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

一提到胡蜂的“野性”就已經很讓人生畏,

更不要說想嘗試人工養殖,

靠它們創業致富。

可就有那麼一個“蜂人”,

通過人工培育,養殖胡蜂、中蜂,

走上了創業致富之路......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李德斌,墨江世通蜂業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公司成立於2017年,是墨江縣首家以胡蜂、中蜂養殖為主,出售優質中蜂、胡蜂王(群)、胡蜂蜂蛹、胡蜂養殖設備等,及進行養殖技術培訓的專業公司。雖然公司看似只有幾年的註冊時間,但李德斌養胡蜂、中蜂的經驗已有七八年。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胡蜂,別名黃蜂、馬蜂、地王蜂(廣西)、地龍蜂、紅頭蜂(雲南、貴州)、大土蜂(臺語);臺灣大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黑腰蜂(雲南、貴州)。其主要分佈於我國南方山區的叢林中。胡蜂是黃蜂的一種,是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中胡蜂總科的統稱。世界上已知的種類有5000多種,在中國分佈甚廣,記載有200餘種。



“我出生在農村,小時候經常會約著幾個朋友到山裡找野蜂。墨江的山林這麼大,條件這麼好,我也可以通過養蜂實現致富......”


\\一、從少林武校學生,到創辦公司帶隊二十餘人 /


“當時教練員的工資一個月是600元。自己有了想法後就不想再繼續留在學校了。”

1998年,初中畢業後的李德斌報名到“昆明少林石林武校”學習。雖說入學還不到兩年的時間,但他已經開始參加各種類型的比賽。“2000年,在雲南昆明舉辦的‘興傑’杯散打比賽中,獲得了52kg級的第一名。”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績後,李德斌在很短的時間內從一名學生成為了學校一名“有名”的教練員。而這一身份和地位的變化,也直接影響到他後來人生目標的改變。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第一次創業是2001年,在臨滄創辦了一所保安培訓學校。”2001年,李德斌從學校辭職出來,和朋友在臨滄創辦了一所保安培訓學校。“我們負責培訓,保安公司負責發放合格證和安排工作。”雖然學校剛開辦不久,但當時因“畢業就安排工作”的條件吸引了不少新生入學,這讓李德斌對創業致富有了不少信心。


“所有的證件、材料都已經辦好,我是校長兼教練員。”因創辦學校之初只有朋友和他兩個人,李德斌只好自己親自教學。原以為學校會發展壯大,至少也能發展五年或十年,可誰能想到後來因朋友沒有籌集到資金,而自己也再沒有能力擔負費用的情況下結束。“資金是我們各承擔一半。等教完所有課程,安排好學生工作後就沒有再做了。”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想了想,覺得這樣不是個辦法,得改變自己,尤其是在口才方面。”2001年年底,李德斌在昆明找到了一份移動營業廳業務員的工作。剛開始對接客戶時,李德斌還有些羞澀不敢開口,但後來慢慢的便改掉了這一習慣。


“頭一天業績在全公司所有員工銷售業績中排名前三的有資格帶新隊員,還可以從新隊員的業績中拿走百分之十的提成。”為了能自己帶團隊,在不斷向他人學習銷售技能的同時,李德斌每天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業績,僅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基本掌握公司所有的業務模式。“到第三個月時,公司提拔我為業務經理。第四個月我已經帶了十二個業務員。”可李德斌似乎從來就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


