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新市:可惜了,韶村的“八勝井”被湮滅了

新市韶村是德清的古村落,目前已劃為新市鎮轄內的行政村。筆者從現有獲得的史料中發現,它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南梁時代,而這一村落的成名,也是仰仗於一座寺院的存在,這是一座被梁武帝賜額的寺院——“八勝寺”,從此“韶村”之名遠揚中原。而考證“八勝寺”由來,應該起源於一口“八勝井”。所以,韶村之名揚,出於“八勝井”, “八勝井”是“韶村”之名由來的源頭,它是這古村落的文化之本。可惜,筆者觀察到目前情況,韶村的“八勝井”被湮滅了。

韶村的“八勝井”應該座落於原來的“八勝寺”內,傍臨漾溪港河側,這裡原是南朝梁武帝時代本地望族沈氏的族居之地,一位當年擔任山東青州節度使(軍事長官)的沈子真,世代祖居就在這裡。“八勝井”是他家裡飲用取水的井池,應該是一口非常普通的水井。當年,這座井出名後,來過幾位皇帝的御訪,讓這口水井沐恩浩蕩,無數高官名士的慕名訪臨,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寺因井而興盛,村因井而聞名,此謂是也。這麼一口水井,引發的社會影響卻是非常巨大,韶村的名字散存於眾多史料典籍上,而同時代的新市,名字卻沒有在當時的古籍裡留下。

“八勝井”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產生,於今看來似乎難於想象,且近乎荒唐。古書上對沈子真家堂前的“水井”是這樣描述的:

一夕,鐘磬自鳴,堂前井中放出毫光,俄有龍騰空而去。

這是一段繪形繪色的話,是說某一夜,沈子真家的禮用樂器突然自己發出聲音,堂前的水井中發出細密的光亮,瞬間就有巨龍,從井中向雲空騰飛而去。

據資料另載,當時的發光是八道光,騰飛的龍也有八條。這異象後來就由地方政府上報朝廷梁武帝。即而,沈子真舍宅為寺,造起佛像來。幾年後,梁武帝為這座寺院御賜寺額——“八勝寺”。而這一村落因為發生了“鐘磬自鳴”的神異韶音現象後,人們就稱它為“韶村”。

如今根據歷史資料,對這一現象深入剖析,疑團就會解開了。當年的南朝時代是造佛時代,也是造寺時代,唐朝杜牧《江南春》詩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名句,就指的當時南朝造寺現象,”韶村“八勝寺”便是這“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江南一景。當年,作為一個地方政府市級軍事長官的“青州節度使”沈子真,工作在山東青州,老家則在吳興郡的武康縣治韶村,造佛時代的興起,沈官人必不能免俗,勢必要表現一下自己對朝廷政治傾向的呼應,期待藉助造寺,而讓家族倍增興盛,於是便設計出“八勝井”的一段神異傳說,自己舍宅建寺,一座恢宏大寺院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

世間之事,順時勢者昌。“八勝井”一誕生,造“八勝寺”便順理順章,而且得到當年朝廷的賞識,皇帝親自為他御賜寺額,這是非常榮幸的大事。隨之而來的歷史,更是有著一張張耀目的彩頁,它幾乎成了德清東部歷史內容最為豐富的寺院,它的社會影響,在當地是首屈一指。宋以前,本地沒有一座寺院能夠與之比肩,真是一代名寺,譽揚天下。

“八勝寺”的興盛到衰落,從階段上分,主要有三個階段,它的歷史反映了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國宗教文化的滄桑變遷,隨著政治體制、經濟模式與社會文化需求變化而互為作用,發生著重大的起落。對於“八勝寺”歷史主要有以下三個階段:

一、南梁後及北宋以前

從梁天監五年,至吳越納土歸宋止,長達四百七十二年之中,韶村“八勝寺”可謂是一座規模宏大、香火全盛的寺院。據傳,該寺院溪水環繞,寺基達四百畝之廣。這段時間主要發生了以下幾件大事:

