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从上一次创业失败聊起

再出发,从上一次创业失败聊起

乐于折腾的人生,大概都会有过一番创业的经历。

二十啷当岁的年纪,怀揣着一颗勇敢而叛逆的心,带着杠杠硬的身体,抱着老子天下无敌的壮志,用一双看透天下商机的眼,无畏的涌入了泱泱的创业人潮。

然后,过程不表。总之轰轰烈烈天翻地覆,最终多是无奈于生计而妥协求全,结局要么是偏离初衷失去最初的心气,要么是草草了事继续回归平凡。

总结下来,80、90这一代创的往往不是业,而是新;想用自己年轻而执着的一腔热血去撼动未来,从而换得认可与青睐;但总是事不遂人愿。

好了,这并不是一个叫文叨的中年油腻男,在经历了创业失败后而开的泄愤公众号。那么,就从个人角度总结一些经验,给初次创业的年轻人一些建议。

首先,你创的一定要是业,而不是理想。

企业的唯一诉求就是盈利,没有人是为了达到饿肚子的目的而去创业并为之奋斗奉献的。就像我们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样,企业就像是我们嗷嗷待哺的身体,而利润则是不断供养的各种食粮,一旦断粮,就会出现各种信号提示我们这是危险即将来临,达到一定程度后,甚至会影响我们的基础判断和行为能力,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进而导致灭亡。

但理想却不一样。它像是青春期的荷尔蒙,能使我们兴奋,对感兴趣的事物充满期待和欲望,可就算失去,我们只能说人生不够完整,但并不致命,身体还能够按照你思想做基础运作,并可以完成90%以上的你想要完成的事情。

举这样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是想说明你在创业的时候,不能越过市场的基础需求而直接向往理想型的升级版产品,这样你的市场教育成本才是最低的,并且可以不用浪费大量口水去向消费者阐述你的理念(即便它可以击破各种行业潜规则和灰色操作地带)。只有在提供市场认可的基础产品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服务后,你的项目才可以顺利度过初创期从而免于夭折。

案例阅读:原点设计工作室(我的合伙创业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是家庭设计和装修服务,而我们将服务对象定位于“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志同道合者”,这在家庭装修中属于微众群体,而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标准也是按此来执行,这样,虽然在初创期获得了不错的客户口碑,可介于微乎其微的口碑传播能力和高沟通成本的教育认知,大大限制了初创期的生存环境,也就掐断了将理想发扬光大的机会。而如果换个方法,不固执己见,在制定产品服务标准时能够将服务分级,拉长产品线,适应市场的众性需求,再通过需求引导向高品质服务过度,也许会是不一样的局面。

其次,别犯精英主义的错误。

这是一个真正有能力或自认为真正有能力的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所谓精英主义错误,简单来说就是在一群人协同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两个人偷懒蹭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而通常又会有一两个特别出类拔萃的人,他们认为与其花时间浪费在跟团队沟通上还不如自己直接把想法实现出来。而通常结果就是:可能一两次高效率的完成了工作,但团队中解决问题的多元化机会被扼杀了,这就是个人主义和精英主义。

这样讲并不是要抵制精英,因为有的时候确实是一个人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而是精英要在团队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除去担任KOL(关键意见领袖)的角色以外,更需要激发出团队成员的能动性。与之相反的,精英主义错误则是在团队协作不同频的情况下,对事情进展作出绝对贡献的人对其他人表现出不满、不耐烦、甚至诋毁等的傲慢姿态,从而产生个人进团队退的发展状况。

这也是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创业者最易犯的错误,虽然在学校中有过大量的团队协作模拟训练,但它与争分夺秒的真实商业环境不同,压力会迫使人忘记正确的做事逻辑去凭下意识做出反应。

思维延展: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去刷魔兽世界(一款风靡十余年的魔幻题材网络游戏),其中资料片巫妖王之怒的CG动画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强大,是激励人民的心。现在细品起来,沉迷网游也不一定全都是坏事,正确的经验早已通过阿尔萨斯(魔兽世界人物)传递给了我们,只不过那时太年轻,还听不懂许多的语重心长罢了。

第三,你可以完美,但市场可不会等你。

原点设计工作室最早想推出的产品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就是通过把高端家装“一房一设计”的服务理念带入到大众消费阶层,通过定稿设计方案来确定装修预算,使家装真正做到0增项,并且通过用产品替代素材来强化设计真实性,从而解决频繁增项和设计与交付效果不一致行业的痛点。为实现0增项与预算匹配方面的准确,我们做了大量产品统计与模型建设,浪费掉太多时间却最终也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事实证明,六年过去了,家装市场经历几番沉浮,几番进化,0增项也只是停留在口号和憧憬的美好阶段,没有哪家企业敢去在用户筛选期执行此原则。原因很简单——客户不愿相信“装修原来要花这么多钱”的真相,倒是更愿意接受小刀慢剌挤牙膏式的装修消费模式。一旦有人去追求完美而去做这件真实的事,要么被群起而攻之,要么被敬而远之。

其实避免这种完美型产品的出现有一个非常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用最小化可行性产品去测试市场反应,比如你要推出方案定制型的0增项装修服务,那你可以直接去问问已完工的被增项客户:如果在装修前就知道要花费如此多的预算才能实现现在的设计效果,看看Ta是否还愿意为之买单。完美型产品往往是把这两个步骤颠倒过来,看上去简单可笑,但很多创业者都没有弄明白:最重要的是你做什么,而不是推出一款无懈可击的产品去做。因为时间往往是一个创业者最大的成本。