2002年,李德斌從移動公司辭職出來再次創業。“團隊裡面有八個人是跟著我一起出來的。我們分別在昆明、大理、普洱設了一個銷售代理點。”那年公司人數最多時有二十幾個人,而當時李德斌一年的純收入也已接近三十多萬元。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正值那個年紀,總有那麼些容易衝動的時候。2003年,李德斌在朋友的影響下決定到上海發展。“當時這個決定和團隊裡的成員說了,但是沒有人願意和我去。”無奈之下,李德斌本想孤身一人前往,還好後來有一位當地的小學老師辭職和他一起到上海發展。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想要實現人生價值和目標,有時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第一年沒有接到任何訂單。不僅要交代理費、押金、房租等,還有其它的費用,感覺壓力很大。”還好後來經過兩個人的共同努力,一年後公司發展逐漸有了起色,可這一發展機遇對他們來說卻是短暫的。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高效、便捷的通訊方式已然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也促使移動公司不得不在業務上做調整。而這一調整直接影響到了很多的移動業務代理商。“我們主要針對企業做寬帶和固定電話,剛開始還可以,但改革後就不行了。”從2006年開始,公司的業務量就逐年減少,業績也隨之下滑,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是直接將他們擊垮。“很多企業破產、工廠停工,因賬單還沒有結清,公司直接虧了幾百萬。”


“雖然失敗了,但從沒想過要放棄,大不了從頭再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李德斌還到過北京、杭州、寧波等地考察市場,也曾談過和之前工作類似的業務,但都沒有遇到合適的機會。“去的時候還有些積蓄,回來的時候就真的身無分文。”2009年年底,在外闖蕩了幾年的李德斌決定回家。


\\二、多次創業,兩次是因為看《致富經》欄目 /


“當時沒想過要留下來,後來縣政府把這一地方規劃為工業園區,覺得未來這裡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2014年,有一次李德斌和往常一樣看《致富經》欄目,剛好那一期講了保山一個養殖戶通過人工培育、養殖胡蜂實現創業致富的事,李德斌瞬間就被吸引。“當時覺得這個事兒很新鮮。養蜜蜂的人很多,但養胡蜂的還真沒聽說過。”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李德斌出生在農村,小時候一有時間便經常喜歡約著幾個朋友到山裡找野蜂。“墨江的山林這麼大,條件這麼好,我也可以通過養蜂實現致富夢想。”因為從小就喜歡,再加上為了滿足心裡的好奇,於是李德斌決定去拜師學習養殖技術。“當時因為這個決定,好幾個晚上我都高興得睡不著。”


要說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李德斌可以說全靠自己“悟”。“第一天還有些半懂不懂,第二天就全部懂了。”2014年,李德斌到保山學習胡蜂養殖技能。雖說是第一次學習,但李德斌憑藉自己小時候找野蜂的經驗,再加上老師的指點,很快便掌握了其中的養殖規律。


“交了9000元學費,學了兩天,第三天就回來了。”因李德斌學習時已快到年底,且基地又不提供種蜂。為了來年就能開始養胡蜂,到基地學習的第二天李德斌便提前打電話回來給老鄉,讓他們幫忙找胡蜂。幸運的是,那會兒剛好有人在出售胡蜂,於是李德斌當即決定把它們買了下來。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從保山回來後,李德斌就在自家後山開闢了一塊地,開始著手建自己的養殖基地。“建一號棚時,那裡還是大山坡。是用鋤頭一點一點挖出來的。”後來經過家人和朋友的幫忙,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養殖基地就已基本建設完成。


可看似簡單的養殖技術,要摸透其中的門道卻很不容易。“早中、晚飯,都是在大棚裡吃,沒什麼特殊情況,我一般不回家。”雖說養殖基地離家不遠,但李德斌為了瞭解、摸清胡蜂的生長習性,有近半年的時間都住在控溫棚裡,從越冬開始到越冬結束,直至把所有的蜂王分箱,可以說對胡蜂“寸步不離”。


2015年春,李德斌成功培育出了284只蜂王,分箱224箱,其中單蜂王銷售60只。


2016年,李德斌再擴大養殖規模,成功培育出了2000只蜂王,分箱600多箱,其中單蜂王銷售1400只。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向著確定的目標,要不餘遺力的堅持下去。而在李德斌決定養蜂創業前,他也知道有幾家養殖規模較大的養殖戶,但最終都沒能堅持下來。創業有時需要結構化思維方式,尤其遇到困難時,能瞬間破繭成蛹。2016年,李德斌發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對胡蜂瞭解程度的加深,市場對蜂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價格也逐年上漲,但侷限於自己小規模養殖和產量低的問題,要想增加創收還得另想出路,於是他想到了開班培訓與和農戶合作擴大養殖規模的想法。


