待艾莉亞如親生女兒一般,但後者並不接受她,不叫她母親,還經常和她頂嘴鬧矛盾。

艾莉亞在一次派對活動中因為先後拒絕了同班男孩和他表哥,遭到他們的報復性強暴和暴力傷害,差點喪命,後來兇手重金僱傭了律師,被法庭判為無罪,求助無援的戴維琪只能依靠私家偵探,以及自己的生物學知識還有高智商,步步謀劃,以一己之力,懲治了四名罪犯。

《蚯蚓》和《一個母親的復仇》:父母為愛反擊

相同點

1女孩受到傷害,且都改編自真實案例。

《蚯蚓》是改編自真實案例;《一個母親的復仇》改編自2012年印度德里公交車案。

2警察或法官或學校不負責任,導致犯罪者得不到嚴懲。

3家長自己設計報復。

不同點:1國家不一樣, 一個是韓國,一個是印度

2女孩的家庭背景不一樣,一個是腦癱父親,特別貧窮;一個是中產家庭,家境富裕,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

3受傷害的方式不一樣,《蚯蚓》是校園欺凌和性侵害二者兼有,《母親的復仇》是暴力和性侵害。

4報復手段不一樣,腦癱父親用潑硫酸,和暴力,基本上是以暴制暴,而生物老師的媽媽屬於用私人偵探加高科技負罪。

《蚯蚓》和《一個母親的復仇》:父母為愛反擊

看這類電影很痛心,一方面是為年輕女孩的遭遇,在花樣年華因為一個偶然事件而毀了一生或留下終生遺憾,一方面是因為看到人性的醜惡和冷漠,醜來自暴力,身體和語言上的,冷來自教育和司法執法部門的瀆職或枉法。

最讓人痛心是,當你想到,究竟是什麼,把之前那麼善良怕事的人,變成了大罪犯!這兩部電影裡,是因為教育和司法失責,沒有“包青天”為他們及時主持公道,意難平而選擇自己來,結果是幾乎同歸於盡的命運。

《蚯蚓》和《一個母親的復仇》:父母為愛反擊

據統計暴力霸凌每年會殺死13000000名兒童,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孩子到底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很多新聞裡,受害者各階層都有。無論是腦癱貧困戶,還是高智商中產,都可能遇到不公正遭遇,比如《母親的復仇》裡,印度女孩的家庭就比較富裕,結果還是遇到了不幸,因為對方更有錢,有更好的律師。

通過比較這兩部電影,告訴我們養育孩子,比學習好更重要的四點:

第一,父母要努力保障孩子一個好的經濟基礎,雖然有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太貧困,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潛能都不容易發揮出來。

第二,人格品德教育,在學生成長中,是重中之重。班上那些嫉妒心強的女孩,那些暴力傾向的男生,應該多被老師關注和教導,防微杜漸。

第三,提高生存技能,讓孩子讀活書,不能讀成書呆子,現實中,品德優秀的孩子被一群差生或人渣欺負的新聞屢見報道,沒有婚姻愛情和生活方面常識的學習,很多女孩因單純而被被騙錢偏色,有的女大學生被騙到山溝淪為生育工具,這些都提醒我們,考試分數高,不一定能應對好這個人性複雜的世界,社會是大學校,也是需要學基礎的應對術的。

第四,教會孩子,不好奇心太強,不被誘惑引誘,不被利益驅使,不盲目衝動,不得罪小人,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從小在孩子內心建立起是非黑白的分辨。

第五,我們不提倡以暴制暴,每個人遇到不公正待遇,就自行去懲奸除惡,但呼籲必須保持教育和司法的純潔性和公正性,這是社會的良心所在,根基所在。

第六,每個人都不能冷漠,不能妥協,否則,下一個無能為力的受害者,受害者被逼成施暴者,可能是我們中任何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