1 、公元630年左右,唐太宗親賜典籍四十餘卷,秘藏於“八勝寺”內,其中有詮佛賦律詩、迴文逍遙詠急就章等。皇帝這一舉措,是對“八勝寺”的大力推助,對其知名度與佛界聲譽的提升,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2、公元846年,“八勝寺”建成宏莊高峻的大殿,所採用的建築木材,全部都是香楠木,一時名震天下佛界。

3、公元860年左右,“八勝寺”的寺院後面,建造禪院一座,題額為“順慶”,擴大了寺院的建築規模。

4、公元920年左右,當年江南吳越國開國皇帝錢鏐正患眼病,民間傳為“八勝井”之水能治眼病,於是吳越王令屬下取水治病,果有奇效。事後,吳越王御賜一批紅檀香木,為“八勝井”做了四周的防護井欄。

二、北宋、南宋時期

從吳越國納土以後到南宋滅亡時,約為三百年,韶村“八勝寺”幾經起落,受到了朝廷政治變化的嚴重衝擊,寺貌已大不相同,香火開始縮小,寺基在毀損中不斷縮減面積,這段時間,主要發生以下幾件大事:

1、公元1012年,“兩浙轉運副使”陳堯佐來寺院到訪,他是路過這裡,上岸賞遊,他對“八勝寺”有一定了解,他所見到的寺貌與史載的“八勝寺”相比較,已大不如前,寺院聲名漸隱。為此,陳大人非常感慨,寫下一首詩,記述了此次訪寺的經歷。

八勝當時不易聞,今朝停棹宛然存。

兩行翠竹欹僧檻,一派清波繞寺門。

禪寂豈分天外月,講鍾時度水邊村。

幽懷至此忘歸計,不覺騰踏日已昏。

2、約公元1020年左右,一位北宋著名書法家、歐陽修好友石延年(字曼卿,公元994年—1041年),專門前來韶村“八勝寺”寫了《三世佛碑》書,因為石的書法成就很大,所以其墨跡留存,為“八勝寺”帶來重大文化影響。

3、約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國師、育王山懷璉大覺禪師來“八勝寺”撰稿《八勝寺記》,寺院將此刻碑,重建山門並立。懷璉禪師是當年高僧,北宋仁宗皇祐年間(公元1049年-1054年),他受詔進京,與仁宗皇帝對論佛法,皇上大悅,賜號大覺禪師。之後兩人關係很深,猶如師友。這樣一位禪師也為“八勝寺”帶來了寺名幸運。

4、公元1067年,宋英宗對天下佛寺實施改革發出敕令,韶村“八勝寺”賜“壽聖”之額,此後至宋末,韶村“八勝寺”一直以“壽聖寺”為名,所以嘉泰《吳興志》上,“八勝寺”成為了“壽聖寺”。

5、公元1142年,南宋高宗趙構,專門下達公文給縣治,允許韶村“壽聖寺”(即“八勝寺”),對各類捐稅一律免除。

三、宋以後至民國時期

南宋之後直至民國時期為六百六十餘年,這一時期,經過元、明、清及民國的戰亂、饑荒與民不聊生,韶村“八勝寺”寺名,又從“壽聖寺”改為“八聖寺”。這時段,“八聖寺”僧人稀落,香客清冷,從原有寺基四百畝,到康熙初年的三畝八分,聲名大減,寺院破敗而經久不修。這段時間主要發生了以下幾件大事:

1、公元1665年,寺院發起募緣,重建寺院的前後殿,當時的寺基為三畝八分。

2、約公元1725年左右,韶村裡人向村人募錢,修理寺院的彌勒佛大殿。

3、約公元1870年左右,韶村裡人再度發起募錢活動,修建寺院,百姓俗稱“大廟”。

4、二十世紀中葉,日本侵華戰爭暴發,該寺院被日本侵略軍火毀,寺院盡毀,“八勝井”則堙失於這場滅頂之災中。

上述的史實列舉了“八勝寺”的興衰史,也同樣是一部“八勝井”的興衰史。在文化旅遊高度發展的今天,挖掘地方文化,煥發古文化亮點,是目前村落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韶村的“八勝井”是具有旅遊資源價值的文化事物,在目前情況下,作為韶村這一文化古村落,沒有發掘“八勝井”,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浙北新市:可惜了,韶村的“八勝井”被湮滅了

浙北古鎮新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