2017年,墨江世通蜂業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成為墨江縣首家以胡蜂、中蜂養殖為主的創業企業。同年培訓學員8個,合作農戶30餘戶。公司成立第一年實現40餘萬元的創收。


“只要學員想學,不分時長年限,都可以回來免費學。”自2017年以來,參與培訓的學員每年都在逐年增加,截止目前已培訓100餘人。值得注意的是,來參加培訓的學員中有年齡最大的64歲,距離最遠的來自廣西、江西及湖南等地。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此外,為了便於日後大家能在技術上進行更多的交流,同時也為了做好後繼的技術服務工作,李德斌建了一個學員交流群。一般距離較近,在技術上遇到難於解決的問題時,李德斌會親自上門指導;若距離較遠,就採取電話或視頻教學的形式為他們解困。


2018年,李德斌被評選為村裡返鄉創業致富帶頭人。


2019年,李德斌通過不斷完善公司經營模式,採取“政府扶持+公司帶動+村集體(合作社、片區點)+農戶養殖”的形式與223戶農戶進行合作(建檔立卡戶70餘戶),實現胡蜂蜂蛹產量4噸以上,其中野生蜂蜜1噸以上,公司年收入過百萬。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2020年春節,李德斌還親自到每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加以看望、慰問農戶生活,還分別給每家農戶送了一袋米和一桶油。


而李德斌在決定養胡蜂創業前,其實他還同樣因為看《致富經》欄目養過土雞,但因中途出了一些事又恰逢新機遇,於是就決定養胡蜂創業。


\\三、很辛苦,但也很欣慰/


“養蜂其實很有講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養。”不同的蜂種,生長生活環境不同,而且一窩蜂的長勢和蜂蛹的產量不僅和蜂王有關,還和周圍的環境有關。一般中蜂適合養在蜜源較多的花叢、雜樹木裡;胡蜂適合養在視野較寬廣的灌木叢或大樹林裡(葫蘆蜂適合養在灌木林,虎頭蜂適合養在森林)。


“要掌握好這一門技能,至少需要花幾年的時間。所以我會建議他們把胡蜂養殖數量控制在兩百箱以內。”考慮到學員掌握的技術和資金承受能力,對於第一年出去養胡蜂的學員,李德斌會建議他們把養殖數量和規模控制在兩百箱以內,以便他們邊養邊學習、邊積累經驗。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培訓分為兩個階段,一次是胡蜂人工培育時的培訓;另一次是取蛹時的培訓。”雖然兩次培訓時間不一樣,但培訓內容都很重要。胡蜂和中蜂在生活習性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一般胡蜂在當年交尾後不會直接繁殖,而要經過一個越冬的過程,直到第二年春季蜂王體內的受精卵發育後才開始產職蜂。


此外胡蜂培育有一個練王的過程,也就是等胡蜂甦醒後對蜂王進行的一種訓練(對胡蜂的野化訓練)。“練王的過程很重要,尤其是要把控好溫控棚的溫度,會直接影響蜂王的築巢情況,甚至可能會出現蜂王死亡的現象。”而練王實則是訓練胡蜂自己學會覓食的過程。“從讓蜂王學會吃水、昆蟲,到後來訓練它們自己吃螞蚱之類的昆蟲。”等訓練結束,蜂王學會獨立覓食時便可以把它放進築巢箱,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築巢,職蜂的數量和蜂巢的面積達到一定的標準時便可以將它們放養到野外,所以對學員來說這一過程至關重要。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取蜂蛹或許在外人眼裡看來是一件有趣而又極其簡單的事,但事實並非如此。胡蜂不僅會蜇人,而且毒性很強。2017年,有一次李德斌帶著幾個學員到山裡回去取蛹時,因沒有看到防護衣被劃破了一個洞,胡蜂順著洞口進入到防護衣內,李德斌被蟄了幾針。“取的時候要非常小心,蜂巢損壞了會影響價格。”