思维延展:同为80后创业者的李想,在创立汽车之家的时候订立了如下一条工作准则:先做到60分,再去做100分。不知高傲如你是否也跟我一样对此有过嗤之以鼻的态度,但经历过盲目自信的打击后,才清楚认识到只有先完成了市场60分的基础题,才能够领取到那张100分的任务卡。

第四,虽然创意很值钱,但不要将其上升到商业机密的高度。

不论哪个时代,创业的基础都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原有事物的不足,再经过流程优化、技术升级、服务改造等方式,为更高效、便捷、人性化的达成该事物的原始需求目标,而做出的创意改变。

在这个环节中,更多人把重点放在了创意上,而忽视了事物的原始需求,这非常严重。原因在于每个事物都是一个多面体,而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并不一致,有些高超的创意闪闪发光却只是停留在局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如果把这当做商业机密闭口不言闷头造车,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坐井观天罢了。

退一步讲,就算创意可以突破事物的局限性达到大范围覆盖,而你还具备了将其实现的能力且选择单干,看似能取得一定壁垒优势,实则却让你丢失了做成一件大事所需要的聚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会让你拥有更多的优势;相反如果你不具备,创意只是停留在创意阶段,那么这个机会也不会完全属于你。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自己上一次创业失败的总结,也希望能够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初次创业者提供的一些参考,不要走上重蹈覆辙的老路,毕竟创业本属不易,作为同路人,需要并肩携手,共同前行。


既然是从上一次创业失败聊起,引子做完了,总该讲些正文。

其实创业和带兵打仗很像,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场景设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改革开放命题下,成功的创业者寥若帝都雾霾下的繁星,失败的创业者却不计其数。这并不是说我们这一代的创业更难了,而是创业失败的概率本就很高,况且创业潮的流行,使创业者占社会基数的比例大大增加,也就愈发明显起来。

我有一些现在仍游刃于创业初创期危机边缘的朋友,他们当年在供职企业中也都是中流砥柱的角色,之后信心满满的放弃了高年薪的舒适环境而选择自己投钱去干事业。近期我自己也闲了下来,也去朋友们的企业走走;攀谈之间,都有说不完的话和吐不尽的心声,聊发展聊市场聊客户聊成本聊创业本身等等,偶尔也会推杯换盏;当喝醉后压力可以暂缓释放的时候,好像每个人都和我说过同样的话“咱小老百姓,没资源没关系就不应该创业,如果当时没辞职,现在收入稳定,家庭和睦,时间充裕,想去哪去哪,该消费消费;现在这样,快跟个要饭的似的了。”这些话说了也就过了,第二天还是要爬起来,硬的像条铁汉一样为明天奔命。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正面言论,把它写出来,也并不是要提醒初次创业者创业很残酷,大家在决定迈出这一步的时候都早已有了面对残酷的觉悟。而我想说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是会变的,面对的环境和想要的东西都会变,从无牵无挂、毫无羁绊到高堂上坐,幼儿待哺,种种迹象不断提示你,留给你折腾的时间不多了,你要去承担起属于你的责任了,这可能会是创业最大的危机

对于身处这个环境的二次创业者,形势还要更加严峻。他们不仅要面临更新更激烈的创业竞争环境,还会恐惧于再次创业给来之不易的正常生活带来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对于二次创业者来说,初创的激情已过,重新找到迈出那一步的勇气和自信反而是关键所在。

我认为,勇气源自于自身社会责任的稳定。当一个人衣食无忧不会为明天的生存问题而发愁的时候,他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能够去思考应该过怎样的人生。同理,创业需要雄厚的后勤保障体系(包括持续稳定的经济、充裕的时间、志同道合的伙伴、理解并支持你的家人)来扬帆远航。也许你会说,这些会束缚住你的手脚,会让你无法合理权衡两方面的利弊,但我要告诉你,这就是二次创业者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有更多顾忌也需要更多保障,我们必须在完成更多基础任务的前提下才能安心去做一直放在心底的那件事。我把这种方式叫做“妥协之后的轻创业”——就是专心致志的,把碎片时间投入到你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上,不要让它影响到你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层面的东西,然后再认认真真的去做那件事并把它做好。

有时我想,如果只是把创业当做人生的一段经历的话,那么就算哪一天不做了或做不下去了,也可以华丽转身,告诉全世界我曾经精彩的拼搏过;但对于勇于再次迈出创业步伐的二次创业者而言,创业则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如果选择再次踏上征程,文叨建议你,这一次就不要以功利心作为创业的驱动力,因为你也知道它会使你快速疲惫并遗失初心,也会让创业变的乏味并疲惫不堪。你只需要做好那些等待着你去做好的事情就好,而财富和荣誉只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

所以,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写给初创者的建议,更是写给二次创业者的勇气,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

在看清了家装室内设计浮躁的本质之后,我发自内心的想为这个混乱不堪的行业做些正能量的事情。那么,既然是以公众号为媒介发表观点,就用一个现下比较流行的词汇来定义这次因热爱而发起的轻创业吧——回归本心。《设计杂说》会从我个人的主视角来聊一聊家装室内设计的那些事儿,既不鉴赏案例也不为哪位大师歌功颂德,只是从设计从业者本身出发,去发掘、去分享、去传承那些掩藏于雾霾之后的设计该有的精神。

说直白点,我想通过这些文字为中国家装室内设计的发展做些事情,让更多的人因为热爱而加入这个行业。

好吧,调性已定,后面我们就下期再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