本來取蛹就很困難(大虎頭蜂養在土路,取蛹前需清除泥土),可誰想中途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以至於整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感覺很累,但因為已經看到勞動成果,所以感到很欣慰。”後來也因那一次遭遇,李德斌決定改變胡蜂(虎頭蜂)的放養方式。


2018年,李德斌決定嘗試通過給胡蜂(虎頭蜂)搭建人工簡易棚的形式,把部分虎頭蜂養殖模式從地下轉移到地表,同年年底李德斌回去取蜂蛹時發現,放養在地表、樹洞和地下的虎頭蜂在產量上沒有多大差異,而且還能最大限度節約時間,降低勞動成本和蜂巢受損的情況,同時也降低了人工取蛹時存在的安全風險。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其實我也怕疼,但現在已經習慣了。”很多時候,李德斌回去取蛹時也會遇到被蟄的情況。或許是真的被蟄習慣了,即便被真的被胡蜂蟄了李德斌也沒去過醫院。“被蟄了,有好幾次我還自己開車回家。”很多時候,因公司和農戶合作的養殖點較散而廣,路程又較遠,有時凌晨三四點李德斌還在取蛹。


而要說李德斌能歷經多次創業,最大的動力還源於家人的支持。“因為我喜歡,所以家裡人都很支持我。”只是這支持也需要勇氣。有一次,李德斌和工人們一同到山裡取蛹,回來時因胡蜂從箱子裡飛出來被蟄了幾針,至今還留下很多傷疤。還有一次,李德斌帶朋友一起去取蛹時,不僅自己被蟄了朋友也被蟄了。


\\四、胡蜂養殖,一種適合在農村創業的新興產業 /


胡蜂養殖是個新興產業,尤其適合在山區家庭式小規模養殖。對於很多學員和農戶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創業致富之路。


一位來自墨江縣聯珠鎮義勇村的學員李曉軍說:“去年我一個人養了兩百箱。今年想讓妻子和我一起養、一起創業,再增加200箱。2019年有近3萬元的收入。”同樣來自墨江縣景星鎮的學員朱巷東說“我是2019年開始養的,養了虎頭蜂、葫蘆蜂和蜜蜂。2019年有四萬多元的收入。”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胡蜂自己會出去覓食,農戶不需要投資成本。”對於和公司合作的農戶,由公司統一提供種蜂、技術指導、選擇養殖點、最後再統一回收。在野外放養期間,農戶只需花點時間不定期檢查、看管好就可以,以防蜂群被人偷或出現自然死亡的情況。


目前,一窩虎頭蜂蜂蛹的產量一般在50公斤左右,葫蘆蜂10公斤左右。而市場價虎頭蜂蜂蛹為260—300元/公斤,葫蘆蜂160—200元/公斤。對於合作農戶,公司會根據胡蜂蜂蛹的產量和當年的市場價給予15%—35%的利潤分配。


自2017年以來,公司通過不斷髮展現已擁有五個養殖基地和一個培訓基地,佔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專業養殖技術人員11人,養殖控溫大棚9個,築巢蜂箱五萬多個,年均養殖胡蜂5000多群,中蜂養殖400多群。在人工輔助交配、蜂王越冬、蜂王築巢、科學取蛹等關鍵飼養技術方面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且結合多年實踐實驗,現已有一整套完整的胡蜂、中蜂養殖技術教學模式。


創業故事丨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2020年,墨江世通蜂業有限公司還與江西省長飛礦業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入股的形式進行合作,雙方合作及養殖培訓基地的建設還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認可。未來,公司將通過不斷擴大養殖規模讓更多的農戶參與其中,讓這一新興養殖業下沉、多面積發展,提高蜂蛹的產量,同時把餐飲業做起來,打造墨江縣唯一一家以銷售野生蜂蛹,同時還可以休閒、觀光的農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